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脏反位俗称“镜面人”,是指身体内各内脏器官的解剖位置与正常人左右相反,如镜子中的影像一样。内脏反位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而合并胆囊病变者更为罕见。2019年6月笔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修期间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患者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半月入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巩膜无黄染,无发热,双肺无异常,心音右侧为强,腹平软,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墨菲征(-)。左上腹叩诊呈浊音,右上腹肝浊音界消失。ECG诊断为右位心。胸部透视证实心影呈右位心型,心尖向右下方,右侧膈下区见胃泡影,左侧未见。B超:左上腹探及肝脏大小正常,回声均匀,左肝内探及多个强回声团,直径0.6~1cm,后方伴声影,左肝内胆管扩张,内径0.9cm,右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长7cm,前后径2.5cm,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厚约0.4cm,回声增强,囊内探及一直径约2.8cm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胰管不扩张。CT:左肝内胆管扩张(约2cm),内脏全反位畸形。临床诊断为全内脏反位,左肝内胆管结石伴扩张,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于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及胆囊切除术。术中证实腹内脏器全反位,左肝外叶肥大肿胀充血,  相似文献   

3.
全内脏反位合并胆囊结石较少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仅见个案报道.我院于2009年10月行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ils,SI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全内脏反位合并肾脏肿瘤病例临床上更为少见[1],异常的脏器和血管分布往往增加了此类患者的手术难度,对于采取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则尤为困难[2]。我们近期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同时伴有右侧肾脏肿瘤患者,对其采用腹膜后途径成功进行了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检索文献国内尚未有类似报道。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外院CT检查发现右  相似文献   

5.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解剖异常,发生率为1/5 000~1/20 000[1]。本人于2003-2008年间成功对2例内脏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例1,女,48岁,因"发现胆囊息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胰脾诊疗中心收治的32例行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15.5±36.7)min,术中出血量(340.8±105....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8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伴间断性黑粪4月余”于2012年12月6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入院查体: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位心,心率72次/min、律齐,腹部平软、未触及异常包块,直肠指检呈阴性。  相似文献   

8.
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病人,女,72岁。因“左中上腹疼痛12h,向背部放射,伴呕吐”于2005年5月11日入院。查体辅助检查提示全内脏反位及胆囊炎,胆囊结石(左位),经抗炎、补液、解痉等治疗症状缓解后,于2005年5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见胆囊及肝脏位于左上腹,脾脏位于右上腹,腹腔脏器全反位,仍以脐下戳孔为观察孔,腋前线肋下3cm戳孔为操作孔,剑突下3~5cm稍偏左戳孔及左锁骨中线肋下5cm戳孔为辅助操作孔。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6岁,2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间歇性胀痛不适,向背部放射,一直以为胃病,未予重视,近2d病情突然加重,自服止痛片治疗无效,出现发热畏寒及剧烈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于2007年5月6日入院。入院后查上腹部CT发现患者部分内脏反位(见图1),胃、肝脏、脾脏、下腔静脉与正常脏器呈镜影分布,而脾脏为多个,十二指肠降部位于右侧,腹主动脉位置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0.
<正>全脏器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先天性胸腔及腹腔器官的完全性倒转镜像位,非常罕见,也就是俗称的“镜面”人。SIT合并外科疾病的发生率较低,迄今暂无证据表明内脏转位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在镜面人中行微创手术的病例虽然不断有报道,但总体例数不多。左位胆囊患者在解剖上存在其特异性,因此术中极易损伤血管、胆管,给微创手术操作增加了难度。我科行腹腔镜全内脏反位胆囊切除手术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78岁,因左上腹及剑突下疼痛反复发作7年,加重半年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痛苦面容,巩膜无明显黄染,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上腹及剑突下偏左压痛(+),反跳痛(-),墨菲征(+),无手术史。肝、胆、脾彩超示:肝、胆、脾  相似文献   

12.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结构异常,胸腹腔脏器及血管分布呈镜像反位状态,据报道内脏反位的发生率约1/10 000左右[1]。国内外文献多报道全内脏反位行胸腹部外科及血管介入手术,鲜有全内脏反位脊柱疾患病例报道[2~4]。本科成功对1例全内脏反位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融合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74 岁.因"皮肤、巩膜黄染6 天"于2020年12月8日入住东营市人民医院.6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上腹隐痛和大便不成形.无恶心、呕吐、发热、寒战.腹软平坦,上腹部深压不适,无明显反跳痛,腹部无明显包块,肝脾未触及,Murrhy征阴性.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切除左位胆囊尤其是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的报道少见,经验也较缺乏。2003年我院肝胆外科中心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遇到内脏全部反位型左位胆囊2例。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2006年3月收治的1例极为罕见的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腺癌Ⅰ-Ⅱ级。术后1周胆红素降至正常;但2周后出现胃-空肠吻合输出袢粘连性不完全性梗阻,经内镜下置管、鼻饲、营养支持、针灸等处理,40d后痊愈出院。经检索,全球自1936-2006年间报道的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仅15例;其中只有5例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胰头与壶腹周围癌的报道。结论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肿瘤时,若无明显禁忌证,应同样予以积极的外科治疗,术中操作应注意完全相反的解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6.
17.
患儿男,12岁。因便秘、腹胀12年入院。体格检查:身高121cm,体重20kg。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心尖搏动位于第3肋间右锁骨中线内1cm处,叩诊心浊音界为右位心。腹部隆起,腹壁可见静脉扩张,腹壁紧张,皮下脂肪薄,无压痛、反跳痛,叩诊正常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8~10次/min。直肠指诊:肛门括约肌张力正常,直肠壶腹部空虚,指套退出粘有棕色恶臭粪便。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发现甲状腺右叶结节20+d”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简称“我院”)。入我院前25 d患者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右侧叶下份一囊实性混合回声结节,大小为19 mm×10 mm×10 mm。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无异常,血清降钙素及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490.50 ng/L(参考范围<6.40 ng/L)和11.70μg/L(参考范围<5μg/L)。在专科医生建议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右叶下份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查见少量非典型上皮细胞。甲状腺右叶结节穿刺降钙素洗脱液检查:>200 000.00 ng/L。初步诊断考虑甲状腺右叶髓样癌,遂入我院治疗。患者自诉无颈部红肿、疼痛,无饮食增加、易怒、多汗怕热、心动过速,无肢体乏力、怕冷、精神淡漠及下肢水肿,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0岁。发现右肝占位1d收入院,无不适,要求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查体示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甲胎蛋白、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接受腹腔镜肝切除的123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2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3.8岁(31~69岁).肝功能Child A级89例,Child B级27例.结果 手术方式包括中转开腹肝切除4例(肝静脉出血),完全腹腔镜肝切除93例(规则性切除52例、不规则性切除41例),腹腔镜辅助肝切除26例.平均手术时间(205.5±92.5)min(115~290 min).出血量100~1500 ml,平均250 ml.输血21例,输血量400~800 ml.切除肝体积最大18 cm×16 cm×12 cm.病灶直径1.8~8.0 cm,平均(4.5±2.7)cm.5例出现少量胆漏,经引流后愈合;8例出现少量腹水(均为肝功能Child B级),经对症治疗后消失.1例术中死于肝中静脉出血及气体栓塞.术后住院3~15 d,平均(5.8±1.6)d.术后随访(28.1±10.5)个月(4~61个月),复发5例,未发现腹腔及穿刺孔转移.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治疗HCC的一种新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