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外伤后尿崩症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漆松涛  张晓峰  潘军  尤宇  黄广龙 《广东医学》2006,27(10):1487-1489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尿崩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GC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尿崩发生率与GC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对25例尿崩症患者进行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尿崩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Pearson相关检验,尿崩发生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11项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5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2项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中有显著意义(均P〈0,05)。结果表明,颅脑损伤后发生尿崩症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是:GCS评分和颅底骨折。结论外伤后中枢性尿崩与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伤情越重,尿崩出现概率越高,尿崩持续时间越长;颅底骨折的出现使尿崩症发生的概率增加;年龄、颅脑损伤性质、致伤因素、视神经损伤不是脑外伤后尿崩的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尿崩一般是短暂性、部分性尿崩。  相似文献   

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垂体腺瘤术后尿崩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42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尿量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对性别、年龄、内分泌功能、肿瘤大小、术式、复发与否等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术后尿崩发生的相关危险性。结果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为21.0%,均是一过性尿崩,ACTH腺瘤、手术方式对于术后尿崩发生的危险系数分别是4.335和0.222。结论尿崩症是垂体腺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ACTH腺瘤、手术方式是术后尿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发生机理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21例。结果:其中暂时性尿崩19例,永久性尿崩2例。结论:损伤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视上垂体束、垂体柄和垂体后叶均会产生尿崩症,暂时性尿崩症与颅底骨折有密切关系,永久性尿崩与额颞叶底部广泛脑挫裂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尿崩症是较为常见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损害而至抗利尿激素缺乏造成肾脏浓缩功能障碍引起多尿,原因不明者称特发性尿崩.创伤、肿瘤感染、血管病变致下丘脑-神经垂体受累成继发性尿崩.除神经性、精神性、食欲性统称中枢性尿崩症.本文复习1983-2010年,24年来住院尿崩症病例,旨在讨论尿崩症诊断、病因及治疗中的警示之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尿崩宁治疗尿崩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破坏垂体和下丘脑视上核致中枢性尿崩症.结果:模型鼠的尿量、尿比重、尿离子含量均明显异于正常组大鼠各项指标;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尿崩宁可能通过对中枢精氨酸加压素产生部位的刺激作用,刺激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和释放增加,从而促进ADH对肾小管作用增强而产生抗利尿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蝶鞍区肿瘤手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96例蝶鞍区肿瘤手术后尿崩症发生情况 ,通过测定尿比重、尿量、尿渗透压及电解质等确定尿崩症及低钠血症的诊断。结果  43例发生尿崩症 ,发生率为45 % ;经治疗分别在 1周 (37例 )、2周 (4例 )、1月 (1例 )得以控制 ,另 1例需长期应用尿崩停。蝶鞍区肿瘤中 ,以颅咽管瘤发生率最高 ,其次为垂体腺瘤。结论 尿崩症是蝶鞍区肿瘤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重症尿崩症2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鞍区肿瘤 (1 2例 ) ,高血压脑出血 (3例 ) ,颅脑损伤 (8例 ) ,所致重症尿崩症患者计录 2 4 h尿量 ,最少的 56 0 0 ml,最多达 1 2 6 0 0 ml,平均 70 80 ml,尿比重 1 .0 0 0~ 1 .0 0 5 ,平均 1 .0 0 2。给予双氢克尿噻、垂体后叶素或弥凝治疗。结果 :本组 1 9例恢复良好 ,2例死亡 ,2例永久性尿崩 ,治愈率82 .6 %。结论 :术中下丘脑、垂体柄、垂体等神经组织的保护和术后抗利尿激素的应用对防治尿崩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鞍区病变术后尿崩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我科18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呈一过性尿崩者10例,2例严重尿崩者死亡。尿崩症所导致的电解质紊乱与术后的处理有关。结论鞍区病变术后尿崩症的正确处理是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外伤性尿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醋酸去氨加压素在外伤性尿崩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总结47例外伤性尿崩症的治疗经验,其中25例按常规综合治疗,22例采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等综合治疗.结果 25例按常规综合治疗中,治愈17例(68%),恢复良好6例(24%),永久性尿崩2例(8%);22例按醋酸去氨加压素等综合治疗中,治愈16例(72.7%),恢复良好6例(27.3%),无永久性尿崩.结论 在外伤性尿崩症的治疗中,醋酸去氨加压素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108例中枢性尿崩症的药物治疗。男65例,女43例。原发性61例(56%),继发性47例(44%)。有较详细药物治疗记载的56例经双氢克尿噻、安妥明,加压素水剂,长效尿崩停等治疗后,尿量均显著减少。从临床观察看,长效尿崩停和双氢克尿噻+安妥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尿崩症(TCDI)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23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23例中暂时性尿崩21例,永久性尿崩2例。结论:通过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准确全面了解病情,及时监测尿量、尿比重和血、尿电解质等,为早期诊断和治疗TCDI,处理原发颅脑损伤提供依据,能明显改善TCD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致中枢性尿崩症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导致中枢性尿崩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颅脑损伤导致中枢性尿崩症分别予双氢克尿噻、垂体后叶素、长效尿崩停、弥凝片或针治疗。结果23例尿量均能得到满意控制,随访半年内尿崩症无复发。结论颅脑损伤导致中枢性尿崩症经过体液电解质检测,合理补充体液,及进行相应的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病情均能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3.
经蝶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预防处理方法,提高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10年收治的316例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316例术后并发尿崩症37例,其中23例为急性尿崩症,14例为迟发性尿崩。一过性尿崩27例,在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注意术中保护,避免损伤。合理使用抗利尿药物与补液是防治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性尿崩症的发病原理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多在伤后3~4d出现尿崩,每日尿量最少4400ml,最多12000ml,平均7800ml。尿比重在1.001~1.005之间。早期或轻型用双氢克尿塞或卡马西平,或两者同时应用,重型用ADH替代疗法。结果 尿崩症在2~3周内控制者49例,3周~3个月控制者11例,3例为永久性尿崩,随访4年仍未愈。结论 外伤性尿崩症多为暂时性,只要诊断及时,治疗得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小儿垂体性尿崩症,其次是精神烦渴多饮综合征,肾性尿崩症较少见;均出现多饮多尿。治疗中,尿崩停对垂体性尿崩症效果显著,卡马西平和安妥明有一定疗效,双氢克尿塞对肾性及垂体性均有效,鲁米那儿及甘草粉无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12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伤后10~28天发病,24小时尿量6000~10200ml,平均7580ml,尿比重1.000~1.005,平均1.0030尿渗透压60~205rnmol/L,双氢克尿噻、卡马西平等口服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垂体后叶素水剂5~10单位,皮下或肌肉注射,用于诊断试验和外伤或手术后急症处理。长效尿崩停肌肉注射或口服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片剂治疗,疗效显著。均治愈。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典型,疗效佳,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正> 尿崩症伴渴感减退综合征是尿崩症一种特殊类型,本文报告2例。 例1男,37岁,烦渴多饮多尿5年,头晕厌水10d,于1991年3月4日入院。5年来烦渴多饮多尿,尿量8000~10000ml/d。经禁水试验,禁水~加压素试验。诊断为“特发性尿崩症”。注射“尿崩停”后尿量减到1500~2500ml/d,烦渴多饮多尿减轻。1年前患者停用“尿崩停”,入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垂体柄保护。方法: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2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占76.92%。垂体柄保留17例,占65.38%。术后发生尿崩16例,占61.54%。其中12例在术后1-2周内恢复正常,占术后尿崩总数的75%;3例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尿崩症状持续1年以上。结论: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垂体柄保留可有效降低术后尿崩症,特别是永久性尿崩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例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轮流给予吲达帕胺25~75mg·d-1或卡马西平150~300mg·d-1或双氢氯噻嗪50~75mg·d-1口服治疗,连续8d,停药4d,依次更换药物二次,动态观察尿量及水盐代谢指标。结果:三药在用药的第4d,第8d尿量均较用药前为低;吲达帕胺在用药的第4d、第8d血钾、血氯较用药前降低,肾性活性较用药前升高(P<0.05)。结论:吲达帕胺对中枢性尿崩症有抗尿崩作用,电解质的改变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能参与抗尿崩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尿崩症三例报告林军,任自强,齐庆建(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科贵阳5500022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创伤后尿崩症通常发生在严重的头外伤之后,常常同颅底骨折有关。文献报道颅脑损伤引起尿崩者少见,我院1993年收治三例颅脑损伤后发生尿崩症病人,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