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目的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直接PTCA)的成功率及有效性。方法42例发病在0.5~10h的老年AMI患者接受了直接PTCA,术后随访半年。结果40例患者中的45支梗塞相关血管(IRA)获得再通,成功率达95.2%(40/42),均达到TIMI-3级血流灌注,再通血管残余狭窄0%~20%。5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Kilip分级Ⅱ~Ⅲ级)及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期间1例死亡(病死率2.5%)。术后随访半年,6例直接PTCA成功患者(15.0%)心绞痛复发,再次PTCA后血管再通。结论直接PTCA治疗老年人AMI成功率高,病死率低,近期预后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38支完全闭塞血管进行了PTCA或PTCA+支架治疗。结果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中4例直接和8例行补救性PTCA均成功(12/12,100%);20例择期PTCA中14例成功(70%)。结论血管闭塞时间越长,PTCA成功率越低。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表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行PTCA+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09例AMI患者中,45例患者接受直接PTCA治疗,64例患者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的患者有48例,再通率为75%;直接PTCA组IRA成功开通的患者有44例,成功率为97.8%。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EF)溶栓组为54.1±13.2,直接PTCA组为64.2±10.1,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6.3%和2.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分析溶栓再通组与直接PTCA成功组的临床疗效,前者因再闭塞或缺血发作行择期PTCA的比率明显高于直接PTCA组(27.1%vs0;P<0.05),但直接PTCA组左室EF仍显著高于溶栓再通组(64.8±9.8vs55.9±12.6P<0.05)。住院期间再发梗塞,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例数溶栓再通组都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PTCA与溶栓治疗AMI患者,前者可使IRA充分有效地开通,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直接PTCA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选择溶栓治疗还是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 ,2 0 0 0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1 直接PTCA降低AMI患者游离壁破裂的危险游离壁破裂是AMI的严重并发症 ,并且是导致院内死亡的第二原因 ,游离壁破裂是由于电、机械分离而导致的猝死。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大量的心包积液或在外科修补术和尸检中证明有游离壁破裂。Doreno在他的院内调查中评估比较了AMI并发游离壁破裂采用直接PTCA和溶栓治疗的效果 ,有 1375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AMI患者 ,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后无Qv_1对判断闭塞血管再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闭塞血管能否很快再通对心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为了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人们在不断地努力研究和应用溶栓药,近几年又开展了AMI的直接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如何用非创伤性方法判断闭塞血管已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泵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51 例AMI患者(其中19 例合并严重泵功能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的急诊PTCA 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51 例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50 例(其中17 例置入Denovo支架),成功率98% ,残余狭窄10% 。19 例合并严重泵功能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全部PTCA 成功。平均随访(29±17)个月,50 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心功能显著改善。无行急诊冠脉搭桥或死亡。结论 对AMI病人,尤其是合并泵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者,直接PTCA 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2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中1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6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例在离心泵支持下进行。24例(92.3%)梗塞相关动脉PTCA成功。在成功的患者每次最长的球囊加压扩张时间平均299.8±298.8秒,较常规PTCA长;扩张压力较常规PTCA小。1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例存活,非休克患者无死亡,无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急诊PTCA是AMI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降低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在操作方面,长时间加压扩张有助于使反复再闭塞的病变保持通畅。  相似文献   

8.
对65例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采用频域和时域法分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后的心率变异性(HRV),旨在了解不同部位OMI患者HRV的变化及PTCA术对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OMI患者的HRV无明显差异,而PTCA术后HRV指标中的高频段(HF)、标准差均较术前增加,低频段(LF)及LF/HF较术前降低。说明PTCA术后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迷走神经活性增强。提示PTCA术后可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作用。方法对溶栓治疗失败的36例患者进行补救性PTCA治疗。患者心功能Kilp分级:Ⅲ级和Ⅳ级4例,Ⅱ级和Ⅰ级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塞相关动脉:前降支17例,右冠状动脉14例,回旋支4例,中间动脉1例。PTCA前TIMIⅠ级和Ⅰ~Ⅱ级血流各2例,余32例均为TIMI0级。36例均进行PTCA治疗,其中13例患者置入了支架。结果术中除3例失败外,31例患者病变血管血流达到TIMIⅢ级,2例TIMIⅡⅢ级,残余狭窄≤50%,成功率为91.7%。院内并发症:1例在PTCA成功后当天因顽固性休克和心室纤颤死亡;1例于第3天死于心脏破裂,住院病死率为5.6%。14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发生再狭窄。结论AMI患者在溶栓治疗失败后,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施行补救性PTCA治疗,成功率高,对改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可能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根据文献报道UAP约44%~70%发展为AMI[1],因此曾被称为“频临心肌梗死”。目前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UAP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难以普及。我们采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1.
急诊PTCA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地位厦门市中山医院内科温建新综述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杜传礼审校近十几年来冠心病的研究进展迅速,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再灌注治疗尤其引人注目,它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急诊冠...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14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行直接PTCA术,其中有5例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梗塞相关血管(共115支血管):左主干3例(2.6%),前降支56例(48.7%),回旋支12例(104%),右冠状动脉44例(38.5%)。TIMI血流:0级82例(71.3%),1级17例(14.7%),2级16例(14.0%)。结果111例患者手术成功,TIMI血流3级(97.4%)。住院期间死亡3例(2.6%),均为心原性休克患者,其中2例经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85例患者置入了冠状动脉内支架(73.9%)。随访95例患者,2例后期死于心力衰竭,9例出院后出现心肌缺血,其中8例再次行PTCA术。结论直接PTCA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有效措施,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术后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溶栓治疗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后出现的血栓形态与介入治疗方法的关系。  方法:应用血管内窥镜观察经介入治疗后31 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再通术(PTCR)组1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组10 例,支架置入组15 例(其中8例行PTCA后支架置入)冠状动脉血栓形态。  结果:在支架置入组均为附壁血栓,无一例是管腔内血栓;而在PTCR组和PTCA组中管腔内血栓分别占86% 和90% ,比支架置入组管腔内血栓有意义地增多(P< 0.001)。  结论:3种AMI介入治疗中,支架植入术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优于PTCR和PTCA。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行经皮管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遇到一例右冠状动脉PTCA后并发前壁心肌穿孔,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46岁,因持续性胸闷伴阵发性加剧 12 h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收住院。入院后经常规吸氧、止痛、扩冠、抗凝(肝素钠 100 mg1/d静点,阿司匹林0.1g 1/d口服)等治疗,胸痛于1h内完全缓解,连续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监测显示为无并发症演变过程。于AMI第四周行常规心脏X线远达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未见特殊异常,同期心电图示下壁AMI恢复期改变。AMI第30天行常规选择性冠脉造影,见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存活性的识别及其临床意义闻根,童步高自从溶栓治疗开展以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预后得到改观。但对AMI后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仍高,介入性的血管再造(PTCA或CABG)能恢复某些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但部分患...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7年 ,Gruentzig完成了全世界首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近10年来 ,以PTCA为代表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 冠心病介入治疗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近 10年来 ,循证心血管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冠心病的血运重建治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1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直接PCI以其很高的再灌注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日益成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的最有效手段。ZWOLLE研究、PAMI研究、GUSTO -Ⅱb试验、PA MI -Ⅰ试验等…  相似文献   

17.
PTCA术后低分子肝素早期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急性血栓闭塞。因此,术后早期抗凝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对41例PTCA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别用低分子肝素(LMWH)及普通肝素(SH)进行早期抗凝治疗,以探讨LMWH在PTCA及支架术后早期抗凝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7年3月~1998年8月在本院成功地接受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共41例,A组20例,B组21例;两组均除外手术过程中因技术因素造成急性血栓形成、血管闭塞、腹…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试验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 ,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试验极大地改变了冠心病的治疗模式 ,全面及时了解临床试验的有关内容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介入治疗ZWOLLE研究、PAMI研究、GUSTO Ⅱb试验、PAMI Ⅰ试验等显示 ,急性心肌梗死 (AMI)直接PTCA的近期或远期疗效优于链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溶栓。而GRAMI试验、Stent PAMI试验、STENTIM 2试验等表明 ,AMI时直接植入支架疗效可能更好。新近公布的DANAMI 2试验发现 ,伴有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丙二醛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 (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规律 ,我们以血浆丙二醛 (MDA)为标志物 ,观察AMI患者PCI治疗后血浆MDA变化时程及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AMI组为随机选择急诊入院行PCI治疗AMI患者 40例 ,男 3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 1 6± 9 5 )岁。入选标准同直接PTCA和挽救PTCA的适应证。对照组为体检未发现心、肺、肝、肾、血液、代谢疾病健康者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8 2± 5 1)岁。2 .方法 :取患者在入院…  相似文献   

20.
1997年有关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进展*PTCA与溶栓疗法远期疗效比较3145名病人分两组做溶栓疗法与PTCA,住院病死率无区别(溶栓疗法5.6%,PTCA5.5%),远期病死率也无区别。*水蛭素做为AMI辅助疗法12142病人随机分为72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