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对32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儿的发病年龄、眩晕特点、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偏头痛病史、运动病病史、相关家族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18岁,平均11.97岁。发病年龄2~17岁,平均9.09岁,男性比女性平均早发病2.69年。发作频率每年1次至每天数十次,持续时间最短<1 min,最长>72 h,伴畏光和(或)畏声8例,冷热试验异常4例,速度阶梯试验异常6例,c-VEMP异常2例。结论  良性阵发性眩晕男性患儿偏多,眩晕发作比较孤立,常不伴耳鸣、耳闷、听力减退等耳部症状,多数为短暂眩晕发作,合并运动病病史、相关家族史比例较高,前庭功能异常并不能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了解不同伴发症状的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前庭功能检查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眩晕诊疗中心收治的91例复发性眩晕患者,按照伴发症状分为四组,偏头痛组(A组);非偏头痛的头痛组(B组);畏光和/或畏声组(C组),无头痛、无畏光-畏声组(D组)。观察四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前庭功能特点结果 1)四组性别比例及前庭症状、诱发因素无明显差异2)偏头痛组恶心呕吐率较高为78.6%(c2=11.274,P=0.001)3)四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畏光畏声组及无头痛无畏光畏声组有较高的耳鸣患病率50%。4)四组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潜伏期延长率及振幅异常率均显著高于UW异常率及平滑跟踪异常率。5)偏头痛组及畏光畏声组2项以上前庭功能检查受损率较高。结论1)有偏头痛病史及发作时伴有畏光畏声的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自主神经反应更明显,前庭功能受损更严重。2)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尽管无明显听力受损但是会伴有有不同程度的耳鸣3)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不管伴发症状如何VEMP异常率均高于其他前庭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性眩晕的神经耳科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偏头痛相关的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的临床特点,了解听觉与前庭系统受累的情况以及功能障碍的范围和程度,判断偏头痛相关眩晕是中枢性抑或外周性眩晕。方法22例急性(5例)或亚急性(17例)MV检查包括神经一耳科学检查、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记录以及听力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男6例,女16例。15例次有偏头痛,17例次有运动病,15例次有偏头痛或运动病家族史,1例次有视觉先兆,7例次对运动敏感(身体运动或改变头位出现眩晕),4例次畏光,6例次畏声,5例次失眠、情绪影响易引起眩晕发作,2例次与月经期关系密切。眩晕持续数分钟到1天。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双侧异常3例,单侧异常10例。主观垂直视觉检查均正常。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异常14例(13例为患侧低振幅,1例为患侧P13波潜伏期延长)。前庭双温检查异常3例;中枢性异常眼动11例,其中视动性眼震低增益9例,1例扫视过冲,1例摇头试验出现垂直眼震,同时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者10例,1例正常。4例患者有位置性眩晕,但均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结论偏头痛性眩晕应作为外周或中枢性眩晕的一种常规鉴别诊断的疾病,可为中枢性或外周性眩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氟桂利嗪治疗前庭型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半年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连续就诊的眩晕患者,经筛选符合确诊及可能诊断前庭型偏头痛的患者共97例,其中男19例,女78例。予以氟桂利嗪5-10mg每晚口服。根据患者症状缓解程度给予1个月到3个月的疗程。结果患者服用药物后随访3月39例(40.2%)自觉无头晕发作,41例(42.3%)患者服用药物后仍有头晕发作但发作频率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剩余17例(17.5%)无明显改善。结论氟桂利嗪可以有效治疗前庭型偏头痛,安全性也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儿童复发性眩晕(RVC)患者进行连续睡眠脉搏氧监测,观察其睡眠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探讨连续睡眠脉搏氧监测在诊断RV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RVC诊断标准,选取RVC患儿 50例作为RVC组,非RVC 20例作为对照组。RVC组根据2周内眩晕是否反复发作分为眩晕发作组(29例)和眩晕不发作组(21例);根据眩晕问卷调查评分将RVC组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所有入组患儿均行连续睡眠脉搏氧监测,分析RVC患儿及对照组之间连续睡眠脉搏氧特征性差异。结果 ①RVC组中睡眠脉搏氧异常率为46.0%(23/50),正常对照组睡眠脉搏氧异常率为5.0%(1/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眩晕发作组脉搏氧异常率65.5% (19/29),眩晕不发作组脉搏氧异常率19.0%(4/21),眩晕发作组脉搏氧异常率高于眩晕不发作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眩晕发作组、眩晕不发作组及对照组的平均SpO2和最低SpO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RVC与对照组的平均SpO2和最低SpO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连续睡眠脉搏氧与RVC、尤其是眩晕发作期的RV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临床上,睡眠脉搏氧监测为无创,操作简单、易行,可作为诊断RVC的辅助检查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4~13(7.95±0.415)岁。病程平均6.01±1.618周,合并非偏头痛性头痛23.8%,合并晕车26.2%,1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者占23.8%。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者有61.9%(26/42)。治疗1个月时,前庭症状治愈率为66.67%,双温试验恢复率为73.80%。治疗1个月时两组比较,儿童前庭症状问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庭康复训练治疗与前庭症状治愈率相关(P=0.004),与双温试验恢复率无关(P=0.148)。结论 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除药物对症治疗外,建议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达到更高临床症状缓解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眩晕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一年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眩晕患儿,排除颅内病变、遗传性神经系统病或代谢病等相关疾病引起的眩晕,最终确诊的眩晕患儿54例,并根据其病因进行治疗观察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年龄自6岁到16岁,平均年龄(9.33±2.84)岁。经检查确诊为良性阵发性眩晕38例(70.4%),中耳炎引起眩晕7例(13.0%),前庭神经炎6例(11.1%),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5.5%)。治疗后有8例(14.8%)患儿仍有反复发作性眩晕,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儿童眩晕诊断难度较大,有其特有的病因构成,但眩晕患儿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路径,通过随访评价干预的效果。方法 资料收集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头晕门诊入组的68例VM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标准的一般情况及病史登记、量表评价和听力学检查。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前庭康复和生活方式指导,对满足连续随访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再次进行主观症状量表评价,分析VM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症状恢复趋势特征。结果  ①68例VM患者伴随状依次为为耳鸣、耳聋、耳闷堵感、耳痛及耳周皮肤异常感觉;②68例(136耳)VM患者纯音测听提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者占46例(88耳),67.7%(64.7%),听阈阈值(32.19±8.79)dB HL,以高频下降为主,其中双侧听力下降者44例(64.7%);③68例VM患者双温试验异常者50例(73.5%),单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或低下者32例(47.1%);④治疗后眩晕残疾量表和头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庭双温试验正常组较异常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患者的伴随症状表现多样,伴有轻中度的双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头晕患者应考虑VM的可能。VM患者的主观症状可依据规范治疗获得显著改善,且前庭功能检查可能有望成为VM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眩晕和偏头痛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偏头痛患者容易出现前庭症状,同时眩晕患者中偏头痛症状的发病率也很高。早在19世纪一位神经学家便注意到了偏头痛与眩晕的临床相关性[1]。随着对这种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临床上开始关注这类疾病。在既往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关术语,如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良性复发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等,2009年Neuhauser等提出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这个术语[2]。由于该疾病缺乏生物学标记及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因此未被业内公认。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DH-2)中仅在基底型偏头痛和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两个亚型中提到眩晕症状,大部分同时伴有眩晕和偏头痛的患者不能满足上述诊断。2012年由德国柏林巴拉尼协会前庭病分类委员会Lempert等人提出,并与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分类小组委员会讨论,共同制定了VM的诊断标准,于2013年出版在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第三版的附录中,为前庭性偏头痛未来的临床鉴别和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对前庭下神经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眩晕门诊18例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资料,尤其是VEMP检测结果。结果 18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旋转性眩晕,3例为平衡障碍,所有患者纯音测听、冷热试验及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正常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异常。其中14例cVEMP检查不能引出,4例振幅低下。3个月后复诊10例患者症状消失,复查cVEMP 9例恢复正常,1例振幅低下;半年复诊18例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复查cVEMP只有2例振幅低下,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 VEMP检查对前庭下神经炎的精准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2组病例分析,探讨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PCIV)与偏头痛性眩晕(MV)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眩晕门诊MV患者60例和PCIV患者64例,分析其临床的特征性表现。检查方法包括: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眼动检查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结果:64例PCIV患者,血压异常29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14例;血管超声异常37例;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14例;高刺激ABR异常22例;4例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60例MV患者,运动病45例,运动敏感20例,畏光或(和)畏声32例,偏头痛45例,眼动异常16例,MRI异常3例,高刺激ABR异常40例。高刺激ABR在PCIV和MV的阳性率分别为34%(22/64),67%(40/60)。结论:MV平均年龄小于PCIV患者。MV患者女性发病多于男性(2.75∶1.00),PCIV性别比例差异减小(1.46∶1.00)。MV的运动病、运动敏感、发作时畏光或(和)畏声是与PCIV的重要鉴别点;PCIV的主要特点包括血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动脉硬化等。前庭功能检查不能作为鉴别的依据;头颅MRI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高刺激ABR不能作为PCIV与MV的鉴别点,但对与其他类型眩晕的鉴别有一定意义。前庭功能检查无助于PCIV与M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121例前庭性偏头痛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治疗的121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3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对照组58例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痊愈2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7例;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内实验组患者的眩晕发作次数(3.14±1.80)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4.10±2.49)分钟,均少于对照组(4.26±2.32)次、(5.63±2.81)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的神经耳科学改变;方法回顾性总结321例偏头痛患者的神经耳科学表现,并将其按有无眩晕分成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所有存在与偏头痛相关的耳部症状的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及耳鸣匹配检查,所有存在与偏头痛相关的眩晕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 25.5%(82/321)的偏头痛患者伴有眩晕,7.5%(24/321)的患者有耳鸣症状,2.8%(9/321)的患者自觉听力下降,8.4%(27/321)的患者纯音测听异常,9.0%(29/321)的患者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表现为各波绝对潜伏期延长和或波间期延长)。对比两组耳鸣发生率、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伴随眩晕的偏头痛患者更易出现前庭耳蜗症状,本文旨在加深耳鼻喉科医生对偏头痛在耳蜗及前庭器官上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从而对其在接诊偏头痛患者时做出更加精准的评估、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普通病例表现为周期性头痛,而在不同类型的偏头痛,则可表现为一过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视觉改变、感觉异常、颅神经及脑干症状,并常常表现有前庭和听觉系统功能障碍,如眩晕、平衡障碍、耳鸣及听力下降等。偏头痛的症状,临床仅表现为一过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本文称之为偏头痛替代征(migraine equivalent)。作者报告5例偏头痛替代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平衡障碍、听力下降等,部分病例可出现下肢无力、眼前发黑、复视、视野缺损、面部口周或手的感觉异常、发音困难等症状,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完全恢复正常。神经系统检查、CT 扫描及动脉造影均正常。听力学检查偶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0例我科眩晕门诊收集的前庭下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听力学、冷热试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结果,予以诊断。结果 10例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均符合前庭下神经炎表现,颅脑CT或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病变,听力学及冷热试验、oVEMP结果正常,cVEMP异常,均表现为单测消失。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眩晕、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病因学、激素等治疗,并在发病3~4天后指导患者行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半年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前庭下神经炎属于前庭神经炎的一个亚型,VEMP检查可辅助诊断。对临床怀疑前庭神经炎的患者应常规行 VEMP检查,以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可做为临床上治疗前庭下神经炎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对改善患者药物治疗后遗留的慢性眩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探讨前庭功能与突聋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y,VNG)技术检查5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结果 眼视动系统检查出现一项或以上异常共17例(34%);变位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3例(6%);温度试验单侧减弱23例(46%),伴优势偏向15例(30%)。无固视抑制失败。前庭功能与突发聋预后关系:伴发眩晕与否,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单侧半规管功能受损者高频及重度听力损失高于半规管功能正常者,其预后亦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突聋伴前庭功能损害者其高频或重度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突聋且前庭功能正常组,预后亦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上呼吸道感染对眩晕患儿前庭功能的影响,明确感染导致的前庭受损部位,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3月~2018年2月门诊就诊的眩晕患儿,明确2周内上呼吸道感染病史41例,同期门诊就诊非感染眩晕患儿40例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冷热试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感染组内根据病原学种类、病史长短及眩晕程度不同进行亚组比较。结果  感染组前庭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χ2=6.522,P =0.011)。感染组内病原学种类、眩晕程度及病程长短对于前庭功能异常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累及前庭上神经及全前庭神经者均高于前庭下神经。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影响眩晕患儿的前庭功能,与病原体种类、病史长短及眩晕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儿童眩晕近年来受到重视。临床上儿童眩晕并不少见,而由于儿童群体的特质性,病史采集及前庭检查等受到限制,早期诊断困难。与成人相比,除年龄差异外,临床表现、常见疾病及诊断方法也有很大不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眩晕的疾病中常见的是良性阵发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前庭神经炎及中耳炎。本文综述儿童眩晕症状特点及相关疾病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儿童眩晕症     
总结87例13岁以下儿童眩晕症的病因及位、听功能检查。绝大多数为前庭末梢性病变,占95.4%,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多见,占34.5%,其次为Meniere病13例(14.9%)及耳毒性药物中毒10例(11.5%),眼震电图检查半规管功能异常者57例(65.5%),其中少数有视动功能异常,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尚不稳定有关。眩晕合并半规管功能低下者,证明前庭末梢有器质性损害,其中13例进行姿势图检查,患儿人体重心晃动的轨迹长、速度大,与同龄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前庭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功能及前庭功能状态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山东省立医院眩晕门诊52例梅尼埃病患者与36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行纯音测听、视频眼震电图、冷热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部分梅尼埃病及全部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二者的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梅尼埃病患者共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4-70岁,平均45.8岁。纯音测听异常52例,均为单侧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0例。冷热试验异常37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31例。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共32例,5例异常。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共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16-62岁,平均43.6岁。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单侧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7例。冷热试验异常8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18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异常22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纯音测听、中枢性眼动检查、冷热试验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的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梅尼埃病相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纯音测听及冷热试验异常较少见,中枢性服动检查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较高。在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以上检查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