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各类生活事件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1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脑卒中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硬化患者(对照组)1:1配对,并调查两组入选对象发病前1年遭遇的生活事件,并分别计算出生活事件频度和紧张值。结果:137例脑梗死组患者发病前1年有129例遭遇了不同的生活事件,遭遇率为94.2%,而对照组分别为45例和32.8%,前者遭遇例数和遭遇率明显高于后者(F=48.765,P&;lt;0.001)。脑梗死组发病前1年遭遇生活事件频度(4.26&;#177;1.02)件/年、正性生活事件频度(0.92&;#177;0.25)件/年、负性生活事件频度(3.68&;#177;0.94)件/年、生活事件紧张值(26.52&;#177;7.05)、正性生活事件紧张值(3.17&;#177;0.83)、负性生活事件紧张值(21.68&;#177;7.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519-4.272,P&;lt;0.05-0.01)。男性脑梗死患者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和负性生活事件紧张值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t=2.379和2.031,P均&;lt;0.05),中年脑梗死患者(&;lt;60岁)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和生活事件紧张值明显高于老年患者(t=1.971和2.105.P均&;lt;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遭遇生活事件关系密切,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有可能降低前者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遭遇生活事件后的个性行为变化,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5例初发性食管癌患者和79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了C型行为问卷调查,并与他们近1年遭遇的生活事件频度和紧张值比较。结果:C型行为问卷的分项比较中,食管癌组的焦虑(44.5±9.8)、抑郁(46.3±11.6)、愤怒向内(28.4±6.7)理智(48.6±11.5)、自我克制(25.3±3.2)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乐观(20.5±7.8)和社会支持(16.9±5.1)明显低于对照组(t=2.146~2.490,P均<0.05)。食管癌组发病前1年遭遇生活事件频度为(6.54±1.37)件/年,生活事件紧张值为27.08±9.16/年,而对照组同期分别为(1.15±0.41)件/年和8.89±2.06/年(t=2.284和2.209,P均<0.05),在食管癌患者按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分组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高组(31例)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等项得分明显高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低组(54例),而前者中的乐观和社会支持得分明显低于后者(t=2.109~2.343,P均<0.05),在按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分组后,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大组(31例)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理智和自我克制等项得分明显高于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小组(57例),而前者中的乐观和社会支持得分均明显低于后者(t=2.178~2.358,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有浓厚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英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08-280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按相同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和居住地与健康人(对照组)1:1配对对照,并调查两组入选对象发病前3年遭遇的生活事件,分别计算出生活事件频度(lifeevents frequency,LEF)和强度(life events intensity,LEI)。结果: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3年有87例遭遇不同的生活事件,遭遇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例和40.0%;X^2=56.15,P&;lt;0.01)。糖尿病组遭遇LEF(5.92&;#177;0.48)件/例,负性LEF(5.21&;#177;0.41)件/例,LEI平均值(20.80&;#177;4.36),负性LEI平均值(17.49&;#177;3.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8&;#177;0.21,0.29&;#177;0.04,6.65&;#177;1.73,3.27&;#177;0.40)(t=2.527—2.836,P均&;lt;0.05),但两组间正性LEF和LEI平均值无明显区别(P均&;gt;0.05),糖尿病组遭遇生活事件内容排序前3位分别是家庭生活环境变化、自我健康情况和不良人际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与遭遇LEF,LEI平均值和负性LEF,LEI平均值密切相关,对前者的治疗和预防中,心理干预也应被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681-4681,4683
为总结原发性肝癌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调查39例2型原发性肝癌发病前1年遭遇的生活事件,分别计算出生活事件频度和强度。结果表明35例遭遇不同的生活事件,遭遇率为90%(35/39),明显高于对照组(X^2=26.152,P&;lt;0.01)。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和强度平均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413,t=2.267,P均&;lt;0.05)。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病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和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胃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life events,LE)、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胃癌发病的关系,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诊断确诊的胃癌患者(胃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和居住地区与正常对照组1:1配对,并调查人选对象发病1年前遭遇的LV(杨德森,LV量表),评估应对方式(Feifel,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肖永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共配成65对,胃癌组发病前1年有61例遭遇不同LV,遭遇率94%,而对照组分别为28例和4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18.717,P&;lt;O.001)。胃癌组遭遇的LV频度(3.64&;#177;1.14)件/例.强度(20.40&;#177;7.66)/例,正性生活事件频度(O.80&;#177;O.19)件/例.强度(2.88&;#177;O.47)/例,负性生活事件频度(2.84&;#177;1.07)件/例.强度(17.52&;#177;8.2)/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832—3.265。P均&;lt;O.01)。在应对方式评估中,胃癌组的面对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23&;#177;1.62和4.09&;#177;O.87;t=2.234,P&;lt;O.05),而屈从和回避应对方式评分无明显区别(P均&;gt;O.05)。胃癌组的客观支持(9.83&;#177;2.65)、主观支持(21.52&;#177;4.71)、支持利用(6.54&;#177;2.80)和社会支持总分(40.26&;#177;11.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83~2.390;P均&;lt;O.05)。结论:LV、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与胃癌发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行为和个性特征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李巧莲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14-3715
目的:探讨个体行为和个性特征与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经临床、影像学(或内镜)和病理学确诊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168例(癌症组)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正常对照组(113例)1:1配对,并选用C型行为特征问卷(type C behavior queationaire,TCB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对两组对象进行了测评。结果:共配成了56对,癌症组C型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中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和愤怒向外等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59—2.339;P均&;lt;O.05),而后者中的理智和乐观评分显著高于前者(t=2.148和2.262;P均&;lt;O.05),两组患者的EPQ评分比较中,癌症组的神经质或情绪、神经病性、人格稳定性评分分别为11.3&;#177;4.9,8.9&;#177;2.4和,13.6&;#177;4.3,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177;3.1,5.6&;#177;2.7,6.2&;#177;2.5)(t=2.215—2.337,P均&;lt;O.05),但后者中的内外向性(E,12.1&;#177;5.5)则明显高于前者(4.5&;#177;1.8)(t=2.469,P&;lt;0.05)。结论:人们个体行为和个性特征与胃肠和结直肠癌发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路健  王慧  代颖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140-140,143
目的 观察急诊入院患者遭遇心理应激与压疮发生的关系,寻找其规律性。方法收集2003-12/2004-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各种急症患者306例,出现压疮者95例(31.0%,压疮组);无压疮者21例(68.9%,无压疮组)。进行自拟急诊压疮患者调查表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调查。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有无压疮的患者其平均年龄[(55.3&;#177;10.7),(43.7&;#177;11.2)岁]、急性期损伤指数(3.1&;#177;0.5,2.1&;#177;0.4)、压疮指数(5.9&;#177;2.4,3.5&;#177;1.7)、遭遇生活事件频度件数(1.4&;#177;0.5,0.6&;#177;0.6)、遭遇生活事件强度平均值(1.8&;#177;4.4,0.7&;#177;0.3)体质量指数(24.8&;#177;5.3.21.7&;#177;7.0)和空腹血糖浓度[(7.0&;#177;1.6).(6.0&;#177;1.7)m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845~2.942.P均&;lt;0.01~0.05)。有无压疮患者的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55&;#177;32.6,147.5&;#177;30.3)、总均分(2.0&;#177;0.6,1.7&;#177;0.6)、阳性项目数(43.5&;#177;11.5,37.3&;#177;9.8)和阳性症状均分(3.0&;#177;0.4.2.5&;#177;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35~3.246;P均&;lt;0.01~0.05)。结论急症入院患者有年龄大、病情重、肥胖、遭遇生活事件多、应激程度高和精神心理损伤明显等特点,急性应激引起的系列病理变化是压疮发生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段励夫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12-101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患者抑郁和焦虑表现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性,寻找可能的干预方法。方法:77例COPD缓解期患者接受了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并与同时评估的社会支持得分(肖永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比较。结果:77例COPD缓解期患者中抑郁症(SDS标准分≥50)患者31例(40.3%),标准分均值为45.92&;#177;10.63,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41.88&;#177;8.55)(t=2.176,P&;lt;0.05)。焦虑症(SAS标准分≥50)患者28例(36.4%),标准分均值(44.73&;#177;9.84)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40.06&;#177;10.52)(t=2.209,P&;lt;0.05)。主观支持维度得分比较中,“您与朋友”和“您与家庭成员”条目高得分者的SDS和SAS均值明显低于低得分者(t=2.138~2.284,P均&;lt;0.05),客观支持维度中所有条目高得分者的SDS和SAS均值均明显低于低得分者(t=2.153~2.241,P均&;lt;0.05),个人利用度维度比较中,仅有求助方式高得分者的SDS和SAS均值明显低于低得分者(t=1.965和2.193,P均&;lt;0.05)。结论:COPD缓解期患者抑郁和焦虑表现与社会支持得分密切相关,对于前者加强社会支持,有可能改善SDS和SA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生活事件应激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响的纵向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生活事件应激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论证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198例常年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体检的健康中老年人,在2002年体检中,测评了在2000/2001遭遇的生活事件,计算出生活事件应激单位(life events unit,LEU),并分为高LEU组(LEU≥43.6/年,73例)和低LEU组((LEU&;lt;43.6/年,125例),从每年的体检资料中收集到两组对象的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腹围和体重指数等数据进行比较,在2002年体检中还增加了精神心理状态量表(SCL-90)评估。结果:2000年数据中两组对象的年龄、血压、血脂、血糖、腹围和体质量指数等分布接近(P均&;gt;0.05)。2002年数据中高LEU组的平均收缩压(133.6&;#177;38.2)mmHg、舒张压(83.9&;#177;27.5)mmHg和总胆固醇(4.9&;#177;1.6)mmol/L明显高于低LEU组(t=1.995~2.965;P均&;lt;0.01~0.05)。高LEU组2000和2002年数据自身比较中,前者中的平均收缩压(129.7&;#177;32.3)mmHg、舒张压(80.6&;#177;22.8)mmHg、血糖(5.8&;#177;1.9)mmol/L和总胆固醇(4.7&;#177;1.2)mmol/L.均明显低于后者(t=1.979~2.551,P均&;lt;0.05)。两组对象的SCL-90评估中,高LEU组的人际关系(1.86&;#177;0.39)、抑郁(1.87&;#177;0.45)、焦虑(1.61&;#177;0.31),偏执(1.25&;#177;0.29)和精神病性(1.48&;#177;0.36)均明显高于低LEU组(t=2.446~2.954,P均&;lt;0.05)。结论:生活事件应激对中老年人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和血胆固醇浓度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支持评分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励夫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08-1609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社会支持评分对疗效的影响,寻求增加社会支持的可能性:方法:57例COPD患者住院常规治疗结束后1周内接受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结果:全部患者中显效11例(19%),有效34例(60%).无效12例(21%),主观支持维度比较中,显效与有效患者的“您与朋友”(2.87&;#177;0.42)、“您与邻居”(2.65&;#177;0.39)、“您与同事”(2.39&;#177;0.40)和“您与家庭成员”(7.73&;#177;1.41)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无效患者(2.04&;#177;0.41,0.95&;#177;0.40,1.81&;#177;0.37和4.92&;#177;1.35)(t=2.134-2.461,P均&;lt;0.05),客观支持维度比较中,显效与有效患者所有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无效患者(t=2.115—2.357,P均&;lt;0.05),个人利用度维度比较中,显效与有效患者的所有条目得分也均高于无效患者(t=2.129-2.236,P均&;lt;0.05)。结论:COPD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与疗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个性和家庭环境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特殊的个性和家庭环境,以期指导其临床心理治疗。方法:使用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和DSM-Ⅲ-R有关标准,从泉州市实验小学l。6年级l675名小学生筛选出ADHD患儿及其正常对照组7l对,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J)]和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个性和家庭情况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HD儿童情绪较不稳定(5l&;#177;13&;#177;和45&;#177;ll,t=2.7l,P&;lt;0、01),并有一定的精神质(50&;#177;15和42&;#177;12,t=3.43,P&;lt;0、01)。其家庭亲密度(6.3&;#177;2.7),情感表达(4.7&;#177;1.8)和知识性(4.1&;#177;2.3)得分偏低(t=3.19,2.90,0.50,P分别为&;lt;0.05,&;lt;0.05,&;lt;0.01)。而矛盾性(4.5&;#177;2.8)、组织性(7.1&;#177;2.1)得分偏高(t=4.24,2.8l,P分别为&;lt;0.05,&;lt;0.01)。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ADHD患病率。结论:ADHD患儿有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及家庭环境,儿科医生在治疗该病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可提高临床心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再发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再发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0—05/2004—10阜新地区阜新市中心医院、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再发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为再发性心肌梗死组,男33例,女14例。选择同期在3家医院住院确诊为急性首发心肌梗死患者271例为对照组,男169例,女102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分别接受了下面内容调查和检测: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表(包括吸烟、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是否参加体育锻炼、血糖、血脂等)。②症状自评量表,分值越高,代表精神状况越差。③生活事件量表中生活事件精神紧张值评分越高,遭遇负性生活事件越多,精神状况越差。④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再发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47和271例。①再发心肌梗死组的平均年龄、吸烟指数、未参加体育锻炼例数、平均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遭遇生活事件精神紧张值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177;15)岁,(36.3&;#177;13.4)年支,68.1%(32/47),166.4&;#177;44.8,18.6&;#177;5.2;(56&;#177;11)岁,(25.0&;#177;9.3)年支,50.9%(138/271),141.6&;#177;39.6,10.2&;#177;3、3,t=2.249—4.131,χ^2=4.092—4.550,P&;lt;0.05—0.01]。②再发性心肌梗死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平均静息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47—3.383,P&;lt;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3.126.P&;lt;0.01)。结论:首发性心肌梗死后行为因素及遭遇均为再发的危险因子,具有多项高危因子累积者是再发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13.
车祸事件脑损伤患者的应激障碍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车祸事件后脑损伤患者进行应激障碍调查,总结其规律性,并探讨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5例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分别接受了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估和调查。结果:全部脑损伤患者遭遇车祸事件后3个月时ASD确诊患者29例,患病率为34%。ASD影响因素调查中,ASD组女性、曾遭遇创伤史、重度脑损伤患者均明显多于无ASD组(P均&;lt;0.01)。在SCL-90量表评估中,ASD患者的躯体化(0.89&;#177;0.30)、强迫(0.79&;#177;0.24)、人际关系(0.73&;#177;0.20)、抑郁(0.76&;#177;0.25)、焦虑(0.83&;#177;0.31)、敌对(0.73&;#177;0.22)、恐怖(0.69&;#177;0.23)、偏执(0.75&;#177;0.25)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无ASD组(t=1.982~3.327;P均&;lt;0.01~0.05)。在EPQ问卷评估中,ASD组的神经质(10.52&;#177;3.09)和人格稳定性(11.90&;#177;4.16)显著高于无ASD组[(7.16&;#177;1.73)和(7.52&;#177;2.28)](t=2.448,2.632,P均&;lt;0.05)。结论:遭遇车祸事件后的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很高的ASD发病率,后者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有女性、病情重和曾遭遇创伤史,ASD患者常有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和不稳定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3个方面来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生的个体易感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调查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45例首次发作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42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的生活事件负性刺激量(23.58&;#177;16.37)和总刺激量(37.31&;#177;32.87)较高,社会支持总分(32.78&;#177;8.33)、客观支持分(9.94&;#177;3.16)、主观支持分(17.82&;#177;5.20)及支持利用度(5.02&;#177;1.98)得分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9~4.88,P&;lt;0.05~0.01);防御方式在不成熟(4.75&;#177;1.38)和神经症性(4.98&;#177;1.42)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4,2.88,P&;lt;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和神经症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崔秀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60-416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家庭护理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RA患者采用心理支持与信息支持、生活与饮食指导、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等护理支持方法,护理支持前后评估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及ADL评定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1年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t=2.18,P&;lt;0.05)及心理健康状态显著提高[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护理支持前的值分别为(1.77&;#177;0.49),(2.01&;#177;0.54),(2.05&;#177;0.58),(1.92&;#177;0.49),(1.71&;#177;0.44),(1.70&;#177;0.50),(1.68&;#177;0.43)分,护理支持后的值分别为(1.59&;#177;0.52),(1.60&;#177;0.52),(1.80&;#177;0.59)。(1.74&;#177;0.52),(1.60&;#177;0.46),(1.61&;#177;0.45),(1.56&;#177;0.48)分,t=2.075~2.252,P&;lt;0.05]。结论:家庭护理支持可有效提升RA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睡眠紊乱调查,研究其规律性。方法:2000—05/2004—05深圳市坪地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MI患者73例(患者组),其中男47例,女26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67例为对照组,男44例,女23例。患者组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并与对照组同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患者组的入睡(1.18&;#177;0.29)、睡眠维持(0.44&;#177;0.08)、睡眠自评(0.79&;#177;0.10)、睡眠总时间(1.15&;#177;0.24)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5.06&;#177;0.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1&;#177;0.24,0.29&;#177;0.05,0.52&;#177;0.08,0.79&;#177;0.18,3.19&;#177;0.59)(t=2.127~3.350,P&;lt;0.05~0.01)。AMI患者按睡眠质量总分分组后,高得分组(≥5.06分,39例)的平均住院时间、梗死面积、合并症数目均明显少于低得分组(&;lt;5.06分,34例),而前者中的口常生活活能力得分却明显高于后者(t=2.117~2.358,P均&;lt;0.05),睡眠质量高得分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低于低得分组(t=2.129~2.057,P均&;lt;0.01~0.05)。结论:AMI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下降常影响到患者的住院时间、梗死面积、合并症、日常生活活能力和精神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17.
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关系的配对比较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张丽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38-2539
目的 研究生活事件(life events,LE)和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探讨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 83例初发心肌梗死患者按相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以及相同危险因素与同期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l:l配对,并用LES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估和分类。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1年遭遇的LES频度和强度均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t分别为2.132和2.34l。P均&;lt;0.05.同时前者中遭遇负性LE的频度和强度,也显著多于正性LE的频度和强度,t分别为2.847和2.378,P均&;lt;0.05/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中回避应对方式的心肌梗死患者遭遇LES频度和强度明显高于面对和屈服应对方式患者,t=2.296—3.096,P均&;lt;0.05。结论 LES和应对方式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餐后血糖及病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表现,寻找其规律性。方法:2002-02/2003-02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符合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95例,95例患者均接受了中国韦氏成人智测量表(wAIS-RC)评估,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进行对照。结果: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17.3&;#177;5.1),算术(6.8&;#177;2.6),相似性(12.5&;#177;4.8),词汇(51.6&;#177;18.3),图形排列(16.4&;#177;5.9)测验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人常模(t=2.241~3.176,P&;lt;0.05~0.01)。餐后血糖高(≥11.0mmol/L)患者的知识、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图形排列等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餐后血糖正常或偏高(≥7.8mmol/L,&;lt;11.1mmol/L)患者(t=2.131~3.182,P均&;lt;0.05)。病程长的患者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词汇、图形排列等分测验值明显低于病程短的患者(t=2.143~3.251,P均&;lt;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认知功能障碍表现,该认知功能障碍特征与患者的病程和餐后血糖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COPD患者共73例(重度21例,中度21例,轻度31例),正常对照3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类胰蛋白酶,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在UniCAP100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上进行UmCAP Tryptase检测。结果:①老年COPD患者(重、中、轻)急性期血浆类胰蛋白酶水平分别为(7.65&;#177;2.79),(6.19&;#177;2.50),(4.43&;#177;2.0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6&;#177;0.74)ng/L,(t=4.43,5.37,3.34,P均&;lt;0.01)。各组急性期血浆IL-8值分别为(99.71&;#177;24.05),(45.01&;#177;13.33),(26.36&;#177;6.00)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6&;#177;3.40)ng/L(t=12.32,7.25,6.27,P均&;lt;0.01)。各组急性期血浆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值分别为[84.07&;#177;17.22),(63.72&;#177;10.96),(67.40&;#177;22.1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0.05&;#177;10.94)ng/L(t=8.63,6.76,7.71,P均&;lt;0.01)。治疗后,重度、中度COPD患者血浆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值明显降低(P&;lt;0.01);重度、轻度COPD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值明显降低(P&;lt;0.01)。②各组(重、中、轻)急性期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绝对计数分别为(13.40&;#177;0.90),(8.61&;#177;0.73),(6.05&;#177;0.51)&;#215;10^9 L^-1;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绝对计数分别为(0.39&;#177;0.11),(0.37&;#177;0.08),(0.33&;#177;0.10)&;#215;10^9 L^-1明显高于对照组(5.13&;#177;0.57),(10.19&;#177;0.08)&;#215;10^9 L^-1(P均&;lt;0.01),而治疗后,明显降低(P&;lt;0.01)。③老年COPD患者急性期血浆中类胰蛋白酶与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P&;lt;0.05)。结论:COPD不仅仅是中性粒细胞相关性的疾病,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介质也积极参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结构及社会适应行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nter,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常给学习带来困难,影响学习成绩。近年来关于ADHD儿童的智能发育及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不少,但结论不一致。目的:探讨ADHD儿童智力结构及社会适应行为特点。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ADHD患儿48例,健康儿童48例,利用韦氏学龄智力量表和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定其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其智力结构和适应行为特点。结果:智力方面ADHD患儿言语智商(101.23&;#177;7.45)高于其操作智商(89.72&;#177;8.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41,P&;lt;0.05),ADHD患儿言语、操作及总智商(101.23&;#177;7.45,89.72&;#177;8.00,94.12&;#177;10.28)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智商(105.46&;#177;8.70,102.85&;#177;9.36,104.20&;#177;8.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60,2.547,2.012,P&;lt;0.05);不分心因子和获得因子得分(16.10&;#177;3.86,25.47&;#177;5.01)低于对照组(20.00&;#177;3.94,29.33&;#177;4.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4,3.223,P&;lt;0.01),社会适应方面ADHD患儿独立功能因子得分和认知因子得分(61.20&;#177;6.14,56.80&;#177;5.86)高于对照组(51.66&;#177;5.47,48.24&;#177;4.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0,2.589,P&;lt;0.05),而社会/自制因子得分(40.32&;#177;6.22)低于对照组(57.86&;#177;6.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12,P&;lt;0.05)。结论:ADHD患儿智力结构和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缺陷,积极防治对于保证其智力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