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各屈光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等效球镜(SE)的关系,并评估各筛查指标在诊断屈光不正方面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同意完成散瞳验光的3~6岁学龄前儿童,共计791名。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小瞳孔下电脑验光和散瞳验光后SE,然后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比值。结果:共纳入791名学生,其中男生400人(50.6%),女生391人(49.4%)。AL、CR、AL/CR及SE平均值分别为22.62±0.94mm、7.81±0.29mm、2.90±0.09、+1.95±1.31D。AL、CR及AL/CR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男生AL及CR显著大于女生(均P<0.001),男生与女生AL/CR及SE均无差异(P=0.82、0.19)。SE与AL/CR、AL、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50、0.16。多元线性回归表明:AL/CR每增加1个单位,SE向近视转变10.91个单位。AL/CR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90.46%,约登指数为0.84;小瞳孔下电脑验光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IOL-Master测量大学生近视眼的眼轴长度(AL),水平、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前房深度(ACD)及角膜直径,探讨大学生近视眼各屈光成分值与屈光度的关系以及大学生近视眼的主要成因。方法:大学生近视患者1059例2118眼,经电脑验光按等效屈光度分为三组:A组低度近视<-3.00D(738眼),B组中度近视-3.00~-6.00D(989眼),C组高度近视>-6.00D(391眼)。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IOL-Master)测量其AL,K1,K2,ACD及角膜直径,计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且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K1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K2在各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但K1和K2仅与中度近视的屈光度存在相关性(P<0.05);各组AL与K1、K2呈负相关,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CD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度近视的屈光度与ACD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角膜直径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屈光度无相关性(P>0.05);AL/CR比值3.183±0.132,近视屈光度与AL/CR比值呈负相关(r=-0.761,P=0.000)。结论:轴性近视是大学生近视的主要类型。大学生中度近视是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共同作用所致;ACD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影响较小;角膜直径对大学生近视屈光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AL)与角膜曲率半径(CR)及其比值(AL/CR)对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的影响,评估AL/CR比值对青少年儿童近视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12/2018-12在我院首诊的3~16岁疑似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816例1 632眼,检测AL和CR,并行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数(SE)。

结果:本研究纳入受检者816例,检出屈光不正者773例(94.7%),其中近视患者以7~14岁者居多(88.6%)。不同屈光度组受检者右眼AL和AL/CR比值均有差异(P<0.001)。近视和中度远视受检者的SE与AL和AL/CR比值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年龄越大的受检者其SE与AL和AL/CR比值的相关性越强。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为金标准,AL/CR比值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916,准确度为89.2%,Kappa系数为0.76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

结论:中度远视、近视、年龄越大的儿童青少年SE与AL、AL/CR比值的相关性更强,其中AL/CR比值对近视的定性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与年龄、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对360例360只右眼正视及近视受试者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非接触式眼压计、OrbscanⅡ及3D-OCT分别测量屈光状态、AL、角膜厚度(center corneal thickness,CCT)、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白对白距离(white-to-white distance,WWD)、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CC)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方法评估AL与年龄、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AL均值为24.15±1.26mm,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L与年龄(r=-0.238,P<0.01)、等值球镜度数(r=-0.742,P<0.01)、CC(r=-0.395,P<0.01)及RNFLT(r=-0.374,P<0.01)成负相关,而与ACD(r=0.411,P<0.01)呈正相关,与CCT(r=0.099,P=0.060)及WWD(r=0.061,P=0.252)无相关性。将AL及与其具有相关性的参数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L与年龄(P=0.001)、SE(P<0.01)、ACD(P<0.01)及CC(P<0.01)具有相关性。结论:AL随着年龄增长表现为逐渐变短的趋势。眼轴越长,近视屈光度越高,角膜越扁平,前房越深,RNFLT越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邯郸市主城区1~6年级学生眼屈光状态及生物学参数,探讨晶状体屈光力和轴径比等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并评估其对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抽取邯郸市主城区10所小学2508名小学生,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和电脑验光仪获得眼轴(Axis length,AL)、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和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ens refractive power,LP)、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按年级分为6组,并按屈光状态分为近视组、正视组和远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组之间各参数的关系及各生物学参数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 1~6年级组SE (F=48.642,P<0.05)及LP (F=287,P<0.05)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AL/CR (F=64.523,P<0.05)、AL (F=62.468,P<0.05)、ACD (F=3.876,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与近视发展特点。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6~7岁学龄儿童167例(167眼)。方法 167例儿童3年2次(2011年、2014年)行眼球生物参数与屈光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取右眼数据),分为非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未确定为近视),新增近视组(2011年检查未近视,2014年检查确定近视),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确定为近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参数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SE)、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CR)、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轴率比(AL/CR)等。结果  非近视组105眼2011到2014年SE、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75,P=0.36、0.084),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2.28、-13.94、9.81、-8.18,P=0.000、0.025、0.000、0.000、0.000)。新增近视组45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99),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15.54、3.37、-15.30、11.16、-61.90,P=0.000、0.000、0.002、0.000、0.000)。近视组17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3),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10.70、-2.43、-3.746、4.439、-7.95,P=0.01、0.000、0.027、0.002、0.000、0.000)。3组间2011年SE、AL、ACD、LT、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14、8.89、9.29、4.47、11.76,P=0.000、0.000、0.000、0.013、0.000),非近视组与新增近视组两两比较LT有显著差异;2014年SE、AL、ACD、LT、AL/C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85、24.77、11.17、6.63、41.08,P=0.000、0.000、0.000、0.002、0.000)。结论  三年随访观察显示,此年龄段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显示SE降低、AL增长、CCT变厚、ACD加深、LT变薄、AL/CR增大等特点,而CR无明显变化。LT可能是近视发生的预警信号之一。(眼科,2016, 25: 106-10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6岁视力低下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的3~6岁轻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197人(197眼),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按有无视力低下分两组:视力低下组与视力正常组。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记录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及轴向、等效球镜度(SE)和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测量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CD)及眼轴长度(AL)。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平均屈光力(Km),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及轴率比(AL/CR)。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儿童年龄、等效球镜度及柱镜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视力正常组相比较,视力低下组儿童LT、Km较高,VCD、AL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ACD、A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力低下组儿童SE与AL、VCD、AL/CR均呈负相关(r=-0.468、-0.448、-0.341,均为P<0.05),与Km...  相似文献   

8.
李聪慧  王倩  杨静  尚文青  信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936-1939

目的:分析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3~6岁)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6-01/2018-12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203例405眼,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行检影验光,根据双眼等效球镜度将患儿分为轻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高度远视组。眼科A型超声仪测量眼球相关参数,收集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ITR)和眼轴长度(AL),自动验光仪检查水平和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并分析各组眼球生物学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平均ACD为3.08±0.38mm,LT为3.91±0.34mm,VITR为14.53±1.85mm,AL为21.45±1.01mm,K值为43.34±1.70D。AL、ACD、LT和VITR在三组间均有差异(P<0.05); 而K值在各组间无差异(P>0.05)。远视屈光度与AL和VITR呈负相关(P<0.01),与ACD、LT、K值无相关性(P>0.05)。

结论:AL的变化是影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最主要因素,表现为远视屈光程度越高,AL越短,玻璃体腔越浅,协同参与屈光状态的变化,而远视程度与ACD、LT和K值无相关性。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不正以轴性屈光不正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眼轴与平均角膜曲率半径比值(简称轴率比)诊断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标准,连续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门诊首诊的3~17岁屈光不正青少年儿童共1 011例。检查记录患儿双眼裸眼视力、眼轴、平均角膜曲率半径等,计算轴率比(AL/CR)。双眼睫状肌麻痹后视网膜检影及主觉验光,记录主觉验光的等效球镜度(SE)。以SE≤-0.50 D为近视诊断标准,AL/CR>3为可疑近视。数据行正态性检验、秩相关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等处理。结果AL/CR和SE均非正态分布,AL/CR为3.05(2.27,3.54),SE为-1.25 D(-11.38 D,+11.63 D),AL/CR与SE呈负相关(r=-0.563,P<0.01),与诊断近视的金标准睫状肌麻痹下主觉验光相比,AL/CR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896,特异度为0.918,准确度为90.3%,Kappa系数为0.79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P<0.01)。结论轴率比>3对近视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分布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水平、垂直角膜曲率(K1,K2)、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角膜直径(corneal diameter,W-W值)各屈光参数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Zeiss)获得学龄儿童813人1626眼的AL,K1,K2,ACD,W-W值,年龄:5~12(平均8.46±2.30)岁,经电脑验光(Topcon)后所有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被分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正视及远视5组,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度组之间各生物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1)5~12岁不同年龄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屈光状态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近视比率随着年龄不断上升;(2)不同年龄组之间:AL和ACD随着年龄不断增大,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组之间:AL在高度、中度及低度近视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在低度与中度近视组及低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K1,K2,W-W值在低度与高度近视组及中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屈光度与AL呈负相关(r=-0.764,P<0.01),屈光度与ACD呈负相关(r=-0.498,P<0.01),屈光度与K1,K2及AL相关性较小。结论: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发育中,AL的增加对屈光度的改变有着最主要的作用,轴性近视在5~12岁学龄儿童群体占主要的成分,同时,K1,K2,ACD,WW值对屈光度的改变也有影响。7~8岁可以认为是学龄儿童从正视化向近视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轴(AL)与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R)比值(AL/CR值,简称轴率比)评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01/10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16岁儿童青少年340例680眼,对所有患者进行睫状体麻痹后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数(SE),检查记录患者AL、平均CR,并计算AL/CR值。结果:所有患者接受睫状体麻痹后验光检查,共检出近视(SE≤-0.50 D)609眼(89.6%),远视(SE≥+0.50 D)58眼(8.5%),正视(-0.50 D&#x003C;SE&#x003C;+0.50 D)13眼(1.9%),不同屈光状态患者组间SE、AL、AL/CR值比较均有差异(P&#x003C;0.01),CR无差异(P&#x003E;0.05)。所有受检者屈光参数:SE +8.75--8.75(平均-2.25±2.38)D; AL 19.91-27.54(平均24.41±1.22)mm; CR 7.17-8.71(平均7.83±0.27); AL/CR值2.50-3.50(平均3.12±0.14),相关性分析显示SE与AL/CR、AL有较强的负相关(r=-0.891,P&#x003C;0.01; r=-0.758,P&#x003C;0.01),SE与CR无明显相关性(r=0.067,P&#x003E;0.05),AL与CR呈正相关关系(r=0.483,P&#x003C;0.01)。SE与AL/CR、AL的线性关系分别为SE=45.026-15.162×AL/CR,R2=0.794,SE=33.741-1.474×AL,R2=0.574。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为金标准,AL/CR值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962,特异度为0.839,误诊率为0.169,漏诊率为0.038,准确度为94.85%,Kappa系数为0.742,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结论:AL/CR值对近视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对近视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用于指导近视防控等相关眼科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青年近视人群等效球镜度(SE)、眼轴(AL)、眼压(IOP)、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以及平均角膜曲率(Km),探讨屈光度与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19-07在兰州华厦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1619例1619眼的术前检查资料,根据SE将其分为低、中、高、超高度近视组。收集术前SE、AL、IOP、CCT、ACD、Km等眼球生物学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低、中、高、超高度近视组SE分别为-2.38±0.49、-4.60±0.82、-7.40±1.08、-11.58±1.23D,AL分别为24.55±0.72、25.68±0.77、26.75±0.64、28.00±0.56mm,IOP分别为14.68±3.18、14.78±2.81、15.19±2.66、15.70±2.68mmHg,ACD分别为3.41±0.24、3.34±0.25、3.32±0.25、3.24±0.27mm,Km分别为42.96±1.22、43.02±1.43、43.29±1.47、43.56±1.47D,四组患者AL、IOP、ACD、Km均有明显差异(P<0.001),而CCT无明显差异(P>0.05)。SE值与AL、IOP、CCT、Km呈正相关性(r=0.851、0.104、0.066、0.157,均P<0.001),与ACD呈负相关性(r=-0.129,P<0.001)。结论: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近视患者AL增长,Km增高,IOP增高,CCT增高,ACD变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术前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眼轴长度(AL)、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中央角膜厚度(CCT)、中央前房深度(ACD)及角膜前表面散光度(AA)的影响及使用疗程与眼表屈光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11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符合TFOS DEWSⅡ中干眼诊断标准的AR...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程度屈光参差单眼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1a的双眼近视进展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6/2019-06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12岁的单眼近视屈光参差患者60例,双眼等效球镜(SE)差值≥2.5D为高度屈光参差组30例,1.0D≤双眼SE差值<2.5D为低度屈光参差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戴镜6mo, 1a的双眼眼轴长度(AL)和非戴镜眼SE变化情况。结果:随访6mo, 1a时,高度屈光参差组戴镜眼眼轴增长均少于低度屈光参差组(P<0.001),非戴镜眼眼轴增长量和SE增长均大于低度屈光参差组(均P<0.001),且高度屈光参差组双眼眼轴差缩短幅度均大于低度屈光参差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戴镜前屈光参差度和双眼眼轴差缩短量具有相关性(F=0.293、0.458,均P<0.001)。结论:单眼近视屈光参差儿童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高度屈光参差者较低度屈光参差者戴镜眼眼轴增长更慢,而非戴镜眼眼轴和等效球镜度进展更快。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缩小屈光参差,且戴镜前屈光参差程度越大,双眼轴差缩小越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研究近视儿童口服递法明片后6mo内近视进展情况.方法:收集2012-06/2015-01来我院就诊的3~13岁年龄段的近视患者36例69眼,其中男16例30眼,女20例39眼,双眼经阿托品散瞳验光后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三组,其中高度近视组(>-6.00D)30眼,中度近视组(-3.00~-6.00D)24眼,轻度近视组(<-3.00D)15眼;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其中学龄前组(<6岁)21眼,青少年组(≥6岁)48眼.均口服递法明片,使用前及使用后6mo自身对比分析等效球镜度数、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并计算眼轴(axial length,AL)和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urvatures radius of cornea,CR)的比值(AL/CR).结果:服用递法明片后6to内,轻度和中度近视儿童患者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和AL/CR均较服药前有增加,但只有中度近视儿童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儿童患者等效球镜度数、眼轴较服药前有增加,AL/CR无明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和青少年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和AL/CR均较服药前增加,但只有学龄前组眼轴和A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口服递法明对于儿童的轻度和重度近视的进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对于儿童的中度近视控制作用不明显;同时短期口服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学龄前儿童近视进展控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学龄期儿童,不同类型屈光参差,双眼间视力及生物学参数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轻中度屈光参差的学龄期儿童(6-12岁)128例。根据屈光参差的类型分为5组。所有患儿均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眼部A超、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以下数据: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房深度(ACD)、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CD)、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CR)、轴率比(AL/CR)。统计学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Spearman秩和检验。

结果:远视性屈光参差双眼间视力差异最大(0.14±0.20),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间眼球生物学参数AL和VCD差异最大(0.56±0.41,0.56±0.39 mm)。双眼间屈光参差和BCVA、VCD、AL、AL/CR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6、0.379、0.350、0.263与LT、CR无显著相关(r=-0.019,-0.069,P>0.05)。然而在每个类型的组别中,屈光参差与双眼间的眼球生物学参数并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学龄期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在四种屈光参差类型中双眼视力差异最大。单纯远视或近视型屈光参差两眼间生物学参数的差异主要是由于VCD和AL的不对称,而散光型屈光参差双眼间的眼球生物学参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眼轴、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与儿童屈光不正的关系。

方法: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44例88眼的屈光不正度数、眼轴、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参数,经计算得到晶状体度数。按屈光不正度数分为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直线相关与回归比较年龄和屈光不正与各屈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44例88眼,平均年龄9.04±2.39岁,等效球镜(SE)-3.50~+8.75D; 远视组眼轴比近视正视组短(P<0.05),远视组晶状体屈光力明显低于近视正视组(P<0.05),三组间角膜屈光力和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发现年龄与等效球镜(SE)之间成负相关; 眼轴与年龄成正相关; 年龄与晶状体屈光力成正相关; SE与眼轴成负相关; SE与晶状体屈光力有负相关关系。

结论:儿童随年龄增长,SE向近视发展,眼轴变长,晶状体屈光力增强; SE越偏远视,眼轴越短、晶状体屈光力越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6岁早产儿近视患者屈光参数的变化,探讨早产儿近视发生发展与屈光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01/2018-12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门诊随诊的1~6岁早产儿近视者158例316眼作为早产儿近视组,选取同期随诊的早产儿非近视者164例328眼作为早产儿非近视组。检测并分析两组受检者角膜曲率(CR)、前房深度(ACD)、玻璃体腔深度(VITR)、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等屈光参数。结果:1~3岁受检者中,早产儿近视组较早产儿非近视组CR陡(44.47±1.14D vs 43.38±1.22D),AL延长(21.89±0.71mm vs 21.24±0.56mm)(均P<0.05),而ACD、VITR及LT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4~6岁受检者中,早产儿近视组较早产儿非近视组AL延长(22.49±1.32mm vs21.43±0.72mm,P<0.05),而CR、ACD、VITR及AT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1~3岁早产儿高度近视患者较低、中度近视患者CR陡、AL长,4~6岁早产儿高度近视患者较低、中度近视患者VITR深、AL长。结论:屈光参数发育不匹配可能是早产儿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其中眼轴长度变化起主要作用,而角膜曲率陡是低龄(≤3岁)早产儿近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徐静  李雪  胡琦  杨帆  吴琼  王珂萌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52-955
目的 研究超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力及眼轴影响因素,并分析超高度近视患者易发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16例(354眼)受试者按照屈光力不同分成3组AA组260眼(>-9.00~12.00 D)、B组75眼(>-12.00~15.00 D)、C组19眼(>-15.00D),对其屈光力、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等相关眼部参数进行测量,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超高度近视眼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与AL、角膜最大屈光力(K2)、年龄之间呈负相关(均为P<0.05),与ACD及ACA之间呈正相关(均为P<0.05).AL与Goldmann眼压值(Goldmann-correlated IOP value,IOPg)、角膜代偿的眼压值(corneal compensated intraoeular pressure,IOPcc)和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均为P<0.001),而与角膜最小屈光力(K1)、K2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均为P<0.001).IOPcc与K1、K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均为P<0.001);IOPg与GCT和A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为P<0.001),而与K1、K2呈负相关关系(均为P<0.05).ACD与ACA、IOPg之间,ACA与IOPg、IOPcc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均为P <0.05).B组的SE与IOPc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影响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力的主要因素为SE、AL、K2及ACD,而影响AL的主要因素为K1、K2、IOPg及年龄.结论 AL延长是超高度近视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L越长近视越严重,而IOP可以通过影响AL而影响超高度近视眼的屈光力,从而加快超高度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收集南非健康黑人的角膜直径(CD)、曲率(ACC)和角膜中央厚度(CCT)的数据并探讨其与屈光不正等效球镜(SE)、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的相关性,及三个角膜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0例受试者,包括305例男性和295例女性(平均年龄:28.15±13.1y,年龄范围:10~66y)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验光,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Oculus Keratograph 4检测CD和ACC,ivue-1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CCT.Nidek AR-310 A自动验光仪和主观验光检测屈光不正.Nidek US-500 A超检测AL,ACD和LT.结果:由于左右眼参数评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处只显示右眼的结果.角膜各项参数平均值如下:CD=11.77±0.32 mm(10.30-13.70 mm),ACC=7.88±0.29 mm(7.13~8.88 mm),CCT=493.05±33.2μm(412~590μm).CD与SE无相关性(r=0.05,P=0.24).CD与AL(r=0.58,P=0.00)、ACD(r=0.63,P=0.00)显著相关,但与LT(r=-0.40,P=0.00)呈负相关.ACC与SE(r=-0.03,P=0.48)无显著相关性.ACC与AL(r=0.40,P=0.00)呈正相关.ACC与ACD(r=0.04,P=0.56)、LT(r=-0.03,P=0.88)无显著相关性.CCT与角膜以外其他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角膜各项参数的相关性表明,CD与ACC(r=0.71,P=0.00)、CCT(r=-0.68,P=0.00)相关.结论:CD与AL、ACD、LT相关,ACC与AL相关.CCT与角膜以外其它参数无相关性,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在角膜各项参数中,CD与ACC、CCT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