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出血期间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空肠溃疡并出血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2年无复发;空肠黏膜下小动脉瘤出血1例,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回肠黏膜下血管畸形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后4年无复发。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定位定性有确诊意义,对术中内镜检查有指导性作用。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对进一步准确定位定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术前血管造影配合术中内镜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急诊造影与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患者3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其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分别采用明胶海绵和不锈钢弹簧圈进行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34例胃肠道大动脉出血患者中,血管造影显像结果为造影剂外溢、血管畸形、假性动脉瘤等,有31例找到明显的出血部位,止血治疗成功,有效率为91.18%;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中,发生再出血者2例(5.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急诊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患者采取动脉造影治疗,可迅速判断出血部位,并予以动脉栓塞止血,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内镜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期选择性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10例,术中肠镜检查确诊4例,本组手术12例,2例行DSA栓塞成功,全组治愈率100%。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内镜是目前小肠血管畸形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统计46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临床治疗和转归。结果46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血管造影及手术诊治证实,病因依次为结直肠癌(21例)、结直肠息肉(10例)、炎症性肠病(5例)、血管病变(4例)及其他肠道疾病(2例),4例原因不明。①内科保守治疗:33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出血停止后均择期行结肠镜检查,29例明确诊断,其中10例结直肠息肉出血行高频电切术,16例结直肠癌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炎症性肠病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4例因肠道准备欠佳诊断不明。②急诊内镜处理:急诊结肠镜检查4例,其中炎症性肠病2例,进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结肠癌2例,行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③介入诊治:选择性CT血管造影或DSA检查发现血管病变4例,行血管栓塞治疗立即停止出血。④急诊手术探查:5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急诊手术探查发现结肠癌3例、肠套叠2例,手术切除后出血停止。结论下消化道大出血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出血不能控制者宜积极选用急诊内镜或造影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血管畸形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要点,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7例胃血管畸形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急诊胃镜诊断胃血管畸形出血5例;7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期明确诊断并定位,及时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孙颢  陈佳栋  高友福 《西部医学》2013,(10):1471-1472
目的探讨少见原因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近十年来由外科诊治的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2例临床资料,分析少见原因导致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选择性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75.0%(12/16),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置钢丝标记定位准确率100.0%(4/4)。纤维结肠镜阳性栓出率25.0%(5/20)。22例中血管畸形16例(72.7%),小肠间质瘤4例(18.2%),结肠憩室2例(9.0%)。出血病灶位于小肠13例(59.1%),住于大肠9例(40.9%)。介入栓塞治疗术治愈血管畸形12例(54..5%),其余病例手术治愈10例(45.5%)。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病灶定位价值很高,经动脉导管放置钢丝标记出血部位对术中找出病灶所在肠段有积极意义,介入栓塞治疗术是血管畸形的首选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是治疗下消化道大出血必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几种少见的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临床少见的几种消化道出血——小肠多发性血管瘤、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以及杜氏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原发性胃肠道血管病变90%可以通过急诊内镜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切忌内镜下盲目粘膜活检,以防大出血。术中配合内镜检查是一种值得提倡而且行之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胆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附2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在胆道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胆道大出血病人采用介入放射技术紧急行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栓塞术。结果20例栓塞后出血均立即停止,2例再发出血,经再次栓塞后也成功止血:随访6月~2年均无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诊断准确,止血效果确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比手术具有显著优点,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鞠洪凯 《吉林医学》2014,(3):571-571
目的:探讨并分析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行胃切除术后再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再次出血后的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在3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术前行急诊胃镜检查,5例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造影,18例患者术中进行胃镜检查,应用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术中采用胃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的准确率显著高于术前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未作胃镜检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采取旷置溃疡切除术;19例吻合口出血者,进行局部缝扎止血、切除原吻合口,再作毕Ⅱ式重建;还有7例再次胃切除手术。治愈33例(94.3%);死亡2例(5.7%),均为术后大出血者。结论:为预防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行胃切除术后大出血造成生命威胁,应在手术中采取胃镜检查或者在手术前采用超选择血管造影,有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同时在手术前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制定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血管畸形致消化道出血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伟文 《广东医学》2001,22(11):1055-1056
目的 分析胃肠道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该院1990~1999年间经内镜、消化道造影等辅助检查和(或)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确诊为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住院患者中手术10例,保守治疗5例,均出血停止出院。术后随访,6例术后痊愈,2例二次手术后痊愈,1例手术后仍有间断少量出血。结论 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是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血管造影和内镜检查,确诊须靠手术和病理诊断。内镜下病灶注射硬化剂、电凝和微波治疗,安全方便,创伤小;手术对胃肠道血管畸形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仅适用于内镜下治疗多次而无效的出血患者以及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23例行手术治疗,3例经内科治疗痊愈。肠系膜血管造影阳性诊断率为88%(23/26)。23例经病理证实均为小肠动静脉畸形。结论 肠系膜血管造影是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病变小肠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反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Seldinger's法靶动脉插管PUCK造影,其中24例造影阳性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并将血管造影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定位诊断率87.5%(21/24),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18/24),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6例,血管畸形15例,麦克尔氏憩室2例,克隆氏病1例。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内科保守治疗疗效。结果小脑半球出血占46例(82.1%),17例患者行MRA发现血管畸形2例(11.76%),动脉瘤1例(5.88%),未作影像学检查前曾误诊8例(14.29%),存活46例(82.1%)。结论自发性小脑出血易误诊,早期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好,青年型小脑出血患者建议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心)检查。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 inger技术,对22例经内、外科治疗未能止血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或垂体后叶素灌注术。结果本组动脉造影16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2.7%;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0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2例)、畸形血管团(1例)。17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77.3%。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阳性率较高,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血管构筑学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与出血的关系,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 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200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脑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等的情况,比较不同血管构筑的AVM患者出血的比率。 结果:穿支动脉供血、小病灶、位于基底节和后颅窝、单支静脉引流、深部引流、有静脉狭窄或闭塞及伴发动脉瘤者易出血。结论: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供血动脉的类型、AVM的大小和部位、引流静脉的数目、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有无狭窄或闭塞、是否合并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内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体表血管畸形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经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诊断为体表血管畸形(动脉畸形7例,静脉畸形9例,混合畸形4例),其中动脉畸形7例和混合畸形4例采取血管内平阳霉素+聚乙烯醇颗粒或碘化油等栓塞治疗,静脉畸形9例采取DSA引导下经皮硬化穿刺平阳霉素+无水乙醇硬化,多次序贯治疗,每疗程间隔3周。结果:治愈12例,好转8例。无一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皮肤破溃等情况。结论:DSA引导下血管内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体表血管畸形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瘢痕、创伤小,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 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 动脉狭窄17例, 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 血管异常起源8例, 烟雾病5例, 动静脉畸形4例, 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 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我院产科就诊并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共13 600例临床资料。结果:13 600例孕妇产前超声检查中,检出胎儿畸形165例,其中神经系统畸形66例,颜面部畸形11例,胎儿胸腹水28例,淋巴管水囊肿6例,骶尾部畸胎瘤4例,心脏畸形6例,胃肠道畸形8例,泌尿系统畸形17例,前腹壁畸形13例,致死性软骨发育不全3例,手足畸形3例。产后结果及病理学检查符合162例,符合率98.2%,漏诊3例。结论:超声检查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有重要价值,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