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荧野  姜庆  陈勇 《现代医药卫生》2022,(23):4079-4083+4087
尿路上皮癌(UC)是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在UC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逆转耐药性、提高疗效及解决肿瘤异质性的关键策略。目前,新型的联合治疗手段包括与药物-抗体偶联物、靶向治疗、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及化疗等联合。该文主要总结了上述新型联合方案在晚期UC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晚期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trastuzumab deruxtecan(DS-8201a)是新型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于2019年12月20日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有转移性疾病且已接受过2种及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方案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临床研究表明,DS-8201...  相似文献   

3.
Erdafitinib是一种口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的成人患者。该类患者具有FGFR3或FGFR2基因突变,曾接受过至少1种铂类化疗方案(包括新辅助或辅助铂类化疗方案)治疗的12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9年4月12日加速批准了erdafitinib上市,这是FDA批准的首个针对此适用证的靶向药物。本文就erdafitinib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评价、安全性、用法用量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作一概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靶向免疫检查点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其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开启了铂类耐药复发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免疫治疗的新时代。研究显示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显著延长OSCC患者的总生存期,且Ⅲ-Ⅳ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本文将简要介绍PD-1抑制剂在OSCC临床治疗中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5.
金奕滋  张剑 《上海医药》2022,(S2):195-201
近年来,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各类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包括抗体-药物缀合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I3K通路抑制剂、HDAC抑制剂、新型SERD类药物、靶向DNA损伤修复通路缺陷的药物等,这些新的治疗手段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乳腺癌的临床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乳腺癌治疗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就近几年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新型药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s)释放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刹车",掀起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热潮,临床已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肾癌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ICBs所致的免疫相关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nAEs),严重性不容忽视。本文将针对ICBs所致的nAEs发生率、临床表现和诊断、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尿路上皮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21年1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接受肾输尿管切除术的171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肿瘤组织作为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的表达情况,然后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明确HER2基因扩增状态。收集171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采用Kaplan-Meier以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ER2基因扩增与上尿路上皮癌肿瘤临床病理以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171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中HER2阳性率为29.24%(50/171)。不同性别、TNM分期的上尿路上皮癌HER2阳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上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阳性患者的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生存率低于HER2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是上尿路上皮细胞患者预...  相似文献   

8.
肺癌已成为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针对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放射性核素偶联物。然而,目前尚无临床指南建议的标准治疗方案。本文就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胃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预测价值存有争议。当前的治疗指南已经把检测胃癌中HER2状态作为标准化操作。最近,在治疗HER2阳性进展期胃癌中,曲妥珠单抗已经成为一线靶向治疗用药,而原发与继发性药物抵抗则成为主要问题,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来克服这种抵抗。许多HER2阳性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后都出现疾病进展,必须接受二线方案治疗。新的靶向药物,诸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拉帕替尼、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依维莫司、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AUY922、HER二聚化抑制剂帕妥珠单抗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曲妥珠单抗-emtansine(T-DM1),在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一线治疗失败时可以成为二线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0.
免疫检查点是指在免疫细胞上表达,能调节免疫激活程度的一系列分子,其对调节免疫作用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被发现在癌细胞上有异常表达,并与癌症进展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免疫检查点,许多靶向药物被开发,如抗体药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抗体偶联药物(ADC)等。B7-H3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免疫检查点,在多种肿瘤组织上均发现有异常表达,其不仅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也能通过一些非免疫机制促使肿瘤细胞增生、逃逸免疫反应、产生耐药性和转移。综述B7-H3在癌症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靶向B7-H3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一类治疗乳腺癌的新型靶向药物,由连接子将化疗药物同单克隆抗体(单抗抗偶联而成,以单抗作为载体将化疗药物靶向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内发挥抗肿瘤作用。根据ADC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抗原,分为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 (Trop-2)及其他分子等类型。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3种ADC获批治疗乳腺癌,除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T-DXd)外,还有可使三阴性乳腺癌(TNBC)获益的戈沙妥珠单抗(SG)。ADC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同时在治疗晚期TNBC和部分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中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疗法的出现已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目前针对HER2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曲妥珠-依沙替康衍生物(以下称为DS-8201a)是由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公司正在开发的一种新型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对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均体现出显著活性,并对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耐药的肿瘤细胞也具有抑制活性。Ⅰ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显示,DS-8201a对既往接受HER2靶向药物治疗后耐药的患者具有治疗效果,其2017年8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突破性疗法、快速通道和快速审批资格,有望为HER2耐药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带来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DS-8201a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全球新药研发取得的进展见表1,表中共列举了60项事件,其中令人关注的代表性事件如下。肿瘤领域仍是研究热点:(1)阿斯利康的PD-L1单抗Imfinzi获批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的治疗,成为第5个上市的PD-1/PD-L1单抗药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市,其与其他机制药物的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系统治疗药物比较有限。自2007年以来,索拉非尼靶向治疗一直占据肝癌一线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近几年肝癌药物治疗发展迅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方案的疗效首次超过了索拉非尼,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望成为肝癌系统治疗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并显著改善了生存预后。当前抗HER2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拉帕替尼、奈拉替尼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DM1、T-DXd等抗体药物偶联物,这些药物在不同病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曲妥珠单抗的靶向治疗为基础,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可进行强化靶向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而晚期患者则需要对靶向治疗方案合理排兵布阵以克服耐药,延长生存。本文将从疾病各个阶段的抗HER2靶向治疗现状、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抗HER2靶向治疗未来的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汤沁  丁倩  林莉  张珍珍  代争  詹金彪 《药学学报》2012,(10):1297-1305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属于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的成员,在肿瘤细胞中存在过表达。研究显示在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ER2过表达。抗体靶向治疗与传统化疗相比,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本文介绍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的单药治疗效果和与化疗药物、激素治疗、疫苗的联合治疗效果,以及偶联药物策略,阐述了其他新型抗HER2抗体药物,特别是双特异抗体、免疫毒素以及抗体融合蛋白等研究近况,为相应的HER2抗体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enfortumab vedotin为一种抗体偶联药物,可与nectin-4结合释放出小分子细胞毒药物单甲基奥瑞他汀E。单甲基奥瑞他汀E具有抗有丝分裂的作用,能作用于微管蛋白抑制肿瘤生长。enfortumab vedotin可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常见不良反应有疲劳、外周神经病变、食欲下降、皮疹等。  相似文献   

18.
邵荣光 《药学学报》2020,(6):1110-1118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免疫学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癌症疫苗、溶瘤病毒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 cells)、免疫检查点阻滞和单克隆抗体等策略。其中,基于单克隆抗体的肿瘤免疫治疗发展最快。在过去20多年中,单克隆抗体已成为针对人类恶性肿瘤疗效显著且类型新颖的药物之一,特别是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基于单克隆抗体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潜在的免疫调节机制、抗体作用靶分子和免疫治疗剂,探讨抗体类免疫治疗药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耿晶  李新颖 《药学学报》2022,(6):1825-1831
作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HER1,ERBB)家族重要成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 (HER3,ERBB3)是PI3K/AKT信号通路中关键的激活因子。近期研究发现,HER3与多种类型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对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ERBB2)疗法的获得性耐药密切相关;但利用靶向HER3的中和抗体治疗肿瘤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很可能是由于靶向HER3的中和抗体并不能完全阻断异源二聚体形成。抗体-化学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可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靶细胞,从而定向发挥高细胞毒性化学药物对癌细胞高度杀伤的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辅助分子模拟技术对HER3与前期获得的抗体Lm Ab3的复合物结构进行模拟优化,利用距离几何学、计算机图形学技术预测了Lm Ab3中参与抗原结合的关键位点,利用点突变技术获得了新型抗HER3高亲和力抗体FD001。亲和力测定结果显示,FD001、Lm Ab3与HER3结合的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0.
唐豪  周明 《肿瘤药学》2024,14(1):22-2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属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目前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蒽环类+长春碱类+糖皮质激素(R-CHOP方案)已成为治疗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存在复发或疾病进展情况,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仍是目前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目前针对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治疗主要有抗体药物偶联物、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有望为患者的疾病预后带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