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 (DCG)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变化 ,并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以评价其临床意义。2 方法病例分 3组 (窦性心动过缓组、功能性病窦组、器质性病窦组 )进行临床电生理检查 (CEPS)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窦房传导时间 (SACT)及测定固有心率 (IHR0 ) ,同期进行DCG检查。3 结果窦性心动过缓组与功能性病窦组各项心率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与器质性病窦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 ;器质性病窦组与功能性病窦组在平均心率和最高窦率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4 讨论窦性心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60例青年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以食道调搏测定SNRT、CSNRT、SACT。青年病窦综合征病人中70.0%SNRT异常,68.3%CSNRT异常,63.3%SACT异常。测定数值与青年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本文并与老年病窦组及老年对照组作对照分析。作者认为,青年病窦综合征发病率并不低。青年与老年病窦综合征在病因学及临床表现二者有显著不同,而窦房结功能的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了一组窦房结电图的描记结果。全组病例包括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及6例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2岁,平均35.2岁。测定的窦房传导时间:病窦者30~120ms,非病窦者133~200ms,两者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有关窦房结电图描记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诊疗的SSS患者3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总结分析其动态心电图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24h总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动态心电图分型中本组Ⅰ型和Ⅱ型各占28.57%、20.00%,Ⅲ型占14.29%,Ⅳ型占22.86%。心律失常主要以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停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为主。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简单、无创伤、重复性强的特点,可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检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记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8~14岁)窦房结功能(SNF)正常小儿的窦房结电图(SNE),以探讨SNE在小儿科的应用价值及其特点。结果:27例成功,3例失败,成功率90%。直接测定窦房传导时间(SACTd)为52±20ms,与成人组(21例)比较,小儿组显著为短(P<0.01)。其正常上限为90ms。表明不能用成人正常值标准来评定小儿SNF;描记SNE测定SACTd是评价小儿SNF的一项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住院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DCG监测.结果 根据DCG监测110例窦性心动过缓病人中诊断SSS者56例,并进行了分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实用高效,无创,安全,记录时间长的检测技术,适用于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患者,对SSS诊断具有独特优势,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对46例窦房结功能正常者(甲组)和3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乙组)作食道心房调搏,分别测定其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及高峰起搏周期(PCLp)。结果:SSS组的PCLp明显长于甲组(乙组为647±146ms, 甲组为539±127ms,P<0.001)。PCLp>600ms者,甲组占6例,乙组占22例,其差异呈高度显著性,P<0.005。将PCLp>600ms与CSNRT延长结合起来诊断SSS,可显著提高CSNRT的诊断敏感性,而不降低其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作者认为,PCLp>600ms可作为诊断SSS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心源性昏厥原因之一,也是心血管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主要是由于窦房结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造成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甚至可以引起心脏性晕厥和猝死。动态心电图的问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49例 SACT 检查结果,其中 SSS 组13例,单纯窦缓组18例,正常对照组18例。各组 SACT 的测定值分别为95±31、104±36、201±31ms。SSS 组的 SACT 明显高于窦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TEAP 法所测 SACT 是反映窦房结功能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6例心电图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86例病窦综合征的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窦的病因、症状、类型与心电图改变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本研究分Ⅰ组(老年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60-77(平均68.7岁);Ⅱ组(非老年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0-59(平均50.37)岁。病窦诊断根据1977年北京地区病窦座谈会所定诊断标准^[1],常规12导联ECG检查86例,动态心电图监测76例(Ⅰ组30例,Ⅱ组46例),阿托品试验62例(Ⅰ组28例,Ⅱ组34例),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病窦类型比较,单纯窦房结病变差异有非常显性,双结病变差异有显性,而其他类型差异无显性。两组病窦ECG比较,窦缓、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差异有非常显性;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差异有显性,而其他改变无显差异。两组病窦病因比较,冠心病差异有非常显性,心肌病差异有显性,而其他病因无显性差异。结论 探讨二间不同之处及评价其临床意义,可进一步帮助了解病情,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主要特征为窦性心动过缓,当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时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目的讨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避免一切减慢心率的药物;心率减慢伴明显症状时,可静脉应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可使用烟酰胺;反复发生心源性昏厥者应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根据心律失常特点分为五型:I型(心动过缓型);Ⅱ型(慢-快综合征);Ⅲ型(双结病变);Ⅳ型(全传导系病变);Ⅴ型(混合型)。认为此分更全面、准确反映传导系的病变部位和电生理特性,对病情估计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戴耀曾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4,2(1):24-2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 SSS)亦称为窦房结功能障碍(sinus node dysfunction SND),是由窦房结(SAN)和(或)SAN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SAN起搏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征。简称病窦(SSS)或窦障(SNO)。本症于1912年Cohn和Lewis首次发现,由Lown于1966年命名;同年我国颜和昌、陶清等报告5例,1977年Cramer记录了家兔窦房结电图,据统计50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5000人有3例SSS;在65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600人即有1例。近20年来,SSS诊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4-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6月的6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住院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与同时期体检的7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分别称作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总心搏数与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的使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它具备诊断准确、安全无痛苦和经济方便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上推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8例窦房阻滞,12例慢一快综合征,10例双结病变,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检出率为61.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成人多见,小儿则少见而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更为少见,现报道2例。患儿周某,男,5岁。5个月前患儿感冒后,感周身无力,在当地医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保护心肌药物治疗。此次入院查体:心率52次/分,胸骨左缘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