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叶萍 《西部医学》2004,16(2):189-190
目的 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的护理措施 ,以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方法 对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90例法洛四联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 88例 ,死亡 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 2 8例 ,再次开胸止血 3例 ,心率失常 5例 ,经积极治疗均顺利出院。随访 3个月至 1年 ,患儿恢复良好。结论 做好法洛四联症患儿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 ,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彭利娟  余良英 《重庆医学》2007,36(15):1474-1475
目的 总结78例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给予患儿镇静、吸氧,防止缺氧发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呼吸、循环监护,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防止低心输出量等并发症,做好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治愈出院69例,术后早期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死亡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 小儿法洛四联症是心脏并存多种畸形,手术危险性大,术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是保证手术成功、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法洛四联症复杂畸形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36例入选法洛四联症患儿均于我院就诊治疗,划分为研究组,并纳入同期于我院就检的36名健康幼儿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统计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以及...  相似文献   

5.
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死亡原因,明确一期根治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以期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1999年8月~2007年2月,1284例法洛四联症患儿接受了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的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患儿平均年龄2.4±5.1(0.25~8.0)岁,其中年龄≤6个月的婴幼儿372例;平均体重11.2±8.5(4.0~28.0)kg.包括择期根治手术1231例,急诊手术53例.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死亡49例,死亡率3.8%(49/1284),≤6个月婴幼儿死亡率5.9%(22/372);>6个月患儿死亡率3.0%(27/912).急诊手术死亡4例,死亡率为7.5%(4/53).死亡原因为:术后严重低心排血量16例,灌注肺或肺水肿6例,因合并冠状动脉畸形、肺动脉闭锁或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等术中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死亡5例,重症感染死亡5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术后脑部并发症昏迷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的死亡各4例,因患儿拔除气管插管后气道痉挛或误吸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因术后不适当使用镇静剂致心脏停搏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DIC死亡1例.结论: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应增加心导管及造影检查的比例,部分患儿可考虑实施分期矫治手术.外科技术水平的进步,术中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的改进,术后处理水平的提高可降低根治手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婴幼期唇裂患儿伴发的鼻部畸形改善外形,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在防止对鼻翼软骨过多损伤的情况下,将其周围游离,使其基本恢复解剖位置,并在新的位置上重新固定。结果 经6个月—15个月的随访,效果均满意。结论 在婴幼儿唇裂修复术时同期行鼻部畸形矫正,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基础麻醉药,也是小儿手术麻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用氯胺酮麻醉的患者常呈意识和感觉分离的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基础麻醉+神经阻滞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基础麻醉药,也是小儿手术麻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氯胺酮麻醉的患者常呈意识和感觉分离的“分离麻醉状态”。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氯胺酮用量的增加,术中、术后常伴有精神运动性反应出现(如幻觉、头痛、头晕、呕吐、烦躁不安,甚至噩梦等)和苏醒时间延长口,这主要与氯胺酮促进大脑海马Aell释放有关,并与氯胺酮的使用剂量成正比。我科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神经阻滞下行小儿手术麻醉,既可减少氯胺酮用量,又能取得平稳而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可采用多种麻醉方法,其中骶管阻滞因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对患儿生理干扰小,血压比较稳定等特点,更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小儿手术中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下行骶管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0.
小儿骶管麻醉由于其操作简单,易掌握,止痛、肌松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对患儿的生理干扰少,便于临床应用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小儿不合作的特点,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基础麻醉结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1~5岁)腹部及会阴部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02例,年龄1~5岁,男70例,女32例,ASAⅠ~Ⅱ级。其中阑尾炎27例,斜疝38例,膀胱结石3例,隐睾15例,鞘膜积液19例。无心肺疾病,各项检查无异常。2麻醉方法术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阿托品0·01~0·02mg/kg、苯巴比妥钠1~2mg/kg。在病室内肌注氯胺酮4~6mg/kg基础麻醉后抱入…  相似文献   

11.
刘凤勤 《海南医学》2002,13(7):40-40
目的 鉴于小儿的生理特点,腹部手术肌松要求较高,单纯氯胺酮麻醉不能满足要求,选择20例行腹部手术的3天-6岁小儿,ASAⅠ-Ⅱ级,采用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方法 据年龄与体重情况,术前应用阿托品东莨胆碱加用哌替啶或异丙嗪。入室前均以小剂量氯胺酮肌肉注射,入睡后取右侧卧位行骶管穿刺。成功后注入低浓度利多卡因。术中依具体情况或气管插管、或面罩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 基础麻醉后,95%以上的小儿均在5-10分钟内入睡。骶管注药后10-15分钟内,阻滞平面上限均达T10以上,3例新生儿竟达T2。肌松好,循环、呼吸均平稳。讨论 采用基础加骶管阻滞麻醉行小儿腹部手术,虽然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但它克服了单纯氯胺酮麻醉的缺点,解决了腹肌紧张、关键困难,在小儿麻醉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宋红玉 《吉林医学》2013,(35):7530-7531
目的:探讨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护理,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其实施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重康复期健康指导。增强营养,预防复发。结果:16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患儿平均住院3.5 d。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保障患儿安全、降低复发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临床路径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目标,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照顾模式。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们应用临床路径对我市民政部门开展的“残疾儿童救助工程”的52例小儿先天马蹄内翻足肌腱转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广泛用于小儿疝气全麻,由于有其一定的副作用,临床上常需复合其它一种或两种药物,以减轻其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更适于小儿疝气手术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方法,使患儿在围手术期更加平稳、安全、易于苏醒,减少氯胺酮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常见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26-1127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10年前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已取代头皮针。近年来套管针在我国也被广泛认识并用于临床实践。特别是儿科用药具有代谢周期短的特点,比如抢救用药,往往要求随时给药,而抗生素类用药要求每8h或12h1次:大多数患儿需常规头皮穿刺2-3次/d,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且晚间操作影响患儿休息,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阳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1):2670-2673
目的探讨小儿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追踪观察22例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的结果。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局部病灶有无复发、后凸畸形术后近期矫正度、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后凸畸形远期变化情况。结果手术耗时180~220min,平均200min,失血量280~450mL(平均350mL)。术后2例并发肺不张,1例并发胸腔积液,均为轻度。术前平均后凸角为51°(31°~72°)外观呈明显角状后凸畸形;术后近期平均为24°(21°~42°),术后随访1~5年(平均2.8年),后凸角平均为26°(18°~40°)。14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1、2级,2例尿潴留患儿于术后3~6个月恢复排尿功能。1例于术后2~4年出现椎板下钢丝断裂。所有患者最后1次随访时均未见原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是矫正后凸畸形和预防晚期后凸畸形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凯 《当代医学》2014,(2):127-127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4例腹部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取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54例腹部手术患儿的麻醉阻滞时间为(23.5±4.8)min,术后苏醒时间为(20.8±7.4)min,术中患儿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均稳定,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8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结论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是一种理想的小儿腹部手术麻醉方式,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宋晓华 《中原医刊》2011,(12):81-82
目的观察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均有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心率波动显著小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麻醉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6个月~10岁ASAI-II级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等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硬膜外麻醉复合基础麻醉组,B组25例,常规全麻插管组,术中连续监测HR、MAP、SPO2、PETCO2。结果两组患儿术中镇痛、镇静满意,肌松良好,气腹时HR、MAP、PETCO2均增快(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放气后逐渐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SPO2均大于98%,A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效果确切,苏醒快,在设备完善条件下可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