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肝开窍于目”是中医眼科发展史上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它强调目的生理病理由肝所主,目病从肝论治。但从根本上讲,其视瞻活动由肾所主宰,所谓“眼虽属五脏,而五脏之中肾最为贵”。本文就肾在“肝开窍于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探讨。1“肝开窍于目”的渊源和含义“肝开窍于目”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文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认为目是肝与外界相通的窍道。东方为阳气升腾之位,阳升而风生;目为人体阳气之会,所谓“清阳出上窍”,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2.
中风是中医内科四大证(风、劳、臌、膈)之一,以发病急,变化多,发展快,犹如风之急速而得名。《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这说明了风的特性。风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3.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枢·脉度篇》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肝与目在生理上有密切关系。临床上,目有病又多宜从肝着手治疗,故有“肝开窍于目”之说。这一论点,在眼科临床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就个人体会,对这一论点略抒管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银海指南》,又名《眼科大成》,是清代医家顾锡所著。顾氏精于内科,擅治眼病。“悯天下之目受其祸而不能遍为之救,乃出生平所学,参以古大家之论著,为银海指南四卷。”(《银海指南·序》)具有分类合理,突出病机,重视舌脉,广罗医案等特点。本文试就其学术成就,作一初探。首重病机分类列症合理审证求因、据因论治是中医临诊治病的重要环节。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是中医临证的先决条件。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还强调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顾  相似文献   

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舌……在窍为舌。”《素问·金匮真言论》又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一脏竟有二窍,孰是孰非?历代《内经》注家于此或直曰错简,或避而不注,偶有注者,亦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心开窍于耳”既有其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6.
再论"肾主水液"之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肾主之水,《内经》有两种说法:一指人体水液,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一指人体津液,如《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藏,主津液”。至于水、津、液之间,到底有何内在联系与区别?分而言之,清者为“津”,可化为气,属阳;浊者为“液”,可化为水,属阴;“循津液而流者”  相似文献   

7.
《素问·阳明脉解》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这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灵枢·终始》曰:“阳受气于四末。”《甲乙经》中有“阳受气于四肢。”王冰、张介宾、张志聪均认为:阳受气于四肢,故四肢为诸阳之本,医家们对原文中的“本”字都是肯定的。近些年,一些中医杂志刊登文章,对“本”字提出疑问,大有以“末”代“本”之势,笔者认为“本”即根本。兹讨论如下:《难经·九难》曰:“诸阳为热。”《难经·二十二难》曰:“气主煦之。”关于阳是热的论述在《内经》中屡见不鲜。《素问·痹论》曰:“寒者,阳气少;热者,阳气多。”《素问·刺志论…  相似文献   

8.
卒中乃内科之杂病 ,中医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现将卒中的病因、病机及分期、分型诊治之我见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卒中多发于中老年 ,尤为老年多见。因年老体衰精血不足 ,肝肾阴虚 ,肝失所养 ,肝阳上亢的缘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上古天真论》亦曰 :“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 ,精少 ,肾气衰 ,形体皆极。”人体阴阳失调 ,情绪过极 ,强力入房或嗜酒劳累 ,气候影响等诱发因素 ,以致肝亏于下 ,肝阳火欣扰 ,阳化风动 ,发为卒中。叶天士阐明了“肝血肾液内枯 ,阳亢风旅乘窍” ,“肝为风脏 ,因精血亏…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  相似文献   

10.
1 南北朝以前时代角膜病学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有了眼科萌芽的文字记载。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眼病的记载 ,如“贞国亡疾目”、“贞疾目不 布夕”。《黄帝内经》将眼局部组织按与脏腑相应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首次将角膜命名为“黑眼” ,曰 :“筋之精为黑眼” ,从而确定了黑眼的解剖名称 ,指出了在生理上与“肝”密切相关 ;病因上为“暴热而至 ,赤风瞳翳” ,即风热之邪为主因 ;治疗上提出用阴阳学说为指导 ,指出“瞳子黑眼法于阴 ,白睛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传而睛明也。”此外 ,对“目赤痛”提出用针灸治疗 ,如《素问》中谓…  相似文献   

11.
黄疸也称黄癉,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症状。其中目黄是确定本病的主要依据,若仅身黄而目不黄者不属于黄疸病。《内经》中对本病早有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湿热相交,民当病癉。”又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也明确指出“目黄者,日黄疸”。黄疸病的分类始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分黄疸、谷疸、酒  相似文献   

12.
《临证指南医案》目门医案共有二十三则,体现了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对眼病辨治的特色,本文试作浅析。 一、治外障用卫气营血辨证 《内经》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审视瑶函》曰:“目为窍至高,火性向上,最易从窍出。”外感六淫中,眼最易受风火二邪侵袭,且风火俱为阳邪,性多温热,故临床表现类似外感温热病的症候,患眼红赤肿胀,疼痛流泪,及全身热象。卫气营血辨证,不仅是对热性外眼病进行辨证治疗的一种方法,而且还能反映出热性外眼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用以区别病情之轻重。因此,叶氏治外障眼病多崇卫气营血辨证。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13.
释阴阳升降     
“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句话告诉我们 ,阳主升 ,阴主降 ,这是阴阳的本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天人相应 ,人体内清阳之气轻升在上 ,浊阴之气重降在下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 :“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然而 ,在客观世界和人体内还存在着与此相反的现象 ,如自然界云雨的形成 ;人体经络循行 ,若举起手则阴经均起于下而向上走行 ,阳经均起于上而向下走行 ;心肾的水火升降相济相交 ;脾为脏属阴主升 ,胃为腑属阳主降 ,这些客观存在的阴升阳降…  相似文献   

14.
1“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语出《素问·太阴阳明论》,被后人广为用以解释风邪与湿邪的特性及侵犯人体的部位,几成格言。笔者曾就“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综历代诸家之说,洞其内涵,概之:因肺位至高,其合为皮,其窍为鼻,其通于喉,五脏之中,唯...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非常重视“神”,《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将养生的重要性列在治病之前,而治神又列在养生之前。所谓“治神”,即养神、调神。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指人体生命的存在标志,是主宰生命运动的中心要素。《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  相似文献   

16.
“失眠”在《内经》中有很多名称,如“不得眠”、“不得卧”、“卧不安”、“目不瞑”、“喜梦”、“数欠”等,并在《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评热病论》、《素问·逆调论》、《素问·大奇论》、《素问·病能论》、《素问·痹论》、  相似文献   

17.
通卜法源于《內经》,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其在下者,引而竭之。”仲景撰用《素问·九卷》……为《伤寒杂病论》,在总结《内·难》等书经验基础上创立了《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法则,对于通下法的运用,大法大方,俱已悉备。通下法是临床上治病的重要方法,其目  相似文献   

18.
《素问·奇病论篇》云:“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林亿新校正云:“按《甲乙经》曰:‘胆者中精之府,五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疑此文误”。  相似文献   

19.
"肾主水"最先被提及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为"肾主水",本文通过《黄帝内经》"肾主水"相关内容,结合后世医家的阐述,解释"肾主水"即肾五行象水,藏精和主水液代谢,肾主水的作用机制,实则为肾主气化和肾司开合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20.
《内经》“皮毛者,肺之合”的理论,对后世学者影响较深,心与皮毛的关系,《内经》中也有一些重要的论述,本文试作初步探讨。1 心与皮表的生理关系1.1 心气、心阳与皮表的关系《素问·刺禁论》曰:“心部于表。”张志聪注言:“心为阳脏,而主火,火性炎散,故心气分部于表。”张景岳亦注:“心火主阳在上,故其气部于表。”姚止庵曰:“心为牡脏,属阳主表。”由上论可知心之阳气,能布达于肌表,有主司皮表阳气之功能,亦即皮表的温煦需赖于心阳的作用。1.2 心血、心液与皮表的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