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腧穴亦称“气穴”、“孔穴”,或称“穴道”,或名“穴位”,《史记》称为“砭灸处”。它是人体脏府、经络之气输注、转输聚集的部位,也是针灸治病的主要刺灸位置。人身腧穴众多,包括“十四经腧穴”“奇穴”(别穴)和“阿是穴”(天应穴)三大类。不同的腧穴,除阿是穴外,各有不同的位置、名称和主治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在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病,要求取穴恰当,定位准确,《灵枢·四时气》载:“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针灸聚英·百症赋》也说:“先究其病源,后功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由此可见对腧穴定位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素问·上古天真论》“逆于生乐”、《素问·至真要大论》“蛰虫不去”、《素问·生气通天论》“精则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土得木而达”、《伤寒论·145条》“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等经文中“逆、去、精、达、二”诸字的含义从文字训诂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分部依线厘定了349穴,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其以四肢分经、躯干分部法排列穴位,今人很少应用,而以全部归经代之。本文将从头面躯干经脉循行特点,讨论《甲乙经》以部列穴的合理性。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直接归属经络。《素问·九针十二原》云:“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也……”“灵枢·小针解》云:“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素问·气府论》更明确指出了腧穴与经脉的关系.即为“脉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含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也有“肾者主蜇,其实在骨……”。《素问·痿论篇》:“肾气热则腰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历代医家都同意“肾主骨”的理论,认为肾对骨确实起着主宰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均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素问·宣明五气篇》也有:“五脏所主……肾  相似文献   

5.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出于《素问·刺禁论》,在《素问》的各种注本及后人对此句的语释中均以为“脑户”即指脑户穴,甚至有些医籍如《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等,为了突出其为脑户穴之意而将此句中“头”字去掉,并因此出现脑户穴禁针之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医集中有很多类似于现代类风湿关节炎的论述,如《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183;逆调论篇》中曰:“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素问&#183;气穴论篇》中曰:“饥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7.
<正> 肺之与心,一阴一阳,同居胸中,处于阳位,名曰“上焦”。《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为阳中之太阴……。”《素问·灵兰秘典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炎在祖国医学的“水肿”、“虚劳”、“腰痛”等篇中可找到类似本病的记载。对其症状,《症因脉治》有“面色惨白,或肿或退,小便时闭”的描述,对其病因病理,《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及《素问·水热穴论》有“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的记载,对其治疗,《景岳全书》有“温补即所  相似文献   

9.
剖析《内经》中的人气在其心脾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诊要经济论》篇云:“……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素问注释汇粹》注说:“三月、四月在脾,九月、十月在心,尤难曲解,诸注均随文衍义。姑存疑待考。”余仅从《周易·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之泰、否二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1 《黄帝内经》之名最早见于《汉书》《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黄帝内经》十余卷 ,《外经三十七卷》。”这是迄今现存文献中最早见到《黄帝内经》书名的记载。《汉书·艺文志》是东汉班固依据西汉末年刘向父子《别录》、《七略》为依据整理而编成的。2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自序 :“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为《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是最早提及《素问》之名的文献记载。3 《黄帝内经》由两部分组成 ,最早记载于《甲乙经》《甲乙…  相似文献   

11.
<正> 有人提出就《内经》而言,少阳在六经中的位置似有矛盾。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当在太阳、阳明之间,而《素问·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少阳又当在阳经之末,阴经之前。历代《伤寒论》注家有持前说者,有持后  相似文献   

12.
《内经》称“逆从”之处,《太素》多称“道顺”。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太素》则云:“……秋冬为逆,春夏为顺,治主病者”(《太素·杂病·经络虚实》卷十三)。如此区别,多处可见。肖延平校《太素》时,未说明原委,笔者试对此略作考订。  相似文献   

1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舌……在窍为舌。”《素问·金匮真言论》又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一脏竟有二窍,孰是孰非?历代《内经》注家于此或直曰错简,或避而不注,偶有注者,亦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心开窍于耳”既有其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4.
从《内经》看情志异常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只要发而中节,对人体健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所谓“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但是急剧或持续过久的情志变化又常常导致疾病,故《内经》中许多经文指出过度的情志是致病的重要原因。《素问·调经论》中说:“夫邪之生也……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这里的喜怒即概括多种情志变化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认为不节制情志活动可能会影响生命,所谓“喜怒不节,生乃不固”。《内经》对导致情志异常的原因也有较深刻的认识。研究这些原因对于  相似文献   

15.
“秋伤于湿”之我见周发祥,许东升,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素问》;中医名词;注释1引言“秋伤于湿”一语,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两篇。《生气通天论》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阂...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有关心、血、脉方面的论述是颇多的,如《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又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诸血者,皆属于心”等等。由上可知,两千年前的古代  相似文献   

17.
夹脊穴临床应用及功能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夹脊穴系经外奇穴 ,夹脊又作“挟脊”、“侠脊” ,原指挟于脊椎两旁的经穴 ,后作为奇穴名。夹脊最早出自《素问·刺疟篇》 :“十二疟者 ,又刺项下侠脊者必已”。但此处提到侠脊不是作为穴名 ,也未指出确切部位。《素问·缪刺论》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 ,令人拘挛背急 ,引胁而痛 ,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 ,疾按之应手如痛 ,刺之旁三宥 ,立已。”这些虽然不能看成夹脊穴 ,但实为夹脊穴产生的基础 ,最早明确提出位置概念的是《肘后备急方》 :“夹背脊大骨完中 ,去脊各一寸。”《千金》有“侠脊骨两边相去各一寸半 ,灸一百壮”。作为奇穴名者溯源于…  相似文献   

18.
许多中医眼科文献在谈到治目病的体会时 ,常会提到“开通玄府” ,什么是玄府 ?玄府和眼睛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开通玄府 ?怎样开通玄府 ?本文汇集历年文献 ,希望给这些问题一个粗浅的答案。1 玄府学说的渊源玄府一词最早见于《素问》[1] ,《素问·水热穴论》云 :“所谓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调经论》云 :“腠理闭塞 ,玄府不通 ,卫气不得泄越 ,故外热” ;《灵枢·小针解》中也出现了“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有“汗濡玄府”。王冰在对《内经》的注疏中也提出 :“汗液色玄 ,从空而出 ,以汗聚于里 ,故谓之玄府。”可…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贫血”这个名称,但根据各类贫血的临床特征,历代医家不仅对本病有其名、而且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侯及治疗方法均可散见于中医文献之中。《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提到“安卧脉盛,谓之脱血”。《素问·腹中论》又说:“病名血枯此得自年少时,有所大脱血”。《金匮·血痹虚劳》篇云  相似文献   

20.
<正> 太、少阴阳,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它们是根据阴和阳各自在“量”的方面的多少不同而划分的。《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有太阴、少阴、太阳、少阳的区分。太、少阴阳这些名称在《内经》中的应用主要有:①用于说明四时五脏之气的,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②用于说明脏腑经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