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导杆可视组(采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39例)和TESSYS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37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ODI。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导杆可视组少(短)于TESSYS组(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椎间孔成形效率和准确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椎间孔镜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应用改良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优良率为93.75%(45/48)。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骨钻联合镜下环锯关节突成形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8—2019-08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术中采用骨钻联合环锯进行关节突成形,通道置入及椎管减压顺利。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5(24~36)个月。2例术中出现颈部疼痛,调整手术床为头高脚底位,降低水压后症状逐渐缓解。1例术中出现神经根电刺激,术后出现下肢痛觉过敏,非手术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第2天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9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确切,术中采用骨钻联合镜下环锯进行关节突成形的风险更低,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而且相比较于环锯一次关节突成形,骨钻联合镜下环锯关节突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疼痛VAS评分、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7.8±3.4)个月。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和术后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93%(57/6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入路,53例)和B组(经皮椎板间入路,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B组均显著短(少)于A组(P 0.05)。术后卧床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接近,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则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减少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进入椎管内行直接神经根松解和减压(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10—2019-07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NRS评分与ODI指数。结果 4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中因难以耐受的疼痛,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3~129 min,平均86.2 min。术中出血量8~42 mL,平均15.4 mL。切口长度7~11 mm,平均8.2 mm。住院时间3~6 d,平均4.2 d。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NRS评分、ODI指数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2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恢复患者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36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_(3-4)合并L_(4-5)15例,L_(4-5)合并L_5-S_121例,均采用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行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取出+椎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2~29个月,平均(16.26±2.12)个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平均耗时(75.37±15.28) min;经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患者的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手术优良率为94.44%;术后均无神经根永久性损伤、脏器及大血管损伤、硬脊膜撕裂、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侧入路单通道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或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2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5个月.6例早期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L4、5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24~40个月,平均(30.45±3.94)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5.22±4.98)min;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93.10%;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腰痛和下肢痛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骨性与软性侧隐窝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活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6-02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54个月,平均50.2个月.1例术后髓核部分残留,并压迫神经根,1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分析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21例,分析对比术前,术后患者VAS及ODI评分,采用MacNab评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所有2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85min,平均65min:出血量10-50ml,平均20ml,住院时间5-7天,其中197例患者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后3个月和1年时的VAS评分、ODI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改善(P<0.01),术后12个月评分相比术后3个月,评分亦有改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1年时MacNab评分优155例,良33例,差9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低的优点,易得到患者接受,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今后脊柱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06-180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自2016年09月~2018年09月,采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52例,分析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直腿抬高度数、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MacNab标准为优35例、良14例、可3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LDH)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骨科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治疗43例H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行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治疗组),24例采用经典脊柱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关节突成形时神经刺激征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病变节段椎体间夹角、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在术中关节突成形时,治疗组神经刺激征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病变节段椎体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思(P>0.05)。两组术后3 d、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术后相同时间点VAS和ODI评分、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0年3月应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40.8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9个月。术前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均为单间隙突出,侧方型突出25例,旁中央型突出5例。均采用局部麻醉下手术。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腰、腿痛进行VAS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55~135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5~30ml,平均12ml。术后第二天戴腰围下地行走。1例术后患侧膝反射减弱;1例术后腰痛缓解,出院后腿痛加重,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或症状缓解。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腰痛、腿痛VAS由术前的平均6.5分、8.7分下降到术后6个月时的1.9分、1.5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ODI由术前平均77.38%下降至术后6个月时的平均19.09%。根据MacNab标准,术后6个月时随访优10例(33.3%),良16例(53.3%),可3例(10%),差1例(3.3%),优良率86.6%。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30例(椎间孔镜组),采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30例(椎间盘镜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12~36)个月。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椎间盘镜组,但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椎间盘镜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孔镜组与椎间盘镜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和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但相比之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创伤相对更小,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靶向穿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4年4月~2016年12月,采用靶向穿刺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1例,其中男90例,女41例,年龄18~44岁,平均(33.50±7.55)岁。采用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MRI测量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本组1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血管、内脏损伤等并发症,虽发生4例硬膜损伤,但无不良后果。手术时间平均(112.84±26.2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7±26.33) ml。随访12~28个月,平均(17.41±6.20)个月。腿痛VAS评分由术前(5.89±1.06)减少至术后12个月(1.02±0.75)分;腰痛VAS评分由术前(3.17±1.51)减少至术后12个月(0.99±0.90)分;ODI评分由术前(55.15±10.86)减少至术后12个月(10.76±6.78)分,而JOA评分由术前(8.91±4.10)分增加至术后12个月(26.29±2.29)分,上述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价标准,术后1个月优良率98.47%,术后6个月优良率94.66%,术后12个月优良率91.60%。本组131例中,原间隙复发5例,复发率为3.8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靶向穿刺是手术成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及腰腿痛VAS评分,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1例发生硬膜囊破裂。术后17例腰腿痛症状消失,2例下肢疼痛未缓解,1例下肢疼痛加重。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 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85.6 min。术中出血10~50 mL。35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1±2.9)分,术后12个月为(2.1±1.3)分,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1)。术前ODI为(55.6±11.8)%,术后12个月为(18.4±7.1)%,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1)。根据MacNab标准,优26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91.4%。两例术后6~12个月复发,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反修术后恢复。结论经皮内窥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3-06手术治疗的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组63例,小开窗髓核摘除组71例。分别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疗效。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8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小开窗髓核摘除组长,但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少。两组术后3 d、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小开窗髓核摘除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后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少,但手术学习曲线较长,并需要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减压不满意立即改为开放手术2例,为伴有椎间孔狭窄及髓核粘连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短期(3个月)内复发2例,术后髓核残留3例,均通过翻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询问原有心脏病史。术中发生高脑脊液压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学习曲线陡峭,初学者在开始椎间孔镜手术前,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在熟悉解剖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