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析主要出生缺陷的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调查现场,对调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孕满20周及以上的所有出生人口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回顾性调查。结果调查地区2002—200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44.2/万,发生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包括腹股沟疝(182.2/万)、无脑儿(104.4/万)、先天性智力低下(79.4/万)、先天性心脏病(73.2/万)和脊柱裂(63.9/万),前五位出生缺陷占全部出生缺陷的60%。国内外出生缺陷统计分析一般不包括腹股沟疝、鞘膜积液、隐睾和先天性智力低下,如果不包括这四类出生缺陷,调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7.2/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无脑儿、先天性心脏病、脊柱裂、脑积水(40.5/万)和脑膨出(31.2/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6.2/万,明显高于女性(640.4/万)。孕产妇年龄<20岁组和>3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24岁和25~29岁年龄组。低龄孕妇发生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甚至显著高于高龄孕妇,孕产妇年龄<20岁组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分别是408.8/万和188.7/万,而>30岁组两类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04.8/万和9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随着孕产次的增加而明显提高。结论中国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神经管畸形异常高发。不仅是高龄孕妇,20岁以下的低龄孕妇同样是一些出生缺陷发生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宁波市高龄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服务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从宁波市2008年的孕期保健监测及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中,分别获取高龄孕妇组与年龄〈35岁孕妇组的相关信息,并对二组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008年度宁波市常住人口孕产妇中年龄≥35岁的占5.28%,非常住孕产妇的高龄比例为1.65%,经2χ检验,二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83,P〈0.001);2008年度39 872例本地孕产妇中,自然流产率为1.03%,其中高龄孕产妇的自然流产率为2.69%,年龄〈35岁的孕产妇中有1.09%发生自然流产。二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3,P〈0.01);全市61 311例孕产妇中,发现出生缺陷62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1.94/万,其中高龄孕产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44.14/万,〈35岁组孕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1.65/万,经χ2检验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57,P〈0.001)。高龄组孕产妇前10种出生缺陷,与〈35岁组的同种类出生缺陷比较明显增高,且大多有统计学意义,高龄组染色体异常的顺位排列明显靠前。结论:高龄孕产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和自然流产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的孕产妇,应加强对高龄孕产妇的保健指导和孕期监测。  相似文献   

3.
2000~2005年福建省主要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0~2005年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利用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围产儿215385人,出生缺陷儿2178人,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1.12/万,城乡发生率分别为93.71/万、110.23/万;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05.81/万、91.63/万;母亲年龄<20岁、≥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是我省的主要出生缺陷。结论出生缺陷监测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监测莆田市出生缺陷的发生趋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方法对莆田市20所爱婴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住院分娩的孕满20周至出生后7d的围产儿进行23种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3个年度出生缺陷发生率90.25/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围产儿病死率6.48‰,其中出生缺陷儿占33.2%。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95.93/万)高于城市(81.23/万);≥35岁高龄组孕妇出生缺陷儿发生率较高(163.31/万)。1 043例出生缺陷儿产前诊断占38.5%,前10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外耳其他畸形(小耳、无耳除外)、唇裂、无脑畸形、马蹄内翻足、肢体短缩、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包括无肛)。结论优生优育宣传、叶酸投服、孕期产检及产前诊断,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涉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顺位,分析其与三级预防的关系,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涉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对涉县2005~2009年4所县级以上监测点医院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涉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波动式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5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1.14‰(247/22 178),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脊柱裂、总唇腭裂、多指、肛门闭锁、肢体短缩。而脊柱裂和总唇腭裂5年间始终居前二位。围产儿缺陷发生率以<20岁孕妇组最高,其次为>35岁孕妇组,25~30岁孕妇组发生率最低。结论:2005年~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重点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做好孕前、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东省云浮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云浮市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及《广东省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对2015—2019年云浮市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和趋势χ~2检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云浮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90.84/万(1 729/190 339),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份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0,P0.05);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04.18/万)高于女性(74.96/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5);居住地在城市的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101.79/万)高于居住地在农村者(88.59/万),缺陷儿母亲常住地城乡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母亲年龄20岁及≥35岁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25~、30~岁组;2015—2019年5年间出生缺陷首位均为多指(趾)或并指(趾),2016年先天性心脏病取代2015年的胎儿水肿综合征,并为第5顺位。结论多指(趾)或并指(趾)、唇腭裂为云浮市高发的出生缺陷,每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需要加强三级防控措施,减少围产儿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黄志  陈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6,(13):2323-2327
目的 了解2008-2015年怀化市出生缺陷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怀化市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 《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对怀化市36家医院进行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对其8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8-2015 年怀化市监测出生缺陷率平均113.34/万,最低为2008年91.14/万,最高为2012年122.08/万,8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起先天性心脏病位居出生缺陷发生首位,其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男性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女性,<20岁组和>35岁组孕母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20~3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怀化市监测出生缺陷率逐年升高,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最为突出,建议加强遗传优生宣教力度,提升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技术水平,规范孕产妇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渭南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变化趋势与相关因素,为制定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市级和辖区年分娩大于500人次的23所医疗保健单位出生的国产儿进行监测,并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7年监测医院共出生国产儿103 77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129.7/万)与2007年(72.4/万)相比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7.3/万;缺陷主要类型为神经管畸形、颜面和四肢畸形;城市、农村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95/万、110.80/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妊娠者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2.45/万、115.13/万.结论 高龄孕妇、农村地区是出生缺陷工作预防的重点,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推广使用叶酸增补剂,加大产前诊断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率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 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129.7/万)与2007年(72.4/万)相比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7.3/万;缺陷主要类型为神经管畸形、颜面和四肢畸形;城市、农村 陷发生率分别为58.95/万、110.80/万,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妊娠者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2.45/万、115.13/万.结论 高龄孕妇、农村地区是出生缺陷工作预防的重点,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推广使用叶酸增补荆,加大产前诊断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率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 3例,其中缺陷儿98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4.4/万,且呈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安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海安县共监测围产儿27 074例,其中出生缺陷153例,死亡2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5/万,死亡率为7.76/万,均呈下降趋势。围产儿缺陷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前5位的出生缺陷疾病依次为:多指并指(趾)、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小耳、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包括无肛)。20岁和≥35岁孕产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25~30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安县出生缺陷发生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未来须加强婚前、孕早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和筛查水平,做好出生缺陷的各级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宁德市医院监测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监测方案要求收集2011年宁德市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资料,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全市总出生缺路发生率112.17/万,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24.28/万,≥28周出生缺陷发生率91.32/万;发生率随产妇年龄增高而增高,以35岁以上组发生率134.89/万最高;城镇发生率高于乡村;男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16.89/万)、总唇裂(12.93/万)、多指(趾)(12.14/万)、神经管畸形和外耳其他畸形(各7.92/万).结论 加强和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等二级预防措施,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心城区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2011年在北京市西城区居住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到18421例胎婴儿,出生缺陷儿477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258.9/万。2009-2011年位于前两位的出生缺陷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副耳。男、女性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分别为266.5/万、251.5/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岁及以上产妇分娩的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395.7/万)高于35岁以下产妇(242.6/万),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加,分别为734.0/万、864.6/万,分娩孕周在41周及以上胎婴儿(268.4/万)和巨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328.2/万)也高于正常胎婴儿。结论2009-2011年主要出生缺陷中位于前两位的是先心病和副耳。35岁及以上的高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更容易发生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引起胎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韩英林  关玉伟  王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82-4683
目的:通过对2005~2007年长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死亡原因、缺陷类型顺位及构成比的分析,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7年长春地区医疗单位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长春地区总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0.11/万,其中城市为119.74/万,农村为57.41/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P<0.01);唇裂畸形发生率最高,神经管畸形位于第2位;男性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母年龄≥3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结论:监测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环境因素在出生缺陷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鄂州市2008-2013年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共监测围产儿35 987例,其中出生缺陷儿350例,发生率为97.2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种疾病排序依次为:多并指(趾)、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畸形及外耳道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乡村(105.65/万)高于城镇(84.55/万),男性(106.56/万)高于女性(84.47/万),孕母年龄〈20岁和≥35岁组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鄂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因城乡、性别、孕母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防止和控制出生缺陷人口的出生。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研究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析出生缺陷的分布、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提供制订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和对策的依据。方法:选用现况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整群随机抽取蚌埠地区3县5区102个样本点,2001年7月1日0时~2006年6月30日24时出生的婴幼儿,包括在此期间的死胎、死产、出生死亡及病理性引流产等进行全面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调查地区出生缺陷发病率为52.88‰;发生出生缺陷前5位的为血管瘤、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色素痣、副耳畸形;出生缺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家庭环境有化工污染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化工污染(P<0.01);男孩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P<0.01);生育年龄25~29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最低,而<25岁或>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P<0.01)。结论:本地区出生缺陷的分布特点是农村高于城市,男孩高于女孩。家庭环境有化工污染、孕产妇年龄等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分析喀左县5年出生缺陷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和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从妊娠满12周开始至生后<1周岁的出生缺陷进行监测,按照《辽宁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执行.结果 同期围产儿数16648例,出生缺陷27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3.38/万,呈逐年增长趋势.出生缺陷儿中围产儿死亡62例,死亡率3.74‰,占围产儿死亡24.8%;婴儿死亡26例,死亡率1.58‰,占婴儿死亡18.98%.出生缺陷前五位为:首位先天性心脏病76例,发生率45.65/万;第二位神经管畸形50例,发生率30.03/万;第三位总唇裂35例,发生率21.02/万;第四位多或并指(趾)19例,发生率11.41/万;第五位脑积水18例,发生率10.81/万.乡村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男性高于女性.母龄<20岁和≥35岁年龄段为出生缺陷高发年龄.结论 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积极采取宫内治疗手段,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为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辽源地区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2010年共监测围产儿51 51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38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74.35/万。其中2009年辽源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109.09/万,高于全省的总发生率。前3位出生缺陷顺位分别是总唇裂85例、先天性心脏病70例、神经管畸形61例;母亲在35岁以上、居住在农村、36~39周胎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较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以产后确诊为主。结论:要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畸形筛查诊断技术,同时重视孕期保健,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群体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做好婚前保健、孕前期、孕早期的保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执行《银川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6年来银川市婚前医学检查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找出影响检查率、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管理对策和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1~2006年的婚前医学检查情况、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发生等重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婚前医学检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46.06/10万,农村人口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人口,流动人口中的死亡数逐年上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3.52‰,其中婴儿死亡率为10.63‰,1~4岁儿童死亡率为2.89‰,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13.62‰,城市的发生率高于农村。结论: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需要医疗保健机构的积极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分析宜昌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构成比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宜昌市城区及县市区13个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为监测点,对1999年10月~2001年10月住院分娩的孕28周和产后7d的围生儿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市总出生缺陷率为67.71/万(87/12848);男婴发生率(87.74/万)高于女婴(45.72/万),乡村(82.64/万)高于城镇(58.32/万),35岁母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131.57/万)高于其它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前5位为多指(趾)、腭裂合并唇裂、外耳畸形、唇裂、马蹄内翻足。结论宜昌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同时期湖北省的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母亲年龄和居住地相关。  相似文献   

19.
冯萍  李刚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72-4373
目的:了解彭阳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对彭阳县2005~2009年所有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彭阳县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2.51/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分类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等6类。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回族高于汉族,有统计学差异。年龄<20、35~岁年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2001~2004年出生缺陷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2001~200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及人口学特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黑龙江省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全省2001年1月~2004年12月间医院出生的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d之内的围生儿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黑龙江省2001~2004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 6.35‰;2003年最高为7.38‰,2002年最低为5.58‰,2003~2004年出生缺陷率6.79‰高于2001~2002年的5.97‰(P<0.05);2002年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 (P<0.05);产妇年龄<20岁组和>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P<0.05);城乡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黑龙江省出生缺陷率低于全国水平,出生缺陷发生与围生儿性别、产妇年龄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