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距下关节内侧脱位并距骨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12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9例距下关节内侧脱位并距骨后突移位骨折。切口近端在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踝关节线上方约3 cm,弧形经过内踝下方至远端舟骨结节内侧处,骨折复位良好后,用2枚双头或无头空心钉垂直骨折线进行加压固定。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6(11~18)周。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平均85.1(58~95)分,疼痛VAS评分平均1.6(0.8~2.7)分。术后1年2例出现创伤后距下关节炎,1例因疼痛和行走障碍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后恢复良好,1例给予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距下关节内侧脱位并距骨后突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可以充分显露距骨后突部及周围粉碎骨块,有利于骨折固定;同时加压空心钉固定可靠,有利于踝关节与距下关节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1例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新鲜骨折9例,其中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1例,可吸收螺钉固定1例,Herbert螺钉固定3例,石膏外固定4例;陈旧性骨折2例,其中行骨块切除术1例,非手术治疗1例。结果随访6个月~3年,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后足评分系统评价:优5例,良3例,可1例,差2例。结论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易漏诊,多合并临近部位骨折,应根据受伤时间,是否累及距下关节面,骨折块大小、移位程度及踝管刺激症状等选择治疗方法;一期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胫距、距下关节严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2—2014-02采用经外踝截骨入路、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3例胫距、距下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足踝部疼痛,功能受限。术后功能评价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1例失访,12例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11.3(8~16)周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及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无行走痛,步态基本正常。术前AOFAS评分为(48.75±6.8)分,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83.5±8.4)分,术后AOF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0,P0.001)。2例出现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末次随访未恢复。结论经外踝截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固定强度可靠,融合率高,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距下关节、踝关节对后足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踝关节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及其对后足运动的影响。方法选用青壮年新鲜小腿-足标本8足,分别固定于特制的夹具中,用横穿跟骨体部的骨圆针标记跟骨,测量跟骨在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分别固定距下关节、踝关节,测量各自在固定情况下跟骨在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函数方程,利用位移计算跟骨的三维旋转角度。分析后足在距下关节固定、踝关节固定或不固定任何关节时各平面活动范围及对后足活动度的影响。结果后足在不同的关节固定情况下均表现出三维运动。固定踝关节时,后足内翻15.99°±2.81°,外翻8.62°±1.90°,背屈3.70°±1.00°,跖屈5.87°±1.39°,内收7.64°±2.04°,外展3.99°±1.78°;固定距下关节时,后足内翻7.13°±1.07°,外翻5.52°±0.85°,背屈17.09°±2.87°,跖屈30.75°±5.04°,内收10.77°±1.56°,外展6.54°±1.88°;不固定任何关节时,后足内翻18.87°±3.89°,外翻9.12°±2.05°,背屈22.62°±3.21°,跖屈40.88°±5.77°,内收17.48°±2.26°,外展11.47°±2.29°。距下关节或踝关节固定后,后足在三个平面上的运动均受到影响。结论在后足运动中,内、外翻主要是距下关节的活动,背屈、跖屈主要是踝关节的活动。后足在冠状面上的运动,踝关节与距下关节能相互代偿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科采用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9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2~55岁。单纯距骨后突骨折6例,合并距骨体、颈骨折2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1例。完全距骨后突骨折7例,外侧结节骨折1例,内侧结节骨折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12 d。1.2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经踝后内侧纵向切口约10 cm,显露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疗效。方法C型臂透视引导下定位距下关节,采用跟腱后外侧切口,透视引导下于距下关节内打人导针,并以阶梯钻沿导针方向扩开通道,破坏距下关节两侧关节面,后取自体髂骨移植或以同种异体骨填充关节间隙,并自足跟打人空心拉力螺钉1~2枚给予固定。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Ⅲ,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4.12%。结论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骨折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单纯载距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3月采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3例跟骨单纯载距突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4例;年龄17~41岁,平均26.3岁;右侧14例,左侧9例。伴随损伤:合并距骨骨折4例,跖骨骨折4例,骰骨骨折3例。其中17例载距突骨块移位 >1 mm,6例骨折线累及中距下关节面。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足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跟骨载距突骨折均固定可靠,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0周,平均8.5周。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80~100分,其中优2例,良13例,优良率为100%(15/15)。3例患者恢复行走时有轻微一过性疼痛症状出现,经热敷等理疗后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骨不连、长屈肌腱腱鞘炎、跗管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超过1 mm或骨折线累及中距下关节面的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Sneppen Ⅱ型距骨体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总结。术前常规行距骨CT扫描,根据距骨体主要移位骨折块的位置选择内侧和(或)外侧入路。手术大多采用内踝截骨入路,15例采用半螺纹钛钉或空心钉固定,3例采用可吸收钉固定,3例采用克氏针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90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术后6例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其中5例踝关节及距下关节均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另有3例踝关节和5例距下关节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行关节融合术。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优8例,良5例,可3例,差5例,优良率为61.9%。结论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应通过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尽量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及保护血运的效果;术后力争早期主动无痛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18例。结果 18例术后均获随访5-36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显示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获得骨融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感染、骨不连、骨质及内固定物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5(40-53)分提高到术后的76(70~89)分。结论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踝与后足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尤力 《实用骨科杂志》2002,8(6):471-471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常需石膏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 [1] ,此时有可能造成后踝骨块再移位。术前踝关节多日处于跖屈状态 ,关节后方的软组织因炎性水肿失去弹性且变短 ,在这种情况下 ,术后若强行将足背伸置于功能位 ,势必使距骨滑车对胫骨后唇造成挤压 ,引起后踝骨折块再移位。当然发生再移位也可能有手术本身的原因。术中对内踝外踝及下胫腓联合施行内固定时 ,有可能使踝穴轻度变窄 ,胫腓联合又无法弹性张开 ,距骨体在背伸时受到内外踝的夹挤 ,距骨滑车对胫骨下关节面的压力分布改变 ,一旦压力偏向于后唇 ,即可发生后踝骨折块再移位。…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折后距下后关节面应力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载荷条件下跟骨后关节面骨折后,所受应力的改变对距下关节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具包括完整足和胫腓骨远端15~20cm的新鲜标本。剔除皮肤、肌肉和跟腱,保留除外距下关节后方的关节囊部分,保持韧带和关节囊的完整。将压敏片插入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间隙,中立位状态下分别在500N载荷下,对6具标本的距下关节进行加载,完成完整足的测试。然后模拟原始骨折线用微型摆动锯将跟骨后关节面分为前内和后外2块,接着按解剖复位、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5、10mm等条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距下后关节面所受应力的改变。结果完整的距下后关节面承载的平均应力为(1.83±0.56)MPa。跟骨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mm时,后关节面所承载的应力为(2.41±0.84)MPa,较完整跟骨承载应力显著增加(P<0.01)。结论跟骨距下关节后关节面骨折跖侧移位≥2mm即应手术复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踝部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后内侧骨折块的手术与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内侧骨折块患者12例。伤后1~10 d进行手术治疗,取俯卧位或漂浮体位,后外侧切口内完成后内侧骨折块和外踝的复位固定后,后内侧入路经胫骨后肌腱和胫后血管神经窗口显露后内侧骨折块和后丘骨折块,分别复位后经F3微型锁定钢板塑形后整体支撑固定,同时完成前丘骨折螺钉或张力带固定。[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111.8±26.2) min。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愈合时间8~12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3分,AOFAS踝及后足评分86~96分,无内置物失效及骨折复位丢失者,胫距关节面匹配良好。[结论]踝部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可以有效固定后内侧骨折块,减少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Hawkins Ⅲ型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们对14例Hawkins Ⅲ型距骨颈骨折的患者行经内踝截骨的前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患者主诉、后跟及踝关节外形、功能及X线片征象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4例病例均获得随访18~41个月,平均随访29.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平均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79.8±17.3)分,按其疗效标准进行评价,优6例(42.9%),良3例(21.4%),可4例(28.6%),差1例(7.1%),优良率64.3%。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距骨缺血坏死,6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累及胫距关节3例,累及距下关节2例,同时累及胫距及距下关节1例。结论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Hawkins Ⅲ型距骨颈骨折具有软组织创伤小、对距骨颈显露充分、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带关节外固定架在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9  
目的介绍应用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经验,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1年3~6月,12例患者13处Pilon骨折接受了Orthofix公司单侧带关节超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致伤原因以车祸和高处坠落伤为主。该支架远端螺钉固定于距骨颈和跟骨,近端螺钉固定于胫骨骨折近端,使踝关节能以距下关节为中心活动。术后2周松动关节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2例患者随访10~13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Teeny&Wiss评分法)为74~94分,平均87分。踝关节临床结果为2个优秀,7个良好,4个一般。踝关节骨折复位情况(Marsh踝关节骨折复位评分法)为7个优良,6个中等。踝关节背伸-5°~18°,平均10°(健侧18°);跖屈20°~35°,平均26°(健侧36°);距下关节内翻4°~20°,平均10°(健侧14°);外翻0°~10°,平均3°(健侧10°)。结论带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能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Acutrak钉治疗距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Acutrak钉固定结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Acutrak钉内固定治疗22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17~48岁,平均33.5岁.其中Hawkins Ⅰ型骨折(4例)采用经皮内固定;Ⅱ型(11例)采用前内侧切口内固定加植自体髂骨;Ⅲ型(7例)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逆行转移加固定术.Ⅱ、Ⅲ型骨折术后石膏固定骨折至愈合后负重.结果 患者术后获2~4年(平均2.8年)随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距骨骨折均获愈合,无距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按Hawkin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2.7%.其中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 Acutrak钉渐进式加压螺钉可使骨折固定更加坚固,效果优于空心钉及可吸收钉.采用闭合经皮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逆行转移针等方法对不同骨折类型均具有优越性,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87-2189
[目的]探讨经前内侧联合内踝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Sneppen V型距骨体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18例Sneppen V型距骨体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平均(37.83±6.12)岁,均采用经前内侧联合内踝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6±1.41)个月,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62±1.64)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74.83±14.44)分,术后整体优良率为72.22%;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距骨缺血性坏死2例,距下关节炎2例,同时累及胫距关节及距下关节炎1例。[结论]经前内侧联合内踝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Sneppen V型距骨体骨折,手术视野显露充分、利于精确复位和坚强固定,能有效降低距骨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岩  刘沂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9):554-556
目的分析讨论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利用CT确诊5例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病例。对胃及距下关节面的3例患者,2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因拒绝手术而行保守治疗。另外2例,1例给予石膏固定6周,1例行骨块切除术。结果 本初诊确诊4例,漏诊1例,平均随访24个月。1例漏诊患者因6个月后骨折不愈合伴疼痛、足底麻木而行骨块切除,术后疗效满意;其余4例中3例疗效满意,1例接受保守治疗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注意事项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26例,完整随访资料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8~50岁,平均37.6岁;左侧11例,右侧10例。坠落伤13例,车祸伤7例,滚落伤1例。闭合骨折15例,开放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急症采用内、外侧双切口显露、复位骨折,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非负重功能位外固定6周,后在铰链支具保护下行踝关节伸屈锻炼,12~16周后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允许负重,并根据随访结果调整负重量。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制定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结果 21例患者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6.6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5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45~97分,平均78.6分。优4例、良1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67.8%。13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61.9%(13/21),累及胫距关节者4例,累及距下关节者6例,同时累及胫距关节、距下关节者3例。发生不同程度距骨缺血性坏死5例,发生率为23.8%(5/21)。结论 急症采用内、外侧双切口显露、复位骨折,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疗效满意。术中注意保护残存血运,根据距骨体三维立体移位特点施行解剖复位,如骨折端粉碎需采取结构性植骨。术后应遵循早运动、晚负重的原则指导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跟骨外侧直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跟骨外侧直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优势.[方法]1999年1月-2008年5月,对70例8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手术治疗,采用跟骨外侧直切口,切口位于足背与足底皮肤移行部上方1 cm处,向前达跟骨前部近跟骰关节,向后达跟骨结节前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被保护于近端皮瓣中并牵开,沿骨膜向上锐性剥离显露距下关节外侧,观察骨折情况及Gissane角的改变.将骨折复位,恢复距下关节解剖形态及足弓,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的可塑性跟骨解剖钛钢板自切口内置入并调整,C型臂X线机下观察位置良好,分别用松质骨螺钉经过跟骨板钉孔将跟骨距下关节后外侧骨折块与跟骨载距突、跟骨粗隆部及跟骨前部固定,骨缺损部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填充.[结果]70例87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6%.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良率86.2%.[结论]该手术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治疗距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4月~2004年9月收治15例距骨骨折患者,其中6例伴距下或胫距脱位,7例伴内踝或外踝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逆行转移治疗距骨骨折,术后石膏托外固定踝关节3~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获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缺血性坏死。踝关节平均背伸20°,跖屈35°,内翻300°,外翻17°。1例患者术后9个月行走仍感疼痛,另1例伴胫距、距下关节脱位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中度畸形,外翻肌力仅达3级,踝关节功能按照Hawkins评定标准:优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带血管蒂的腓骨瓣血运丰富,不需内固定,是治疗距骨颈、体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