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灸医学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扁鹊救尸厥、华佗治头风等,已传为千秋佳话。其中针灸治病处方经验大多散见于古医籍之中,如《内经》、《甲乙经》、《千金方》、《伤寒论》、《针灸大成》、《针灸聚英》等。现今临床治疗各科疾病有效的针灸处方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如何对古今针灸成方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出针灸处方配穴的规律,从而使理、法、方、穴、术融汇贯通,建立科学的针灸处方学,尚属目前针灸医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针灸处方学的专著更是寥寥无几,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刊印发行的《中国针灸处方大  相似文献   

2.
《千金要方》哮喘选穴配方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文蓉 《中国针灸》2003,23(3):180-182
《千金要方》记载了针灸治疗哮喘共11个处方。并从处方组成,功效,适应症,手法以及疗程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为探求临床治疗哮喘选穴配方的规律和思路,特对11个千金哮喘方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晋隋唐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灸处方 ,是针灸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直接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内容 ,是历代医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从积累之丰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针灸处方都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为推动针灸处方向标准化、规范化、定性定量化发展 ,为全面掌握古代针灸处方理、法、方、穴的组成特点 ,本文就晋隋唐时期的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探求古代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1 针灸处方以单穴为主 ,多穴处方开始大量出现  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中 ,记载针灸处方 1 37首[4 ] ,其中摘自《伤寒论》的 1 0首 ,摘自《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4.
<正>《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著,是针灸史上的一次重要总结。痫证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志异常疾病。特征为猝然昏仆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往往昏倒时喊叫一声,移时可自行苏醒~([1])。本文通过对《针灸甲乙经》中治疗小儿痫证的针灸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处方中经络的运用规律,便于服务临床。1研究对象《针灸甲乙经》中记载治疗小儿痫证且含有经穴的所有针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古籍《普济方·针灸门》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5版检索《普济方·针灸门》中治疗不孕症的针灸处方,分析处方数据中穴位的使用频率、特点、归经和刺灸方法.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文60条,穴位30个,共计用穴频次65次.其中,单穴处方最多,频次为56次,占比93.33%;特定穴17个,...  相似文献   

6.
<正>针灸处方学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针灸组方理论与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历代针灸学专著记载的针灸处方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处方是针灸理论的结晶,临床治疗的基础,是贯穿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桥梁。针灸处方是针灸理、法、方、穴、术的综合体现。1针灸治则的体现针灸组方是在治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治宜)指导下严谨合理的配伍。古代文献中不乏这样的论述,如《灵枢·五邪》云:"阴阳俱有余,  相似文献   

7.
《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式巨作,其研究者不在少数,该文从《针灸甲乙经》针灸处方概念入手,以《针灸甲乙经》治热病为研究点,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尝试着找出《针灸甲乙经》中治疗热病的用穴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正> 针灸处方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案。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取孔穴法第一》谓:“良医之逍,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指出处方是针灸辨证施治的中心环节。全面的处方,应当包括腧穴、疗法、操作、时间四大要素。腧穴是处方的主要内涵,《席弘赋》中说:“凡欲行针须审穴。”即如何选取穴位和合理组配,是处方的第一要素。在众多的处方用穴中,如何发掘继承整理前人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方用穴规律,寻求治疗各种病症的高效、最佳穴位,一直是针灸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针灸处方用穴的基本规律探讨,古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出不少带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建国后,我国针灸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与提高,实验针灸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尿潴留临床选穴用经组方的特点与规律。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09—2019年)中针灸治疗慢性尿潴留的文献,通过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尿潴留的辨证辨经特点、治疗处方用穴规律、治疗方式特点等。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通过统计分析得知针灸治疗本病:1)针灸处方中常用穴位是三阴交(8.9%)、中极(8.9%)、关元(8.9%)、足三里(7.0%)、气海(5.8%);治疗本病常以辨病为主,所辨经脉涉及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布主要以腰骶部、下腹部为主;特定穴属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募穴(18.3%),五输穴(15.1%)、背俞穴(10.1%);治疗手段常用针刺治疗。结论:针灸治疗慢性尿潴留,以辨病取穴为主要基础,主要涉及膀胱经、与任脉、足太阴脾经密切相关;采取近部选穴加远部选穴方法,以调节各脏腑功能,使小便得以自通。  相似文献   

10.
《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史上的一次重要总结,里面记载了许多治疗癫狂疾病的针灸处方,本文通过对这些处方中的经穴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处方中可能蕴含的关于治疗癫证的特定穴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1研究对象《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单纯治疗癫证的且含有经穴的所有针灸处方,而癫证和狂证混合描述在一起而难以分开的针灸处  相似文献   

11.
《百症赋》为明代针灸医家高武所作,它以歌赋的形式,介绍了针灸治疗“百病”的选穴规律、配穴原则及具体处方。本文介绍了临床运用《百症赋》的数则验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百症赋》迄今仍然行之有效地指导着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2.
《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史上的一次重要总结,里面记载了许多治疗癫狂疾病的针灸处方,本文通过对这些处方中的经穴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处方中可能蕴含有的关于治疗狂证的经络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分析软件 针灸数据挖掘系统,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2研究对象 《针灸甲乙经》中关于针灸治疗狂证的且含有经穴的所有针灸处方.  相似文献   

13.
《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史上的一次重要总结,里面记载了许多治疗癫狂疾病的针灸处方,本文通过对这些处方中的经穴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处方中可能蕴含的关于治疗癫证的经络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探讨《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中华医典”软件,统计《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的经穴处方,采用Excel表格建立《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经穴处方数据库,用SPSS26.0软件对处方中高频腧穴、经脉归属、腧穴部位、特定穴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针灸处方条文110条,涉及经络13条,穴位83个,总使用频次242次;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17次)、曲池(14次)、肩髃(9次);阳经穴位的使用总频率为85.950%(208/242),使用频次较高的经脉依次是足少阳胆经(54次)、足阳明胃经(44次)、手阳明大肠经(35次)、督脉(35次);穴位主要集中于头面颈(39.759%)、下肢(26.506%)、上肢(20.482%)。83个穴位中特定穴72个,总出现频次231次,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特定穴种类依次为交会穴(96次)、五输穴(61次)。结论:《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遵循对症选穴、近端选穴、远端选穴等原则,广泛使用交会穴与五输穴,选穴规律符合针灸治疗中风的治疗原则,可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针灸处方四大要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灸处方,即针灸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案。孙思邈《千金翼方》26卷《取孔穴法第一》谓:“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指出处方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针灸处方的内容,有人认为选穴至关重要,也有人认为足够的刺激量是决定疗效的关键之一。然而,作为全面的处方,应当包括腧穴、疗法、操作、时间四大要素。只有恰当优选和组合应用这四大要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针  相似文献   

16.
《针灸逢源》处方配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李学川编撰的《针灸逢源》一书中,载有大量的针灸临证腧穴处方,见于该书卷五。探讨中国古代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与规律,对现代针灸学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以中国书店于1987年11月出版的《针灸逢源》(全二册影印本)为蓝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用经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主要数据库,整理近20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处方,归纳选穴用经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选穴排名前5位的穴位是中极、三阴交、关元、膀胱俞、次髎。结论:取穴部以腹背为主;经脉使用以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重用特定穴,尤以背俞穴、募穴为要。  相似文献   

18.
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由萌芽到形成。并具有四大原则及规律:循经取穴为主;以单穴为主;注重应用特定穴;出现了针灸处方配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临床循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促进针灸经验决策模式向循证决策模式转变,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文献统计方法或Meta-分析的方法对研究证据中针灸处方规律、辨证规律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色和临床诊治规律,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存储、管理针灸循证证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最佳针灸诊断、治疗方案的临床决策方法探索,并构建具有人工智能特征的针灸临床循证诊疗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代针刺治疗崩漏的取穴特点以及穴位配伍规律。方法:系统收集《中华医典》第5版针灸推拿类所有针刺治疗崩漏的处方文献,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对选穴方案进行频次统计、社团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条文158条,其中复方28条,其余为单穴方,共涉及43个腧穴,频次439次。太冲穴、阴谷穴和三阴交穴为最常使用的腧穴。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三阴交穴、太冲穴、气海穴、肾俞穴、中极穴。结论:古代针灸治疗崩漏的取穴方法对现代临床具有启示性,可为临床治疗崩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