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的绒毛滋养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0.25%胰酶和Ⅱ型胶原酶混合消化法消化绒毛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体外培养,通过光镜对培养出的细胞进行形态评价;用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纯度。结果联合消化法的细胞生长迅速,接种6~8d可以传代,原代细胞生长时间明显缩短,所得细胞纯度达95%。结论联合消化法是一种较有效的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人早孕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建立改良的复合酶消化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Giemsa染色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纯度、数量及生物学活性(侵袭性),并与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方法和改良的复合酶消化梯度离心法所得贴壁细胞量分别为(11.69±1.26)×104和(17.21±0.51)×10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纯度分别为(63.20±7.12)%和(92.10±5.1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6.10±3.28)和(66.20±5.1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该实验室改良的复合酶消化梯度离心法所得细胞总量、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纯度及数量均显著高于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方法。结论:该实验室改良的复合酶消化梯度离心法获得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纯度和数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对人早孕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人早孕滋养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不同IGF-Ⅱ浓度(0μg/L,10.5μg/L,26.5μg/L,52.5μg/L,112.5μg/L)对滋养细胞迁移力的影响,Ma-trigel侵袭试验分析不同浓度IGF-Ⅱ对滋养细胞的侵袭力的影响。结果:IGF-Ⅱ可以明显促进原代培养的人早孕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力,并随着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GF-Ⅱ可明显促进人早孕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在绒毛外滋养细胞的入侵和胚胎着床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除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外,还与滋养细胞侵蚀等密切相关,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除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外,还与滋养细胞侵蚀等密切相关,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滋养细胞的分化程度、绒毛间质多少及生物学行为,GTD可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mole)、绒毛膜癌(chorionic carcinoma)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本研究排除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抑制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对TORCH感染的人胎盘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人胎盘滋养细胞培养后分为对照组、TORCH感染组、TLR4过表达组、TLR4沉默组四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TORCH感染组为弓形虫病毒(Tox)感染人胎盘滋养细胞,TLR4过表达组为TORCH感染人胎盘滋养细胞+TLR4过表达质粒转染,TLR4沉默组为TORCH感染人胎盘滋养细胞+TLR4沉默质粒转染。分析TLR4基因对TORCH感染人胎盘滋养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WB)测定细胞Wnt/β-连环蛋白通路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TLR4过表达组比较,TLR4沉默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 G1期细胞数降低,S期、G2/M期细胞数升高(P<0.05); Wnt、β-catenin、Bcl-2、CyclinD1蛋白表达量升高,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抑制TLR4基因表达可抑制TORCH感染的人胎盘滋养细胞凋亡,促进增殖,调控周期分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病理妊娠胎盘滋养细胞FasL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正常妊娠与病理妊娠胎盘滋养细胞Fas L的表达,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病理妊娠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病理妊娠患者胎盘组织中FasL的表达,通过高清晰彩色病理免疫组化测量系统对其定量分析,取52例正常孕妇胎盘作对照进行比较。结果:病理妊娠组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胎儿窘迫、早产3组患者胎盘滋养细胞表面FasL表达面积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且3组胎盘滋养细胞表面FasL表达强度(包括平均光度及积分光度)也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胎儿窘迫、早产的胎盘绒毛发育不全、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的免疫病理改变可能与胎盘滋养细胞表面FasL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对2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等.结果 2例均以"盆腔包块、阴道流血"主诉入院,人胎盘催乳素(HPL)阳性(++),人细胞角蛋白(CK)阳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局灶阳性.病理诊断: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肿瘤浸及子宫壁.结论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来源于中间滋养细胞,瘤细胞在肌壁间广泛浸润穿插于肌纤维间,肿瘤组织中广泛纤维素物质沉积和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壁是其特征性表现.诊断要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0.
辛英  温彦静  马天辉  郭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03-180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两者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妊娠及68例子痫前期患者TGF-β1与PLGF的表达强度。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PLGF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TGF-β1与PLGF的表达在各组中呈负相关。结论:TGF-β1与PLGF不仅与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浅着床有关,并且还参与调节了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过程,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二氧化硅(Si O2)所致肺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影响,并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在肺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制备矽肺细胞模型,用EGFR-TKI干预染尘肺上皮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Si O2粉尘浓度为0μg/ml)、模型组(Si O2粉尘浓度为200μg/ml)、低剂量干预组(A1组,EGFR-TKI浓度20μmol/L)、中剂量干预组(A2组,EGFR-TKI浓度40μmol/L)、高剂量干预组(A3组,EGFR-TKI浓度80μmol/L),干预48 h后,于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收集不同时段细胞,用RT-PCR检测E-cadherin、α-SMA、EGFR mRNA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EGFR-TKI干预,上皮细胞转化停滞,表现为纤维状伪足变短,呈类圆形;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模型组、A1组、A2组、A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SMA mRNA、EGFR mRNA和其蛋白表达逐渐下降,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TKI能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α-SMA表达和抑制EGFR活性有关。由此推测,抑制EGFR信号通路的活化可能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早孕滋养层细胞和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TGF-β1在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分别用细胞计数法、MTT比色法研究TGF-β1对两种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TGF-β1浓度的增高,TGF-β1抑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的增殖作用加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JAR细胞的增殖,提示TGF-β1在良性滋养细胞疾病的恶变中可能有促进作用。结论:TGF-β1具双重作用,既抑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又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恶性滋养细胞JAR细胞系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共轭亚油酸对人胃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影响。CLA的剂量分别为25、50、100和200μm ol/L,以乙醇为溶剂对照。结果表明:CLA 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细胞核分裂、集落形成和细胞DNA的合成,并诱导SGC-7901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检测的一致性评价。 方法  选取2013―2018年入住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并确诊患乳腺癌的患者组织,分别采用IHC及FISH两种方法检测HER-2,对比其结果的差异及联系。 结果  在选取的276例乳腺癌患者体内发现FISH法检测HER-2扩增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相关。IHC法检测HER-2结果为3+的病例与同时做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扩增的符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当IHC为-/+和3+时,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最好。而HER-2检测为2+的病人,与FISH检测方法相比,两者的符合率仅为67.9%。 结论  HER-2基因扩增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增高有关,IHC筛查HER-2检测结果为2+乳腺癌需加做FISH检测,对于乳腺癌患者的进一步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肺活血(Bufeihuoxue, BFHX)胶囊治疗矽肺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ymMa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及文献研究获取BFHX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 和 CTD数据库筛选矽肺作用靶点, 并与 BFHX 靶点进行交集获取重叠靶点,通过 String 数据库、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重叠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及“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 筛选BFHX胶囊治疗矽肺的 Hub 靶点和关键活性成分;利用 David 平台对重叠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学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 最后运用Meastro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对应 Hub 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分析共获得62个BFHX活性成分、1537个矽肺靶点、745 个药物作用靶点,交集后得到127个重叠靶点;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黄芩素 4 个关键活性成分, Myc原癌基因蛋白(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核因子Kappa B亚基1(NF-κB1)、转录因子 Jun(JUN)、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TGS2)、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热休克蛋白 HSP 90β(HSP90AB1)、NF-Kappa-B抑制剂α(NF-κBIA)、蛋白 c-Fos(F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等12个 Hub靶点; KEGG通路涉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松弛素/C型凝集素受体/Th17细胞分化/肿瘤坏死因(TN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对应Hub靶点均具有较好结合稳定性,其中槲皮素与 EGFR 对接活性最好,提示槲皮素可能是治疗矽肺的重要活性成分。 结论 BFHX胶囊治疗矽肺的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黄芩素;可能通过作用于EGFR、MMP9、PTGS2等靶点参与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抗感染、抗菌机制,达到缓解矽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39例不同卵巢组织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的表达及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共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并且VEGF及其受体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腹水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7,P=0.034;χ^2=7.432,P=0.007);在相关分析中高表达的VEGF与VEGFR2(r=0.316,P<0.05)、VEGFR1与VEGFR2(r=0.415,P<0.05)均存在相关性;VEGF及其受体三者共高表达较非共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44)。结论 高表达和共表达VEGF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患者可能存在较差预后,并且三者共表达及高表达可作为一项指导临床应用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Bev)靶向治疗的疗效预测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近期疗效,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Ki-67、Her-2的表达,分析化疗前四者的相关性,疗效与其化疗前表达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ER与PR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00),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03),PR也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14);化疗结束后16例获得PCR,PCR率为16.16%,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038、10.834,均P<0.05);化疗前激素受体、Ki-67和Her-2阳性/阴性表达或过表达/非过表达间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8、0.17、0.13、0.04,均P>0.05);除去16例获得PCR患者,剩余83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3,P<0.05),ER、PR阳性率、Her-2过表达率均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65、1.364、0.392,均P>0.05).结论 ER、PR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增加,提示增殖能力较强,而新辅助化疗可以下调Ki-67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ER、PR阴性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乳腺癌组织ER、PR和Ki-67表达的变化可以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叶绿酸对恶性转化细胞周期及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叶绿酸对反式7,8二羟9,10环氧苯并(a)芘(反式BPDE)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体外生长及细胞周期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同时观察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反式-BPDE恶性转化细胞系、叶绿酸抗反式-BPDE恶性转化细胞系生长曲线和生长周期的变化以及经叶绿酸处理后的影响。结果BPDE恶性转化细胞系增殖活性明显大于正常细胞系(16HBE),经100μmol/L叶绿酸抗BPDE恶性转化细胞组增殖活性较转化组有一定降低。经同样浓度叶绿酸处理的正常细胞组,未见降低细胞增殖活性作用。反式-BPDE恶性转化细胞组G0/G1期细胞周期比例明显少于正常组细胞。但经叶绿酸抗转化组G0/G1期比例有所提高,而经同样浓度叶绿酸处理的正常细胞组G0/G1期细胞周期比例无明显改变。结论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的一定浓度叶绿酸有抑制反式-BPDE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并通过提高恶性转化细胞G0/G1期细胞周期比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从而改变恶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性激活因子(RANT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sflt-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内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代谢综合征2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输卵管系膜囊肿、卵巢良性肿瘤或是宫颈病变患者21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大小以及病灶粘连程度,分为Ⅰ~Ⅳ期,Ⅰ~Ⅱ期患者130例,Ⅲ~Ⅳ期患者110例。采用ELISA对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sflt-1、VEGF、MCP-1、RANTES表达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内VEGF、sflt-1、MCP-1和RANTES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值分别为119.385、32.115、13.521、104.776,腹腔液内:t值分别为94.576、42.023、14.762、35.738,均P=0.000〈0.05);在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指标对比中,前者VEGF、sflt-1和R A NTES指标在血清和腹腔液中表达水平均低于后者,数据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血清:t值分别为78.152、6.151、49.337,腹腔液内:t值分别为73.424、8.424、23.385,均P=0.000〈0.05);但MCP-1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代谢综合征与检测指标包括sflt-1、VEGF、MCP-1、RANTES的表达水平存在密切关系,表明上述因子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存在关联,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将上述指标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辅助检测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the second most fatal and the third most diagnosed type of cancer worldwide. Despite having multifactorial causes, most CRC cases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dietary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attributed a protective effect to polyphenols and foods containing these compounds (fruits and vegetables) against CRC. Indeed, polyphenols have been reported to interfere with cancer initiation, promotion, and progression, acting as chemopreventive agent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main chemopreventive properties of some polyphenols (quercetin, rutin, myricetin, chrysin,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picatechin, catechin, resveratrol, and xanthohumol) against CRC, observed in cell culture models. From the data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se compounds inhibit cell growth, by inducing cell cycle arrest and/or apoptosis; inhibit proliferation, angiogenesis, and/or metastasis; and exhibit anti-inflammatory and/or antioxidant effects. In turn, these effects involve multiple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of action, which are still not completely characterized. Thus, caution is mandatory when attempting to extrapolate the observations obtained in CRC cell line studies to hum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