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技术联合胰周贯穿式灌洗引流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2 月至2019 年8 月株洲中心医院6 例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先实施经腹腔及腹膜后途径穿刺置管,联合经皮肾镜或胆道镜行胰周感染坏死组织清除,术后再经过胰周置管行贯穿式灌洗引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无穿刺及手术并发症,平均接受经皮肾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1 次,胆道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2.3次,第一次清创术后至拔管时间平均为55 d(36~74 d)。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以上无胰腺坏死感染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肾镜、胆道镜等微创技术联合胰周贯穿式灌洗引流的方法治疗SAP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疗效好且安全,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胰床引流术+MARPN方案治疗SAP疗效及总结经验。方法分析我科2015~2017年治疗4例SAP病人临床资料,其中2例行后腹腔镜下胰床扩创灌洗引流治疗,2例行后腹腔镜下胰床扩创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灌洗引流。结果 1例患者因术中后腹膜裂口导致气腹丧失而终止手术,其余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发生胰瘘,保守治疗后形成胰腺周围假性囊肿,6个月后自行消退。结论早期后腹腔镜下胰床引流术可作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分期微创手术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3.
早期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手术的效果,对6年间收治的20例SAP患者,在非手术治疗24~48h仍无好转的情况下因符合手术指征而行早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吸净腹腔积液;如胰腺坏死较轻不剪开胰腺被膜,如胰腺坏死较重则剪开胰腺被膜充分松动胰床,但不作过多的胰腺及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胆源性胰腺炎加行胆囊切除加T管引流。术后保持引流通畅。结果示,本组早期手术治愈率85.0%(17/20),死亡3例,病死率15.0%,均死于术后多脏器衰竭。手术至死亡时间分别为21,31,36d。提示积极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SAP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肾镜及胆道镜双镜联合及置管持续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胰周脓肿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例并发胰腺周围脓肿实施经腹腔及腹膜后途径穿刺置管,经皮肾镜联合胆道镜行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及置管持续灌洗引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痊愈,无穿刺及手术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及置管持续灌洗引流治疗SAP并发胰周脓肿的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中选择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出现的大量腹腔积液、多种胰渌性的有害物质以及胰腺和胰周组织的感染、坏死,对SAP的病程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腹腔镜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多采用腹腔镜下行腹腔灌洗、多管引流、网膜囊切开、胰包膜、胰床松解等治疗。但腹腔镜下腹腔内置管灌洗引流有时对腹膜后的脓肿引流不理想。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共行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结合腹腔镜后腹膜引流治SAP3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套管引流灌洗对胰腺部分切除及胰腺外伤修复手术后胰瘘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胰腺切除及胰腺外伤修复手术后的胰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除术中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以外,在胰腺手术局部表面另行放置黎氏双套管。术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胰瘘分级;观察胰瘘出现时间及腹腔引流情况,胰瘘确诊后行局部灌洗治疗,记录腹腔感染例数及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 结果:33例胰瘘患者中,A级胰瘘21例(63.6%),B级8例(24.2%),C级4例(12.1%),其中C级胰瘘均为胰腺损伤手术修复患者;胰瘘出现时间为(5.3±2.8)d;腹腔感染病例共7例,均存在于B、C级胰瘘患者中,B+C级胰瘘患者感染率较A级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19);C级较A级胰瘘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延长(P=0.042),而B级与A级胰瘘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 结论:早期双套管引流灌洗对胰腺切除及胰腺外伤修复手术后的A、B级胰瘘患者疗效较好,对降低腹腔感染率、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有一定作用,C级胰瘘患者仍需进一步探索积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经腹膜后途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周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SAP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因、感染部位、手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液培养结果、预后结果等。结果 25例SAP患者中有8例为SAP并发胰周感染,其中5例行经皮肾镜经腹膜后途经行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和引流术,其中行1次肾镜手术2例,2次肾镜手术3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0d(21~38d),5例患者恢复良好,感染得到控制,脓肿得到有效引流,随访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恰当的时机选择经皮肾镜经腹膜后途经治疗SAP并胰周感染是有效的、安全的,但仍需大样本研究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0~1989年收治坏死性胰腺炎24例,死亡6例。发病33~48小时和3~5天各手术3例。采用单纯引流2例;胰体尾部规则切除术1例;胰被膜切开,清除坏死组织,腹腔灌洗3例。认为:早期手术,广泛切开掀起胰腺被膜,充分游离全胰,清除胰腺前、背侧坏死灶,彻底冲洗腹腔及胰床后腹膜间隙,在腹腔及胰腺前后置多根橡皮管和双套管,术后继续灌洗等措施联合运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置管引流的54例SAP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清除胰周积液及坏死组织,并置多管持续灌洗引流。结果〓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小肠损伤开腹小切口修补。置管引流的手术时间102~185 min,平均128 min,治愈50例;住院时间17~106 d,中位时间31.5 d。4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2例死于迟发腹腔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死亡时间分别为术后4 d、21 d、33 d、36 d,1例术后32 d因胰周脓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治疗SAP,可有效地改善SAP的愈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拟定最佳治疗方案 ,减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2~ 2 0 0 1年收治的 3 5例SAP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其胰腺病理改变、治疗方式、并发症及其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①胰周积液者无死亡 ;②胰腺组织坏死伴感染时易发生胃肠瘘 ,创面开放和闭合引流与胃肠瘘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 .0 5 ) ;③ 4例胰周积液者有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④胰周积液无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19d ,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者住院时间 >49d。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脓肿、肠瘘及胰瘘是SAP的主要并发症 ,可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为12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完全腹腔镜下操作,4例行手助腹腔镜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10h,平均6.5h。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435ml。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30~120ml,平均65ml,术后1~4d排气,平均2d。1例术后第6天出现胆漏,引流量最多40ml/d,术后14d拔除引流管。住院11~21d,平均15d。术后随访3~36个月,2例胰头癌患者分别存活16个月和22个月,1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术后15个月发现肝脏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其余9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一定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早期手术及腹腔持续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55例SAP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腹腔灌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3 9d± 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 1% ( 17例 38例次 ) ,包括 :胰性脑病 ( 4例次 )、肾功能衰竭 ( 5例次 )、上消化道大出血 ( 6例次 )、肠梗阻 ( 4例次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8例次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 5例次 )、腹腔大出血 ( 2例次 )、胰瘘( 4例次 )。死亡 7例 ,病死率为 12 7% ,其中死于MODS 5例 ,腹腔大出血 1例和上消化道大出血 1例。结论 早期手术及腹腔持续灌洗可以降低SAP病死率 ,缩短病程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不干扰胰腺手术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SAP的手术方法。方法以腹穿为血性腹水作为急诊剖腹手术的指征,对39例SAP患者按术中不对胰腺或胰腺周围组织作任何处理,尽可能保持胰腺被膜完整性的原则行早期手术治疗。在完成手术后,分别于胰腺前缘放置双套引流管一根、盆腔内放置橡皮管一根,手术后经双套管用高渗液体行胰腺局部冲洗引流,橡皮管被动引流腹腔内残余积液。结果全部患者存活,无一例行第二次手术,盆腔引流管在手术后第3~4d拔除;双套引流管的引流液在术后第3~4d逐渐清亮,第6~7d拔除,胰腺局部冲洗的平均时间为5.67±1.44d。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在术后第2~3d逐渐正常。手术后第7~8d,开始从空肠行肠内营养治疗,第10~12d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手术后第18~24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1.72±2.99d。结论不干扰胰腺手术治疗早期SAP的原则是提高SAP存活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该院普外科67例经手术证实的重症胰腺炎进行了分析。1985年以前以单纯腹腔引流为主治疗15例,死亡率为46.6%;1985年以后以腹腔灌洗、胰床广泛切开、多管引流等综合措施为主治疗52例,死亡率为19.2%。我们认为:早期手术、胰床广泛切开;术后加用腹腔灌洗,彻底引流以及及时进行重症监护等综合措施对改善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症胰腺炎的外科治疗(附6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该院普外科67例经手术证实的重症胰腺炎进行了分析。1985年以前以单纯腹腔引流为主治疗15例,死亡率为46.6%;1985年以后以腹腔灌洗、胰床广泛切开、多管引流等综合措施为主治疗52例,死亡率为19.2%。我们认为:早期手术、胰床广泛切开;术后加用腹腔灌洗,彻底引流以及及时进行重症监护等综合措施对改善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严重胰腺十二指肠损伤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内应用VSD技术引流治疗的16例严重胰腺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AAST损伤分级分别为III级10例,IV级4例,V级2例。 结果:患者的胰腺裂伤仅进行清创和创面止血、十二指肠裂口行单层缝合、合并伤予以相应处理、均在胰腺横断处和十二指肠损伤处行VSD;手术时间65~235 min,平均126 min;术后无1例病死,1例患者因术后腹腔出血转外院治疗,余15例腹部外伤住院时间为16~45 d;III级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5例,胰瘘3例,均经VSD后自行闭合;IV和V级损伤患者术后VSD持续引流出十二指肠液和胰液,待引流管周围瘘道完整后,再次手术行空肠-瘘道间Roux-en-Y吻合;随访 6个月至15年,无腹腔感染、腹腔积液、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于病情危重、难以耐受复杂手术的胰腺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可优先选择简单胰腺十二指肠创面处理加VSD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开展腹腔镜胰腺手术以来成功完成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1.0~12.6 cm,平均4.4 cm。行腹腔镜胰腺肿瘤摘除术4例,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术2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0例。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330 min,平均2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ml。术后住院日4~28 d,平均11 d。术后病理回报黏液性囊腺瘤1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胰岛素瘤5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异位脾1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胰腺囊肿1例,胰腺癌1例。术后1例出现胰瘘,经通畅引流、抑酶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出现脾梗死,已随访1年,无临床症状及体征;1例出现结肠瘘,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腹腔镜治疗胰体尾占位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腹腔镜术后冲洗及引流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非胆源性SAP的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吸除胰周积液及清除坏死组织,在胰周留置多条引流管,术后采用多种灌洗及引流策略并观察疗效。 结果治愈50例,4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2例死于迟发腹腔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冲洗时间(21.6 ± 14.5)d,引流管拔除时间(35.4 ± 22.4)d,术后住院时间(38.7 ± 24.6)d。其中1例术后32 d因胰周脓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 结论SAP腹腔镜手术后,合理的冲洗及引流策略,可降低SAP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总结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腺瘤切除术中胰腺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 从2006年1月~2011年1月,本院共施行经后腹膜腹腔镜下肾上腺腺瘤切除手术113例,其中胰腺损伤3例,发生率约2.6%.男性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8.5岁(41~ 56岁).3例胰腺损伤均发生于左侧,3例为肾上腺腺瘤.损伤部位均位于胰尾部,其中横断伤1例,撕裂伤2例.1例采用开放手术处理胰腺断面,其余2例采用腔镜钛夹或endo - GIA夹闭胰尾或分支胰管,创面给予强生止血纱布压迫,留置引流管.术后常规禁食、胃肠减压、静脉滴注生长抑素以及静脉营养等.结果 3例患者术后平均血、尿和引流液淀粉升高,分别为(632±237.5)U、( 1373.6±432.1)U和(1458.2±453.7)U.患者恢复顺利.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18.5d(10d~27d),平均住院25.6d(15d~36d).3~6个月后随访未发现胰腺异常.结论 经后腹膜腹腔镜下肾上腺腺瘤切除术中胰腺损伤主要发生于胰尾部.术中应及早发现和妥善处理,损伤严重者应及时采用开放.对于轻微撕裂伤应在采用腔镜钛夹或endo - GIA夹闭胰尾或分支胰管的情况下保持引流管通畅可以有效地治疗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胆管支撑内引流改良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年间接受胰胆管支撑内引流术的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拔管时间及恢复饮食时间等。结果术中出血300~600(平均400)mL;手术时间4~7(平均5)h;3~6(平均4)d胃肠功能恢复,4~6(平均5)d后营养管进流食,5~7(平均6)d拔除腹腔引流管(除胰瘘外);7 d经口恢复饮食;仅1例在切除胰头时因残留部分胰腺钩突,术后发生小量胰瘘,量50 mL/d,20 d后痊愈拔管;1例发生碱性反流性胃炎;无1例发生严重的胰瘘等并发症及死亡。住院时间11~16(平均)14 d。结论胰胆管支撑内引流改良技术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具有术后恢复快、腹腔引流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