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resistanc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MTB)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状况,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自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和一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为耐多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株77株,采用绝对浓度法对5种二线抗结核药物:氧氟沙星(OFLX)?对氨基水杨酸(PAS)?丁胺卡那(AMK)?卷曲霉素(CPM)及丙硫异烟胺(Pto)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本院培养分离出MDR-MTB77株,其中25株来自初治肺结核患者,52株来自复治肺结核患者,对5种二线药物的总耐药率为72.73%(56/77),初治耐药率为60.0%(15/25),复治耐药率为71.15%(37/52);广泛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XDR-MTB)21株占27.27%(21/77),其中来自初治者1例(4%),来自复治者20例(38.46%)?MDR-MTB对PAS?AMK?CPM?OFLX?Pto的耐药率分别为 33.77%?14.29%?19.48%?64.94%和24.68%?MDR-MTB对不同组合的二线抗结核药物(OFLX+Pto?OFLX+CPM+Pto?OFLX+AMK+Pto?OFLX+ Pto+PAS? CPM+PAS+OFLX+Pto和AMK+PAS+OFLX+Pto)分别为23.38%?10.39%?5.19%?12.99%?6.49% 和6.49%?结论:无锡地区MDR-MTB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对MDR-MTB的耐药性监测,合理选择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MDR-TB?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状况,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自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和一线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为耐多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株77株,采用绝对浓度法对五种二线抗结核药物: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丁胺卡那、卷曲霉素及丙硫异烟胺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本院培养分离出MDR-MTB77株,其中25株来自初治肺结核患者,52株来自复治肺结核患者,对5种二线药物的总耐药率为72.73%(56/77),初治耐药率为60.0%(15/25),复治耐药率71.15%(37/52);XDR-MTB21株占27.27%(21/77),其中来自初治者1例(4%),来自复治者20例(38.46%)。MDR-MTB对PAS、AMK、CPM、OFLX、Pto的耐药率分别为 33.77%、14.29%、19.48%、64.94%和24.68%。MDR-MTB对不同组合的二线抗结核药物(OFLX Pto、OFLX CPM Pto、OFLX AMK Pto、OFLX Pto PAS、 CPM PAS OFLX Pto、和AMK PAS OFLX Pto)分别为23.38%、10.39%、5.19%、12.99%、6.49% 和6.49%。结论:无锡地区MDR-MTB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对MDR-MTB的耐药性监测,合理选择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MDR-TB。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从分离自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率及耐药情况,以利抗结核治疗中药物的合理选用。方法:对痰涂片阳性的新发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采用高、低两种药物浓度,四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试,同时用实时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127例痰培养阳性菌株总耐药率为14.2%,其中初治耐药率8.1%,复治耐药率35.7%,对四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异烟肼8.7%,利福平2.4%,链霉素2.4%,乙胺丁醇0.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在初治组中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12.1%(12/99)和10.1%(10/99);复治组中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32.1%(9/28)和21.4%(6/28)。结论:分离自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初始治疗时已存在耐药性,而药物治疗有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加。结果表明抗结核治疗前及在治疗过程中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对指导临床抗结核治疗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鸿昌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62-162,166
目的探讨耐药结核病人的菌型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结核患者共有996例,监测初治涂阳710例,使用2SRHZ/4HR方案;病情较重复治涂阳286例,使用2H3R3Z3E3/4H3R3方案,复治患者适当加用氧氟沙星、PAS(对氨基水杨酸,抗结核药)以及RFT(利福喷丁)。结果 120例患者为原发性耐药,发生率为16.90%(120/710);64例患者为获得性耐药,发生率为22.38%(64/286)。其中88例患者为单耐药,占8.84%(88/996);初治患者中,耐S的患者比例最高,复治患者中,耐HSRE的患者比例最高。184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2%。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耐药结核患者进行尽早的菌型确定,有利于患者化疗方案的制定,从而减少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结核菌培养及药敏情况,探讨CT介导的椎旁穿刺注药联合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脊柱结核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长沙市中心医院结核科2005年6月-2013年9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156例。通过椎旁穿刺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进行耐药分析。耐药脊柱结核均采用CT定位椎旁穿刺注药联合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按结核临床治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分枝杆菌培养阳性286例,阳性率为24.74%(286/1156);确诊为耐药脊柱结核82例,耐药率为28.67%(82/286);耐异烟肼(H)、利福平(R)及链霉素(S)分别为52、50和44例,占18.18%(52/286)、17.48%(50/286)和15.38%(44/286);耐多药结核(MDR-TB)23例,占阳性患者的8.04%(23/286)。初治组182例,初始耐药率为18.13%(33/182);复治组104例,获得性耐药率为47.12%(49/104);两组的总耐药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2例耐药脊柱结核患者通过内科保守治疗临床痊愈,12例转外科手术。随访1~3年,所有耐药脊柱结核患者无复发。结论  CT定位椎旁穿刺注药有利于尽早明确耐药脊柱结核的诊断;联合规范且个性化的全身抗结核药物对治愈耐药脊柱结核、预防并发症、预防获得性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情况,为制定耐药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M.tb培养结果为阳性且具有药敏试验结果的病例477例,分析M.tb分离株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对氨基水杨酸(PAS)、丙硫异烟胺(PTO)、左氧氟沙星(LFX)、阿米卡星(AK)8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影响因素.结果:440例标本类型为痰液,培养结果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病例.总耐药率为52.5%,其中初治患者耐药率42.5%,复治患者耐药率86.1%,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P<0.05).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中SM(40.5%)耐药率最高;4种二线抗结核药物中LFX(13.0%)耐药率最高.初治患者的单耐药率明显高于复治患者(P<0.05),而复治患者的耐多药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P<0.05),初、复治患者的多耐药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初治患者有3种单耐药类型,10种多耐药类型,15种耐多药类型;复治患者1种单耐药类型,8种多耐药类型,24种耐多药类型.有无治疗史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率的影响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及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07年至2011年间4 248株结核分枝杆分离株药物耐受性结果。结果 4 24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1 919株,耐药率45.17%;耐多药结核(MDR-TB)1 044株,MDR-TB发生率24.58%。从2007年到2011年耐药率、MDR率逐年降低,但耐药株数、MDR-TB株数逐年增加。1 919株耐药株中有1 362株来源于复治患者,557株来源于初治患者。复治患者耐药率及MDR率分别32.06%、19.97%,均高于初治患者的13.10%、4.6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在复治患者中更严重。需要加强初治患者的结核控制,以减少由于结核病反复治疗及不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产生的耐药株。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支杆菌的初始、获得性耐药及复治后MDR-TB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本地近10年活动性结核病病人的初始、获得性耐药及复治后耐多药结核(MDR-TB)分布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抗结核方案、防痨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及制定宏观控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分临床及结核菌监测两部分。临床资料主要针对有流行病学意义的住院结核菌阳性病人,对不同地区及年龄段的结核菌阳性病人的治疗、预后、复治原因及死亡率作分析;耐药菌检测主要对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痰及其他标本作结核菌培养及NAP区分试验。结果:住院活动性结核病人9605例,结核菌阳性3282例,占34.16%,15-60岁年龄段占85%以上。复治结核菌阳性组合并症及药物毒副反应、死亡率均高于初治组;8984份标本作分支杆菌培养,阳性3697份(41.15%);3373株结菌作耐药监测,总耐药率55.70%,初始耐药412株,占12.21%;初始MDR-TB菌154株,占初始耐药菌的37.37%。复治菌株耐药率43.49%,复治MDR-TB菌822株,占复治耐药菌的56.03%。结论:临床工作中,结核菌阳性病人占1/3左右,青壮年组占85%以上,复治及复治后组毒副反应及死亡率高。耐药率10年来有逐年增高趋势,初始耐药及获得性耐药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趋于MDR-TB。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Xpert MTB/RIF(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表型药敏结果,为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就诊,且痰液或肺泡灌洗液Xpert检测显示利福平耐药的结核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表型药敏结果。结果:570例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患者获得一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总耐药顺位为利福平(90.18%)>异烟肼(88.60%)>链霉素(56.32%)>乙胺丁醇(29.47%);复治患者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94.50%、94.50%、35.78%)均高于初治患者(分别为84.94%、87.50%、2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4 株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均敏感,耐1种、2种、3种及4种药物分别有46株、156株、226株、118株;耐多药结核菌株476株,初治278株,复治198株,复治患者耐多药结核病比例更高(90.83% vs.78.98%,χ2=13.723,P <0.001)。302例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患者获得二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总耐药顺位为氧氟沙星(35.76%)=阿米卡星(35.76%)>卡那霉素(13.25%)=卷曲霉素(13.25%);初治患者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于复治患者(26.46% vs. 51.33%,χ2=19.044,P <0.05);128株菌株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全敏感,耐1种、2种、3种及4种药物分别有111株、23株、21株、19株;泛耐药结核菌株50株,初治、复治各25株,复治患者泛耐药结核病比例更高(22.12% vs. 13.23%,χ2=4.051,P =0.044)。结论:异烟肼、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耐药在Xpert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中常见;复治患者耐药情况比初治患者更为严峻,应尽早获得一二线抗结核药物药敏结果,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基线菌株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3月~2017年5间本院收集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基线52株,对其进行9种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试验,分析对不同药物耐药比例以及同类药物交叉耐药情况。结果 9种二线抗结核药物中,耐药比例顺位依次为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均占59.6%,31/52)莫西沙星(占30.8%,16/52)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均占9.6%,5/52)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均占7.7%,4/52)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均占5.8%,3/52)。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呈完全交叉耐药,与莫西沙星交叉耐药比例占51.6%(15/31);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呈完全交叉耐药,与卷曲霉素交叉耐药占60%。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基线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其他二线抗结核药物亦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因此,在制定起始有效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前应完善二线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11.
韩生寿  谢守宁 《重庆医学》2015,(14):1908-1910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中46例术后出现复发(观察组),369例术后治愈(对照组)。统计两组受试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等情况。结果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与老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 MR平扫对脊椎结核尤其是早期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椎结核的0.35T MR资料.结果2例早期MR平扫表现为受累椎体终板(以前部多见)T1WI低T2WI高信号及轻微破坏表现,8例典型 MR平扫征象为椎体终板破坏、椎旁脓肿、椎间盘破坏或椎管受压,1例不典型表现为累及4个椎体的跳跃性发病.结论认识脊椎结核的低场 MR表现特征有利于准确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异烟肼(INH)化疗时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方法24例遵循2SHRZ/2.5H2R2Z2化疗方案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有无病椎骨硬化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连续服药4周手术,INH每日顿服剂量为300 mg。手术中于术晨服药后120-130min,240-250min两个时相点分别取硬化组的病椎硬化骨、硬化壁外亚正常骨硬化壁内结核病变组织和非硬化组的病椎结核病变组织、病变组织外亚正常骨以及两组患者的血浆、髂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上述样本INH浓度。结果两组异烟肼的血药浓度最高,病变椎体不同组织中则异烟肼浓度差别显著,在髂骨与病椎亚正常骨均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病椎硬化壁异烟肼浓度仅相当于最低抑菌浓度水平,硬化壁内坏死干酪组织则未检测到INH;而非硬化组中,结核坏死病变INH浓度却达到最小杀菌浓度水平。结论脊柱结核病椎硬化骨成为阻碍异烟肼由正常椎骨穿透到椎体病灶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临床脊柱结核耐药情况 ,探讨耐药基因PCR-SSCP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43例脊柱结核患者结核肉芽组织应用BacT/ ALERT 3D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系统培养,所得临床分离株行药敏试验,对耐药基因katG、r p s L行PCR-SSCP.结果 43例结核肉芽组织标本培养后19例阳性,其中6株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总耐药率为31%.耐异烟肼株 katG突变率为 10% ,耐链霉素株 rpsL突变率为21% , 耐药基因检测平均用时为14h.结论 PCR-SSCP可快速检测脊柱结核耐药基因,与常规药敏试验结合可更能准确地反应脊柱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5.
Thiacetazone is used as a first-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 in most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the South Pacific. Skine reactions are considered the major side effects of this drug. In Papua New Guinea, 2.5% of Melanesian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iacetaz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developed skin reactions. The reaction appears to be caused by hypersensitivity rather than by toxicity and has distinct clinical features.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for tuberculosi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the South Pacific is not likely to change in the near future. Recognition of this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of thiacetazone is important in the mam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in countries where the drug is us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药物联合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1997年1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药物联合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42例,获得随访38例进行总结分析,分别从疼痛转归,后凸角矫正及截瘫病人缓解等方面进行评价疗效。结果42例中获得跟踪随访38例,失访3例,死亡1例,随访1~6年,平均随访3.8年,疼痛转归率95.2%,截瘫缓解率92.8%。术前平均后凸角38.2°;术后平均后凸角为15.7°,矫正率59.0%。无一例复发,植骨融合平均6个月。结论药物联合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效果好,只有有效全程抗痨治疗加手术清除病灶,植骨联合应用能及早治愈胸腰段脊柱结核,减少结核致瘫的机会,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内固定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俊君 《医学综述》2011,17(13):1995-1997
脊柱结核易累及椎管,产生脊髓、神经压迫,甚至瘫痪,其治疗复杂且疗效不满意,一直以来困扰着骨科医师。近年来,脊柱结核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被各国学者所重视。随着脊柱结核损伤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目前内固定术已成为脊柱结核治疗的趋势。内固定术治疗在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术植骨后路内固定及前后联合病灶清除加前后联合内固定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李勇  李风华  刘宗智  凌鸣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26-1328
目的:探讨短程化疗联合病椎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脊柱结核行2HRZ(E/S)/4HR化疗,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大块髂骨支撑植骨、植骨钛板内固定。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1.2~5年随访,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脊髓功能损伤恢复,植骨块愈合,后凸畸形部分矫正,未发现钢板松动、断裂。结论:短程化疗加病椎切除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加强脊柱稳定,改善畸形,减少复发和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对胸腰椎椎体骨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26例早期行前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的胸腰椎椎体骨结核患者恢复情况,以判断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经8个月至5年4个月的随访发现,26例病人的脊椎骨结核均治愈无复发,内固定牢固,植骨融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及保持良好。其中6例伴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全部恢复。【结论】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彻底减压、有效内固定及植骨融合能及时解除或预防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防止病灶扩散,有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