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经不良机械负荷,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继发的炎症刺激、免疫反应等因素又加重椎间盘突出的进展,临床表现为腰及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针灸治疗LDH临床疗效肯定,然其机制尚不明确,笔者总结针灸治疗LDH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延缓椎间盘退变、调节分子生物学反应、调整生物力学、减轻神经机械损伤、改善微循环有关,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LDH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视神经萎缩是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研究证实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检索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机制的研究文献,对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发现针灸通过调节视觉中枢生物电活动、眼部血液微循环、神经节细胞凋亡、视网膜内神经递质及相关信号通路五个方面改善视神经萎缩;同时,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新依据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许多临床研究表示中药与针灸治疗可以多机制、多层面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收集近年来关于中药与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文献,从疾病发病机制、临床效果、调节机制等角度总结中药与针灸治疗该病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但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针灸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全身炎症反应并且减缓神经炎症的发展,调节氧化应激,改善突触的可塑性,减少神经元损伤并提供神经保护,调整海马中葡萄糖代谢等实现。通过对作用机制现状研究,以期为针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针疗法是结合了电刺激和针灸刺激作用于人体穴位,从而调节人体生理和心理失衡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电针疗法具有作用安全,刺激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电针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电刺激和针灸刺激作用于人体内的神经网络从而达到其治疗效果。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电针可以在术中发挥镇静镇痛的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改善炎症损伤;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调节胃肠道、改善神经系统症状等。本文旨在论述电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针灸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的文献。探讨针灸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是否在于调节相关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达到对直肠动力与感觉的改善,其与针灸疗效的相关性如何,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没有明确答案。结论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针灸调节内分泌激素,使机体产生整体非特异性效应、调节机体对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激动人体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改善结肠蠕动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分析近10年来针灸治疗雷诺病的主要作用机制及发病原因,推测针灸主要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调节血管内皮舒缩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等途径对本病发挥治疗作用。目前探讨其作用机制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等多系统,并指出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旨在为临床开展针灸治疗雷诺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临床实验及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性疾病,多项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CD的相关机制研究资料,归纳分析发现针灸对于CD的治疗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肠内局部调节和肠外神经调节两个层面。肠内主要包括对肠道菌群、肠上皮细胞功能和对肠道局部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肠外主要包括对脑功能效应的调控和对“脑-肠轴”相关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本文还针对当前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中干预方式和穴位选择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围绕“脑-肠轴”系统阐释针灸治疗CD的神经-免疫机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对针灸治疗CD的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优化临床针灸治疗CD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认为干眼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相关性炎症、细胞凋亡与自噬、神经调节异常和性激素水平失调等有关,泪膜稳态失衡与眼表损害之间的恶性循环是其核心机制.针灸治疗干眼疗效确切,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主要从改善眼表损伤、调节眼表细胞凋亡与自噬、调节免疫、神经和性激素水平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近年来研究针灸改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中枢神经效应机制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针灸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海马、下丘脑、脊髓神经节段和自主神经等多途径发挥正向调节心肌缺血效应的干预机制,为针灸临床治疗心肌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干眼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并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何有效治疗干眼症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针灸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干眼症的临床治疗,针刺、电针、灸法、针灸并用、针药结合、眼针、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干眼症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机制研究也初步开展,主要从针灸改善泪腺的形态与功能、调节凋亡、调节性激素等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干眼症的针灸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多种肿瘤的一线治疗策略,放化疗虽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副作用明显,骨髓抑制是其最严重的副作用。本研究通过调研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总结了针灸治疗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选穴规律、有效的治疗方式及起效机制。结果发现多种针灸治疗方式均可一定程度改善放化疗后骨髓抑制,艾灸为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足三里是最常用选穴。针灸修复造血微环境、调节Notch信号通路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可能是针灸治疗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起效机制之一。因此,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部分起效机制已被揭示,但仍有待于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海波  何小华 《光明中医》2023,(13):2576-2579
目的 探讨中药热熨包外敷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2例LD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针灸组和针药组各41例,针灸组给予针灸治疗,针药组给予中药热熨包外敷联合针灸治疗,10 d/疗程,持续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疼痛、直腿抬高角度、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针灸组(P<0.05),治疗1、2个疗程后腰痛、下肢麻痛评分低于针灸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直腿抬高角度显著高于针灸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 中药热熨包外敷联针灸能明显减轻LDH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直腿抬高角度和改善腰椎功能,是疗效显著的中医外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已显示出潜在优势。其中,针灸的治疗作用之一体现在改善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本文基于针灸免疫调节作用,从刺激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化、增加CD8~+T细胞数量、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平衡等方面总结针灸调节肿瘤免疫状态的效应机制。现有证据表明针灸能够通过多种靶点调节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但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亟需临床和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文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RA是多靶点、多层次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改善关节及滑膜炎性反应,直接或间接调节免疫细胞平衡,调控外周和中枢神经递质,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细胞能量代谢、基因表达和软骨细胞凋亡,维持骨细胞、关节软骨内平衡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201-203
对温病发病机制及针灸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温病的机制主要体现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免疫平衡,改变血液流变学,调节神经相关等方面。认为针灸治疗温病通过对人体神经、血液、免疫等系统调节,并不局限于某一系统,呈现出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同时,对免疫系统的调控是针灸治疗温病作用机制的关键。目前针灸治疗温病日益受到重视,且在临床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的治疗方案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并分析近十年来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此病证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通过针灸手段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疲乏症状,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骨髓抑制。本文亦同时指出相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临床实验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星  沈燕  彭拥军 《河南中医》2024,(4):614-620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主要包括调节脑部血流速度、影响神经递质释放、抑制炎性反应、调节中枢镇痛机制、抑制神经元激活、抑制胶质细胞活化、促进阿片类受体、调节脑-肠-菌轴等。目前,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逐渐丰富,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治法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针刺研究方向;没有区别证型,未发挥最大疗效;缺乏对机制之间联系及整体的研究等。今后,可加强对灸法治疗偏头痛机制的研究,促进临床治疗多样性,充分发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研究针灸治疗不同证型偏头痛机制的区别,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性,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挖掘不同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针灸治疗偏头痛整体机制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灸在结肠癌术后康复,尤其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机研究、针灸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方法这3个方面对针灸治疗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现状进行综述。针灸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来调节神经通路、改善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肠动力、增加肠部血流量等。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是本病的病机,主要致病因素为虚、瘀、湿、热,针灸治疗上应辨证取穴,标本同治,临床常用疗法包括针刺、电针、灸法、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取得显著疗效,为临床结肠癌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整理了近15年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归纳分析针灸治疗该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以"针灸""子宫内膜异位症"和"acupuncture therapy""endometriosis"等为检索词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针灸治疗EMS的临床研究论文41篇,动物实验研究论文18篇,并对其中涉及到作用机制的20篇研究(包括18篇动物实验研究和2篇临床试验)加以总结,从针灸对各种生长因子、酶、酶抑制剂等的影响来探讨针灸治疗EMS疼痛、抑制异位组织血管生成和侵袭黏附、调节免疫功能及调节内分泌的机制,并提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EMS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