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常因遭受外力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其中尤以颧弓骨折多于颧骨骨折。颧骨和颧弓骨折常造成面部畸形和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以往一般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保守或颧部牵拉等方法治疗。我科1999年10月~2002年12月对29例颧骨和颧弓骨折病人采用颞部改良式冠状切口和创口或创口延长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例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骨性支架,容易受外力的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本文介绍了20例颧骨颧弓骨折,对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作了分析。作者对本组畸形不明明显,外形要求不高,功能障碍不大的6例有颧弓骨折未进行复位,而采取理疗,机械练习张口度,另外14例采用颞部切开复位,术后无论从外形及功能上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42例经CT或X线检查确诊为颧骨颧弓骨折的患者进行联合切口入路颧骨颧弓骨折复位术的临床观察,探讨联合切口进行颧骨颧弓骨折切开复位术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1月—2012年11月在唐山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由于颧骨颧弓骨折后应用联合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2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患者术后的面部外形及对下颌骨开闭口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有1例愈合差,其余41例愈合良好。患者的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骨断端复位准确,外形恢复比较理想。结论联合切口入路行颧骨颧弓骨折复位术采用眉弓外切口及口内入路等小切口,切口隐蔽,是新鲜骨折优先选择的切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颧弓骨折复位术前后 CT 影像,为单纯颧弓骨折复位术提供术中复位标准。方法选择因颧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分析术前术后 CT 影像结果,观察颧弓骨折复位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的咬牙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小切口进路治疗颧弓骨折效果好,术中经验有助于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骨性支架,容易受外力的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本文介绍20例颧骨颧弓骨折,对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作了分析.作者对本组畸形不明显,外形要求不高,功能障碍不大的6例颧骨颧弓骨折未进行复位,而采取理疗、机械练习张口度,另外14例采用颞部切开复位,术后无论从外形及功能上均较理想.本文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术体会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颧骨、颧弓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颌面部外伤疑有颧骨、颧弓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对于颧骨、颧弓骨折具有重要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上颌骨及颧骨作为颌面中部的骨性支架维持着面部的基本形态。颌面部的创伤易导致上颌骨及颧骨的骨折 ,不仅造成面部的畸形 ,而且还伴随有相应部位的神经损伤及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1] 。在临床上我们采用面部较为隐蔽的小切口并结合口腔内切口 ,应用微型钢板或钛板治疗上颌骨骨折及颧骨、颧弓骨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17~ 5 4岁 ,平均 35 .5岁。经CT及常规X片显示上颌骨骨折 7例 ,单纯颧骨骨折伴明显移位 13例 ,颧骨颧弓骨折伴明显移位 3例 ,其中开放型骨折 8例。1.2 手术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口腔前庭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固定闭合性完全性颧骨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将18例需手术复位固定的B型颧骨骨折患者纳入观测范围。全麻下经口腔内患侧前庭沟切口入路,暴露颧弓、眶下缘、颧颌缝处的骨折断端。分离保护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颧骨后,微型接骨板固定眶下缘、颧颌缝处骨折断端。评价切口愈合、局部不对称畸形改善程度,张口受限改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中16例(89%)切口I期愈合,15例(83%)双侧颧突区软硬组织完全对称。术后4周16例(89%)张口度达III横指,比术前的7例(39%)明显改善(χ2=4.876,P=0.025)。10例(56%)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颧骨骨折的眶下缘和颧颌缝2处骨折断端,颧弓及眶外侧骨折断端只作解剖复位处理;5例(28%)在颧弓表面做长约1.5cm平行于颧弓的小切口,行眶下缘、颧颌缝及颧弓3处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3例(16%)除眶下缘、颧颌缝、颧弓3处外,眶外侧缘骨断端以眉弓内长约1.5cm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全组18例患者均未出现下睑外翻、面神经颧支损伤、鼻泪管损伤、眶周软组织水肿、眶周软组织萎缩、眼球塌陷、复视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口腔前庭沟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以复位固定大部分B型颧骨骨折。陈旧性或复杂性颧骨骨折可同时选用颧弓表面或眶外侧小切口,从而完善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9.
颧骨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骨骼,对构成面部的外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所在的面部位置也易受直接外力打击而发生骨折.颧骨骨折后其复位程度将影响病人容貌的恢复程度.早期未做及时处理将造成面部塌陷畸形、眼球内陷复视等,给伤者造成严重损害.伴发上颌骨骨折及颧弓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单纯以暴露的骨折线对位复位颧骨,有时不能使颧骨准确复位,导致术后面型不对称.近年来采用额蝶缝为颧骨复位的标准,早期正确的复位固定可减少畸形发生,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内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18例患者,其中单侧颧弓骨折10例,单侧颧骨颧弓骨折8例,均在内镜辅助下经颞部发际小切口,采用钛板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术区情况,并与传统治疗护理相比较。结果:18例患者术后双侧颧部对称,面部无明显瘢痕畸形。无面瘫、咀嚼功能障碍及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CT检查,1例显示钛板与骨面贴合不佳。4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经训练后,张口度恢复正常。结论:内镜辅助下经颞部发际小切口行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无明显瘢痕,并发症少,护理观察简单有效,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可作为部分颧弓骨折病例治疗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颧弓上缘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颧弓上缘切口,微型钛板对26例单纯颧弓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26例患者4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2例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型对称,伤口甲级愈合。结论:以颧弓上缘切口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弓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眶外侧缘、睑下缘、耳颞切口、口内前庭沟等多小切口,显露颧骨复合体骨折段后,进行复位;应用微型钛板对颧弓复合体骨折31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切口愈合情况及X线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除2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Ⅰ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以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方法,符合现代外科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部小切口配合自制外固定夹板在颧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颧弓骨折患者48例进行颞部小切口配合自凝塑料外固定夹板复位固定手术方式分析及术后外及功能恢复调查。结果:48例患者面部塌陷畸形消失,张口度恢复良好,术后复查X线及CT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颞部小切口配合自制外固定夹板在颧弓骨折可使患者手术创伤及费用明显降低,固定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眶上颌颧骨骨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2008年4月因眶上颌颧骨骨折住院并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术中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加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对有眶缺损畸形的患者应用Medpor、颅骨外板或钛网进行眼眶缺损修复和眼球内陷的复位。结果随防3~12月,除面部畸形1例、咬合不正1例、张口受限2例外,余病例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为眶上颌颧骨骨折的手术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手段;头皮冠状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是合适的手术径路;对有眶缺损的患者应用Medpor、颅骨外板或钛网进行整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复杂性面骨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目的 探讨复杂性面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2)方法 对18例面骨多处骨折或多发。陈旧性骨折的病人采用冠状切口加口内切口、面部小切口加口内切口相结合的术式及正颌外科,微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再骨折复位或截骨复位、固定。(3)结果 全部病人术后张口无受限,咬He关系良好,功能及形态满意,复视消失,2例出现再次脑脊液鼻漏,经7-8d后愈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4)结论 复杂性面骨骨折应选择合适时机,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术式治疗,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眶颧复合体骨折合并眶底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颧眶复合体骨折合并眶底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81例眶颧复合体骨折合并眶底骨折患者根据骨折时间及部位选择性地采用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口内切口,复位、固定骨折并行同期眶底重建.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摄双眶水平及冠状位CT、头面部三维CT像,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6~37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开口度正常,58例复视基本消失,5例有不同程度改善;66例眼球内陷者中,60例基本矫正,4例内陷<2 mm,2例内陷2~3 mm.3例出现轻度下睑外翻,2例巩膜暴露,无人造骨片排异和移位出现.结论 颧眶复合体骨折合并眶底骨折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是否行眶底探查,颧弓及颧蝶缝是骨折复位的重要参考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颌骨喙突合并同侧颧弓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半侧冠状切口,在对颧弓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同时,对手术方式稍作改良,充分显露颧弓骨折区域后,将颧弓骨折块翻起,在其深面沿颞肌纤维走行方向向下继续分离寻找到喙突骨折块,并分离后摘除。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24个月,开闭口,下颌运动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半冠状切口,治疗颧弓骨折的同时摘除下颌骨喙突骨折块,为手术治疗下颌骨喙突合并同侧颧弓骨折提出了一种新的并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18例新生儿骨折进行了临床分析,认为新生儿骨折多为产科手术和产程中各种机械因素和胎儿受压于产道、助产牵引过度过快、胎儿缺氧、及急产时牵引力过度,分娩时人手操作压迫胎儿力量过于集中等因素造成。医务人员加强责任心,提高诊疗技术水平,是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