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肺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及美洛昔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美洛昔康干预组。用内毒素(700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ALI模型,应用美洛昔康(2.5 mg/kg)进行干预。分别检测血清ACE活性和肺组织ET-1含量。结果:致伤后0.5 h,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1 h时血清ACE活性达到峰值。美洛昔康组血清ACE活性也出现升高,但明显低于致伤组。致伤组肺组织ET-1高于对照组(P<0.01),美洛昔康干预组肺组织ET-1明显低于致伤组(P<0.01)。结论:美洛昔康可以抑制血清ACE活性和降低肺组织中ET-1的含量,对内毒素所致ALI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及萘普生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ET致伤组(B组)、ET致伤 萘普生处理组(C组)。颈静脉注射ET(600μg/kg)致兔ALI,监测动物动脉血气、血清和肺组织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于4h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过氧化物酶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血清及肺组织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增加(P<0.01);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萘普生处理组PaO2未见明显下降,血清及肺组织中TXB2和6-keto-PG1α值低于ET组;病理检查见轻度肺水肿,炎细胞浸润较ET组少。免疫组化见损伤组肺组织PPARγ表达明显下降,萘普生组好于损伤组。结论:静脉注射ET可复制兔ALI动物模型;环氧合酶(COX)在ALI时激活,PPARγ表达减少。萘普生可能通过抑制COX的活性和激活PPARγ对ALI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毒素(ET)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病理生理过程,探讨氯喹对ET所致的兔早期ALI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ET致伤 氯喹干预组。静脉注射ET(500μg/kg)复制兔早期ALI的动物模型。测定动脉血气、血清及肺组织中磷脂酶A2(PLA2)活性、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取肺组织行光镜及电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静注ET后,致伤组动物出现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肺内白细胞扣押、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性增高、肺组织LPO含量增高(P<0.05)和SOD活性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致伤组肺组织出现了典型的ALI改变。干预组PaO2未见下降,血清及肺组织PLA2活性和肺组织LPO含量低于致伤组(P<0.05),肺组织SOD活性则高于致伤组(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肺损伤程度较轻。结论:静脉注射ET可复制兔早期ALI的动物模型,PLA2激活及氧化损伤在AL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氯喹可抑制PLA2激活和氧化损伤,对ET所致的兔早期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及磷脂酶A2(PLA2)激活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致伤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致伤组、内毒素致伤+氯喹干预组.静脉注射内毒素(500μg/kg)引起兔ALI,测定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性、动脉血气分析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观察PLA2抑制剂氯喹对ALI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静注内毒素后兔出现氧分压下降 (P<0.05)、肺水肿、肺内炎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受损等早期ALI病理生理改变.损伤组兔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力高于静注内毒素前及正常对照组(P<0.01).氯喹干预组氧分压未见下降,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力较对照组增高(P<0.01)但低于内毒素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内毒素可诱导兔早期ALI,PLA2激活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应用PLA2抑制剂氯喹可抑制内毒素致伤后PLA2激活,从而缓解内毒素引起的低氧血症,减轻早期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PAR-γ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模型中,观察PPARγ表达的改变,探讨PPAR-γ在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在LPS复制的大鼠Au模型中,观察动脉血气、肺湿/干(W/D)比值、肺组织病理,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PPAR-γ、TNF-α mRNA表达,用ELISA法检测TNF-α蛋白变化,并用免疫组化观察肺组织PPAR-γ的改变.结果 ALI大鼠,PaO2显著降低(P<0.05),肺W/D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显示肺组织受损;肺组织TNF-αmRNA显著升高(P<0.05),与此同时血浆TNF-α亦显著升高(P<0.05).正常大鼠肺组织可表达PPAR-γ,LPS致伤后肺组织PPAR-γ mRNA在1 h即开始下降,2 h降至谷底,并持续至实验结束.免疫组化显示致伤后1、2 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从4 h显著降低并持续至8 h(P<0.05).结论 正常大鼠肺组织可表达PPAR-γ,LPS可引起ALI大鼠肺组织PPA-γ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这可能与ALI炎症持续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参附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内毒素注射组(ET组)、参附治疗组(SF组),每组10只。参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2h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肺系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 ET组较NS组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肺系数和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PaO2显著下降(P<0.05);SF组和ET组相比,其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和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PaO2和肺组织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附可显著减轻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同时显著增加肺组织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内毒素损伤组(B组),血晶素预处理组(C组).用内毒素(700 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兔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肺组织HO-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在实验前(0 h)、实验后 0.5 h、 1 h、 2 h、 4 h 各点动脉血气、血清SOD值与MDA值.结果 B组动物静脉注射内毒素 0.5 h 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至最低7.287kPa(<8kPa,符合急性肺损伤标准),血清SOD值 2 h、 4 h 时明显低于A组(P<0.01),血清MDA值明显高于A组(P<0.01).C组肺组织HO-1蛋白(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A和B组(P<0.01).结论肺组织HO-1表达增加对内毒素所致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大肠杆菌内毒素(ET)致大耳白兔急性肺损伤(Au)的保护性作用及其对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ET致伤 FDP干预组。经静脉一次性注射ET复制兔ALI模型。各组分别于0h、0.5h、2h、4和6h等不同时点测定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及血清中PLA2活性;于6h点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PLA2活性,并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静注ET后,致伤组动物与对照组相比较,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血氧分压降低和PLA2活性增高,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干预组动物肺损伤轻于致伤组。结论:FDP对PLA2激活起抑制作用,可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对ET所致的兔早期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凉膈散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制作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LPS组、LPS+凉膈散高、中、低剂量组、LPS+地塞米松组,LPS组又分为致伤后1、2、4、8、16h不同时间点组,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STAT1及磷酸化STAT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PS组STAT1蛋白在4h、p-STAT1蛋白在2h表达最显著(P<0.01),凉膈散各组及地塞米松组在2、4、8h能显著下调STAT1及p-STAT1蛋白的表达,与LP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存在STAT1异常表达,凉膈散各组通过下调STAT1及p-STAT1的表达,从而减轻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这可能是凉膈散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大耳白兔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肺组织的促凝血活性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FDP)的影响,研究FDP对ALI的可能拮抗作用。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ET致伤 FDP干预组。经静脉一次注射ET复制兔ALI模型。各组分别于0 h、0.5 h、2 h、4 h及6 h等不同时点测定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和血常规;于6 h点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中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并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致伤组静注ET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出现呼吸频率增加、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血氧分压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和肺组织TXB2/6-keto-PGF1α比值升高,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干预组动物的相应指标好于致伤组。结论:肺组织促凝血活性升高在ALI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FDP可抑制肺组织促凝血活性的升高,对ET诱导的ALI有一定的拮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neheydidine hydrochloride,PHCD)对大鼠急性肺损伤中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致伤组、预处理组和治疗各8只。制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使用pH=1.25的盐酸,按照1.2ml/kg的剂量注入大鼠气管,建立大鼠胃内容物误吸模型。药物干预使用PHCD,观察实验组不同组间组织中PPAR-γ和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致伤组PPAR-γ表达明显降低,ICAM-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致伤组比较,预处理组PPAR-γ表达升高,ICAM-1表达降低(P〈0.01)。与致伤组比较,治疗组PPAR-γ表达升高,ICAM-1表达降低(P〈0.01)。与治疗组相比,预处理组PPAR-γ表达升高,ICAM-1表达降低(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肺损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且于疾病发生前应用效果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机体PPAR-γ的表达并且抑制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宏  刘文操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4):386-388,391,I0001
【目的】探讨bcl-2及fas在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脂多糖(LPS)股静注后30、60、120 min组,检测肺损伤指标(肺系数、PMN百分比、蛋白含量、肺泡通透指数)、观察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表征损伤的各生化指标对照组均较损伤组轻;其中LPS 120 min变化组最为显著,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肺组织各蛋白LPS致伤后较正常组表达增高(P<0.01)。【结论】Bcl-2和fas系统参与了LPS致ALI时的肺损伤,并在ALI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的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大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β(peroxisomeproliferationactivatedreceptorβ,PPARβ)表达的变化,探讨PPARβ在ALI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致伤1、2、4h组和8h组。用LPS(5mg/kg)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LI模型,分别在LPS致伤后1、2、4、8h时活杀大鼠,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β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β的表达。结果LPS致伤后2、4、8h肺组织W/D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F=19.61,P<0.01);LPS致伤后1、2、4hPPARβmRNA表达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86.96,P<0.01);而LPS致伤后2、4、8h组PPARβ表达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6.89,P<0.05)。结论PPARβ在ALI大鼠肺组织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对腹腔感染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大鼠腹腔感染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am ADM组,CLP组和CLP ADM治疗组。持续监测各组大鼠颈动脉压力。分别于手术后6h、18h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肺组织HE染色及肺损伤组织学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用Westernblot法观察肺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各组之间平均动脉压在各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6h、18h时的肺损伤组织学评分(P<0.05)以及BALF中白细胞数(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和CLP ADM组(P<0.05)。CLP组在18h的W/D值较Sham组和CLP ADM有明显升高(P<0.05),而CLP ADM组18h的W/D值低于CLP组(P<0.05)。CLP组6h、18h大鼠肺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较Sham组和CLP ADM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上腺髓质素可以减轻腹腔感染大鼠的肺损伤程度,并且上调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PPAR-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干预阻断作用。方法:通过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4 mg/kg建立大鼠ALI(acute lung injury)模型。将54只月龄和体重相近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C组)、实验组(LPS组)、治疗组(EY组),每组18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内毒素,治疗组注射内毒素的同时,注射红霉素粉针剂50 mg/kg。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法测定54只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中IL-1β、IL-6、TNF-α以及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内毒素组相比,PaO2和pH值升高,PaCO2降低,肺系数(0.62±0.07vs0.96±0.13,P<0.05)、肺含水量(85.76±0.56vs82.88±0.47,P<0.05)、肺通透性指数(7.41±0.61vs12.26±0.58,P<0.05)均有明显下降,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IL-1β、IL-6和IL-8以及TNF-α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病理学观察治疗组肺组织病变较内毒素组为轻。结论:红霉素能够抑制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体内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白介素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起到干预阻断急性肺损伤向恶性循环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及血必净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u)时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的变化,探讨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内毒素致伤组(B组),内毒素致伤及血必净干预组(C组)。用内毒素(750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ALI模型,应用血必净按1.8mL/kg静脉注射进行干预,分别检测肺组织中的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A组氧合指数保持稳定,B组在致伤后0.5h动物氧合指数显著下降,之后略有回升但仍低于基础水平,C组下将趋势低于B组。B组动物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1)与C组(P〈0.05),A组、C组间无差别。B组肺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A组(P〈0.01)与C组(P〈0.05),A组、C组间无差别。肺组织病理学发现A组肺组织正常,B组出现渗出,淤血,炎细胞浸润等,C组病理损伤轻于B组。结论:血必净可以降低肺组织中MDA的含量和提高SOD的活性,该药对内毒素所致兔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变化及血晶素对其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内毒素损伤组(B组),血晶素预处理组(C组)。内毒素(700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0 h、0.5 h、1 h、2 h、4 h观测动物生命体征,检测动脉血气、血清NE值,实验后4 h处死动物,检测肺组织的干/湿重比及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后,B组动物呼吸显著加快,血压下降,氧合指数下降,血清NE值在实验后1 h明显高于A、C组(P<0.01),肺组织干/湿重比值低于A组(P<0.01),病理可见肺水肿、出血等改变。C组呼吸稍快,血清NE值及肺组织干/湿重比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E在内毒素所致ALI时明显升高,血晶素下调NE含量,对ALI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肠杆菌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时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探讨氧化应激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及ET 萘普生处理组.经颈静脉注射ET(600 μg/kg)致兔急性肺损伤,监测动物呼吸、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检测动脉血气、血清中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于240 min处死动物,取右肺膈叶组织测定MDA含量及SOD活性;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测肺湿/干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动物心率抑制,血压下降,呼吸频速;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血清ET-1含量增加;肺组织MDA含量上升及SOD活性下降;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组织学损伤,肺湿/干比增加.萘普生处理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接近,肺组织损伤较轻.结论:家兔ET性ALI时肺组织发生了强烈的氧化性应激损伤,同时伴有机体抗氧化能力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内毒素(ET)静注复制兔急性肺损伤(ALI)模型,探讨ALI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干预药物。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损伤组)和C组(损伤 干预组)。A组静注生理盐水对照,B组按600μg/kg剂量静注ET复制ALI模型,C组静注同等剂量ET后按5 mg/kg剂量静注氯喹进行干预。分别测定各组静注药物前、后0.5 h、1 h、2 h、4 h动脉血气分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NE的变化,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注射ET后B组氧合指数、MDA和NE值明显升高,SOD降低,C组也有类似变化,但程度较B组轻。3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NE活性增强是ALI发生的重要机制,应用氯喹后血清中NE活性明显降低,氯喹对内毒素所致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ALI组、DG干预组(HLG组)、地塞米松干预组(HLD组)、ALI受体阻断组(ALIR组)和DG干预受体阻断组(HLGR组)。各组动物造成失血性休克,然后给予内毒素(LPS)2mg/kg腹腔注射;LPS注射前1h,分别给予DG 20mg/kg或地塞米松2mg/kg腹腔注射,ALIR组和HLGR组大鼠肌肉注射受体阻断剂RU486。测定大鼠肺湿干比(W/D)、血氧分压(PaO2),并检测肺组织GR mRNA及GR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清TNF-α、IL-10浓度。结果 (1)ALI组TNF-α明显高于S组、HLGR组和HLG组(P<0.01);ALI组IL-10明显高于S组(P<0.01),但低于HLG组和HLGR组(P<0.05)。(2)ALI组G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S组(P<0.01);HLG组GR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明显高于ALI组(P<0.05,P<0.01)。(3)ALI组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HLG组肺部炎症较ALI组减轻。结论 DG可能通过上调GR及IL-10的表达,同时抑制TNF-α的过度表达,从而起到减轻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