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疲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金元时代,刘完素对咳嗽的病因病理有进一步的研究,<河间六书·咳嗽论>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惟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行,止于肺则为咳嗽",强调湿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提出"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宋老承父业已在儿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顿咳病上积古创新,总结出了顿咳Ⅰ、Ⅱ、Ⅲ、Ⅳ号方,明显地缩短了该病的疗程。现介绍如下: 一、方药介绍:1.顷咳Ⅰ号:桔梗川贝胆星备3克百部橘红僵蚕各4克紫菀射干各5克生草1克(四方均为小儿量)。适应症:病初其邪在表,见咳嗽顿作,喷嚏,咳痰稀白,日渐加重,舌淡红或尖微红、苔薄,指纹浮紫滞,脉浮数或脉弦数。病案举例:李某,男,2岁。1984年8月15日初诊:咳嗽十余日,阵作入夜著,咳甚恶心,神疲,纳差,二便正常。其弟近曾患顿  相似文献   

3.
车前子止咳喘效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父张希文以长于治咳喘享誉鲁西。余少时常侍诊其侧,察其治咳喘方中除辨证投药外,恒用车前子。因不解其意,求教之。谓:“车前子治咳喘效奇,轻者用小量,5g为宜;咳而有痰者用中量,10g为宜;咳而喘促者用大量,15~20g为宜”。余疑之,遂遍览本草,未见载。  相似文献   

4.
肺癌初期咳、痰、喘辨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霆  李彦 《中医药学报》2008,36(2):45-47
咳、喘、痰是肺癌初期最常见也是治疗较为棘手的症状.肺癌初期治咳当以表里为纲,区分有痰无痰.治痰应治湿燥湿同举,重在涤痰利肺.治喘必须先止咳,兼顾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5.
咳嗽的病机为肺失宣肃以致肺气壅塞,上逆为咳,其致病因素为风、痰、火、燥,治咳当审证求因,因势利导,泄肺止咳。"金郁泄之"为《黄帝内经》中五郁治法之一,该理论为治疗咳嗽提供了思路,并通过探究其理论内涵,论证"金郁泄之"对治疗咳嗽的意义:风邪犯肺,治以宣泄;痰邪壅肺,治以开泄;火邪伤肺,治以清泄;燥邪扰肺,治以润泄。  相似文献   

6.
王清  钱锐  杨丽萍 《新中医》2014,46(11):44-47
介绍周常昆主任医师治疗小儿久咳的经验。周主任结合小儿的特殊体质及咳嗽发病的特点提出治咳六法:治肺、治脾、治肝、治痰、治便、治食,认为治肺为首要之法,治脾为固本之法,治肝为要着之法,治痰为通用之法,治便为变通之法,治食为兼用之法,获效颇良。  相似文献   

7.
<正> 咳、痰、喘病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咳论篇》中对咳嗽的病因病机以及五脏咳六腑咳的证状作了详细的论述。明确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但在治疗上“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比较原则且又限于针灸治疗而未有具体方药。张仲景继承发展《内经》治疗咳、痰、喘的理论,根据伤寒、六经各个阶段的不同机转,分别辨证施治,使理法方药贯通一体。他在《金匮要略·肺痿肺  相似文献   

8.
石菖蒲气薄清芳 ,味辛而温 ,辛开芳化 ,温胜湿寒。功能化痰湿 ,辟秽浊 ,宣壅开窍通闭 ,宁神醒脑聪耳。临证运用得当多有功效。本文综合介绍诸家临床应用该药的经验。化痰湿 功善治痰《本草正义》称其“治咳逆上气者 ,以寒饮痰湿之壅塞膈上 ,气窒不通者言之。”而《本草逢原》谓 :“若肺胃虚燥之喘咳 ,非菖蒲之可治也”。说明本品用于治痰湿咳嗽 ,痰多而清稀 ,苔白腻者 ,非痰湿之咳喘则不宜用。可随症与二陈汤、平胃散加减运用 ;配僵蚕以祛风化痰 ,能缓解支气管痉挛 ,而增化痰止咳喘之功。朱良春经验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者服之 ,可使痰量…  相似文献   

9.
先父王科祥常以自拟“胸喉散”治疗百日咳,每每收到速效。配方:巴豆(醋炙去油)5粒,明雄黄6克,硃砂6克,僵蚕6克,寒水石9克,半夏6克,明天麻8克,赤金5张,胆星6克,寸香0.5克,共研极细,装瓷瓶封口备用。服法,1岁以下每服0.1克,1~3岁每服0.15克,4~7岁每服0.2克,8~12岁小儿  相似文献   

10.
邵长荣巧用甘麦大枣汤治心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2):724-724
大凡咳嗽 ,医家多从肺、从痰论治 ,每有屡治不效者。邵老以健脾宁神、平胆安神、益肾安神立法 ,巧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心咳 ,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1.
慢性泄泻从肺治验3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泄泻从脾治其理浅显易明,然临床上往往出现治脾不应者,且每伴见咳、痰、喘、胸闷等肺系症状者,转从肺辨治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就临床所及,验案3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百日咳,祖国医学称“顿咳”,亦名“顿呛”、“鸬鹚咳”等。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鸡鸣样回声,最后咳吐痰沫而止为特征。本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且治疗非常棘手。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多因外感时行疠气,夹痰交结气道,导致肺失清肃,气冲上逆而成。临证一般以宣肺化痰,泻肺涤痰,清肺养阴之法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对久病难愈者从肝火灼肺辨证入手,屡获效验。今举典型病例,以视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3.
小儿慢性咳嗽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咳嗽大多起始于风寒 ,占发病者十之八九。张景岳言 :“六气皆令人咳 ,风寒为主”。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卫阳不固 ,更易为六淫之邪所侵 ,发为顿咳 ,失治或误治则使病情迁延不愈 ,久咳不止。亦可因饮食停滞 ,肺脾气虚所致或因体质特异过敏致咳 ,分述如下。风为阳邪 ,风邪上干则咽痒 ,咳嗽频急。风寒袭肺 ,入里化热 ,痰热壅肺 ,使肺失清肃。风寒因素不除 ,肺气郁闭日久 ,咳嗽往往缠绵难愈。且久咳伤阴 ,更致肺阴不足 ,气阴两伤 ,邪郁痰滞 ,咳不得愈。基于以上中西医理论对慢性咳嗽病机的认识 ,必须内外兼治…  相似文献   

14.
正文:余尚贞教授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从医三十余年,师从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经典指导治疗内科杂病、疑难病。历来医家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多从肺脾肾论治咳嗽。余尚贞教授临证审证求因,治病求本,师古而不泥古,遵大道而变通,治咳经验丰富,在临床上每遇木火刑金肝咳,认为“土虚木亢,木火刑金,肺失宣降,致气逆作咳”,治以疏肝健脾、培土生金,兼以他法,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儿科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以冬春季尤多。其临床特征是阵发性痉咳、咳完有鸡鸣样的回声及呕吐 ,病程可持续 2~ 3月以上。百日咳祖国医学称顿咳 ,早在明·万全撰《幼科发挥》就有“夫天哮者……盖因时行传染 ,极难奏效”的记载。认为时邪袭于肺卫 ,束于肺部 ,肺失清肃、痰浊阻于气道 ,肺气不能通达 ,病久邪热稽留 ,以致上逆顿咳。我院用自拟的清肺止咳丸治疗多例小儿百日咳 ,在 7天左右 ,均收到较好的效果。药物组成及用法 :桑白皮 2 0 g、鲜鸡胆 3只、川贝母 2 0 g、百部 10 g、黄芩 10 g、枇杷叶 10 g、蜂…  相似文献   

16.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多从肺论治,但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咳嗽虽不离肺,但也不止于肺,《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导师万丽玲对咳嗽的治疗得心应手,咳病多应用而瘥。现分享其从胆论治咳嗽验案1则,以体会其临证治咳之精思巧辨。  相似文献   

17.
俞岳真先生系浙江省名老中医,擅长运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证。笔者现将俞师运用虫类药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天虫配地龙祛痰熄风治病证 陈某男,9岁,1979年8月6日初诊。患者患痫证2年,屡治无效,近日发作频繁。诊见脉右弱弦,形体略胖,面色灰暗,大便时搪,纳差。此属肝强脾弱,痰浊内生,风痰作祟。治宜涤痰熄风,培土平肝。予炒僵蚕(天虫)6g、广地龙5g、制胆星5g、姜半夏10g、广陈皮10g、白茯苓10g、生甘草3g、炒党参15g、石决明15g(先煎)、青龙齿12g(先煎)、生白术10g、生白芍10g,每日…  相似文献   

18.
冯昌汉主任医师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错综,外感咳嗽重视风邪,多夹寒、热、燥、湿、食,常按鼻咽、咽喉、气管、肺的病位之不同明辨表里及病势;内伤咳嗽以痰、气、瘀为主,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胃等脏腑相关,久则及肾。故可从风治咳、辨痰治咳、论气治咳、从肝治咳、从瘀治咳5方面着手,明辨寒热虚实,临床以祛风、化痰、降气、调肝、化瘀为治咳大法,分型论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孙恩泽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因其易反复发作治疗上颇为棘手,孙恩泽主任医师业医30余年,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兹介绍如下:1 首要治肺 须分寒热 哮病的主要原因是:“伏痰”为患。哮病的临床症状除呼吸急促外其特征为喉间有哮鸣,胸闷、暗痰不爽等现象,哮病复发必有诱因,每因外邪触动内饮,痰阻气道,从而因痰而咳因咳而哮,为此治哮必先祛痰,祛痰首当宣肺达邪,使邪去痰消。本病发于肺,波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扩张是临床常见病、慢性病,也是难治症之一。其发病多因幼年外邪袭肺或久咳肺伤,痰瘀郁滞,伤及肺络,留有夙根,遇感引触,或嗜食辛辣厚味化热薰肺,或痰热内郁化火伤络,诱使本病反复发作加重;本病日久,迁延不愈,耗气伤阴,气阴不足。是故本病之因乃肺之气阴虚损为本,痰热瘀阻为标,临证以辨痰为要,虚实夹杂者,治从肺脾,火热伤络咯血者,治以清热泻火,滋阴润肺,凉血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