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 (Slope)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36例肌骨系统肿块 (良性18例 ,恶性 18例 ) ,采用GRASS序列行MRI动态增强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 (SI -Time)曲线 ,计算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 (Slope)。分析其在良恶性肿块之间有无差异。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 ,得出最佳评价指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确定Slope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关系。结果 恶性组Slope值 ( 4.33± 2 .70 ) % /s(范围 0 .97%~ 10 .5 0 % /s) ,良性组 ( 1.46± 0 .97) % /s(范围 0 .37%~ 3.86% /s) ,2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Ρ <0 .0 0 1) ,以 2 .0 % /s为界 ,Slope对肿块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83.3%、77.8%、80 .6%。Slope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呈线性正相关 (Ρ <0 .0 5 )。结论 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作为一种定量检测指标 ,对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lope反映了肿瘤组织的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良恶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骨病患者(良性14例,恶性22例)行DCE-MRI检查。于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向心性增强率(DER),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①36例病例中,恶性病变组共22例,均为Ⅲ型(100%);良性病变组共14例,呈Ⅲ型者2例(14.29%),呈Ⅱ型者5例(35.71%),Ⅰ型者7例(50%)。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度为94.3%;②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DER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0.2043±0.0487、0.2267±0.0402(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度为91.4%。结论:DCE-MRI可以反应病变组织的血管化与灌注,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的良恶性,且以TIC类型准确度最高,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和动态强化参数早期动态增强的斜率值(Slope)、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Rrim-center)在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6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配置的MeanCurve分析软件直接得到病变实质、邻近肌肉及相同层面的动脉TIC,测量指标包括TIC类型、Slope、Rrim-center。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1例良恶性骨肿瘤TIC类型:23例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I型0例,Ⅱ型7例(30.4%),Ⅲ型13例(56.5%),Ⅳ型3例(13.0%);38例恶性骨肿瘤中,I型11例(28.9%),Ⅱ型17例(44.7%),Ⅲ型10例(26.4%),Ⅳ型0例;良、恶性骨肿瘤TIC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C取I、Ⅱ型曲线为恶性诊断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69.57%,准确性为72.13%,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61.54%。动态增强参数比较,良性骨肿瘤Slope...  相似文献   

4.
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和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块19例。将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绘制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分别计算其0.5min斜率值。结果 30例软组织肿块的TIC分为3型,12例表现为I型曲线,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2例为良性肿瘤;12例表现为Ⅱ型曲线,其中11例为良性肿块,1例为恶性肿瘤;6例表现为Ⅲ型曲线,均为良性肿块。11例恶性肿瘤中,10例病变的0.5min斜率值大于0.0057;19例良性肿块中,17例0.5min斜率小于0.0057;良、恶性肿瘤的TIC斜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良、恶性和斜率值有相关性。以0.5min斜率值0.0057作为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阈值,判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4.4%。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肿瘤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5.
乳腺疾病的动态增强MRI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增强MRI特征 ,并探讨动态强化特征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 5 7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动态增强MRI。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微血管计数。比较良恶性病变的最大强化率、信号强度达峰值时间、最大相对强化速率、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SI Time曲线 )类型及MVD ,并进一步分析动态强化参数及SI Time曲线类型与MVD的关系。结果  5 7例共计 6 1个病灶 ,恶性33个 ,良性 2 8个。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强化参数、SI Time曲线类型及MVD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恶性病变多呈早期快速显著强化 ,良性病变多呈延迟缓慢强化或不强化。恶性病变微血管丰富 ,良性病变微血管稀少。动态强化参数及SI Time曲线类型与MVD及其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5 ) ;“周边强化征”与病灶周边微血管丰富、中央微血管稀少有关。结论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增强MRI特征与MVD及其分布密切相关 ,可用来估计乳腺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6.
早期增强MRI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MR早期动态增强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含有实质成分的卵巢肿瘤的早期动态增强表现 ,评价标准包括时间 信号曲线 (TIC)类型(共 3型 )、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和曲线斜率值。结果 良性肿瘤 19例中Ⅰ型曲线 3例 ,Ⅱ型曲线 3例 ,Ⅲ型曲线 13例 ;低度恶性肿瘤 5例中Ⅰ型曲线 4例 ,Ⅱ型曲线 1例 ,无Ⅲ型曲线 ;恶性肿瘤4 4例中Ⅰ型曲线 4 1例 ,Ⅱ型曲线 3例 ,无Ⅲ型曲线。表现为Ⅰ型和Ⅲ型曲线的良恶性卵巢肿瘤共6 1例 ,其中 16例良性肿瘤主要呈Ⅲ型曲线 (13例 ) ,4 1例恶性肿瘤全部为Ⅰ型曲线 ,无Ⅲ型曲线。良性肿瘤早期强化率低 [(6 8± 2 7) % ],强化峰值时间长 [(16 3 5 3± 5 8 5 4 )s],曲线斜率低 (3 5 6± 3 4 2 ) ;恶性肿瘤早期强化率高 [(12 8± 15 ) % ],强化峰值时间短 [(72 89± 10 84 )s],曲线斜率值高 (9 6 9±1 4 1)。良恶性肿瘤在曲线表现类型、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和曲线斜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早期动态增强MR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Ⅰ型曲线提示恶性肿瘤 ,Ⅱ型曲线肿瘤性质不确定 ,Ⅲ型曲线提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目的研究对比剂增强MR灌注成像技术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骨骼-软组织肿瘤39例41个病灶进行对比剂增强MR灌注成像检查。分别计算肿瘤最高灌注区域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SSmax)和肿瘤边缘-中心灌注差异率(Rrim-cen)。对肿瘤作病理学检查,确定其良恶性,并计数肿瘤最高灌注区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Smax和MVD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MVD和SSmax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良、恶性肿瘤Rrim-cen的中位数分别为0.000和0.278,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z=-4.175,P<0.01),恶性肿瘤的Rrim-cen值大于良性肿瘤。以0.115作为区分良恶性肿瘤的阈值,则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可达82.6%、100%和90.2%。结论Rrim-cen对鉴别良恶性骨骼-软组织肿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用于鉴别较大的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特异性。SI-T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SS)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的血管化情况,但SSmax在良恶性骨软组织肿瘤之间存在较多重叠,还不能用作鉴别良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上升段最大斜率值和曲线类型在骨骼肌肉系统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时相增强快速采集梯度同波序列,对93例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进行MR动态增强扫描,在斜率图上选取ROI,经Functool软件后处理,得到TIC,并将曲线分为Ⅰ、Ⅱ、Ⅲ型,计算曲线上升段最大斜率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TIC类型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差异和曲线的上升斜率值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 49例恶性肿瘤中,37例为I型曲线,12例为Ⅱ型曲线;44例良性肿瘤中,26例为Ⅰ型曲线,7例为Ⅱ型曲线,11例为Ⅲ型曲线,曲线类型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8,P<0.01).良、恶性肿瘤曲线上升斜率值分别为6.80±3.35和6.8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8,P>0.05).与形态学表现相结合,应用TIC类型对骨骼肌肉系统恶件肿瘤定性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0%,阳性预测值为78%,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82%.结论 TIC类型结合形态学表现,能够提高MRI对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指标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个乳腺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指标以及ADC数值。分析测定的6个半定量指标包括达峰时间(TTP)、正性增强积分(PEI)、时间最大密度投影(TMIP)、最大上升斜率(MSI)、流入(WI)、流出(WO),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6个半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联合MRI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参数、ADC值得最佳诊断组合及最佳切值。结果:良性病灶38个,恶性18个。良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29个(76.3%),TTP≥180s(79.4%)、MSI≤1500;恶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14个(77.7%),TTP<180 s(91.79%)、MSI>1500。ADC数值良恶性病灶的分界为1.04×10^3mm^2/s。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ADC值联合诊断敏感度98.2%、特异度93.3%。结论: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火上升斜率(MS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均有价值。且联合使用使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动态增强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MRI)在颅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FSPGR序列对84例颅脑肿瘤患者行DMRI检查.根据增强后肿瘤实质区信号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3大类型(Ⅰ型为速升型90s内到达峰值;Ⅱ型为相对快升型90~180s内到达峰值;Ⅲ型为缓升型180s后到达峰值或无峰值)及七个亚型.观察不同肿瘤的SI-T曲线类型,分析各肿瘤最大信号强度(SImax)、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到达增强峰值的时间(Tmax)和增强后信号上升速率(Va)的大小变化.结果91%(20/22)的脑膜瘤SI-T曲线为速升(Ⅰ型)或快升型(Ⅱ型),其中血管瘤型均为Ⅰ型.垂体瘤75%(9/12)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尤以侵袭性垂体瘤为著.转移瘤均表现为快升型(8例)或速升型(1例).胶质瘤有65%(15/23)为缓升型.听神经瘤5例、颅咽管瘤3例、脊索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的动态增强曲线均呈Ⅲ型.脑膜瘤SImax、MCER和Va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肿瘤(p<0.001).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间变型脑膜瘤间Tmuax与Va均有显著差异(p<0.01),SImax、MCER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SImax、MCER和Va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Ⅲ、Ⅳ级胶质瘤SImax、MCER和Va均明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p<0.01).侵袭性垂体瘤Tmax明显小于微腺瘤和大腺瘤,而Va则明显大于微腺瘤和大腺瘤(p<0.05).结论综合分析SI-T曲线类型、SImax、MCER、Tmax和Va的大小以及结合原始图像,可评价肿瘤的血供、鉴别肿瘤的良恶性程度,能同时获得形态学和功能定量资料,提高肿瘤术前诊断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搜集46例肝癌患者的DWI资料,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微血管浸润阳性组和微血管浸润阴性组肝癌的ADC值,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评价微血管浸润检测的诊断性能.结果 46例肝癌患者中24例微血管浸润阳性,22例微血管浸润阴性.微血管浸润阳性组的肝癌的ADC值低于微血管浸润阴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1.22 ×10-3mm2/s,1.54×1O-3mm2/s,P=0.0004).应用ADC判断微血管浸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以≤1.33×10-3mm2/s为界值判断肝癌存在微血管浸润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8.2%,阳性预测值为72.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 ADC值对于预测肝癌存在微血管浸润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PURPOSE: Early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enables for the reduction of morta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ystem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CAD) for mammograms and to analyze their diagnostic potential and utility. MATERIALS AND METHODS: Up to now, there are three CAD-systems available, the Image Checker M 1000 (R2-Technology, USA), the Second Look-system (CADx Medical Systems) and the Mammex TR (Scanis Inc., USA). Most of the present studies are done with the R2-system. The mammographies have been digitalized secondarily. Different algorithms recognized microcalcifications and mass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systems and DICOM-networks is possible. RESULTS: In retrospective and one large prospective study with 12.860 patients it could be shown that sensitivity of the investigator with CAD could be improved up to 19%, microcalcifications are yielded with CAD in 100%, masses in up to 80%. CONCLUSION: Double-reading with CAD-systems can increase early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effectively.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further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16.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和未婚人工流产的增加,慢性盆腔炎、宫内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增多,子宫、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倾向.在女性不孕的诸多因素中,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约占52%左右.我院2001-01-2007-01对前来就诊的675例患者,采用40%碘化油或水溶性76%泛影葡胺(少数患者使用)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资料较完整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正常26例,宫腔异常5例,单侧输卵管不通39例,双侧输卵管不通27例,输卵管通而不畅23例,造影剂逆流14例。结论子宫输卵管碘滔造影是行之有效且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