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为新生儿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5月至今165例机械通气患儿中男性83例,女性82例,其中53例患儿发生VAP。分析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细菌培养结果,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65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后有53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2.1%。其中胎龄小于37周、机械通气、出生体质量小于、吸痰不及时和仰卧位为其危险因素,与未达此条件患者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菌培养结果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最多,部分患者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复合感染。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多样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病原菌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近4年多来NICU病房机械通气并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并发VAP59例,发生率为20.77%;死亡15例(25.42%)。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的发生率越高。而发生VAP的新生儿,其住院时间亦明显延长。支气管分泌物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结论: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关;其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是葡萄球菌和孪生球菌属;对VAP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呼吸道管理;发生VAP的时候应及时进行支气管分泌物培养,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例行维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临床资料,统计VAP的发生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204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5.60%;胎龄(<37周)、体位(平卧位)、机械通气时间(≥5.63d)、出生体质量(<2 500g)和胃内容物吸入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VAP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平卧位、胃内容物吸入和机械通气时间过长等有关,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2003-2007年医院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为对象,通过回顾性方法分析74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结果 74例患儿中共有31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41.9%,病死率为14.3%,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2.2%.结论 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VAP,积极减少VAP发生率,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气道管理,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次数、住院时间以及VAP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次数、住院时间以及VAP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次数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谢城  苏炳合 《现代医院》2005,5(8):33-3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其与通气时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收集78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VAP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生率57.7%,治愈率76.3%;45例VAP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25.2±11.0)h,33例未发生VAP平均机构通气时间为(75.3±23.2)h,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种细菌混合感染率(40.6%)。气道分泌物培养致病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及耐药是VAP病原学特点;应加强呼吸道无菌管理;VAP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护理,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方法分析183例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机体免疫力低下、咽喉部痰液滞留及误吸、年龄、人工气道的建立、呼吸机相关装置消毒不合格、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呼吸机管道污染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VAP的发生率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加强人工气道及ICU病区的管理、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做好口腔护理、合理的营养支持、及时的心理护理等措施对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荣  杨惠  李建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53-295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其与机械通气时间之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8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发生VAP的32例进行分析。结果:①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55.17%;②支气管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②有效洗手;③避免呼吸机管道内凝水吸入;④吸痰时动作轻柔,压力控制在13.3 kPa以内;⑤加强支持治疗;⑥避免不必要的经验性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特征,为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动监测方法,对医院新生儿病房2009年2月-2011年4月机械通气>48h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28.83%;出生胎龄越小,Apgar评分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的发生率越高;采用气管插管通气方式更易发生VAP;新生儿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新生儿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应加强主动监测,提高预防意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医院减少和预防IC U患者V A P的发生及对其护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IC U机械通气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试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IC U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根据问题循证原因,并针对每个病例制定不同的循证护理计划,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预防ICU患者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为44.4%、发生时间为机械通气后(8.8±5.2)d,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7.5%、发生时间为机械通气后(11.2±4.6)d,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延迟VAP发生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机支持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3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VAP发生率、住院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3.3%,高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新生儿VAP效果佳,其发生率低,呼吸通气时间短、住院短、费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感染情况及特征表现,以及观察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旨在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68例患儿,遵照随机分配原则进行数字奇偶分组,奇数纳入对照组,偶数纳入试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则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患儿的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同时分析VAP感染患儿的病原学特征。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死亡率及VAP发生率分别为8.82%、8.82%,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6.47%、26.47%,试验组患儿脱机成功率94.1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47%(P0.05);试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NICU住院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68例患儿中共12例发生VAP,病原菌分析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同时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均有一定的检出率。结论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新生儿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同时明确VAP发生患儿主要致病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rrjk》2017,(14)
目的: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出生并使用呼吸机治疗的88例新生儿,按照出生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儿的VAP发生率、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对比参照组更少,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也更短,均P0.05。结论:在新生儿接受呼吸机治疗期间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减少反复机械通气次数均有积极作用,并可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鲍氏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探讨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对策。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针对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VAP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VAP发生率为8.7%,主要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呼吸机及其辅助设备的污染、无菌操作不严、原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及消毒隔离措施,可降低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机械通气新生儿86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根据新生儿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接受优质护理管理的优质组43例和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常规组43例,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为(6.45±1.89)次、住院时间为(9.85±3.64)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护理满意率为97.7%;常规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为(9.56±2.19)次、住院时间为(15.78±3.76)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3%,护理满意率为81.4%,优质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过程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减少了机械通气次数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了新生儿治疗时间,提高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率,是一种理想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的护理对策,完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ICU2011年1月至2011年月11月收治106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预防呼吸及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结果 106例机械通通气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VAP,5例VAP的患者经治疗后正常脱机,无死亡。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洗手、加强呼吸道护理及呼吸机管路的正确消毒、正确的吸痰等综合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现状,探讨护理预防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06~2008年ICU接受呼吸机通气患者中VAP发生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及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共调查632例患者,确诊VAP 123例,发生率为19.5%;VAP的发生与年龄高低(χ2=14.56,P0.001)、持续通气时间长短(χ2=38.16,P0.001)呈正相关;COPD、大面积烧伤、心肺复苏、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和肺气肿等原发病患者属高危人群;VAP的病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结论严格护理操作,加强护理巡视,做好管道的无菌化管理,机械通气患者应尽量取半坐卧位,维持理想的气囊压力等措施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ICU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d以上的患者,根据有无VAP分成VAP组与非VAP组,其中VAP组44例,非VAP组66例。根据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VAP发病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护对策。结果:两组患者经单因素分析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基础病变、ICU住院天数、气管切开、意识障碍、非感染性肺疾患、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鼻胃管肠饲、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发病危险因素为有基础病变、采用鼻胃管肠饲、联用两种以上抗菌素、机械通气时间。结论:重症ICU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临床应高度重视VAP的防护工作,积极采取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疾病转归影响的护理体会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内NICU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212例为研究样本,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通气时间明显更短,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的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明显更低,P0.05,两组受试者的肺出血、气胸、颅内出血以及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现按照是否接受集束化护理,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1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分析结果。结论:针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患者来讲,为其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概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9月医院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RICU)158例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VAP发生情况;采集患者痰液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结果 158例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患者43例,发生率为27.22%。43例VAP患者共分离病原菌58株,革兰阴性菌34株占58.62%、革兰阳性菌20株占34.48%、真菌4株占6.90%。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酸剂、白蛋白水平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做好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