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前病变多因患者脾气亏虚,肾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运化失常,阴液耗伤,湿蕴生痰,加之外邪侵袭,内生浊毒,久而致瘀,内外虚实合邪,复而继续损伤脾胃,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治疗胃癌前病变应以扶正补虚为本,脾肾同治,气阴双补,使机体自身祛邪外出。补益脾气是治疗的基础,要贯穿治疗全过程。利湿祛痰化浊,抑制肿瘤微环境的生成,使其向正常环境转变是治疗的重要方向。化瘀解毒使内外毒邪排出体外,从而阻断癌变,是治疗的核心环节。故健脾益气、补肾滋阴、利湿祛痰、化瘀解毒是延缓胃癌前病变进程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喻闽凤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3):100-100,103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 ,以皮肤、消化道粘膜出血 ,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紫斑”“肌衄”“葡萄疫”相似 ,又与“衄血”“便血”“尿血”等证相关。西医治疗以止血、抗感染、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为主 ,若能明确过敏原则可避免接触或脱敏治疗。中医学将此病分虚实二大类 :一为脾虚失摄 ,血溢脉外或阴虚火旺 ,灼伤血络 ;二为风热内客营血 ,或邪热燔灼 ,血热妄行。治疗多从疏风清热、滋阴凉血或健脾益气等入手 ,此为常法。但临床不少病例病程缠绵 ,皮… 相似文献
3.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和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随着内窥镜的逐渐完善与成熟,CAG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多见病。但其往往合并胃黏膜的其他病理改变,如胃黏膜充血、糜烂、溃疡,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后两者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又称为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为0.5豫~1豫,伴肠化者癌变率为1.9%[1]。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阮玉东主任医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疗CAG,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癌癌前病变和胃癌相关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4):364-366
按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伦敦会议的统一认识,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是指胃粘膜异型增生(dysplasia);胃癌癌前疾病(precancerouscondition)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化及恶性贫血、慢性胃溃疡、手术后残胃、胃息肉和胃粘膜巨大皱襞症(Méntériré病)等。其后发现有更多的疾病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其中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受重视。胃癌的防治首先在于对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重视。所谓“癌前”一词是指与一般人群相比,其经过一定时间后恶变的可能性增加(所谓高危人群),并非意味着必然会发展成癌。本文对胃癌癌前病变与疾… 相似文献
7.
8.
从本虚论治胃癌前病变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癌前病变,病位在胃,和肝脾相关,病理变化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胃气虚和胃阴亏虚,标实多是痰凝、血瘀。病因多和现代饮食及生活习惯相关。治疗上多以补虚去实为大法,但更注重于补虚,以期达到养正则积自除,脾胃气虚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胃阴不足多用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本病时,病证结合,并借用现代医学手段,从整体出发着重调整人体状态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表明,中医药在抑制胃癌的发展、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胃癌的中医药实验研究显示,单味中药及中成药在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方面,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且中药具有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药物机制. 相似文献
10.
蔡栋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6):452-45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危害最大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其危害性大,致死、致残率高,给家庭及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笔者试图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1.
从"肾虚瘀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笔者以SLE的发病特点并结合临床体会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概括为"肾虚瘀毒",抓住这一基本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有提纲挈领之便. 相似文献
12.
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是指胃粘膜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不完全性结肠型化生,其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在对胃癌缺乏理想的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对胃癌癌前病变的防治已显得十分迫切。据此,许多学者针对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作了大量的研究,中医药在这一领域中独具特色,且临床疗效肯定,现将近些年来对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癌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上皮腺体萎缩、上皮纤维化和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无论是何种病理表现,其都可以表现为正常的组织异常化。现在研究认为造成胃黏膜萎缩的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自身免疫系统的作用。幽门螺旋杆菌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主要起源于幽门,逐渐向胃底扩展[1];但是由免疫系统引发的损伤却主要起始于胃底,逐渐向幽门进发。同时这两者之间可以相辅相成协同作用,造成PLGC病理状态的不断恶化。既往关注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较为多见,在此篇综述中,笔者将免疫相关因素与PLGC发生发展的关系做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胃粘膜上皮癌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早期发现并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近十年来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概述研究近况,探索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的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炎消(主要由太子参、田七、莪术、白花蛇舌草、生甘草等组成)逆转胃癌癌前病变(PLG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炎消治疗组及维酶素对照组共35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_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的蛋白表达。【结果】CDK_4蛋白在PLGC的阳性率普遍较高,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NA和Ki-67抗原的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而递增,治疗后胃炎消治疗组的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维酶素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胃炎消有抑制PLGC细胞过度增殖的作用,对CDK_4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胃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进展的重要阶段,中医药治疗该病常常病证结合,辨证施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文章从古代、现代中医医家对该病的认识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虚为发病基础,湿热、阴虚、瘀毒是其危险因素,并以此为线索,论述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4个分型的相关基础及临床试验研究进展,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过程与中医证型分布、结构变化的关系。再结合各证素变化,探讨癌变发展及虚实互生理论的关系,提出PLGC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临床根据其病理演变过程,辨证结合益气健脾、清热化湿、养阴益胃、化瘀解毒等治法动态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为相关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情况、进展规律以及胃癌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并分析判断其与胃癌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做出结论。结果胃癌发生癌前病变和饮食习惯、环境卫生、HP感染情况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尽早发现胃癌癌前病变并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胃癌发生率及风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