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病患者医院外最常见的死亡形式。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统计,每年突然死亡者35万人以上,约占总死亡率的20%。其中50%以上死于医院外,多在症状后2小时内死亡。现就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分类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70%~90%的猝死患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而冠心病猝死率约占冠心病总死亡率的50%~60%,原发性心肌病的猝死率约占10%,是心源性猝死的第二大原  相似文献   

2.
心脏性猝死是指因任何心脏病引起,死亡发生于症状出现后1 h之内的院外、急诊室或到达医院时已经发生的死亡.美国每年约有30~35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男性较女性多见.而且心脏性猝死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临床表现也不显典型表现,使临床治疗越来越困难.本次研究就1例以腹痛起病年轻成人冠心病猝死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简称SCD)是指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以内死亡为猝死。它来势凶猛、预测性小,猝死前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其特点是:“自然的”、“骤然发生”、“快速”和“不能预期的”。由于冠状动脉等病因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心源性猝死的比例也逐年增高。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总人数的88%。  相似文献   

4.
猝死的院外急救及进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猝死指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称为心脏性猝死。猝死50%以上发生在院外,且多在症状发生后2小时内死亡〔1〕。美国每年死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猝死者约35万人。我国冠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国内一份猝...  相似文献   

5.
猝死是一个症候群,WHO的定义指出了它的特征为突发、无明显先兆、1小时内死亡。心源性猝死最多,占80%以上。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猝死发生率为8~12/10万人,而美国每年约有30~4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而死亡。流行病的调查结果显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猝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4.5:1;从流行季节上看,1月、5月和11月份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高月份;  相似文献   

6.
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而冠心病猝死是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目前,在各种原因所致猝死病例中,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仍占首位。在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由于这种死亡是在数小时甚至瞬间发生,救治成功率较低,因此,冠心病致心源性猝死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能否预测梗死?如何对易患猝死的病人进行识别?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心内科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老年住院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49例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结果 猝死患者多患有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因冠心病而猝死者居其他各病之首.绝大多数患者猝死之前,常出现一种或多种先兆症状,最常见为胸闷、心悸以及气促.多数患者在猝死前都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其中以情绪激动触发猝死者较为多见.猝死时间一般在1h之内,而且猝死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早晨是猝死的高峰期.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出现先兆症状时,尤其是频发或反复发作性室性早搏、缺血性ST段改变时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结论 在预防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时,重点观察冠心病以及先兆症状的患者,要避免患者接触诱因,在早晨应加强监护,治疗时应参考患者以往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心内科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老年住院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49例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结果 猝死患者多患有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因冠心病而猝死者居其他各病之首.绝大多数患者猝死之前,常出现一种或多种先兆症状,最常见为胸闷、心悸以及气促.多数患者在猝死前都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其中以情绪激动触发猝死者较为多见.猝死时间一般在1h之内,而且猝死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早晨是猝死的高峰期.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出现先兆症状时,尤其是频发或反复发作性室性早搏、缺血性ST段改变时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结论 在预防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时,重点观察冠心病以及先兆症状的患者,要避免患者接触诱因,在早晨应加强监护,治疗时应参考患者以往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在先兆症状发生1h内产生意识丧失,猝死发生前可有或无心脏病表现,发生的时间无法预测。心源性猝死定义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自然的”、“快速的”和“不可预测的”。由于冠状动脉等病因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减少心源性猝死对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高达 130 0多万 ,而其中约 10 %~30 %是猝死 ,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SCD)约占5 0 %。如按病种发生率统计 ,则冠心病为首位 [1 ] 。为了给临床提供预防猝死发生的依据。作者对 2 8例猝死  相似文献   

11.
猝死概论     
猝死是指非外因意外突然发生的死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尤以冠心病为最多,故又称为心脏性猝死或冠心病猝死。近25年来提出过很多猝死定义,目前较多的人,特别是一些心脏病学家,主张以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标准。 猝死的流行病学 一、猝死的严重性 猝死的发生率,大多数认为约占心脏病致死者的15~30%。美国每天约有1,200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年约45万。我国尚无全国性资料,根据1986年全国冠心病学术会证实,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多。20世纪末,猝死将明显的成为心脏病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猝死与年龄性别关系 猝死的年龄高峰在35~7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5:1。我国资料猝死平均年龄,男性55~60岁,女性65~73岁;从发病到死亡时间,65~70%在1小时内30~35%在即刻或数分钟内,来不及任何治疗而死于医院之外者79%、从年龄组的猝死发生率来看,女性比男性晚10(或15)~20年,男女比例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肺源性猝死     
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目前对其发生时间尚有争议,WH0界定死亡发生于发病后6h内为猝死,但也有指发病后短至1h、长达24h发生的死亡;肺源性猝死常指发生于发病24h内的死亡^[1]。猝死绝大多数为心源性,尤其是冠心病所致,但随着冠心病控制的成效日显,心源性猝死有降低趋势,而肺源性猝死日趋增加。本文就相对常见的肺源性猝死病症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AMI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加以分析。 1 资料方法 1.1 定义与标准 由于心脏疾病而突然发生死亡称为心脏性猝死,猝死时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猝死指AMI后无严重并发症或病情已稳定突然症状恶化于24小时内心脏骤停(排除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AMI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82年~1992年因AMI住院病例,猝死组30例为住院期间心脏性猝死的病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2~82岁,平均65.6岁,其中60岁以上占23例(77%)。对照组30例为随机抽样住院未发生心脏性猝死的AMI病例,年龄与猝死组相近。 猝死组初发AMl 19例,再发AMI 11例,其中无Q波心肌梗塞1例;对照组初发AMI 28例,再发AMI 2例。AMI至心脏性猝死的时间为6小时至7周,出现症状或症状恶化至死亡时间为20分钟至23小时,其中1小时内死亡13例(40%),6小时以内死亡为22例(73%),8例为6小时以上死亡。猝死前有诱因的18例(66%),有的患者有2种诱因(表1)。  相似文献   

14.
猝死是指原发先正常人的突发的,非预料性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24小时内死亡为猝死,据文献报告^[1],猝死约占所有非外伤性院前死亡的1/3左右,心源性猝死的定义是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约占猝死的90%,目前更多的心脏病学者主张把时限在6小时内,本文旨在通过对1997-1998年于本民人急诊科诊治的猝死病例的分析,试图了解其高发年龄、危险因素、并发对病的预防,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的降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猝死的防治     
猝死的防治叶永发215631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中心医院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外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近10多年来发现猝死大多死于室颤,多数学者认为心源性猝死患者多在1小时内死亡,这已受到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注意。笔...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猝死的病例。除老年人外,婴儿和青壮年也占有一定比例。有的猝死者患有心脏病或其它疾病,也有不少无明显病兆的年青人。猝死病例多发生于院外,若迅速获得抢救可望生存,但绝大部分由于错过抢救时机或抢救无效而死亡。为了解猝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减少猝死的发生率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本文结合有关资料的复习,简要介绍有关猝死方面的一些问题。 1.猝死的定义 意想不到的突然死亡叫猝死。骤然发生于短瞬间或于紧急症状出现后1h内死亡的较多为心源性猝死。而在起病后6h内死亡的多被认为非心源性猝死之可能。  相似文献   

17.
心脏性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海 《临床荟萃》1997,12(15):673-674
猝死是指意外性突然死亡。目前对于猝死有不同的定义,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为猝死。但一般指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晚近亦有人将经过积极救治者在48小时内死亡称猝死。据资料分析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SCD)占72%,其中1小时内死亡者占78%。致死的直接原因是心律失常(RA),其以室颤(Vf)最多,约占75~90%。从心电监护的患者来看,  相似文献   

18.
猝死96例临床病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卫生组织从1959年至1979年对猝死的定义曾先后修改多次。虽修改多次,其内容概括如下:患者发病前多认为是“健康人”,或者虽然患病,但病情却在显著的改善中,突然发生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者称猝死。在数分钟、数秒钟乃至来不及出现症状即迅速死亡者称为即刻死亡;从症状或体征出现后24小时内死亡者称为猝死。本文收集了我校32年住院病人及非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缺血所造成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以胸疼、心律失常、心衰、低血压(或休克)、心肌坏死的全身反应以及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近二十年来危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在临床医学领域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分科。监护中心(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不断完善,从而使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据报道:美国1974年急性心肌梗塞死亡人数为675580人,其中约2/3死亡于发病早期(1)。有人统计了3989例死亡中有95%死于发病之初的2小时之内(1)。还有人报道在全部猝死中有60%是冠心病。而冠心病死亡者有60%死于猝死(2)。即刻死亡几乎全是心源性猝死。一小时内猝死80~90%为心性猝死(2)。这说明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20.
目前,猝死在我国的发生率约占各种原因致死亡的1%~3.6%,老年人猝死的比率56%~80%,其中心源性猝死则占90%以上。现将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30例猝死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