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为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现代医家常用之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为探讨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实验制备了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通过检测胃液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等实验指标,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辛开药组、苦降药组、甘补药组、辛开苦降药组、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和全方组,共10组。实验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分泌的作用。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趋…  相似文献   

2.
目的拆方观察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的影响,探讨该方"消痞散结"的作用机制及其组方配伍规律.方法.制备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肌间神经丛c-kit阳性ICC含量的影响.结果.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辛苦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肌间神经丛c-kit阳性ICC含量的作用.辛苦组的作用最强,为进一步认识本方"苦降辛开,调畅气机"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通过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给药,双抗体一步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1、IL-10、PGE2、MPO含量; 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组、寒热并用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辛温组(半夏、干姜)、甘调组(人参、炙甘草、大枣)和苦降组(黄芩、黄连) TNF-α、IL-1和MPO含量均降低(P 0. 05);与半夏泻心汤组比较,寒热并用组、辛温组、甘调组、苦降组TNF-α、IL-1含量较高(P 0. 05),辛温组、甘调组MPO含量较高(P 0. 05);与寒热并用组比较,辛温组和苦降组TNF-α、IL-1含量较高(P 0. 05),辛温组MPO含量较高(P 0. 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MPO、PGE2影响最明显的是半夏泻心汤组,其次是寒热并用组、辛温组、苦降组、甘调组;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影响最明显的是半夏泻心汤组和寒热并用组,其次是苦降组和辛温组。  相似文献   

4.
以收缩波幅及收缩频率为指标 ,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大鼠离体胃底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 ,以探讨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机理 ,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实验结果表明 ,拆方各组中 ,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作用趋势 ,而部分药组之间则呈制约趋势。同时发现 ,苦降组能明显减小胃底肌条的收缩幅度 ,甘补组、辛开苦降组、全方组能明显增大胃底肌条的收缩幅度  相似文献   

5.
以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为指标 ,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实验性慢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活动的影响 ,以期深入探讨其配伍机理。根据中医组方原理 ,将该方拆分为辛开药组 (半夏、干姜 ) ,苦降药组 (黄芩、黄连 )、甘补药组 (人参、炙甘草、大枣 ) ,并交互组合成辛开苦降药组、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辛开苦降甘补药组 (全方组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全方组PCNA指数增高 (P <0 0 1) ,以全方组最为显著 ,辛开甘补组呈增高趋势 ,辛开苦降组呈降低趋势 ,无统计学意义 ,苦降甘补组PCN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验-数据挖掘研究思路下的甘草泻心汤君药确立。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对甘草泻心汤进行拆方,测定各配比组方对正常组、肠运动抑制模型组、肠运动亢进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药味与药效的非线性影射模型,分析甘草泻心汤中各药味在全方背景下的量效关系。结果:半夏对小鼠肠运动亢进模型肠运动及小鼠肠运动抑制模型肠运动均具有拮抗作用;甘草对小鼠肠运动抑制模型具有促进作用。结论:全方背景下的半夏药效学作用与甘草泻心汤主治具有一致性,提示半夏可能为甘草泻心汤之君药,该研究为复方君药的确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 ,通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等指标 ,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 ,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 ,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实验结果表明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粘膜细胞增殖作用。拆方各组中 ,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趋势 ,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疗效 ,以全方组最佳 ,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T细胞亚群(CD4、CD8)表达的影响,并比较半夏泻心汤全方及各拆方组的作用。方法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1至9组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模型。灌胃给药8d后,各组小鼠取胃黏膜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胃黏膜CD4、CD8表达情况并计数。结果模型组CD4 明显降低,CD8 明显增多,CD4 C/D8 比例下降。半夏泻心汤全方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苦寒加甘温组、苦寒组和苦寒加半夏组在胃黏膜细胞CD4 和CD8 表达水平上以及CD4 C/D8 比例上与模型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药物组之间比较,全方组作用明显优于各拆方组(P<0.05或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组、苦寒加甘温组、苦寒组和苦寒加半夏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中全方组作用明显优于各拆方组。  相似文献   

9.
制备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 ,通过胃液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等实验指标 ,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 ,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分泌的作用。拆方各组中 ,部分药组之间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趋势 ,而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效果 ,以全方组最佳 ,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发现 ,拆方各组中 ,甘补组的疗效颇为显著 ,提示扶正药物在本方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制备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通过胃液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等实验指标,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分泌的作用。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趋势,而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效果,以全方组最佳,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发现,拆方各组中,甘补组的疗效颇为显著,提示扶正药物在本方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治疗肺积、息贲以及息积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病机特点,为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电子检索的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根据,对中医文献中关于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的文献进行搜集并整理,摘录其治疗的方药,录入数据库,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药物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解表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是治疗的主要药类;补虚药中以补气药物为主,所有药物以苦辛甘及归脾胃肺经之品为常用。温热之品较寒凉药物应用较多。结论:中医文献中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以补虚扶正、化痰祛湿、活血祛瘀、兼理气解表为主;方药性味主要为苦辛甘及温热,主要归肺脾胃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初步推论民国及其以前的医家认为肺积、息贲及息积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兼夹血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采艾编翼》一书的食疗特点。[方法]筛选出《采艾编翼》中内服食疗处方,将所纳入内服食疗处方中所含品种分为食物、药物及药食两用三类,并从性味、功效、归经、煎煮方法等方面对各类品种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采艾编翼》一书中食疗处方共计95个,其中所有品种共计使用308次;性味上,食疗品种以甘味、平性为主,药物品种则偏性较重,以辛味、苦味为主;功效上,补益药及解表药使用最多,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其次;归经上,以归脾、胃、肺经最多;剂型方面,以汤、粥为主,多种剂型按需选用;药食相融,去性存用。[结论]《采艾编翼》系岭南地区针灸医学古籍,其所载内服药、食疗方等内容丰富,书中食疗处方将食物之甘平与药物之偏性相融合。该书源于岭南多湿多热的气候地理环境,立足于居民多虚多湿的体质,值得后世挖掘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试论辛味     
中药五味之中,酸苦甘咸都属阴,独辛味属阳,作用广泛,解表发汗、行气活血之外,化湿醒脾、祛寒温中、通络祛风、化痰散结、开窍醒神、温肾壮阳、杀虫解毒,都是辛味的功效所在,都表现出明显的"阳"的性质特点.独阳的辛味处方地位独特,八法之中,汗、温、消多辛味,和法多辛苦并用,下、清、补诸法,亦不离辛味而多参用,起到佐使作用;引经报使之药亦多辛味,所以辛味药的临床运用远非其它药味所可及.  相似文献   

14.
能补奇经是叶天士治疗奇经虚证的大法,用于治疗奇经虚损之崩漏,以补益奇经和宣通脉络相结合,补肝肾,益因,固阳明,调阴阳,佐以辛润能络,苦辛芳香,宣通气血,以补为主,以通为用,动静相随,祛旧生新,止血塞流,培本复旧,足为临床高速卵巢内分泌,促进排卵,调整月经周期效法。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不同配伍情况下干姜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比较了半夏泻心汤不同配伍条件下干姜 15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变化。复方药物按性味分组 ,各种配伍组合对干姜有效成分的煎出量均有影响。以中医药性理论为指导 ,从化学成分的角度研究中药复方组方与配伍的原理 ,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中药“性味归经”之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关联分析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采用WEKA软件对《中药学》中的全部481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Apriori算法的关联分析。结果:传统"淡附于甘"、"涩附于酸"、"热"性与"辛"味具有联系的认识与关联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涩"味、"酸"味与"归大肠经"有较大的关联,"寒"性作用与"归小肠经"的关联较大,"归小肠经"与"归大肠经"的关联,"凉"与"甘、苦"之间的联系;温性和归心经结合与部分归脾经的联系;辛味和归胃经结合与部分归脾经;归小肠经、归膀胱经、归肺经等作用在没有归肝经作用的前提下,与"寒"或"凉"有关等,均暗含了中药性、味、归经等药性属性之间的正性或负性的交互作用。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研究中药药性相互关系具有可行性,也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利水消肿。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不同的方药与知母配伍,使知母的功效各有偏重,体现了中药的多重功效及中药方剂配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施维群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其学术思想,并为肝性脑病的临床辨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施维群教授辨治肝性脑病的病案,以跟师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临证指导为基础,结合其多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对其肝性脑病辨治经验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并举验案以证明之。[结果]施维群教授认为气机逆乱乃肝性脑病的主要病机,湿热秽浊之邪,侵犯中焦,胶着不化,蒙蔽清窍,治当调畅气机,协调脏腑,遂取法《伤寒论》之辛开苦降之法,上升之辛药与下降之苦药配伍使用,灵活运用于临床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颇佳。[结论]施维群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肝性脑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临床经验值得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