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3例石尚忠(解放军84940部队卫生所,甘肃白银730900)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之一,发作急骤。尽快终止惊厥是减少或避免脑细胞损伤的主要环节。笔者对53例不同病因导致的高热惊厥采用针刺救治,获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53例中男... 相似文献
2.
3.
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症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高热惊厥症,是婴幼儿在发热时常伴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4~6岁的患儿亦偶有发生.而且一次发生以后,即使以后有中等程度的发热,亦极易再次发作惊厥.临床只作对症治疗,但不能防其再次发作,近年来笔者根据本病的发病机理,运用王氏保赤丸进行治疗.通过临床60例随访观察一年,其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仅供参改. 相似文献
4.
十宣穴放血为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近 1 0年来对 30例小儿高热惊厥采用十宣穴放血治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高热惊厥患儿 60例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2 8例。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45例 ,扁桃体炎 1 0例 ,支气管炎 3例 ,肺炎 2例 ,体温均 39°C以上。根据患儿就诊次序 ,随机分为十宣穴放血加止惊药物 (治疗组 )和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组 (对照组 )各 30例 ,两组资料均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 给予针刺十宣穴 ,先在局部揉捏 ,使血液积聚于指端。局部消毒后术者左手捏紧被刺的手指 ,右手持针在病人的十指尖上各点刺 1针 ,分别挤出 3~ 5滴黑紫色血。然后用酒精棉球按压针… 相似文献
5.
羚羊角质与羚羊角塞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羚羊角质与羚羊角塞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研究张保国李钦刘庆芳冷毓我河南省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5100)主题词惊厥/中医药疗法羚羊角/治疗应用%羚羊角塞/治疗应用羚羊角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Linnaeus的角。有清热镇惊、... 相似文献
6.
高热惊厥(FC)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占3%~4%。现就我科1990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FC20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8例FC患儿中,男115例,女93例。年龄5个月~6岁,其中5个月~18个月82例,~3岁95例,~6岁31例。体温38~42℃(肛表)。家族中有惊厥史者25例。FC的诊断标准[1]]:初次发作在1个月~6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患。FC分单纯性和复杂性,单纯性FC为全身1次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5分… 相似文献
7.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病,平均发病率为3%~4%,常见于6个月~6岁的小儿,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热病的初期,患儿体温升至38C以上而突然出现。治疗以抗惊厥药物及退热控制惊厥。但高热惊厥复发率较高(约33%),因此预防再次复发极为重要。我们以自制“加味金粟丹”防治高热惊厥的复发,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50例患儿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一、一股资料本组50例患儿中,男对倒,女19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5岁。高热惊厥1次38例,2~3次9例,3次以上3例。体温38℃以上惊厥者2例,38.5℃以上惊厥者12例.39℃以上惊厥者25例.395… 相似文献
8.
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年龄多在6个月~ 3岁 ,小于 3个月或大于 6岁者少见。惊厥多于病初突然高热时发生 ,惊厥呈全身性 ,抽搐时间短 ,神志恢复快 ,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愈后良好。但是 ,近年来有关学者研究证明 ,如惊厥时间超过 30分钟者 ,约半数以上在日后发生癫痫。所以尽快制止惊厥是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现将笔者抢救治疗的高热惊厥 4 9例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9例患者中 ,男 38例 ,女 11例 ,年龄在 3个月~ 8岁 ,按左氏分类法 ,单纯性高热惊厥39例 ,复杂性高热惊厥 10例。1.2 临床表现 :见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羚羊角粉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6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温、止痉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羚羊角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智力发育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IQ值(62.1±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羊角粉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脑损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方法将小儿高热惊厥分为4类:①气血两燔型;②风湿之邪逆传心包型;③邪热炽盛内传营血型;④邪热直中引动肝风型。西医用阿司匹林、醋氨酚、青霉素,退热解毒;中医用清营汤、银翘散、犀角地黄汤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效果快,无反复,治疗率99.8%。结论中西医治疗,疗效可靠,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与传统治疗的临床评价比较。[方法]收集小儿肺炎病例230例,分治疗组与对照组,记录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情况,治疗组150例在传统中医红霉素与头孢菌素联合抗感染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口服中药,外治疗法敷胸散敷胸,与对照组80例单纯红霉素,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比较。[结果]治疗组平均病程可缩短2~4天,肺部啰音消失明显,快于对照组。其中有效144例,3例无效,3例因患儿本人未坚持治疗而发展至迁延性肺炎,有效率达9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7.5%,且病程相对较长,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确实提高了小儿肺炎的治愈率,缩短了病程,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秋冬季节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最多见。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秋季腹泻表现即感冒、呕吐、腹泻三大特征。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玻璃体积血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用自拟方治疗,对照组用安妥碘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为84.54%。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77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硫酸亚铁合当归补血汤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7例和对照组71例.2组均使用硫酸亚铁,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当归补血汤,并观察其贫血症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5.7%.结论:此法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较单纯补铁治疗更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的病因复杂、感染性强、传播迅速,内服药物毒性大,价格昂贵,依从性强,严重地影响了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笔者通过研习经典,遵《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根据祖国医学“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经论,以“上工治未病”之法,提示“扶正清毒,内外结合”是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47例大肠癌患者对5-氟脲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卡铂(CBP)、顺铂(DDP)、丝裂霉素(MMC)5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探讨肿瘤药敏试验对大肠癌患者个体化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结果对肿瘤组织的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Fu〉L-OHP〉MMC〉CBP〉DDP,联合用药的抑制率为L-OHP+5-Fu〉MMC+DDP+5-Fu〉MMC+5-Fu〉DDP+5-Fu。结论大肠癌是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较差的肿瘤,且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在指导大肠癌的临床用药及个体化化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所有病例均为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瘀阻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机两组。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41例)西医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补肾活血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精液、前列腺液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除清液量和精子密度两项外,各项精液、前列腺液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地改善慢性有列腺炎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治疗组28例,两组均采用基础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甘露消毒丹辨证加减、丹参粉针并中药灌肠,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其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43%(20/28),显效率39.29%(11/28),对照组分别为51.85%(14/27)、14.81%(4/27),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组在降低胆红素(TBil、DBil)及升高PTA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PDBil<0.01)。结论: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更好的消退黄疸,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孙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4):74-7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方法]将51例分为气滞血瘀型,痰湿瘀阻型,肝肾阴亏型,肝阳上亢型,四种证型施治。[结果]治愈率为92.1%。[结论]经中医辨证施治,可缩短短暂脑缺血病人疗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