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院日前开展“膏方服务月”活动,并制订了活动实施计划,积极做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门诊前后社区居民健康情况。方法:对100户387例社区居民家庭进行随访,了解开展中医"治未病"门诊前后的健康状况。结果:中医"治未病"门诊对下呼吸道感染、痛经、失眠有明显疗效,对上呼吸道感染、头晕头痛、过敏性疾病、泌尿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有一定疗效,但对胃肠炎、关节痛、心脑血管事件和急性疾病没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中医"治未病"门诊的开展,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5.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中医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研究全民健康保障问题已经愈发重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干预,降低医疗费用,让人人享有健康,将是大势所趋。文章主要基于"治未病"理论,研究中医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内涵、意义,并从模式运行的人群基础、技术基础、经济基础、管理基础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该模式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在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若疾病已经发生,应该争取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治未病"的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阐述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相似文献
7.
8.
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包括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始、既病防传变、瘥后防反复四个方面内容,即预防为主、早期治疗、掌握疾病发展趋势。在以社区为范围,为居民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马玉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88-89
1社区卫生服务
1.1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社区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向个人、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护理和康复等为一体的全科的、动态的、完整的、连续性的基层护理工作[1].我们在开展农村社区护理工作时引入中医治未病理论,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思想推动、指导农村社区护理工作,在倡导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让农村居民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中医"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奠基。"治未病"始见于《周易》,易医同源,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易经的许多哲学思想,后世医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事物都是以发展变化为运动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所以《周易》提出了居安思危的理论,告诫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如《文言.乾》指出: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相似文献
14.
15.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层含义。历代医家对此有精妙的论述和广博的阐发。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对于提高中医防病治病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为中华民族预防疾病、养生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在社区居民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内11个地级市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3 3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知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3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06%。37.2%的社区居民听说过,1.3%(68/461)听说过并很熟悉,61.5%没听说过。68.4%社区居民认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有意义,不同年龄、文化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医保种类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识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6%,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医保种类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主要是养生保健(54.3%)、愈后保养(45.9%)、危险因素干预(48.6%)、健康评估(16.7%)、调畅情志(21.8%)。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更好的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治未病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思想的社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创新"治未病"社区服务模式,开展人民满意的"治未病"服务;加大对治未病服务的支持力度,开展社区居民需求度高的未病服务项目,从而使"治未病"服务在社区居民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结合健康档案信息,对所纳入居民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总结该社区居民的体质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育内容中,并适时对居民进行宣讲;提倡应用中医的相应技术进行疾病防治。结果组织健康知识讲座34场次,累计受众7681人次;中医为主的专题义诊咨询共7次,向居民累计发放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宣传手册7352本次,健康教育处方6438份次;调查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中药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有96.37%的居民表示知晓,且对于中医中药的服务满意率达95.66%;建立体质分型健康档案1063份,其中男性497份,女性566份;高血压控制率达63.50%,且患者在2017年7月—2019年6月血压变化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脘腹痛、中风偏瘫、肺胀气、血崩患者均接受已病防变及愈后防复措施,疗效尚不明确。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防患意识,促进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弘扬传统中医文化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因而在中医治未病理论中进一步挖掘、继承、发扬、提高这一宝藏,无疑对改变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