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针刺督脉经穴(百会、神庭)的基础上加用膀胱经穴(心俞、肝俞)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不可予见性中等强度应激结合孤养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分析技术观察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ERK通路的影响。结果:针刺督脉加膀胱经穴可促进ERK通路的表达,使抑郁症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DG)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结论:针刺督脉加膀胱经穴可能通过激活ERK通路,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促进大鼠抑郁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罗春梅  李佩芳  王频 《河南中医》2012,32(9):1144-1146
ERK通路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神经细胞的增殖、生存、分化过程,该通路的激活对脑缺血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针灸可以通过对ERK通路的调节,减轻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虽然针灸对ERK通路影响的研究是目前实验研究的热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针刺方法的选择,穴位的选取及其量化指标的设定;针灸对ERK通路的调节作用与其他信号转导通路等机制之间的影响等等。因此,筛选出对此效应敏感的针刺方法和穴位,并进行优化组合,更好地调节ERK通路,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元修复是将来研究的重点。只有阐明了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才能为针灸治疗脑卒中提供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性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而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疗效欠佳,且易产生耐药性。针灸凭借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检索了近10年中英文文献,从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等总结了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临床研究从普通针刺、电针、针药结合、灸法等疗法方面评价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作用机制研究从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免疫、神经突触可塑性、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及微RNA等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存在如评价标准不统一,假针刺对照设置,针刺防治抑郁症复发率等问题,研究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而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仍然是医疗界的一大难题。近来研究发现,CAMP信号通路、ERK信号通路、BDNF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已经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以这些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起效快、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同时中药以其不良反应小、用药依从性好的优点也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就近年来细胞信号通路在中药治疗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快速起效不良反应小的抗抑郁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现代最为常见的精神心理疾患,其高发病率及高自杀率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针刺治疗抑郁症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从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从分子学角度探究针刺的作用机理。故对近10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实验研究提供科研思路及方向,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患病率、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针刺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笔者从针刺调控Notch、MAPK/ERK、PI 3 K/Akt、JAK/STAT、Eph/Ephrin、NF-κB 6大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对各信号通路的组成、结构,它们与ICVD发病的联系,与针刺防治ICVD的相关研究展开详细的叙述,为探索针刺调控相关信号通路防治ICVD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NO)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信使分子,参与了包括抑郁症在内的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目前由NO相关通路介导的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晰,且研究的信号通路多单一,容易导致多通路、多机制之间的交互联系被忽略。针刺作为传统治疗方法,可多层次、多靶点治疗抑郁症,亦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达到“调神”的目的。鉴于此,笔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揭示抑郁症的潜在病理机制,为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抑郁症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和研究针灸治疗抑郁症机理研究的概况和特点。方法 收集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激励和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结果 到目前为止,机理研究已涉及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免疫功能、神经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此外,部分研究还涉及不同递质、脑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平衡关系,有研究还关注了针灸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和保护的影响。结论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研究,已经开始向纵深发展,并初步体现了针灸治病的多系统调节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药经典方剂越鞠丸具有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的功效,现用于抑郁症和胃肠道相关疾病的治疗。该文采用整合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越鞠丸治疗抑郁症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作用靶标、信号通路进行预测,并探讨该方"异病同治"的分子机制。首先通过Human Phenotype Ontology数据库收集疾病靶标,得到抑郁症的疾病相关靶标共计201个,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关靶标共计474个,两者共同靶标95个。其次用整合药理学平台进行药物靶标、GO功能、KEGG通路、核心靶标网络和中药-成分-关键药靶-通路网络的预测和分析,得到ATP1A1,KRAS,PRKAA1等关键靶标,并富集到神经元凋亡过程(neuron apoptotic process)、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neurotrophin signaling pathway)、5-羟色胺能突触(serotonergic synapse)、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调节(regulation of nitric-oxide synthase activity)以及胆汁分泌(bile secretion)、胃酸分泌(gastric acid secretion)等与抑郁症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的功能和通路,最终推测5-羟色胺能突触、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调节可能是抑郁症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共同过程。该文基于整合药理学分析方法整体认识越鞠丸的作用特点,有助于阐明其对于抑郁症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为切入点,阐述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脊髓损伤、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为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针刺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及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治疗脊髓损伤;针刺能够有效降低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其引起的神经性炎症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治疗帕金森病;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为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海马区胶质细胞的激活并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减缓神经元坏死和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有目共睹,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却众说纷纭。BDNF不仅与糖尿病机制相关,且参与情绪调节。给予外源性BDNF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量、糖尿病症状及抑郁行为。以BDNF作为切入点,研究中药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及BNDF的关系表明,三者之间关系密切。BDNF不仅与糖尿病机制相关,且是情绪调节方面的一个因子,BDNF-Va166Met基因多态性,是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遗传因素,BDNF可透过血脑屏障而到达中枢,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ERK1/2信号通路和/或PI3K信号通路,作用于神经细胞,引起血糖的变化。BDNF作为突触间单胺调节的下游靶点,参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5-羟色胺、胆碱能神经元的再生,可以产生抗抑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近10年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总结针刺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改善神经内分泌、提高神经元可塑性、调节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以及恢复免疫细胞因子的平衡等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地发挥抗抑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各作用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穴位与脑区的特异性关联、实验及检测指标的合理设计等为下一步相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近10余年来在国际期刊发表的针刺干预抑郁症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的临床和机制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与发展方向。资料显示,针刺干预抑郁具有肯定的疗效与独特的优势,针刺干预抑郁症的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HPA轴、神经递质、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和基因表达等方面。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针刺对抑郁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近5年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行概括归纳,发现针刺可通过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单胺类递质等的表达,有效增强突触传递和可塑;能够通过调控半胱氨酸蛋白酶-3、B淋巴细胞瘤-2家族的表达,有效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增加、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来调控中枢炎性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控相关激素水平的表达,良性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减轻海马神经元等的受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及信号通路的表达等途径来治疗抑郁症。研究表明,针刺对于抑郁症的干预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综合调控的特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加强针刺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拓展穴位选用范围,加强体穴的应用频次;也应拓展对针刺穴位的研究,探索最佳针刺腧穴及操作的定量参数;同时要更加深入地探索针刺各机制间的相互关联性,加快基础机制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IS)具有显著疗效。针刺治疗IS的作用与调控线粒体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质量控制、线粒体相关的细胞凋亡通路4个方面对线粒体在针刺治疗IS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针刺通过调控神经元线粒体治疗IS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快感缺乏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情感障碍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针刺治疗抑郁具有独特的疗效,然而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从针刺调控神经核团功能、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等角度为切入点,归纳总结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在脑出血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针刺治疗脑出血疗效肯定,本文以JAK/STAT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梳理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出血机制研究,归纳其在抑制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血管再生、促进神经功能重塑等方面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丹  高耀  向欢  邢婕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8):4461-4469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调节机体内细胞存活、分化及凋亡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在癌症、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发生及相关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该通路在抑郁症以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作用。对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靶标与抑郁症的关系、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中的作用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抑郁症的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逐渐成为危害我国老年人群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基于此,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目前,中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正日益凸显其疗效,因此,就此展开的研究亦日益深入,尤其是通过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其机制方面。该文拟就中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骨质疏松症防治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及推广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MAPK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等各具体蛋白,大量的研究表明MAPK信号通路中的各蛋白在骨质疏松症的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起到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作用。中药作为中国特色医疗手段,其疗效毋庸置疑,并且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基于此,有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实验证明了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的各个蛋白显著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病况,故而以各蛋白为出发点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ERK信号通路在脑缺血耐受诱导中的作用,观察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对其调控作用。方法:对大鼠行3 min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其产生脑缺血耐受,24 h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预处理组),观察ERK/P-ERK的变化情况,并与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疏血通脉胶囊组及PD98059组进行比较,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数量,观察ERK/P-ERK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结果:缺血预处理组及疏血通脉胶囊组P-ERK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同时神经元凋亡数量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注射ERK抑制剂PD98059后,大鼠P-ERK表达水平受到明显抑制,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并加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论:脑缺血预处理能够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ER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该通路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