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后,瘢痕形成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结果,但过度修复产生的增生性瘢痕,常常破坏人体表面的完整性或伴有各种程度的功能障碍,无瘢痕愈合则是人类组织修复最理想的结果。与成人皮肤创伤后形成瘢痕不同的是胎儿皮肤具有无瘢痕愈合特点,从而使对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的研究成为重点。CD44和透明质酸(HA)作为蛋白分子,被认为在胚胎的形成、正常组织的维持、伤口愈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胎儿外科研究的逐步深入,HA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倍受关注。1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1971年,Burri…  相似文献   

2.
胚胎伤口愈合迅速且无瘢痕形成。胎龄越小 ,纤维化和感染的机率越趋近于零。这一过程与成人伤口愈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1 胚胎的生长环境 胚胎处于温暖无菌、富含透明质酸、生长因子和营养物质的羊水中。这一特殊的生长环境可提高胶原酶的活性 ,降低透明质酸酶、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的活性 ,从而调控伤口中胶原和透明质酸的含量 ,影响胶原的排列方式 ,抑制伤口收缩。微环境对伤口愈合影响很大 ,但它并非决定因素。因为即使把成人皮肤放在羊水中 ,其伤口仍有瘢痕形成。且实验证实[1] :胚胎伤口的修复以恢复正常的皮肤结构和功能为特点 ,…  相似文献   

3.
瘢痕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创伤修复包括再生和瘢痕愈合两种形式,其中再生一般只发生在低等生物和胚胎早期的创伤,成人组织创伤修复一般通过瘢痕愈合。瘢痕又包括不高出于正常皮肤的非病理性瘢痕(又称正常瘢痕,Normal scar)和高出正常皮肤的病理性瘢痕(又称异常瘢痕abnormal scar),其中多数伤口愈合后表现为病理性瘢痕,后者又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不论何种类型的瘢痕增生都可能影响外貌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胚胎伤口愈合迅速且无瘢痕形成.胎龄越小,纤维化和感染的机率越趋近于零.这一过程与成人伤口愈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皮肤创面的有效愈合是确保皮肤屏障功能的首要前提,但伤口愈合后瘢痕的形成往往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生理和心理困扰.胚胎早期皮肤伤口的无瘢痕愈合(scarless healing)为临床中瘢痕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启示,但这一愈合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紧密又协调的再生反应,其中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微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  相似文献   

6.
30年前人们发现 ,在人类和高等脊椎动物较早期的胚胎或胎儿 ,即使涉及皮肤全层的创伤也能够无瘢痕愈合。这一现象提示 ,如果能模拟早期胚胎愈合条件 ,儿童和成年创伤愈合有可能达到皮肤再生而非纤维化。目前对无瘢痕愈合过程中所涉及的众多影响因素已经有所认识 ,简述如下。1 胎儿无瘢痕愈合与瘢痕愈合的转折期用共聚焦显微镜在大鼠胚胎 (足孕期为 2 1 5d)孕期多个时间点上观察发现 :在孕 16 5d及以前的胚胎皮肤上做直径 2mm的全层切割伤口 ,伤后 72h愈合率 10 0 % ,呈无瘢痕愈合 ,局部有毛囊等皮肤附属结构形成 ,并且与正常皮肤一致 ,胶…  相似文献   

7.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烧、创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瘢痕可致躯干、四肢的形态及功能异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迄今为止,瘢痕的治疗结果尚不理想,治疗方法面临巨大挑战。1954年,A Hess最先证实,创伤后的胎豚鼠皮肤组织能快速修复而无瘢痕遗留,提出了除瘢痕之外的另一种愈合方式.无瘢痕愈合即再生。为达到这一理想目标,不少学者对胚胎及成体伤口愈合进行了大量对比研究。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而伤口愈合后瘢痕的形成与增生,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问题。长期以来,对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71年Burington[1]发现胎儿皮肤组织创伤愈合后无瘢痕形成,提出了“无瘢痕愈合”的概念,为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的研究开辟了...  相似文献   

9.
胎儿整形外科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吕玉明戚可名伤口瘢痕常常使精巧的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效果逊色。如何减少瘢痕和预防瘢痕的形成是整形外科的一大课题。胎儿无瘢痕伤口愈合的现象已引起整形外科医师的极大兴趣,并对胎儿伤口愈合机理和胎儿整形外科治疗及进行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皮肤伤口愈合有两种不同形式, 即再生和修复。成人伤口通过纤维性修复会形成瘢痕, 而胎儿的皮肤伤口愈合良好, 不形成瘢痕, 甚至可以再生, 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胎儿伤口愈合的不同机制对开发新的瘢痕预防疗法至关重要, 在该篇综述中, 作者总结了近年来胎儿伤口无瘢痕愈合的研究进展, 特别是皮肤中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和基因表达、免疫细胞与炎症反应等方面的新发现, 以期借鉴胎儿伤口愈合的机制, 研发促进成人伤口向无瘢痕愈合发展的新方法, 为深入探索瘢痕治疗和皮肤再生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瘢痕是组织损伤修复的正常过程,是伤口愈合的重要产物,没有瘢痕即没有伤口愈合。但是,过度的瘢痕增生、瘢痕挛缩、瘢痕癌变及瘢痕疙瘩形成,  相似文献   

12.
无瘢痕愈合分子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瘢痕愈合(scarless wound healing)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由Burrington和Roulatt首先提出。用于描述哺乳动物胚胎创伤愈合后不留瘢痕的特殊现象。Longaker等的实验表明无瘢痕愈合是胚胎皮肤固有的特性。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对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无瘢痕愈合与胚胎皮肤特异的基因表达及其调节密切相关。笔者就近年来在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胚胎皮肤特异表达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以前,急诊科对于患者伤口的处理,更注重伤口的止血、生命体征的急救。针对包括面部伤口在内的各种皮肤伤口多行问断外翻缝合,在伤口愈合后常会留下较明显的瘢痕,尤其是面部创伤患者,会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身心、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怎样减少伤口愈合后的瘢痕,尽量保持面部美观是当前急诊清创手术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采用孕22-23d的母兔及所孕胎兔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及成年兔皮肤伤口愈合模型,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胎儿伤口中的EGF和TNF术后3d明显升高(P<0.05),并维持至术后7d;孕兔及成年兔仅在术后3d升高(P<0.05),术后7d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胎兔皮肤伤口中特有的细胞因子水平是胎儿伤口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体表瘢痕患者127例,采用美容外科技术缝合伤口。拆线后,愈合伤口涂抹瘢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手术治疗各种体表局限瘢痕患者86例,采用瘢痕切除美容外科技术缝合伤口,愈合后伤口涂抹防治瘢痕增生药物,同时行同位素90Sr-90Y 照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无瘢痕愈合(scarless wound healing)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由Burrington和Roulatt首先提出,用于描述哺乳动物胚胎创伤愈合后不留瘢痕的特殊现象.Longaker等[1]的实验表明无瘢痕愈合是胚胎皮肤固有的特性.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对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无瘢痕愈合与胚胎皮肤特异的基因表达及其调节密切相关.笔者就近年来在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胚胎皮肤特异表达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IFN-γ抑制兔耳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中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的变化,探讨PKC的信号作用。方法兔耳伤口或瘢痕组织内使用IFN-γ,用^32P掺入底物法测定伤后3、6d、上皮化时(11~16d),上皮化后14、30和45d瘢痕组织的PKC活性,并观察上皮化时间和瘢痕变化。结果肉芽组织、周边组织和瘢痕组织的PKC活性伤后持续升高(P〈0.01),IFN-γ没有改变PKC活性(P〉0.05,)但延迟创面愈合约1.5d(P〈0.01),并抑制瘢痕增生(P〈0.05)。结论IFN-γ抑制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的作用不经PKC介导;PKC活化与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然而,胚胎皮肤却具有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能力。近年来研究发现无瘢痕愈合是胚胎皮肤固有的特性。我们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ndoA,并转染小鼠皮肤表皮细胞,研究EndoA对成鼠皮肤表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形态学和胶原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用22-23d的孕兔建立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并与孕兔、成年兔伤口愈合进行比较,对各组兔皮肤切口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胶原含量测定(羟脯氨酸法)及分型。结果:①胎兔切口无急性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FB)出现早,伤口无瘢痕一期愈合。②胎兔伤口中胶原含量及构成变化不显著;孕兔、成年兔胶原在术后7d时升高(P<0.05)。结论:无急性炎症反应、皮肤中的FB及胶原构成是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