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病程对耳石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3月确诊的原发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56例,根据发病至复位治疗之间的病程长短分为短病程组和长病程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转椅辅助下的Epley复位治疗,经成功复位治疗后7~10 d进行复诊.所有患者在治...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是眩晕病中极为常见者 ,耳科及有关科室的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 ,常误诊为梅尼埃病及颈性眩晕或被漏诊。近年来 ,对此病有一些新的观点及争论 ,故必须有所认识。1   定义患者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 ,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与眼震。偶或伴有飘浮或翻转感。由于征象是在头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 ,故称为变位性眩晕 ,而位置性眩晕是指新的头位引起的眼震与眩晕。2   激发头位床上坐起、躺卧、左右翻身 ,仰头、低头 ,弯腰、俯身、直腰 ,左右转头、头偏一侧。征象多发生于一种头位 ,但少数患者征象可发生一个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分析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旨在协助临床医生提高精准诊治。方法以眩晕问卷形式收集2010年6月-2016年11月接诊1200例BPPV患者,分别采用Epley复位法、Barbecue复位法、Semont复位法及Brandt-Daroff习服法,药物与心理辅助治疗。分析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结果 1200例BPPV患者中,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2;60-70岁年龄段发病多;症状仅表现为体位发作性眩晕,无基础病和合并症者多;诊断分型后半规管BPPV1012例(84.33%)、水平半规管BPPV162(13.50%)、上半规管BPPV0例(0.00%)、多个半规管BPPV26例(2.17%);耳石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首次复位有效率为88%。结论详细收集病史及临床特征,综合评估做出正确诊断,给予个性化治疗是有效治疗BPPV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学者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认识水平提高和复位治疗效果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研究还是以探讨手法复位的疗效为主,对于耳石从耳石床分离及脱落的根本原因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BPPV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复习和归类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PPV和规范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BPPV诊治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发展、病因、诊断标准、治疗手段等认识越来越多。对此本文将逐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累及多个半规管的老年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48例多管受累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法复位的疗效。结果多管受累的老年性BPPV患者占同期全部老年BPPV患者的21.7%(48/221)。Dix-Hallpike和(或)Roll试验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头位可诱发出相同或不同的眼震。对称性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的BPPV患者17例(35.42%),其中16例患者双侧后半规管同时受累,1例患者双侧前半规管同时受累,3例(6.25%)患者诊断为后半规管并同侧前半规管BPPV,25例(52.08%)患者诊断为后半规管并同侧或对侧水平半规管BPPV,1例(2.08%)患者诊断为一侧前半规管合并同侧水平半规管BPPV,2例(4.17%)患者诊断为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根据患者眼震持续时间其中43例(89.58%)诊断为管结石症,5例(10.42%)诊断为嵴顶结石症。全部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采用相应手法复位治疗,首次手法复位后有效率为68.75%,多次复位后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多管受累的老年BPPV患者临床中比较常见,尤其以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的管结石症较为多见,手法复位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般人群中最常见的眩晕疾患,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多合并相关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偏头痛、骨质疏松症等,严重影响BPPV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本文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BPPV合并相关慢性病的临床特征的近期进展,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分析发病因素及治疗手段,为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门诊诊断为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16人,分析发病因素、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 16例患者经手法复位、体位训练及药物辅助治疗后,眩晕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作.结论 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可能与内耳缺血、运动及活动减少有关,我们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指头部运动到特殊位置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近年来国内外对BPPV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也越来越熟悉.本文将从病理基础、治疗方式、复位后相关问题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欠佳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眩晕门诊确诊的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86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确诊的相同例数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耳石复位后1月复查,比较两组疗效;此外对观察组中疗效欠佳者的年龄、既往疾病、睡眠状态、受伤部位等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外伤后BPPV复位疗效欠佳的原因。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中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头部外伤及睡眠障碍患者耳石复位疗效欠佳(P<0.01)。结论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较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明显增高,除外伤外,年龄≥60岁、既往心脑血管疾病、头部外伤及睡眠障碍等也是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BPPV患者,均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为(0.61±0.25)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4.62±2.8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平衡感、眩晕、眼震症状的消失时间分别为(7.61±0.84)d、(7.14±0.75)d、(8.23±0.95)d,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患者期间加强对患者复位期间的综合护理,有助于促进眩晕、眼震等症状的缓解,减少眩晕发作对患者身心影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并发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眩晕、眩晕特点和变位试验结果确诊是否并发BPPV,分析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与同期59例原发性BPPV进行比较。结果 28例全聋型突发性聋并发BPPV,BPPV发病均在突聋后1周内,最常见类型是水平半规管BPPV,其次是后半规管BP-PV,而原发性BPPV最常见类型是后半规管BPPV,其次是水平半规管BPPV;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手法复位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结论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最常见类型是水平半规管BPPV,其次是后半规管BPPV;其手法复位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确诊为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药物组、前庭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2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并记录各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2、4、6周时,联合组DHI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HADS T评分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χ2=3.511,P<0.05)和前庭康复组(χ2=2.38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并且降低了眩晕复发率,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C-BPPV)经不同复位方法复位后残余症状(residual dizziness, RD)的情况,以及对患者眩晕主观感受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复位治疗成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Epley复位法治疗,观察组使用改良Semont复位法复位,随访两组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情况及症状持续时间,同时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上述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RD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RD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患病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现RD的女性及左侧发病的患者明显较多;观察组治疗3天后复诊时在DHI总分、DHI-E(情绪)、DHI-F(功能)评分方面要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DHI-P(躯体)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1月后两组在DHI总分、DHI-P、DHI-E、DHI-F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BPPV经原理不同的复位法复位治疗后均会出现RD,与Epley复位法相比过程快速的改良Semont复位法RD发生率更低,RD持续时间更短,短期主观感受在情绪和功能方面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它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复发率,大部分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效果较好。然而,有一小部分患者经过多次复位治疗后仍无法治愈。近年来,已有专家学者提出慢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概念,尽管此概念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此类患者确实存在,且国内外学者对此类患者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将从慢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义、诊断标准、机制及临床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i vertigo,BPPV),是成人最常见的前庭性眩晕疾病,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其高发年龄为40岁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在儿童眩晕性疾病中较为少见[1,2]。本文报道1例儿童BPPV,以进一步加强对儿童BPPV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BPPV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成4组。组1(56例)为手法复位加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组2(55例)为手法复位加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组3(40例)为SRM-IV前庭功能治疗系统复位加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组4(38例)为SRM-IV前庭功能治疗系统复位加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比较分析各组的治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组2治疗时间最短(6.58±2.05天);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痊愈率最高,组2及组4有效率优于其他2组。结论结果分析显示,手法复位或机械复位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BPPV,都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对124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分组及合并疾病分析,并于复位治疗前行冷热试验检查,比较具有合并疾病和无合并疾病的BPPV患者的半规管受累情况.结果:124例BPPV患者中,有合并疾病者97例(78.2%)、无合并疾病者27例(21.8%);其中92例(74.2%)存在半规管反应减退(UW).比较有合并疾病和无合并疾病BPPV患者的正常和异常UW值、异常UW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累及情况、异常UW的单双侧别、异常UW与BPPV的侧别一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00、0.306、0.027,P>0.05).结论:BPPV患者多数存在合并疾病,多发生于女性和中老年人;椭圆囊耳石脱落与半规管功能异常可能具有病理上的同源性;冷热试验可以为BPPV致病因素的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体位变化诱发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临床特点的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既往认为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中少见而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然而,随着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不断深入认识以及儿童眩晕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患者中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BPPV逐渐被认为是导致儿童青少年眩晕的一种常见疾病而愈发引起关注。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BPPV在流行病学、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呈现出有异于成人BPPV的独特特点,因此本文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之一。Barany在1921年首次描述了位置性眩晕的概念.1952年Dix和Hallpike将其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提出典型的位置性眩晕发生在头位变动时,患者感觉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短于40s,同时还可以观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