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9月,对14例16个外翻膝行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5岁(45~77岁).经过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KSS评分、膝关节X线情况来评估手术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24~54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2°(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20°(伸直0°~屈曲150°);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1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9分(70~10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2.9分(30~7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3分(75~100分);胫股角由术前平均16.5°(8°~30°)改善纠术后平均7°(5°~10°),膝外翻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随访中无深静脉血栓、膝关节感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TKA治疗外翻膝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对重度膝外翻畸形软组织平衡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3-07—2009-12对29例(32膝)膝外翻畸形(胫股角〉15°)的患者均采用术中局部选择性松解技术实现软组织平衡。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12、24个月摄膝关节正位X线片、测定膝关节活动度(ROM)和进行HSS评分,评估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21例(24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7个月,平均27.2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和下沉迹象。术前关节活动度平均(103.5±8.7)°,末次随访时平均(123.3±6.3)°。术前HSS评分平均(62.5±8.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6.9±4.6)分。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技术在处理重度膝外翻畸形软组织失衡方面疗效确切,该技术损伤小、安全简便,是TKA术中矫正重度外翻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外翻畸形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膝外翻畸形患者25例29膝,男5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64.3岁。手术采用髌旁内侧入路,模具引导下截骨,按Whiteside方法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采用后方稳定型假体。对比手术前、后股胫角变化,采用KS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全部患者获12-48个月随访,无感染、腓总神经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平均股胫角(7.42±1.80)°,KSS临床评分(82.47±5.38)分,功能评分(86.47±4.83)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外翻畸形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正确截骨,合理软组织松解,保持髌骨良好运行轨迹,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应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RanawatⅡ型膝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应用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RanawatⅡ型膝外翻畸形,其中31例术中行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截骨组),34例常规方法行外侧软组织松解(常规组)。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髋膝踝角、膝关节KSS临床评分、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0~7.8年,平均6.3年。常规组6例、截骨组4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溶栓治疗后均于术后2周左右恢复。截骨组3例因骨质疏松出现部分螺钉少许退钉,其中1例因螺钉退出较多作小切口将螺钉重新置入,另2例无明显症状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滑移截骨块与股骨髁均愈合,影像学检查显示截骨块骨折线消失时间为术后3~6个月,平均3.2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末次随访截骨组膝关节KSS临床评分、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髋膝踝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内髁滑移截骨技术在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15-05—2017-05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对16例股胫角(FTA)(28.3±7.2)°的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切口)、胫骨少量或等量截骨,外侧软组织、后外侧关节囊及副韧带松解,未置换髌骨。13例采用后稳定型假体,3例采用髁限制性假体。以膝关节活动度、双下肢全长片的FTA、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基本矫正,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42.6±6.8)°改善为术后的(101.4±7.2)°,FTA由术前(28.3±7.2)°矫正为(6.2±2.9)°,HSS评分术后由术前(22.3±4.2)分改善为(90.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1例腓总神经麻痹,经相关处理后恢复。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CCK髁限制性假体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使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复杂膝关节畸形患者35例(40膝)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等状况,随访12~24个月,于术前、末次随访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评价膝关节VAS疼痛评分、HSS功能评分及KSS临床与功能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90.23±6.41) min(75~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79.47±76.42) ml(435~1 390 ml)。术后胫骨后倾角(6.68±1.53)°,冠状胫骨角(91.02±1.48)°,冠状股骨角(90.05±1.51)°,髋膝踝角度(179.66±1.49)°。随访期内无关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骨溶解、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及KS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01)。[结论]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膝关节外翻畸形是关节外科的治疗难点,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难度远大于膝内翻畸形。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膝外翻患者(外翻角大于>15°),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假体及手术入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KSS评分、WOMAC评分、外翻角,采用EQ-5D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健康状况。结果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86膝),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16个月。KSS临床评分由32.5分提高到92.4分,功能评分由34.5分提高到88.5分,WOMAC评分由60降到15,EQ-5D由0.42改善到0.86。术后X线提示胫骨与股骨解剖轴夹角(anatomic valgus angulation,AVA)2°~8°,平均为6°,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得以矫正。腓总神经损伤1例,在术后3个月恢复。伤口感染、皮肤坏死1例,经清创皮瓣覆盖、二期翻修治愈。无明显深静脉血栓事件、无髌骨脱位等情况发生。结论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外翻畸形效果满意,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手术入路及松解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63-1567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35°),术后平均6.4°(5°35°),术后平均6.4°(5°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35分)提高至87.5分(7835分)提高至87.5分(7892分)。FTA角、K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现髌骨脱位、髌前痛、腓总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中正确的截骨,配合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可有效恢复患者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9.
孔祥朋  倪明  李想  张国强  周勇刚  陈继营  柴伟 《骨科》2016,7(5):299-30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13膝)严重膝外翻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inside?out”技术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于手术前后测量股胫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限制型假体,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0±2.2)个月;术后随访未发生切口血肿、韧带松弛及关节不稳,影像学及临床症状分析未发现假体松动。股胫角由术前的15.2°±3.1°改善为6.3°±1.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0°±14°改善为102°±11°,HSS评分由术前的(39.2±9.6)分改善为(78.3±9.2)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简单有效、安全、可重复性强,应用非限制型膝关节假体,减少了血肿、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自1998-2003年5月,我院采用保留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活动衬垫TACK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136例(151膝),其中随访超过2.5年者45例(49膝)。现就该型假体保留PCL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严重膝外翻患者39例(43膝)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测量股胫角(FTA)、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K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2个月。FTA由术前的17°~38°(26.3°±2.3°)降低至1°~7°(4.2°±1.6°),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62°~91°(63.7°±4.1°)提高到102°~120°(106.9°±5.1°),P0.05;KSS评分由术前的17~39(23.8±2.5)分提高到83~97(88.6±4.1)分,P0.05。结论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的平衡问题,适当而充分地完成软组织平衡有助于膝内外翻的矫正,预防手术后早期和晚期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背景:成人膝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混合畸形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很难奏效,常需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成人膝KBD混合畸形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有待探讨。目的:探讨后稳定型TKA治疗成人膝KBD混合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KA治疗成人膝KBD混合畸形23例(27膝),男14例(17膝),女9例(10膝);年龄54~79岁,平均63.2岁;病程3.8~27年,平均13.5年。膝内翻畸形5°~20°,平均11.5°;膝外翻畸形10°~35°,平均18.5°;术前屈曲挛缩畸形5°~40°,平均12.4°。应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及畸形矫治角度进行效果评价,膝关节HSS评分术前33.4~75.6分,平均43.5分,良3膝(11.1%),可15膝(55.6%),差9膝(33.3%)。混合畸形包括内翻内旋、外翻外旋和屈曲挛缩畸形。结果:随访时间为2个月~6年,平均28个月。1例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术后6个月时髌前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疼痛消失。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假体周围透明带、假体下沉或松动、植骨块移位、骨折、骨吸收、骨不愈合及胫骨平台塌陷。终末随访HSS评分为63.7~89.4分,平均82.6分,优18膝(66.67%),良7膝(25.93%),可2膝(7.40%)。各种混合畸形角度得到很大程度矫治。结论:应用后稳定型TKA治疗成人膝KBD混合畸形,可有效矫治内外翻、屈曲、旋转畸形,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外翻膝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软组织和骨结构的异常。软组织异常可表现为外侧结构挛缩、内侧结构松弛。在骨组织异常中,可以表现为股骨外侧髁发育不良,胫骨平台塌陷及骨缺损、髌骨半脱位等。在进行股骨远端截骨时,也不能按照常规的截骨方式,以免造成术后的力线不正。在完成伸直位截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软组织松解,才能获得良好的屈伸间隙平衡。本文将对外翻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6月~2010年3月,15例(18膝)严重膝外翻患者,术前X线测量FTA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且使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价标准KSS评分及功能评分.手术方法采用髌旁外侧入路、针对性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限制性小的假体或非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FTA角由术前的27.0°(20°~35°)降低至4.5°(0°~9°);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9.4°(70°~90°)提高到109.7°(100°~120°);KSS评分由术前的28.9分(15~40分)提高到88.7分(85~95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3.0分(0~40分)提高到89.1分(85~95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所有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纠正,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及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对于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采用髌旁外侧入路、针对性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限制性小的假体或非限制型假体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从而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方法采用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程序对33例膝关节屈曲挛缩大于20°(20°~60°)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等。结果33例患者中20例(60.6%)仅靠软组织松解即可在手术中基本矫正膝关节的屈曲畸形,术中需行股骨远端2次截骨者不到40%,且均为屈曲挛缩大于30°的患者。屈曲挛缩大于40°的患者,除松解紧张侧侧副韧带外,均需松解内外两侧后方关节囊;屈曲挛缩小于40°时,内外翻畸形越严重,两侧后方关节囊需要同时松解的概率越低。临床疗效显示,术中除2例仍残留5°和8°屈曲挛缩畸形外,其余31例患者术中均能完全伸直。随访31.3个月(6~66个月),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8.8分增加到平均79.2分,膝关节平均屈曲挛缩1.3°(-3°~10°)。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由术前平均57.69°增加至97.69°。结论软组织松解是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主要手段,对不同的膝关节疾病和畸形程度其术中软组织松解方法各不相同。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仍可使高度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假体)和后方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假体不同分为CR组(采用CR假体,53例)和PS组(采用PS假体,5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WO...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组织平衡(soft tissue balance)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重要环节,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随着国内TKA的广泛开展,人们对软组织平衡的认识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18 例(25膝)严重膝外翻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X线测量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进行HSS评分.手术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HS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FTA角由术前的25.5°(18°~39°)降低至4.7°(1°~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2.1°(67°~95°)提高到107.3°(100°~120°);HSS评分由术前的24.5分(16~38分)提高到89.3分(84~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的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应用Gemini PS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进行膝关节置换早期疗效.方法 应用Gemini PS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初次关节置换.记录术前及随访时膝关节评分、膝前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结果 20例均获完整随访.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尤其在缓解疼痛及膝关节活动范围方面效果明显,随访12个月时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最大屈膝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 Gemini PS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