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以体外循环系统为基本设备,采用人工心肺支持技术进行操作和管理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近年来正得到广泛关注。ECMO患者病情严重,在ICU停留时间久,机体经历高度应激反应,在营养代谢、营养状态、营养需求和摄取途径等方面与普通患者有很大差异,因此,探究ECMO患者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3.
<正>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体外循环技术,其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1-2],作为一种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支持治疗的方法,其操作、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施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即使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往往也只有一些区域性的大型医疗中心才能够提供ECMO的支持治疗[3]。通过ECMO帮助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转运至医疗条件更完备的医疗中心,能够提高患者转运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肺移植麻醉过程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使用情况,总结肺移植术麻醉期间ECMO的使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9例肺移植患者,麻醉期间ECMO使用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6例、支气管扩张2例、尘肺4例、Kart...  相似文献   

6.
7.
<正>随着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从1972年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首次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身上成功运用后,ECMO技术已逐渐被运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或循环衰竭患者中[1-2]。ECMO是将体内的静脉血经体外膜肺氧合后再用血泵或体外循环机将血液灌回体内,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为残存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3]。有研究表明,对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积极行ECMO治  相似文献   

8.
9.
10.
ECMO用于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肺支持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脏术后心肺辅助的经验。方法总结2004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ECMO治疗的40例病例,病种包括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主动脉疾病、肺动脉栓塞、心脏移植术后。结果辅助循环时间0.25~33天,成功脱离ECMO27例(67.5%),脱离EC-MO后恢复出院为50%,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栓塞等。结论ECMO是治疗晚期心脏病人和心脏术后病人心肺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应正确掌握其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11.
<正>暴发性心肌炎是由于感染、理化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心肌纤维发生水肿、变性、坏死,好发于儿童。患儿病情常在发病24 h内急剧恶化,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阿斯综合症、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技术,能够使患儿心肺得到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 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早期(72 h内)的室颤/室速(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entricular tachycardia,VF/VT)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的ECPR患者,根据ECMO运行72 h内是否发作VF/VT分为VF/VT组和nVF/VT组,回归分析ECMO支持下VF/VT发作的危险因素,并探究VF/V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95例患者,年龄(50.02±15.93)岁,其中男66.32%,28 d存活率51.58%,VF/VT的发生率为33.33%。组间比较显示,nVF/VT 组持续性肾替代治疗使用率、ECMO启动时间、乳酸均高于VF/VT组,VF/VT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呈高水平趋势;VF/VT组的pH值显著低于nVF/VT组。逐步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发生VF/VT后,TNT维持高水平的风险显著增大(OR=18.156,95%CI:3.620~91.059);ECMO启动时间延长(OR=1.118,95%CI:1.060~1.180)和pH值下降(OR=0.005,95%CI: 0.000~0.953)是VF/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ECPR患者中,严重酸中毒或ECMO启动时间延长的患者在ECMO支持 72 h内发生VF/VT的风险明显增加,VF/VT发作并不影响主要临床预后,但可能会加重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应用于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收集我科室2016年4月到2016年6月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统计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的情况.通过外出学习,改进护理方法,以科室 2017年4月到2017年6月同条件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平均为66.83%,观察组为89.46%,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对重症患者进行规范评估和处理,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合并小左心室瓣膜病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13例小左心室瓣膜病患者经过充分围术期的准备后在ECMO辅助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术5例,联合瓣膜置换术8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三尖瓣成型术7例,左心房折叠术3例。通过术前后心脏彩超测定EDVI,LVEDD,IVS,PH,LVEF,FS作为评估左心室功能的指标;通过HR,MAP,PCWP,CI,PAO,SVRI,P'VRI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了解患者的受益的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右心功能不全2例, 左心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肾功能不全2例,MSOF 3例;其中术后死亡4例(肺功能衰竭l例,心功能衰竭1例,MSOF 2例)。余9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合并小左心室瓣膜病是重症瓣膜病的一种,术后早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经过充分的围术期准备和在ECM0辅助下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将管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的治疗方法。肠内营养剂是指用于临床肠内营养支持的各种产品的总称。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好转,甚至可以延长患者生命。肠内营养疗效确切、使用方法灵活、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民康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之岗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19-1320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将管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的治疗方法。肠内营养剂是指用于临床肠内营养支持的各种产品的总称。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好转,甚至可以延长患者生命。肠内营养疗效确切、使用方法灵活、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民康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8.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为严重的类型,因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早期病死率高,而患者一旦度过危险期,长期预后良好,因此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与重视[1-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体外膜肺氧合(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的不断探索,ECMO用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辅助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和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撤机的V-A ECMO辅助患者52例,按照是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其中胃肠功能障碍组29例,非胃肠功能障碍23例,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单因素分析表明较低V-A ECMO辅助流量、高血乳酸、较短时间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及ECMO辅助、较晚启动肠内营养、较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为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较短时间IABP辅助及相对较晚启动肠内营养为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 ECMO辅助期间,较短时间IABP辅助及相对较晚启动肠内营养为其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纳入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予以手术、脱水降颅内压、抗感染、抗癫痫、保护胃肠黏膜、营养脑细胞及对症等常规治疗,并于入院后2448 h开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制剂3.5 g/次、3次/d。观察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返流、呕吐、胃潴留、腹胀、腹泻、便秘等发生情况,并记录首次排便及达目标肠内营养量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呕吐、胃潴留及腹胀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返流、腹泻、便秘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首次排便和达目标肠内营养量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后胃肠动力恢复,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但其内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