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性选取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4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 组,每组各2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伤口感染、Rasmussen解剖部位评分及功能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明显减少。但是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解剖部位评分和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
背景:虽然当前3D打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但针对3D打印辅助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报道仍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3D打印技术辅助修复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对比传统手术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进行荟萃分析和评估。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技术对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WanFang等中外数据库至2019年12月,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使用Stata 1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5篇中文文献,总计纳入758例患者,其中342例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416例行传统手术治疗;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3D打印组在手术时间[SMD=-2.023,95%CI=-2.418至-1.628,P<0.05]、手术出血量[SMD=-1.981,95%CI=-2.489至-1.474,P<0.05]、术中透视次数[SMD=-3.183,95%CI=-5.758至-0.608,P<0.05]、骨折愈合时间[SMD=-0.797,95%CI=-1.504至-0.090,P<0.05]、并发症发生率[RR=0.383,95%CI=0.215-0.680,P<0.05]方面均明显小于传统组;③3D打印组在术后6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RR=0.779,95%CI=0.510-1.048,P<0.05]、术后12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RR=0.603,95%CI=0.334-0.871,P<0.05]、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优良率[RR=1.206,95%CI=1.092-1.331,P<0.05]及Rasmussen评分优良率[RR=1.178,95%CI=1.037-1.338,P<0.05]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组;④提示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修复术中采用3D打印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中透视少、骨折愈合快等优势,且能够提高胫骨平台骨折复位精度,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D打印等技术对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关节面复位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CT数据11例进行胫骨3D打印(3D打印组),并采集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16例进行传统手术(传统组),对比两组关节面复位后的最大阶梯高度、手术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D打印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3±6.8)min,略低于传统组的(121.7±12.8) min (t=2.223,P=0.036);3D打印组平均最大阶梯高度为(2.8±0.4)mm,少于传统组为(3.1±0.5) mm(t=2.123,P=0.044)。 结论 3D打印技术可提高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关节面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4.
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17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Schatzker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3例,Ⅴ型5例,Ⅵ型4例,均进行手术切开复位,"T"型支持钢板,胫骨外侧钢板(高尔夫型棒钢板)加拉力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7个月,17例骨折均在12周愈合.术后疗效优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复杂型骨折( 指SchatzkerⅣ、Ⅴ、Ⅵ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术中应注意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术后关节粘连僵硬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7例,女13例;按Schatzker骨折分型,Ⅳ型19例,V型15例,Ⅵ型6例。其中20例患者(3D打印组)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术前进行三维重建骨折模型、骨折块虚拟复位、挑选最匹配的钢板、3D打印1:1大小的骨折模型、模拟骨折复位及钢板塑形;20例患者(传统手术组)为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打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1), 术后随访8~13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3D打印组术后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实现了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6月应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8~62岁,平均43.5岁。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拔出及断裂,关节面无塌陷,下肢力线无偏移。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1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结论应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能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或切开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人按骨折类型分为两组:A组12例为SchatzkerⅠ型、Ⅱ型和Ⅲ型,在关节镜下手术;B组为SchatzkerⅣ型、Ⅴ型和Ⅵ型,共2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随访13~36个月,平均26个月。按Rasmussen评分标准,A组优8例、良4例,B组优9例、良11例、可6例。结论:关节镜下治疗SchatzkerⅠ型、Ⅱ型和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SchatzkerⅣ型、Ⅴ型和Ⅵ型高能量损伤,既要注意解剖复位,亦要重视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黄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5):2330-2335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内固定修复方法有很多种,各有优缺点,有研究报道膝关节内固定修复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效果较好,具体此2种骨折修复效果的差异尚不确定。 目的:观察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法修复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修复效果。 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共收治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67例,其中Schatzker Ⅴ型38例、Schatzker Ⅵ型29例,均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对两种分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伤口经过积极治疗均愈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Schatzker Ⅴ型患者的内外翻评分、Rasmussen放射学总评分、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屈、伸评分、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评分和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Schatzker Ⅵ型患者(P < 0.05)。两组患者的塌陷、髁部变宽评分、行走能力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固定后并发症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Schatzker Ⅴ型患者关节面恢复良好,内固定稳定可靠。结果证实,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内固定修复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Schatzker Ⅵ型骨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高能量伤所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Ⅳ型骨折11例;Ⅴ型骨折18例;Ⅵ型骨折9例,均采用了切开复位,T型和L型钢板固定治疗.结果:3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月(6-29月).功能评价采用Me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0%.结论:手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必须着重于早期正确处理软组织损伤、骨折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Schatzker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3例,Ⅴ型5例,Ⅵ型4例,均进行手术切开复位,“T”型支持钢板,胫骨外侧钢板(高尔夫型棒钢板)加拉力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7个月,17例骨折均在12周愈合。术后疗效优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复杂型骨折(指SchatzkerⅣ、Ⅴ、Ⅵ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术中应注意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术后关节粘连僵硬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双切口双钢板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1月对我院54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内外侧双钢板固定。对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20m,平均随访18m,均获得骨性愈合,全组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未见内固定断裂或松动。术后膝关节功能参照HSS评分系统评分平均90.8分(82~95分)。结论双钢板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靠,允许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术和经皮﹙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本科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及经皮﹙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术治疗27例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并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10~26月,平均17.6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10月,平均7.2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标准评定:优19、良6、可2,优良率92.6%.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视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合适固定方法及时机.软组织损伤较轻时选择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软组织损伤较严重时选择﹙有限切开﹚外固定术.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时机可减少软组织并发症,使骨折固定稳定,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3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组织损害程度、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全负重功能训练时间等指标。患者术后随访1年,评估术后3、6、12个月时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组织损害程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B组(P<0.05);全负重功能训练的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组织损害小、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高能量伤所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Ⅳ型骨折11例;Ⅴ型骨折18例;Ⅵ型骨折9例,均采用了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35例获得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功能评价采用按照马元璋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4.2%.结论 手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必须着重于需选择手术时机、坚强的内固定、尽量维持正常的力轴线,确保关节稳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3D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10例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组,其中5例为对照组,5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前内外侧手术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加植骨内固定术;观察组术前利用Mimic软件进行3D重建,快速成型制备出1∶1的模型,以此对骨折进行明确诊断和分型,制定手术方案,预弯钢板,指导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效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所见与虚拟3D重建图像及3D打印模型非常相似,2组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折复位。观察组手术出血量(150±32.15)mL,较对照组的(200±25.30)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 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5±11.85)min,较对照组的(140±20.25)min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 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Schatzker Ⅴ及Ⅵ 型胫骨平台骨折后常伴严重的关节面塌陷、胫骨髁分离、软组织及周围血管损伤。为减少软组织损伤,临床上一般采用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克氏针内固定外加跨关节外固定架固定的生物学固定方法进行修复,但对关节面复位不够充分。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或后内侧与前外侧联合入路,置入内固定材料钛合金锁定加压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及Ⅵ 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生物相容性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SchatzkerⅤ及Ⅵ 型胫骨平台骨折 50 例,采用膝前后联合入路锁定加钢板固定修复,观察患者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经钢板置入固定后,50例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解剖位置平均Rasmussen评分为(14.3±1.9)分,优良率 90%;膝关节功能平均分为(24.3±2.5)分,优良率84%。固定后1年膝关节屈曲100°-130°,平均115°。结果证实,膝前后联合入路钢板置入修复 SchatzkerⅤ及Ⅵ 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修复后骨稳定性好,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好等钢板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胫骨平台骨折的现代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经验教训,为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01-2007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89例,其中按照Schatzker分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Ⅴ型,Ⅵ型)67例,男性75例,女性14例。均行切开复位,严格按照内固定原则分别采用螺丝钉和/或外固定架、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骨折进行治疗,必要时辅以关节镜探查镜下手术。结果75例得到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31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参照Merchant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81.6%,术后1年优良率为89.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应当考虑手术治疗,周密的术前计划、妥善处理软组织损伤、正确选择切口、灵活应用内外固定物及关节镜辅助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予以"双反"斯氏针牵引复位、内外侧双柱锁定钢板MiPPO内固定的适应证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治疗31例胫骨平台骨折,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例,予以"双反"斯氏针牵引复位、内外侧双柱锁定钢板MiPPO内固定术;对照组19例,予以骨折切开直接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观察组12例手术时间为(51.3±6.5)min、术中出血(60±8.7)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8.5±6.6)min、术中出血(230±7.8)mL,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对比术前、术后X射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接骨板及螺钉位置理想,无一例出现切口并发症。结论采用"双反"斯氏针牵引复位、锁定钢板MiPPO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分型Ⅴ型、Ⅵ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主要以三维CT数据建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以离散•堆积/黏合成型技术为原理,打印出1∶1的解剖结构实物模型。 个性化治疗:以目前医疗技术发展状况为背景,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实物模型进行诊断和术前规划,为患者量身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的一门新型定制医疗技术。 背景: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微创化、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 目的:归纳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诊治现状,展望3D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疗上的应用前景。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检索词为“胫骨平台骨折、后柱、3D打印技术、tibial plateau fracture、posterior column、3D printing technology”。共检索出约210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6篇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具体包括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分型、手术治疗、3D打印技术应用现状和术后康复等相关内容。 结果与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台骨折,传统诊断方法易漏诊,而依据3D打印的实物模型则能做出直观的诊断、分析受伤机制及分型。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治疗中,传统的手术入路选择很多,有后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入路、前内/外侧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关节镜微创治疗以及其他的临床入路,但目前各手术入路在临床上的应用尚未规范统一。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诊断分型,为术前指导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入路选择及对骨折部位植骨量的预估、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ORCID: 0000-0003-4126-8532(高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背景: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为临床常见标准术式,借助3D打印制作的术前实体模型不但可以有效复位骨折,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加安全、精准及个体化.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诊断为单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