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患者行切开带线锚钉修补手术.结果 1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显示胫距关节间隙正常.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1~98(93.44±4.91)分,优12例,良6例.结论 带线锚钉修补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操作简单,可以避免踝关节不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1995~ 1999年我们采用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韧带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患者 2 6例 ,效果较好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2 2例 ,女 4例 ,年龄 19~ 45岁。前距腓韧带损伤 4例 ,跟腓韧带损伤 15例 ,后距腓韧带损伤 1例 ,前距腓韧带并跟腓韧带损伤 6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14例。病史最长 12年 ,最短 2年。检查 :向前应力踝关节侧位X线片示距骨内前半脱位 ,踝关节间隙增宽 >3mm ;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阳性 ;在健侧作对比下内翻应力踝关节正位X线片示距骨倾斜 10°~ 15°。1.2 治疗方法1.2 .1 前距腓韧带、跟腓韧带…  相似文献   

3.
4.
1996年8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15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戌关节 ,踝关节韧带受到牵拉为扭伤 ,部分断裂为捩伤 ,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当韧带完全断裂、距骨在踝穴内可发生倾斜 ,出现半脱位。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不当常遗留踝关节不稳定 ,时常发生踝关节扭伤 ,久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 ,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在临床上常见的韧带损伤为腓侧副韧带损伤 ,在诊断与治疗上有其特殊性。1 解剖  踝关节外侧韧带分为三束 :前束即距腓前韧带 ,是踝外侧韧带中最脆弱的一束 ,起于外踝下 1/ 3前缘 ,止于距骨颈外侧面 ,平均长 2 0mm ,宽 10mm ,厚 2mm ,其作用是限…  相似文献   

6.
杨波 《中国骨伤》2006,19(6):364-364
2002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踝关节损伤50例,其中行外科手术处理14例,手术中除骨折内固定及脱位复位后均细心修复损伤的踝关节周围韧带,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经过验证的踝关节模型研究前抽屉试验检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机制。方法应用MR I扫描1个健康人的踝关节,利用M IM ICS及ANSYS建立踝关节模型。验证模型正确性后,在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下行前抽屉试验,观察距骨前移距离及踝关节周围主要韧带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踝关节中立位时距骨前移距离较大,前向拉力较小时距骨前移增加更明显。结论踝关节处于跖屈位时,利用较小的前向拉力检测距腓前韧带断裂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张帆  张益  吴惠明  王庆来 《中国骨伤》2009,22(2):114-115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并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改良“U”形石膏制动配合如意金黄膏外敷治疗9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健 《中国骨伤》2001,14(9):551-551
踝关节韧带损伤 ,一般X线片上往往不能显示 ,不给予足够重视 ,处理不当 ,同样可以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1 临床资料  自 1996年元月至 1999年元月共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5 6例 ,男 35例 ,女 2 1例。其中距腓前韧带损伤 45例 ,平均年龄 43岁 ;距腓前韧带损伤伴跟腓韧带损伤 7例 ,平均年龄 36岁 ;胫腓下关节前后韧带损伤 4例 ,平均 46岁。诊断标准 :对踝关节急性损伤的患者 ,凡怀疑有韧带损伤 ,全部在局麻或跟骨阻滞麻醉下摄踝关节正侧应力位片。距腓前韧带损伤 :外踝前下方局部肿胀压痛X线片示距骨轻度倾斜并向前移位。距腓前韧带损伤伴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踝关节U型支具治疗早期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将获得随访的134例Ⅰ、Ⅱ度损伤的患者根据使用DARCO支具和石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踝关节U型支具固定,对照组用U型石膏托或石膏托固定。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3.0%、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56.3%、总有效率83.1%;观察组恢复工作时间平均(16.5±6.6)d,对照组恢复工作时间为平均(22.3±8.3)d;观察组满意度92.1%,对照组满意度69.0%;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恢复工作平均时间、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RCO踝关节U型支具治疗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效果优于石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踝撞击征的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关节镜下治疗前踝撞击征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51岁,平均32岁;左踝12例,右踝16例。17例有长期运动史,5例有踝关节背伸劳作史,6例有踝部骨折脱位史及反复损伤史;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7年。踝关节检查时胫骨前缘或前内侧有固定压痛,背伸活动均不同程度受限,部分踝关节僵硬。根据Scranton和McDermott的放射学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5例,Ⅳ级2例。术前采用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13例可(65-70分),15例差(〈65分)。最低41分,最高67分,平均52分。踝关节镜下用刨削器、磨钻、组织汽化仪等清理增生肥厚及炎性的滑膜、退变的软骨和骨赘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McGuire评分显示:Ⅰ级6例,均为优良。Ⅱ级15例,12例优良,3例可。Ⅲ级5例,2例优良,2例可,1例差;其中无间隙狭窄者2例,1例为优良,有间隙狭窄者3例,1例为优良。Ⅳ级2例,均为差。优良率为71.4%。术后最低59分,最高94分,平均7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4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1例Ⅳ级患者术后27个月复发。结论关节镜下治疗Ⅰ、Ⅱ级及部分无关节间隙狭窄的Ⅲ级前踝撞击征患者疗效肯定,而对于部分有关节间隙狭窄的Ⅲ级及Ⅳ级前踝撞击征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行急诊清创、单侧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创面二期修复,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79±24)min;邮票植皮13例、皮瓣移植2例,均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时间17~42 d,平均愈合时间(23±7)d;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6)个月。无皮肤坏死、骨髓炎,无固定针松动、外固定失效等并发症;3例发生轻度针道及克氏针感染,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骨性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愈合时间(8.2±1.8)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4例、一般2例。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脱位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单侧组合式外固定架可实现跨关节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创面修复迅速、允许早期负重和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董明非  郑林 《中国骨伤》2008,21(5):389-390
踝关节扭伤即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在运动创伤中非常多见,在日常生活中也较常见,如处理不当,有时会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1994年1月到2006年12月收治踝关节扭伤55例,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采用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含后踝压缩骨块的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创伤科罗湖院区及坪山院区收治71例含后踝压缩骨块的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踝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8(12~48)个月随访,骨折均...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2002年至2008年治疗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14~71岁,平均41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结果:61例中5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外踝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于术后3周愈合,内踝伤口全部Ⅰ期愈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7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35例,良13例,可13例。结论:强调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16.
树脂在高温下容易塑形,制成支具不必太厚,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在踝关节损伤的固定上可充分发挥其材料学上的特性。我科自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对接诊的236例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和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蝶形树脂U形外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敏  石仕元  赖震 《中国骨伤》2010,23(7):522-523
踝关节内翻应力时极易造成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漏诊率高,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但对于Ⅲ度损伤的患者,通过外固定治疗易产生踝关节外侧不稳.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对11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进行了早期手术修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Conventional fixation of syndesmotic injuries with screws remains problematic. A novel fibrewire device (Tightrope) has suggested advantages. However, small case series have reported high soft tissue complication rates.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quantify complication rates and further procedure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ightropes. A secondary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further procedures in those treated with syndesmotic screws over the same period. Methods: All patients undergoing syndesmotic fixa- tion for ankle fracture between May 2008 and October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econdary procedures, maintenance of syndesmotic reduc- tion and time spent on non-weight bearing were recorded. Family doctors were contacted for those treated with Tight- ropes to check for any complications managed elsewhere. Results: Thirty-five patients required syndesmoticfixation, in which 12 were treated with Tightropes. They were followed up in clinic for a mean of 12.4 weeks. Family doctors were contacted at mean 14.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o determine any complications suffered.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attributable to method of fixation. In this series, 12 patients underwent 13 procedures and no patient had recurrent diastasis at discharge; 23 patients treated with screw fixation underwent 45 procedures (19 were screw removals). There was 1 case ofsyndesmotic diastasis. Screw removal resulted in 2 mino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ightrope fixation provideds effective syndesmotic fixation that is maintained at discharge. We do not experience soft tissue complications reporte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