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随着内镜技术与微创手术的兴起,消化外科迎来蓬勃的发展。手术视频的广泛传播使许多住院医生有随时学习手术操作的机会[1]。面对复杂且高难度的消化外科手术,手术医生能够安全且高效地完成这些手术步骤,术前操作培训和术前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现今全球疫情大流行,生物样本与大规模的手术训练机会大量减少[2,3],手术培训面临空前的难度。3D打印技术的快速推广恰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出路[4]。3D打印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创建精准的解剖模型,  相似文献   

2.
<正>整块全椎切除是治疗脊柱良性侵袭性和恶性肿瘤的最佳方法[1、2]。整块切除,特别是多节段整块全椎切除对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文献报道整块切除术后内固定的失败率可高达40%[2~6]。3D打印人工椎体因其增大的接触面积和独特的人工骨小梁结构,明显降低了人工假体的塌陷率,提高了骨融合率[7~9]。  相似文献   

3.
<正>2001年钟世镇院士在香山会议提出“中国数字人”的构想,拉开了我国数字化研究虚拟人的序幕[1]。近年来,以三维可视化、3D打印、仿真模拟和分子成像为代表的数字医学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医疗的认知[2],特别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兴起后,在计算机辅助疾病诊断、分期分型、拟定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不断获得新的突破。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与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良性侵袭性、恶性原发脊柱肿瘤以及孤立的转移脊柱肿瘤,椎体切除术,尤其是椎体整块切除术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1、2]。手术除了需遵循规范的肿瘤切除原则外,还需要复杂的生物力学重建以维持脊柱的稳定和功能。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的进步,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对内固定的可靠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3、4]。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3D打印假体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笔者就3D打印假体在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重建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胸主动脉疾病包括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及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等,是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的危重急症。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始于1994年[1],已逐渐成为主动脉降部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2]。不过,主动脉升弓部疾病的治疗由于涉及到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问题,仍以开放手术为“金标准”[3]。虽然结合了开放手术与腔内技术的去分支技术降低了侵入性[4],但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5]。  相似文献   

6.
<正>血液透析是延缓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有效措施,便秘是血液透析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之一。研究[1]显示,国内外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超过28%。在日常生活中约30%的人有便秘的问题[2],包括各年龄段的人。便秘会增加患者的身心和经济的负担,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增加其他系统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目前,防治便秘包括泻药[3]、灌肠、微生物制剂[3]、中药免煎颗粒[4]、中药贴敷[5]、耳穴压豆[5]、灸法[5]和穴位按压等中西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3.7%~5.1%[1],有0.5%~1%的患者需手术治疗[2],其不仅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且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与误工率[3]。自Yeung提出YESS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4]和Hoogland提出TESSY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5]以来,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逐渐兴起,其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与成功率得到了提高[1]。超声引导技术可实时显示穿刺路径,观察麻醉药物扩散情况,提高椎管内穿刺的准确率与成功率[2-4]。目前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穿刺入路主要有3种:旁矢状斜位、短轴位和斜轴位入路[5],其中旁矢状斜位[6]和短轴入路[7-8]的应用较广泛。旁矢状斜位入路因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是目前常用的引导入路,但对体位要求较高(右利手的操作者需要患者左侧卧位)。  相似文献   

9.
正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备连续不断地添加材料层,以此快速获得所需要的三维立体模型[1]。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Hull等发明了SLA(Stereolithography,液态树脂固化或光固化)3D打印技术,并申请了该项技术的专利[2]。当前,随着3D打印技术制作成本的降低和使用便利性的改善以及CT和MRI转换数据能力的提高,使得该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精准和可复制的特  相似文献   

10.
<正>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多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其发生率为1%~4%,严重影响预后[2]。其中大部分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3]。相比之下,真菌感染比较罕见,但其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4]。  相似文献   

11.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高发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关节软骨退变、骨赘增生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研究显示我国有症状的KOA的患病率为8.1%,患病人群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体重是影响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其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还包括关节疼痛程度、病程、受教育程度,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疾病等[1]。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作为终末期KOA主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技术方法已经越来越成熟[2]。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医学、3D打印技术、计算机导航系统等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人工关节置换研究也进入新的发展时代,通过导航及数字化配准假体定位可以获得更好的下肢力线及软组织平衡,通过3D打印技术能降低复杂关节置换手术难度而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3]。阶梯化治疗和个性化治疗的理念逐渐深入医生的治疗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外,单髁关节置换、截骨力线矫正、髌股关节置换等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研究,使得KOA的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正>脊柱黄韧带囊肿(spinal ligamentum flavum cyst)是椎管内一种脊柱退变性病变[1],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黄韧带发生退变从而形成[2],最早由Moile教授在1976年报道[3],多见于下腰段(L4/5、L5/S1)[4]。黄韧带囊肿多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部分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如出现神经根受压,可引起典型神经根受压症状,表现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的症状,容易引起误诊[5]。我科2019年11月收治1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发展迅速。它使用近红外光代替声波,利用类似超声波脉冲回波成像的方式[1, 2],通过干涉法测量光在不同深度组织的折射率,从而生成高分辨的组织内部横截面图像[3]。目前OCT已被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包括视神经病变[4, 5]、皮肤癌[6]、牙科[7]和血管等。OCT在冠状动脉的应用已比较成熟[8, 9],在评估斑块性质、血管壁钙化以及观测支架方面优于IVUS [10]。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将OCT应用于周围血管,并证实其在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胆管扩张症(biliary dilatation,BD)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仅占胆道良性疾病的1%,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4∶1[1]。起病于婴儿期,约2/3的患者在10岁前出现临床症状,然而高达20%~25%的病例在成年后才被确诊[2]。典型三联征表现为右上腹痛、腹部包块及黄疸,部分患者直到出现胆管结石、胆管炎、胰腺炎、门静脉高压症、肝纤维化、自发性囊肿穿孔、胆管癌等相关并发症才被确诊[1]。Todani分型[3]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分型系统不能涵盖所有类型。本文报道1例成人罕见BD,累及胆囊管和肝总管、胆总管。  相似文献   

15.
<正>1997年,Hüscher等[1]最早报道了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使甲状腺外科进入微创及美容时代。近20年来,随着腔镜设备及手术技术的提高,腔镜甲状腺手术获得长足发展[2]。腔镜甲状腺手术满足了病人的微创及美容需求,提高术后生活质量[3]。多种颈外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被临床广泛运用,包括经胸前入路、经口腔入路、  相似文献   

16.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当前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为7%左右[1]。据WHO报道,2019年全球有2.96亿慢性HBV感染者[2]。200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3],至2016年慢性HBV感染者达8 600万[4]。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多样,近年来出现各种微创术式[7,8]。术式以及医生经验的差异导致术后外固定佩戴时间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计划有所不同[9,10]。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案通常需要严格非负重跖屈位石膏固定6周[11],  相似文献   

18.
<正>踝关节骨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 A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困难和手术致残率高等特点[1]。有文献报道,全世界约有1%的成年人患有AOA[2]。与其他骨关节炎类似[3],AOA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非特异性症状。除此之外,AOA往往还伴随着步态异常[4]。  相似文献   

19.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导致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治疗仍然是国际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1、2]。SCI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两种[3、4]。其中,原发性损伤为机械力对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直接损伤,破坏轴突导致瓦勒变性[2、5];继发性损伤主要是源于创伤后的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引起轴索变性及脱髓鞘等[1、6]。  相似文献   

20.
<正>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慢性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指无心肺基础疾病的肝功能不全患者肺内血管扩张与新生,至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而出现严重低氧血症[2-4]。肝硬化患儿HPS发病率为3%~20%[5]。HPS的严重程度分级是由低氧血症程度决定的。根据欧洲呼吸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