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2000年6月开展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 (简称人流 ) ,并用654—2于无痛人流 ,使麻醉更完善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择期自愿人流患者90例 ,ASAI级 ,术前禁食禁饮6~8小时。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 ,鼻式吸氧 ,监护BP、P、ECG、SPO2。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n=30) ,Ⅰ组静注氯胺酮15~20mg,异丙酚2mg/kg开始手术 ,术中根据麻醉深浅追加异丙酚 ;Ⅱ组麻醉前静注654 -25mg,其余同Ⅰ组 ;Ⅲ组静注654 -210mg ,其余用药同Ⅰ组。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异丙酚用量 ,术毕患者苏醒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对比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与安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40例ASAI-Ⅱ级择期手术病人,年龄30~60岁;手术时间2~3小时。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安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E组)。1.2麻醉方法:术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术前1小时肌注。麻醉诱导均为英诺佛1剂、咪唑安定 0. 2mg/kg、瑚珀胆碱 0.2mg/kg快速诱导。麻醉维持: P组静脉复合液配方为5%葡萄糖盐水…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应用利丁合剂加吗啡配成的混合液作臂丛神经阻滞,并对其术后镇痛时间及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I-Ⅱ级上肢骨科手术病人为观察对象,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病人均行斜角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且阻滞完全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平均年龄36.4±7.3岁。其中观察组40例,应用含吗啡2mg的1%利多卡因加0.2%地卡因20ml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行臂丛神经阻滞,另外40例为对照组,应用不含吗啡的同浓度同剂量利丁合剂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0.2%罗哌卡因静脉局部麻醉能否取得0.5%利多卡因相同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成2组,随机选择0.2%罗哌卡因1.2 mg/kg或者0.5%利多卡因3mg/kg(容量均为0.6ml/kg)进行静脉局部麻醉,每5min一次,测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手术结束,松开止血带后,每5min一次测量感觉和运动神经恢复时间;记录术后镇痛时间。结果: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无明显差异,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罗哌因组和利多卡因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镇痛时间,罗哌卡因较利多卡因有明显延长(P<0.01);罗哌卡因组1例、利多卡因组12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0.2%罗哌卡因具有0.5%利多卡因相同的静脉局部麻醉效果,而且提供了更长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咪唑安定用作术前药和麻醉药的临床效果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胸腹部手术患者40例,术前用药为国产咪唑安定0.07~0.1mg/kg,术前30min肌注;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20~0.30mg/kg、芬太尼4μg/mg和后胆碱1~2mg/kg静注后气和内插管,人工通气,安氟醚维持麻醉。结果:肌注后患者安静者30例,嗜睡者10例,静注后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P〉0.05),意  相似文献   

6.
李有长 《中国药业》2000,9(9):55-55
异丙酚和氯胺酮均是短效静脉全麻药,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较迅速,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药物用量,我院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 选取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病人40例,年龄19~40岁,体重43~77kg ASA病情分级Ⅰ~Ⅱ 级,麻醉前禁食6h,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 0.5mg,入人流室后用 SD 507监护仪监护,以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作为基础值,用7号针头在肘部或前臂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摆好…  相似文献   

7.
史克祥  刘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1):996-997
门诊人工流产术要求麻醉诱导快 ,镇痛好 ,恢复快。异丙酚近年来在门诊短小手术中应用较广泛 [1],诱导恢复都较快 ,但镇痛不太完善。我们对异丙酚辅以阈下剂量氯胺酮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进行了观察 ,探讨两者的合理配伍方案。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选择ASA分级Ⅰ~Ⅱ拟行人工流产术的病人60例 ,术前禁饮禁食6小时 ,不使用术前药 ,随机分为3组 :异丙酚氯胺酮1组 (PK1组 ) ,异丙酚氯胺酮2组 (PK2组 )和单纯异丙酚组 (P组 ) ,每组20例。1 2麻醉方法 :病人仰卧于手术台上 ,摆好体位后进行静脉麻醉。PK1组以3 5…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连续腋路臂丛阻滞麻醉,施行复杂性上肢手术1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8~50岁。ASA分级Ⅰ~Ⅱ级,手术种类:上肢离断伤断肢再植5例;不完全离断伤清创修复手术4例;尺桡骨多发骨折并血管损伤,行切开复位固定术3例;绞窄挤压伤后肌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清理手术2例;神经损伤探查修复手术1例。手术时间 4~6 h 8例,6 h以上 7例,其中1例达11h。1.2麻醉方法术前药;阿托品 0.5 mg,苯巴比妥钠 0.1g肌肉…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0年6月 ,在17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 4 神经阻滞麻醉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男14例 ,女3例 ,年龄17~45岁 ,ASAⅠ~Ⅱ级。术前诊断均为外伤性锁骨骨折 ,实施手术为锁骨切开复位 ,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时间为45~120分钟。麻醉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2.麻醉方法 :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 4 神经阻滞。患者平卧 ,患侧肩下垫薄枕 ,头偏健侧 ,显露颈部。在前、中斜角肌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硬膜外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6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试验组(Ⅰ)和对照组(Ⅱ),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2~0.4mg/kg^-1、芬太尼5ug/kg、卡肌宁0.6mg/kg。^-1Ⅰ组于诱导前行T8^-9间隙硬膜外空刺置管,注入0.375%布比卡因5ml测定平面后给首剂量,术中定时给追加量,全麻维持均予吸入0.5~1%异氟醚,并按需要注1~2mg^-1/kg^-1/h^-1异丙酚,间断注入卡肌宁维持肌松,用HP监测仪无创监测MAP、HR、ECG、SPO2等,统计全麻药、肌松药、麻黄碱等用量。结果:Ⅰ组在插管、切皮、拨管时MAP、HR上升幅度较Ⅱ组少;异丙酚用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1.
邵兰  郭夕恩 《淮海医药》2000,18(Z1):37-38
我院1993~1999年共行小儿腭裂修复术52例,现将麻醉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1~14岁,其中5岁以下6例,5~8岁34例,8~10岁6例,10岁以上 8例,手术时间 60~150min。1.2麻醉方法阿托品 0.02 mg· kg-1,鲁米那钠 2 mg·kg-1术前30 min肌注,不合作者给氯胺酮 4~8 mg。 kg-1肌注。睡眠后入室用芬太尼 0.003~0. 006 μg·kg-1,乙咪酯0.3mg· kg-1或硫贲妥钠 3~5 mg· k…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全麻气管插 血管瓜伯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非心脏手术患者,依据和用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插管前,分别给予艾司洛尔1,2mg/kg和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于给药前、给药后及插和后1,2,3,5min,监测HRBP,DBP,麻醉诱导插管采用芬太尼+2.5%硫喷妥钠+氯琥珀胆碱,插管后吸入1%~5%,安氟醚及静注万可松维持。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比较吸入30%N2O即0.29MACN20下异丙酚能否增强地氟醚效能,方法 20例(ASAI~Ⅱ)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吸入N2O-O2-Des麻醉,其中PrO组加用异丙酚1mg/kg·h^-1。记录并计算吸入,呼气末地氟醚浓度和MAC。结果 异丙酚组地氟醚吸入浓度,呼气末浓度和MAC有显著性降低P〈0.05。分别下降了23.90%,23.69%和24.66%  相似文献   

14.
郭钊  刘艳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1):1001-1001
我院采用自制简易呼吸装置 ,对6例新生儿行全麻下开胸探查术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6例 ,男4例 ,女2例 ,体重2000~3500g ,平均体重2700g ,出生时间24~48小时 ,均为自然顺产。患先天性食道闭锁4例 ,膈疝2例。1 2麻醉与管理 :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 01mg.kg-1 ,入室后给5 %葡萄糖平衡液以36ml.h -1(按第1小时输量=维持量 +1/2失液量计算 )滴注 ,面罩充分供氧 ,0 5%异丙酚3~4mg.kg -1缓慢静注 ,待患儿平静入睡后 ,静注氯胺酮1 5~2mg…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和地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术毕患儿睁眼及清醒时间探讨三种药物的临床应用。结果:地氟醚吸入浓度8%~12%,开皮后5min与开皮前比,血压升高7%,心率增快10%;与诱导前比血压仍低10%,心率近似;无呼吸抑制;SPO2在98%以上。术毕5min唤醒率95%,苏醒时间150±64min。有精神症状2例,无其它气道并发症。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和地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安全地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6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麻醉组(A组n=30),氯胺酮-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后,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比卡因混合液0.5ml/kg;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n=30),术中氯胺酮1~2mg·kg-·h-间断静注.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少,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者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丙泊酚与3种麻醉性镇痛药复合应用于人工流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40例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加芬太尼组(F组)、丙泊酚加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加哌替啶组(D组);每组10例。P组静注丙泊酚2.5mg/kg,F,K,D组静注丙泊酚1.5mg/kg分别加芬太尼2μg/kg,氯胺酮1mg/kg,哌替啶2mg/kg麻醉诱导;待意识消失后,均以丙泊酚0.3mg/(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阑尾切除术中的牵拉反应,临床上一直采用镇痛镇静药作为辅助用药。本文观察异丙酚与杜氟合剂对抗其牵拉反应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本组40例,均为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人,ASAⅠ~Ⅱ级,男27例,女13例,年龄16~55岁,体重45~78kg。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钠 0.1g,阿托品 0.5 mg。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Tll~12或T12~L1间隙穿刺。局麻药采用含1.5%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的混合液。麻醉平面上界在T6~T8之间。术中监测血压(BP),脉率(PR)和血氧饱和度(SPO…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两种不需特殊装置的注药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拟行中下腹部手术的病人共40例 ,其中男12例 ,女28例 ;年龄18~56岁 ;体重42~86kg。术前30分肌注鲁米那钠1 5~2mg/kg ,阿托品0 008~0 01mg/kg。选L1~2 或T11~12 椎间隙穿刺 ,达硬膜外腔后置管 ,用1 6 %利多卡因 (无禁忌症时加1 :20万肾上腺素 )作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平面为T6~9/L3~S2。手术结束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回病房备用。1 2镇痛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20.
对4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四组进行超前镇痛效果观察。结果在手术时间、首次麻醉用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予以吗啡超前镇痛的3个组第1次间隔麻醉用药时间最短组为73.04±675min,第2次最短组为64.29±6.57min,显著长于未用吗啡组的52.50±8.58min和48.26±7.68min(P<0.01);术后镇痛时间最短组为5.50±1.49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65±1.56h(P<0.01);药量最多组为31.0±2.1ml,少于对照组的39.5±6.4ml;术后度冷丁用量最多组为40.2±21.2mg,显著少于对照组55.0±36.9mg(P<0.01);术后VAS法评分最高组24h为3.00±1.15、48h为0.90±0.88、72h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6.40±1.78、3.30±1.70和0.50±0.32。结果提示,硬膜外麻醉的手术病人予以吗啡超前镇痛可以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术中麻醉用药量及术后镇痛用药量,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