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36岁.既往雷诺现象13年,9年前诊断双肺间质纤维化,外院给予口服泼尼松40 mg/d治疗,2个月后逐渐减量,约1年后停药.4年前患者开始出现血小板减少,最低5×109/L,外院给予甲泼尼龙40 mg/d及人免疫球蛋白(20 g/d、5 d)治疗,血小板升至102×109/L后甲泼尼龙逐渐减量至l6 mg/d,加环孢素4mg?kg-1 ?d-1维持治疗3个月,此后甲泼尼龙继续减量至8 mg/d、环孢素减量至2 mg?kg-1?d-1维持治疗1年余.2年前患者病情稳定,停用所有药物.此后监测血小板,维持在(20~30)×109/L,未予治疗.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月经淋漓不尽,复查血小板6×109/L,外院先后给予甲泼尼龙500 mg/d冲击治疗3d,人免疫球蛋白20 g/d、3d,同时加环孢素5mg? kg-1?d-1,维持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再予甲泼尼龙1000mg/d冲击治疗3d,后减量至80 mg/d维持治疗l周,此后逐渐减至40 mg/d维持治疗,期间加环磷酰胺(600 mg/周)、雷公藤多甙(20 mg、3次/d)、长春新碱(2 mg)、达那唑(0.2g、2次/d)等治疗1个月,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控制月经,疗效均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体检:贫血貌,面具脸;双手指腊肠样肿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帛裂音.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9岁。因间断喘憋6年,加重5个月,发热1个月于2010年9月入院。患者2004年因喘憋就诊于北京市崇文区结核病防治所,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阴性,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及斑片影,诊断考虑“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6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X线胸片显示病灶呈游走性,经支气管镜及灌洗、血嗜酸粒细胞、过敏原总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给予伊曲康唑胶囊(20 mg,2次/d,口服)及强的松(20 mg,2次/d,口服)治疗,当症状缓解、血嗜酸粒细胞大致恢复正常、过敏原总IgE和曲霉菌特异性IgE恢复正常后,强的松逐渐减量,每周减1~2片(5~10 mg),约2~3个月停药,症状明显改善。此后每年夏季患者均出现喘憋症状,胸部CT(图3,4)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及斑片影,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病情均改善。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男性,54岁。因反复发热、皮疹、皮肤瘙痒、少尿2个月余于2002年3月4日入院。患者2001年12月19日曾因感冒使用青霉素后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少尿及发热(体温不详),伴畏寒,无腹痛、腹泻、咯血、盗汗、抽搐、血尿。于2001年12月22日在当地住院治疗,查肾功能示尿素氮、肌酐均明显增高(具体不详),诊断为过敏性皮炎、间质性肾炎、急性肾损害,予地塞米松5m g及其他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皮疹消失,于2002年1月2日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泼尼松5m g/d,10d后停用。2002年1月20日由于咽痛服用氧氟沙星(具体剂量不详)1d后再次出现皮疹、发热、浮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6岁,因反复咯血22年,体检发现双肺多发性结节影1周入院。患者于22年前出现咯血,每年至少1次,量最多达150ml,病后3年咯血量逐渐减少(逐渐为痰中带血),于1987年11月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本次入院体检;无发热,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和双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4岁。因肺部感染,Ⅰ型呼吸衰竭,外院给予留置导尿(具体时间不详),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及盐酸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约1周,甲泼尼龙80mg静脉滴注,1次/d平喘,症状无好转,且出现高热(39℃),转入我院。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糖尿病(2型)、腔隙性脑梗死。入院体检:T:38.8℃,浅昏迷,双肺散在哮鸣音及湿哕音,心、腹未见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1985年4月因“发热、胸痛、咳嗽”在广州某医院就诊,经胸片、痰找癌细胞及左锁骨上淋巴结活俭,确诊为“左上肺未分化癌,并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予COA(CTX+VCR+ADM)方案化疗4疗程及左肺部放疗(放射总剂量SOGy)。同年10月,复查胸片“左肺阴影消失”,此后3年追踪复查胸片无异常。1989年11月胸片及CT片再次提示“左上肺结节影”(与前次给节影部位不同),诊为“肺癌再发”。予以VP-16及顺铂方案化疗6疗程,1990年4月复查胸片“左上肺结节影消失。”1991年4月患者出现头昏、心悸、气促、发热、面…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发现左下肺内结节影3年,咳嗽,咳痰8月余,加重一周"收入我院。患者3年前单位体检发现左下肺结节影,当时无咳嗽,咳痰,无胸痛胸闷不适。后于2010年5月在我院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多发结节影(直径1~1.5 cm)(见图A),门诊医生嘱患者定期复查胸部CT,动态观察结节变化。2011,2012年胸部CT检查肺内结节改变不明显,患者未处理。8月前患者出现咳嗽,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 患者男,32岁。因“发热10余天,咳嗽3d”于2000年8月28日入院。10d前无诱因下出现低热,无咳嗽咯痰、无胸痛,口服抗生素无好转,出现高热39-40℃,伴畏寒、肌肉酸痛,3d前出现咳嗽咯痰。患者于1999年7月与9月先后2次因“畏寒发热、咳嗽咯痰、左侧胸痛”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当时化验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明显升高,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杆菌,X线胸片提示右上中肺、左下肺片状密度增高影,诊为“肺炎”,予头孢呋辛、丁胺卡那联合治疗,未查超声心动图(TTE),体温恢复正常后出院。此外,患者14岁时曾因室间隔缺损,在儿童医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否认静脉注射毒品史。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于2010年4月11日在绍兴县中心医院健康体检发现右下肺占位,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考虑炎性假瘤,建议治疗后复查,右上肺多发炎性病变。既往体健,无结核等特殊病史,吸烟20年,25支/d,近3个月来偶有右侧后背部隐痛不适,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于当地医院输液抗炎治疗3d(具体不详),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0年4月16日就诊于绍兴市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5岁。主因反复口腔溃疡1年,左眼失明2 d 入院。患者于2012年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多位于唇黏膜、舌面、颊黏膜及咽喉壁,7~8 d 可自愈,1~2次/月,伴有右下肢红色皮疹,初为白色小脓疱,后自行消退,皮面留有色素沉着,未予诊治。2013年2月出现左眼视物模糊,伴疼痛、发红、流泪,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后症状缓解。2013年5月14日无诱因再次出现左眼发红、视物模糊,视力渐丧失,无光感入院。右眼无不适。病程中无生殖器溃疡,无关节肿痛,无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下唇黏膜可见数个溃疡,较大者约2 mm×2 mm,表面覆白膜,周围有红晕。右下肢散在皮疹,已结痂。心肺腹无异常体征。脊柱、四肢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9.9×109/L、中性粒细胞0.895、血红蛋白145.5 g/L、血小板391.2×109/L。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ESR,CRP 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均无异常。 RF、AKA、ANA、抗 CCP 抗体、抗 ENA抗体、ANCA 均为阴性。结核抗体:阴性。胸部 X 线片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左眼无光感,右眼视力0.4,矫正视力1.0,双眼眼压正常。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后可见沉着物(KP), Tyndall 征(+),虹膜纹理欠清,色素缺失,可见后粘连,前房絮状渗出,晶体表面色素沉着,玻璃体重度浑浊。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后可见 KP、Tyndall 征(+)。眼底造影示双眼葡萄膜炎(图1)。眼部 B 超示左眼玻璃体浑浊,左眼视网膜脱离(图2)。诊断为白塞病(Beh?et′s disease)、双眼葡萄膜炎、左眼视网膜脱离。予甲泼尼龙500 mg/d×4 d,每周1次,共4个疗程。环磷酰胺600 mg 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泼尼松片30 mg 晨顿服、沙利度胺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对症支持治疗。出院时左眼结膜无充血,视力逐渐改善,已有光感,行眼科检查:左眼手动/眼前,右眼视力无变化,双眼眼压正常。左眼前房渗出已吸收,角膜后可见 KP,晶体表面色素沉着,玻璃体中度混浊。右眼无异常。出院后我科及眼科门诊随访,泼尼松片由30 mg/d 逐渐减量为10 mg/d,环磷酰胺600 mg 静脉滴注,每月1次,连用4个月后停用,加用环孢素维持,继续口服沙利度胺片。患者未再出现口腔溃疡,2013年9月5日复查视力已恢复,左眼视力0.4,矫正后1.0,右眼视力无变化。左眼 B 超示视网膜脱离复位(图3)。到目前为止已规律随访7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仍继续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7岁,因"咯血8年,咳嗽、气急1年,加重1周"于2009年7月15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大咯血"在当地医院行肺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结节,后相继出现眼睑肿胀、听力下降、鼻塞及嗅觉丧失,头颅磁共振检查示眶内及鼻腔多发软组织肿块,先后行"眶内肿块、鼻腔肿块活检术"共8次,均提示"肉芽肿性炎".7年前出现四肢多发性紫癜样皮疹伴关节伸面皮肤溃破,皮肤活检病理符合韦格纳肉芽肿,给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治疗,期间因病情反复曾给予甲泼尼龙500 mg冲击治疗2次,环磷酰胺1.0 g冲击治疗数次,后给予"泼尼松10 mg/d"维持.入院体检:生命体征稳定,右侧眼睑肿胀,可触及一蚕豆大小硬结,质硬,无压痛,鞍鼻,嗅觉丧失.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4岁.因眼红、腿痛、皮疹2年,耳廓红肿8个月于2010年3月18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双眼红伴疼痛,视力轻度下降,外院诊断“巩膜炎”,予泼尼松30 mg/d×3d并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剂量不详)后好转,视力恢复.此后出现双小腿腓肠肌疼痛,间歇性跛行,鼻梁塌陷,双膝、踝、趾跖关节肿痛,右足痛性网状青斑,多个足趾末梢坏疽,以右足第一趾为重.外院查红细胞沉降率(ESR) 79 mm/1 h,肌酸激酶正常,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下肢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炎性改变.予泼尼松40 mg/d,症状好转.泼尼松每月减量5 mg,至20 mg/d时症状复发.  相似文献   

13.
病史患者女性,47岁,因“肾移植术后8月,腹泻10天”于2007-09-04入院。 2002年因“双肾多发性肾结石”引起“尿毒症”行血液透析(HD)治疗。2007年1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中顺利,术后服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治疗(服药剂量及药物浓度均不详),血肌酐(SCr)稳定在200Ixmol/L左右。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4岁,农民,汉族因间断性胸闷、胸痛伴咳嗽2年余于2010年9月入院.患者于2010年1月因间断性胸闷、胸痛伴咳嗽近2年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CT提示双肺炎症(间质性为主,具体不详);肺功能示:FEV1占预计值%为74.5%,FEV1/FVC 占预计值%为89.04%,TLC 占预计值%为53.7%,DLCO占预计值%为37.1%;胸腔镜下左肺下叶活检病理回报:左肺炎症性病变伴机化及肺泡上皮增生,考虑为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后给予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具体如下:30 mg 1次/d,1个月后改为25 mg 1次/d,1个月后改为15 mg 1次/d,1个月后改为10 mg 1次/d,1个月后改为5 mg 1次/d,1个月后改为5 mg隔天1次,1个月后停药治疗后自觉胸闷、咳嗽症状有所缓解,但上楼仍有喘憋,复查胸部CT较前无明显好转 于2010年9月转入我院治疗否认父母近亲婚配或兄妹中有类似病史.既往体健,无特殊用药史.体检:皮肤、巩膜颜色正常,双下肺吸气相爆裂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人群肺结节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0 27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体检者一般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结果,将CT检查报告提示有肺结节者纳入肺结节组,未提示有肺结节者纳入无肺结节组。体检者发生肺结节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 277例体检者中,检出肺结节5 363例(52.18%)。肺结节组女性占比、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升高者占比、有高血压史者占比、有高脂血症史者占比、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有冠心病史者占比、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高于无肺结节组,年龄大于无肺结节组,糖类抗原125(CA125)低于无肺结节组(P<0.05)。肺结节检出率随体检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男、女性体检者肺结节检出率均随年龄...  相似文献   

16.
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诊断与处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系指直径小于3em的单个球形或椭圆形病灶,其边缘清楚、周围为充气肺组织,不伴有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大于3em的肺部阴影常称之为肺块影,以恶性病变居多。SPN较肺部块影常见,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常于体检时发现。有报道每500份胸片有1例SPN,近年来随着CT的普及和广泛使用,SPN的检出明显增多,特别是直径小于8~10mm的小结节。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 患者女性,54岁,因咳嗽、咳痰、气短4个月,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痰,体位变动或活动后明显,痰无臭味,痰中无血丝。自服消炎、止咳药,症状无明显缓解。逐渐感活动后气短,严重时平地行走100m后感觉气短明显。于2006年3月6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肺部CT示双肺斑片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地塞米松(具体剂量不详)治疗半个月,患者自觉咳嗽、气短好转,但胸片肺内病变未见吸收。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咯血、盗汗、咽痛、胸痛、心慌,无口干、眼干、关节疼痛、口腔溃疡、雷诺现象、光过敏、皮疹、晨僵等症状。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5岁.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伴乏力,诊断为贫血,未明确原因,予以泼尼松等对症治疗10余天,出院后长期自服泼尼松.半年前确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遂予以泼尼松治疗,用药时间不详.入院前20多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腹胀,呈持续性伴阵发性绞痛加重,恶心呕吐明显,呕吐物为咖啡色.入院前1 d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1岁。因发现双肺多发结节影2年,活动后胸闷、气短6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4年4月14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健康查体时拍X线胸片发现双肺多发性结节影,当时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无咯血、发热、胸痛,体重无改变,为明确诊断于2002年6月3日第1次入院。予全肠钡餐透视,肝、胆、胰、脾、肾、前列腺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血癌胚抗原(CEA)3.  相似文献   

20.
双氢青蒿素哌喹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哌喹(科泰复)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每周2次连续6周皮下注射地塞米松诱导SD清洁级大鼠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采用科泰复40mg/kg,连续3d,双氢青蒿素(科泰新)60mg/kg,连续6d治疗实验大鼠,以复方新诺明为治疗对照组,通过存活率、体重回升率、肺重/体重比、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大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和血清一氧化氮(NO)、γ-干扰素(IFN-γ)、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等指标考核其疗效。结果科泰复、科泰新治疗组的大鼠存活率提高,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肺重/体重比、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和血清NO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PCP模型阳性对照组(P〈0.05),而科泰复和科泰新治疗组大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和IFN-γ水平则均显著高于PCP模型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科泰复、科泰新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具有治疗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