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中涉及“……主之,……亦主之”句型者有五: (一) 胸痹病“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例①) (二) 胸痹,短气病“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例②)  相似文献   

2.
胸痹之名,始见于《内经》,然语焉不详。在《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对本证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总观全篇内容,其篇日中所并提之“心痛”、“短气”则是指“胸痹”病的两个突出症状,并不包括其他各种心痛、短气的病证在内。盖痹者是痞塞不通之意,不通则痛。胸痹、即指胸部痞塞不通或痛之谓。按证候分析,该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痛”“心绞痛”颇相类似。我们按此理论以指导临床治疗某些“冠心痫”患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因此,如何正确掌握胸痹的证治,有其现实的临床意义。今就对胸痹的认识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病案,略作讨论。辨证与治法据原文论述,本病以胸满、痞、痛为其主证。至于短气、喘息咳唾、背痛,这是依主证的发展而出现的或有证。《金鉴》云:“胸痹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也”。其治疗原则,当以益气通阳,涤痰理气、和胃泄浊、化瘀宣痹为主。但在具体治法上,还须审辨虚实轻重,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考胸痹之病名,出自《灵枢.本藏》篇。其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瓜蒌薤  相似文献   

4.
胸痹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痹既是一个病名,又是病位和病机的概括。“痹”是痞塞不通的意思,《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关于胸痹病因病机的论述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认为胸痹的病机是“阳微阴弦”,即所谓“本虚标实”,说明本病的发生本在于心气或心阳不足,导致寒凝、气滞、痰阻于胸廓而发病。国家  相似文献   

5.
浅谈胸痹     
胸痹,是以胸膺部位痞塞疼痛为主的病证。其名最早见于《灵枢·本脏篇》:“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由于胸痹与心痛发病部位相邻,因此二者在临床上往往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胸痹、心痛二证常兼见短气,故《金匮要略》将“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列为专篇讨论。隋唐以后的医著,代有记叙,其中以《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圣济总录》等书论述最详,对仲景学说多有发挥。本文试从温习《金匮要略》以及有关著述,结合临床,谈谈个人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徐建国 《当代医学》2008,(17):158-158
考胸痹之病名,出自<灵枢.本藏>篇.其日:"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曰: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相似文献   

7.
考胸痹之病名,出自<灵枢.本藏>篇.其日:"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曰: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相似文献   

8.
目前 ,人们论冠心病、心绞痛 ,多以“胸痹”而论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王怀义医师却认为胸痹较心痹所涉病的范围更广泛、更复杂 ,因胸痹可以包括心痹 ,而心痹却不能包括胸痹。究其临床证候表现 ,胸痹有“喘息 ,咳唾 ,胸脊痛 ,短气”“不得卧”“心痛彻背”“心中痞”“胸痛 ,胁下逆抢心”等 ;心痹有“暴上气而喘”“病心痛”“胸中痛 ,胁支满”“心痛引背”等。王师主张临床上要进行辩证论治 ,首先要注意抓住主证 ,胸部憋闷 ,心胸疼痛 ,膺背肩胛间痛 ,左臂内侧沿心经循行部位串痛等。再结合舌诊、脉诊、全面分析 ,深入辨认 ,根据虚实、寒热兼夹转化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归纳 ,把这复杂的病证 ,主要归为虚实两大证候。为了继承王师多年学术思想 ,现将王师辩证论治心痹特点介绍如下 :心痹以实证为多 ,即使虚证亦常有虚而招邪之情 ,故在治疗上王师不主张多用补法。例如 :治虚证方中用四君子汤加人参 ,但却用干姜、桂枝配甘草以温助心胸阳气 ,参术配干姜以理中焦 ,培土生金 ,鼓舞正气 ,以助驱邪。又重用瓜萎、薤白以温阳开痹使胸中大气得转调畅胸阳。还佐用红花、丹参、麦冬、当归、元胡等养血活血之品 ,以利通脉。再用药之妙 ,在于细辛一味...  相似文献   

9.
茯苓杏仁甘草汤是仲景所创用于医治胸痹的经典方药。吴鸿教授善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认为饮阻气滞是胸痹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应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论治胸痹获效颇佳。并结合六经、方证及气血津液辨证思想,提出该方主治病机为太阴病,水饮湿邪内停,气机不畅,方证要点:以胸闷、气短为主症,兼见舌淡胖、苔白厚腻、脉弦滑等由饮停湿阻气滞所致诸症。临证循此脉络辨治胸痹,较易达到方证相应、药至效显的目的。本文通过引据古今医家医籍经典论述,并介绍验案1例对吴鸿教授临证运用此方的经验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中汤治疗短气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调中两方治疗短气病,对只有短气而无腹胀满的则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诸方加减治之:调中行气,通阳散结;对短气证同时伴有腹胀满、嗳气、呃逆者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里的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加味治之:调中行气,健脾消食。结果针对短气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调中汤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结论短气往往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但也经常见于尚未形成冠心病的"平人"。给予短气患者调中汤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心胃同病的论述,启始于黄帝内经,至汉代张仲景有了较大发展,突出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论述了心胃同病,并开创了心胃同治的证治先河。 胃心相通,生理上互相资生,关系紧密。如《素问·经脉别论》中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直指方》亦说,“心之包络,  相似文献   

12.
六版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以下简称《选读》)“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中指出胸痹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这是正确的,但又指出胸痹急性发作时,急治其标,我对此说不能苟同,理由如下。 关于治法标本缓急的问题,仲景先师已有提示。《选读》第五条(以下条文按《选读》教材顺序):“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本条一证而设二方,一泻一补,只因有偏实偏虚之不同。这是胸痹普通证的治疗,由此推及胸痹急证的治疗,亦可采取泻实或补虚的治则。即标急而正气不甚虚者则治标,标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虽无冠心病病名,但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内经》称“厥心痛”“真心痛”,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先明确提出了“胸痹”这个病名,认为是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以致寒凝气滞和痰浊阻心脉,影响气血运行所致,并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进行了专门论述。胸痹病实际包括心痛、心悸、胸闷、短气等诸多证候病,这与西医把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记载;“师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又“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实也”。张仲景高度概括了“胸痹心痛短气”的病因病机是“阳微阴弦”、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15.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对痰饮病之概念、病机、治疗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诚开论治痰饮病之先河。然而纵观全书,仲景论治痰饮症并非只限于“痰饮”篇中,而于其他篇中,亦有不少的论述,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奔豚气病”篇、“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等等,不下于八篇之多。余不揣鄙陋,就《金匮》中“痰饮”篇外,有关痰饮病的论述,陈以管见,冀望于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胸痹是指以胸膺部闷塞及疼痛为主的病证。祖国医籍对于胸痹心痛的记载甚多。《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厥心痛,与背相控,……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同篇还有“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胸痹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呼吸系统疾病的咳嗽、咯痰、喘息、胸痛等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与《金匮要略》所描述的“喘息咳唾,胸背痛”、“胸痹不得卧”等证候有相似之处。本文结合古代文献论述和临床应用体会,将胸痹方瓜蒌薤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薏苡附子散、乌头赤石脂丸等八首方剂应用于现代呼吸病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作为全国心病协作组的统一病名,目前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所采用,并向国内推广使用。我们根据临床体会和理论学习,认为本病名不合适,特提出质疑,求教于同道,不当之处,翼望斧正。 首先,“胸痹心痛”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该医书论病皆以病象、病机相似者并列而述,旨在提示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加以鉴别,防止误诊误治,这已是中医同道共识之论。胸痹、心痛、短气原本三个病证,今人强行捏合在一起有欠妥当。 其次,从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九条原文分析,胸痹条文最多共5条,  相似文献   

19.
瓜蒂散属涌吐剂,由瓜蒂、赤小豆组成,主要功能是涌吐痰涎宿食。古代医家对此方有诸多论述。《伤寒论》太阳病篇166条云:“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用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为散,合治之。”仲景将本条诸症之病机归为“胸中有寒”,痰饮之类阴邪阻塞于胸。《伤寒论》厥阴病篇355条云:“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  相似文献   

20.
薤白,又名薤根、野蒜、小独蒜、薤白头,辛苦温,功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 1、温通心阳,以治胸痹。《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中说:“胸痹之为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萎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胁下逆抢心,积实薤白桂枝汤主之。”胸痹是胸阳不足,阴邪上逆,闭塞清旷之区,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