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窦林彬  于春芝 《武警医学》1996,7(6):325-327
脑瘫后遗症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250例麻醉体会武警山东总队医院麻醉科窦林彬于春芝(济南250101)关键词脑性瘫痪麻醉手术治疗我院自1993年以来,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行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2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2.
采用选择性腰 5、骶 1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内收肌切断术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脑瘫、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 2 9例 ,术前术后进行步态分析。术前 3天进行步态分析 ,术中于大腿内侧将内收肌腱性部分切断松解内收肌 ,将痉挛下肢的腰 5、骶 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后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2 9例随访 3年 ,痉挛解除率 90 %,功能改善率 80 %。术后步态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说明选择性腰 5、骶 1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内收肌切断术能较有效的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脑瘫、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50例武警总医院骨科杜明奎,姚建祥,杨传铎,黄瑞良,匡正达,邢更彦,李禾(北京100039)关键词痉挛性瘫痪,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矫形术从1992年12月~1996年9月对50例脑瘫患者进行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相似文献   

4.
痉挛性脑瘫脊神经后根改变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郭堂  高宏 《武警医学》1999,10(3):128-130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的更佳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痉挛性脑瘫病人施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采用方波脉冲器测定仪法测定和电镜下观察脊神经后根超微结构。结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SPR手术切断Hz低组为未受损脊神经后根,而未切断保留的Hz高组为受损脊神经后根。结论说明SPR手术求得受损与未受损脊神经锥体外系神经及肌力均衡,协调了肢体平衡,促进痉挛性脑瘫病人步态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5.
文章报道了一种治疗痉挛型大脑瘫的新手术,高选择性脊髓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对此手术的基理、疗效进行了分析,提出高选择性脊髓神经后根切断术是痉挛型大脑瘫一切矫形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腰骶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271000泰安解放军第88医院廖可国宁志杰李贵涛孙磊衷鸿宾骆刚关键词脑疾病;外科,手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82.2脑性瘫的治疗,80年代以前大多采用物理康复、药物或矫形手术(肌性、骨性)等方法,但远期效...  相似文献   

7.
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DW-MRN)和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PROSET)腰骶丛神经成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5例腰骶部受检者行常规MRI、PROSET及DW-MRN.结果 PROSET对腰骶丛神经显示率达100%,对腰丛神经显示效果好于DW-MR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0,P<0.05),对腰骶干和骶神经的显示效果亦好于DW-MRN,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5.922,P>0.05;χ~2=3.870,P>0.05).PROSET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根和根鞘,对神经根病变显示良好.DW-MRN对腰骶从神经受累增粗和信号增高较敏感,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的3D图像可清晰显示腰骶丛节后神经.结论 DW-MRN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腰骶丛神经节及节后神经.PROSET与DW-MRN结合,能使腰骶丛神经病变在精确成像下直观诊断.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颈腰段脊神经的解剖学观测,做颈腰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16例痉挛性脑瘫,疗效满意。肌电图检查:术前插入电位出现强直放电,术后转入安静状态。部分病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但指(趾)端两点辨别觉无明显改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变。本组病例中疗效优者14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3%。痉挛解除率100%。本文从解剖观察和手术方法上着重讨论了此疗法治疗本病的意义、机理、特点、适应证症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3年12月开始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15例,经1~10个月随访,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6~对岁(平均11.3岁)。能独立行走、步态呈剪刀状者6例,足尖着地行走者3例,需扶持者3例,不会行走者3例,坐立困难者2例,单纯下肢瘫者13例,单肢瘫者1例。所有病人肌张力均高,平均4级,躁骸阵挛及病理反射均阳性,其中有2例术前曾做软组织松解术。1.2全麻,手术方法全麻,俯卧位,腰骶后正中切口,显露L2~L1推板并切除之,保留小关节,切开硬脊膜,仔细寻找并…  相似文献   

10.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及神经根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切断术(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采用L2-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显露双侧L2-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开,分束,测定各后根束阈值,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对切取的神经束进行冰冻切片,染色,固定和组织化学处理,结果发现,临床应用29例,随访3年疗效满意,痉挛解除率为90%,功能改善率为80%,切除的神经后根纤维Ache反应阳性,后根同感觉支传入纤维相混合,说明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电刺激选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周围神经选切治疗痉挛性脑瘫中阈值的意义。方法:41例痉挛性脑瘫,16例SPR和18例SAR术中电刺激脊神经前后根神经小束,28例经皮刺激坐骨神经,观察相应肌肉运动诱发反应,25例取周围神经标本40个,进行秀射电镜观察。结果:电刺激神经小束或坐骨秀发的肌肉收缩反应或M波幅,存在着最大,最小现象,当达到最大后,保持稳定,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周围神经呈原发性脱髓鞘病变,有髓纤维病变明显无髓纤维,粗纤维重于细纤维。结论:在周围神经选切治疗痉挛性脑瘫中,阈值作为判断所切神经小束中能够基本正常发挥有髓纤维声望地功能的纤维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3.0T MRI IDEAL序列显示正常人腰骶神经结构形态及神经根受压后形态结构变化的可行性,评估其同时显示腰骶神经根细微结构及全程形态特点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腰腿痛患者行IDEAL序列腰骶神经冠状位成像及后处理重建,观察图像中L1~S1各水平腰骶神经显示情况,包括腰骶神经走形、节前神经长度、神经根鞘长度及神经节大小。结果 1 L1~S1各水平节前神经、脊神经节以及L3~S1各水平节后神经显示率达100%,并且形态结构清晰;L1及L2水平节后神经形态结构能够清晰显示达Ⅰ级的显示率分别为12%和42%,达Ⅱ级显示欠清晰者分别为16%和32%,达Ⅲ级结构辨认不清者分别为72%和26%。各水平节前神经、神经节长径、神经节橫径及神经根鞘长度从L1~S1逐渐增大(P<0.05、P<0.001)。正常腰骶神经根走形于腰神经通道内,表现为边缘光滑,高信号脑脊液衬托下的条形等信号。结论 IDEAL序列腰骶神经成像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正常腰骶神经根的形态走形和细微结构特点,以及腰骶神经根受压后的变化,能够为临床准确评估腰腿痛患者神经根受压的变化与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标准和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3.
衣英豪  毕复海 《人民军医》1999,42(9):505-505
1995年10月~1997年6月,我院采用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14例,取得了解除上肢痉挛,改善上肢功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7~14岁。双上、下肢脑瘫8例,单纯双上肢3例,单侧上肢3例。其中,以肩关节内收,肘屈曲,前臂旋前,屈腕,屈指畸形为主,曾行前臂屈肌腱起点下移、屈指肌腱延长术4例。1.2 手术方法 取俯卧位,全麻,自颈5~胸1做纵切口,咬除颈5~胸1棘突及椎板,切开硬膜,分离颈5~胸1脊神经后根。颈神经后根从脊髓发出到出椎间孔长约1.0cm,后根自然分成3或4小束,分别测定每个小束的神经刺激…  相似文献   

14.
解放军第117医院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简称SPR),已治疗100多例脑瘫性肢体痉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传统手术疗法以纠正肢体畸形为主,无法改进患者肢体功能,而且是一项手术只能解决单一畸形或仅仅为下一项手术作准备。而采用SPR,可以借助新的电刺激仪准确地找到引起痉挛的脊神经后根,将其切断后即可解除肢体痉挛,全面改善肢体功能,从而受到患者的欢迎。运用SPR治疗痉挛性脑瘫效果好@卢一生@殷爱成  相似文献   

15.
肢体痉挛性瘫痪是脑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中足部畸形以足下垂多见,以往多采用单纯跟腱延长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1985年1月-1992年12月,我们采用跟腱延长加部分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脑瘫足下垂畸形,与同期单纯跟腱延长术比较,步态明显改善,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简讯     
简讯本刊讯全国首届脑瘫外科学术会议于6月8~10日在武警北京二总队医院召开。会上成立了全国脑瘫理事会,并正式确定该院为全国脑瘫外科治疗中心。会议结束后,举行了为期4天的学术交流,北京医科大学著名骨科专家徐林博士等作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专题讲座,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涉及腰骶关节的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治疗的不稳定型骶骨骨折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8~51岁,平均38.7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查体是否合并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骨折分型;根据骨折解剖区域不同,按照Denis分型:Ⅱ区2例,Ⅱ区+Ⅲ区5例,Ⅰ区+Ⅱ区+Ⅲ区3例。其中根据Gibbons评分标准:1分4例,3分3例,4分3例。手术方式采用经后路骶神经孔减压+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骶骨椎弓根螺钉[和(或)髂骨螺钉]重建腰-骨盆环稳定性。随访根据Majeed及Gibbons评分评估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00~21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300~700mL,平均480mL。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涉及Ⅱ区2例恢复良好,神经功能无明显异常;Ⅱ区+Ⅲ区4例恢复良好,1例明显改善;Ⅰ区+Ⅱ区+Ⅲ区1例恢复良好,1例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对于涉及腰骶关节的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早期采取手术治疗往往是首选方案,而除摘除碎骨、解除神经根压迫外,还需重视重塑腰-骨盆环的稳定性。腰骶段的重建对于脊柱骨盆的整体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骶骨椎弓根螺钉和(或)髂骨螺钉系统能有效重建腰骶段受损结构,是治疗涉及腰骶关节的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同时行后路骶髂关节切开复位和腰椎管减压,而后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腰椎和骶髂关节.结果 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满意,骶髂关节均获融合,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 此种方法对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为单纯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 STIR SPACE序列MRI增强扫描技术(CE-MRI)腰骶神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9例拟诊腰椎间盘突出,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和3D STIR SPACE序列MRI增强扫描技术检查,对腰骶神经的显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对39例患者的腰骶神经增强前和增强后进行比较,3D STIR SPACE序列MRI增强前评为1分有22例,评为2分有18例,评为3分有9例。3D STIR SPACE序列MRI增强后评为1分有5例,评为2分有10例,评为3分有24例。其中2例常规MRI序列上显示正常,仅腰骶神经成像显示局部轻度受压;6例腰椎术后神经根图像清晰显示手术部位神经根情况。结论 3D STIR SPACE序列MRI增强扫描技术能准确、直观显示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关系,及其完整性和信号变化,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同时行后路骶髂关节切开复位和腰椎管减压,而后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腰椎和骶髂关节。结果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满意,骶髂关节均获融合,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此种方法对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为单纯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