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重旺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07-2408
目的:探讨对街头无偿献血者有选择地进行献血前ALT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体检合格的街头无偿献血者用Reflotron plus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作AL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街头无偿献血者ALT男女不合格率比约为6.68∶1,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χ2=21.99,P<0.01);男性ALT不合格献血人群中,ALT不合格率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明显差异(χ2=116.70,P<0.01)。结论:对女性无偿献血者不作献血前ALT筛查,仅对男性(特别是体重>70 kg的男性)作快速ALT筛查可以较好地达到献血前ALT筛查的目的,有效地节约成本,方便献血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滨海新区街头无偿献血者体格检查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我站2006年至2007年街头1号采血车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登记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登记者共9973例,其中不合格838例,体格检查总不合格率为8.4%。体格检查不合格的原因诸多,如血压异常、ALT偏高、HBsAg阳性及影响献血的其他有关情况如饮食、睡眠等。结论: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做好献血前体格检查,不仅可以确保献血员身体健康和受血者安全,又可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街头采血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滨海新区街头无偿献血者体格检查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我站2006年至2007年街头1号采血车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登记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登记者共9973例,其中不合格838例,体格检查总不合格率为8.4%。体格检查不合格的原因诸多,如血压异常、ALT偏高、HBsAg阳性及影响献血的其他有关情况如饮食、睡眠等。结论: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做好献血前体格检查,不仅可以确保献血员身体健康和受血者安全,又可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街头粟血盾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无偿献血多在街头献血点或流动采血车上进行,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常常会因献血者血液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不合格造成血液资源的巨大浪费。规范采血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年献血者献血后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数据,其中献血前ALT筛查18 713人次、未筛查46 060人次,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13 519人次、干式生化仪筛查5 194人次。结果 献血前实施ALT筛查献血者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未筛查者(1.03%vs 6.18%,P<0.01);使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后的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为0.64%,明显低于干式生化仪的2.02%(P<0.01)。结论 采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前ALT初筛可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大力开展,各地区的无偿献血模式已逐步由计划献血向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转变,献血工作流程也转变为先对献血者进行问诊、体检,然后做初筛(HBsAg、Hb)合格后就采集血液。为缩短街头无偿献血者等候的时间,无法在现场进行ALT、抗HCV、抗HIV、梅毒等项目的检测,因此在对采集后的血液进行初、复检时,出现了一定量的检验不合格血液,造成了大量的血液报废,其结果是加大了血液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健康。因此,如何降低街头血液采集的报废率已成为各血站面临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就如何减少街头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7.
刘桂晔  许璐  陈正利 《西部医学》2015,27(2):291-292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废弃率以及第二次筛查的ALT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3.1%(167/5387份),对照组为5.71%(239/4189份),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筛后ALT不合格率为2.7%,经复检ALT不合格率为1.2%,对照组ALT复检不合格率为3.8%,观察组复检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之前,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保障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降低输血风险,统计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无偿献血者中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合并其他传染指标的情况。方法:采用速率法对献血者标本中的ALT进行筛查,其他传染指标均按国家的规定用ELISA方法进行初复检。结果:2002年至2004年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8534人份,经查ALT不合格有1095人份,不合格率为2.84%。统计显示ALT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上差异存在显著性;在合并其他传染指标阳性中,ALT不合格者和合格者在合并检测出梅毒和抗-HCV阳性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实验室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中,ALT位居首位,因此应加强对献血员献血前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的宣传,如条件允许,应在献血前进行ALT初筛;鉴于ALT不合格者在合并梅毒和抗-HCV指标阳性上有密切相关性,在现阶段,加强对献血员的ALT检测仍然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开展献血前ALT初筛,验证开展ALT快速筛查的效果,探讨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对策。方法对比分析郴州市2012—2013年开展献血前ALT初筛与2010~2011年未开展献血前ALT初筛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不管初筛还是实验室检测,AJ月阳性都是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2012~2013年实验室检测血液样本肿阳性率为1.01%较2010—2011年度的4.90%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开展ALT初筛检测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大量采血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血站团体献血ALT选择性筛查模式,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引起的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站运行成本,提高团体采血效率。方法对本站2009年9月~2010年8月团体献血ALT不合格结果按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统计结果,确立团体献血选择性筛查ALT模式。结果团体献血采取选择性筛查模式后,ALT复检不合格率由14%降低为3.7%,同时不影响团体采血效率。结论团体献血采取选择性筛查ALT,能提高采血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引起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LT初筛后献血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ALT未筛查组(对照组)及筛查组献血者各10647人次与12129人次,分别统计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情况,对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进行外观检查并用干式生化进行复查,观察街头筛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筛查组比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下降明显,而HBsAg、抗TP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以乳糜血等异常情况占多数;街头干式生化筛查ALT有一定的漏检。结论献血前筛查还需增加乳糜血筛查,同时,加强街头筛查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的原因,探讨应对措施,以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2009年1~12月柳州市的54 489名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ALT检测,将检测出不合格的结果按年龄段分男女两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全年无偿献血者血液ALT检测不合格率为7.13%,冬季ALT不合格率较高;4个年龄段的ALT不合格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建议每次采血前都应对献血员做ALT筛查并适当放宽ALT活性检测控制上限,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献血前咨询服务工作,以减少或排除影响ALT不合格的因素,避免浪费血液.  相似文献   

13.
俞广舒  凌霞  丁威  吴丹霄 《浙江医学》2017,39(8):651-653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特征。方法将ALT初筛(干化学法)合格的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133851例血液标本进行ALT复检(湿化学法),以ALT≤50IU/L为合格,ALT>50IU/L为不合格。观察ALT复检不合格率,比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ABO血型、性别、初/再次献血、年龄、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结果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524%(701/133851)。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下献血者不合格率较高;不同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字2=48.406,P<0.05),呈现体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结论ALT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站系统应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做好献血征询及ALT初检,利于降低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5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5.12%,其中ALT不合格3.25%,抗-HCV不合格率0.86%,ALT和抗-HCV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 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初筛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对献血前ALT初筛结果偏高的献血者制定相应补救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生理因素引起的献血前ALT异常造成的献血者流失问题。方法 采用干式生化法,对2022年1—6月至河南省某血站的所有无偿献血者进行ALT初筛,对于ALT>45 U·L-1且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者重复初筛检测3次,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如仍>45 U·L-1则进行相应干预措施,献血后采用速率法复检ALT,比较干预前后献血合格率及血液ALT报废率情况。结果 对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ALT水平在45~50 U·L-1者,嘱其安静休息30 min复测ALT。结果显示,在安静休息30 min后,ALT轻度偏高的献血者,初筛ALT检测值越低,复测ALT合格率越高,实施补救措施的献血员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格率为99.9%。对于安静休息30 min后复测ALT仍不合格者,嘱其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和熬夜,5~7 d后1 250名该类人员参与献血健康检查,其中430名初筛ALT合格,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前是否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血液检测结果,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统计广州2012-2015年机采血小板献血后检测不合格数据,分析机采血小板采血前是否开展ALT初筛后血液检测结果对比.结果 机采血小板献血前是否开展ALT快速筛查的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8.335 6,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前ALT的筛查工作对于避免血液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潍坊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液检测不合格原因。方法:将潍坊市2003-2007年227503人次无偿献血者,按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检测项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的不合格率为4.35%,呈显著下降趋势,ALT、HBsAg,抗-HCV、梅毒阳性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发展街头献血和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开展献血前初筛检验,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信阳市无偿献血者及血液质量状况。方法对信阳市中心血站2000~2004年站内及流动采血车的无偿献血者及血液安全性指标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初、复检不合格淘汰率,除2001年与2002年、2003年与2004年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年份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血液不合格淘汰率和因HBsAg、梅毒阳性淘汰率男女献血员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P<0.05);登记的无偿献血者以18~25岁年龄人群为主,26~35岁年龄段血液不合格淘汰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对于改善血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分布情况,探索其规律,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地区2011-2015年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五项血液筛查结果数据,统计分析血液筛查不合格率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2011-2015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总不合格率为4.45%;五项血液筛查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1.62%)>HbsAg(1.29%)>梅毒(0.82%)>抗-HCV(0.44%)>抗-HIV(0.27%);不合格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HbsAg和梅毒三项不合格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项目不合格率除性别外,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项目不合格率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文化程度、职业和献血类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ALT和HbsAg是血液筛查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是降低血液筛查不合格率、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的应用,减少由ALT升高引起的血液报废,节约有效的血液资源。方法:对街头368名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干化学法ALT检测,并与速率法进行比对与分析。结果:通过对街头368名随机献血者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x2=0.68,P〉0.05),使用干式化学法初筛后,ALT血液报废明显低于未采用干式法前(x2=158.079,P〈0.001);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结论:干化学法快速、简便、易操作适合于血站街头无偿献血者ALT初筛工作,明显降低血液的报废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