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TKA治疗30例晚期膝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33膝).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度、HSS评分、疼痛VAS评分,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6例老年患者围术期实施心理干预、康复训练指导、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4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15~22 d,平均19. 29 d。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12个月,未出现感染、早期脱位、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加强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干预、康复训练指导和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疗效确切,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适用于各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重度病变。TKA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磨损、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其中假体周围骨折尤其是股骨髁上骨折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3%~2.5%[1]。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很多,对于较为严重的病例,肿瘤式假体翻修已成为重要的手术方法,本科室收治1例假体周围骨折病例,应用肿瘤式假体翻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傲飞  何承建  王庆  蔡贤华 《骨科》2012,3(2):83-87
目的对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4月~2009年3月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共22例22膝,根据KSS评分标准,对术后随访患者进行评分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36.0~71.0个月,平均48.6个月,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膝关节假体松动、下沉等相关并发症。在最终的随访中,膝关节评分82~99分,平均90分;功能评分78~94分,平均85分;膝关节屈曲度95°~130°,平均115°;膝关节伸直度0°~5°,平均3°。结论对于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术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TKA治疗,取膝前正中切口手术,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均未行髌骨置换。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假体置入满意,无假体松动、移位发生。术后获平均11.2(9~14)个月随访,HSS评分从术前平均(41.69±1.3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2.00±1.75)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确切,能有效解除疼痛和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均能完成康复治疗。15 d后膝关节屈曲均>90°。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0°。优良率达98%,无l例发生感染。结论对全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和肘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应用半限制型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9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4例。男3例,女10例;50岁1例,大于60岁12例。肱骨远端骨折AO分型C2型3例、C3型6例。其中8例一期行全肘关节置换,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Ⅰ型)二期行全肘关节置换。4例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平均病程7.8年,Mayo分期Ⅲ期1例、Ⅳ期2例、Ⅴ期1例。全部采用铰链式-半限制型假体,以骨水泥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50~550 ml,平均400 ml;住院时间16~55 d,平均30.2 d。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82个月,平均 39.5个月。12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急性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查为阴沟杆菌,经二期手术清理、置管冲洗引流4周,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该例术中截骨时发生肱骨外髁骨折,给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后4个月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7例骨水泥界面出现透光区。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4.6%(11/13)。结论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和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效,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遵循手术操作技巧,治疗肘部类风湿关节炎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对11例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13个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没有一例行翻修手术,X线显示所有置换假体植入位置满意,没有假体松动、移位现象出现.11个膝关节的术后情况比较满意.HSS评分平均指数从术前的41分提高到术后的90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保存关节功能,改善疼痛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膝关节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7-04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血友病性关节炎12例,髋关节3例(4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9例(11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10例甲型血友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Ⅷ制剂,2例乙型血友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选用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康舒宁。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6~60)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关节感染,未出现假体脱位及松动,假体位置及力线满意。末次随访时全髋关节置换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提高至平均88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低至2.8分,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全膝关节置换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提高至平均83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至2.5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5.0°改善至86.2°,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20.5°改善至5.0°。结论在足够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前提下,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368-1371
[目的]探讨对重度膝关节畸形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4年9月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8例重度膝关节畸形病例。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5岁(50~74岁)。左膝8例,右膝10例。病因:原发性骨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夏科关节病1例。内翻畸形11例,外翻畸形7例。胫骨侧骨缺损,AORIⅠ型5例,Ⅱ型13例。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Gross方程评估围手术期失血量。记录术后X线髋膝踝角、冠状股骨角、冠状胫骨角和胫骨后倾角。随访期测量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检测KS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 min(70~100 min)。围手术期平均失血量681.8 ml(440~1 360 ml)。术后髋膝踝角度平均为(179.8±1.5)°,冠状股骨角度平均为(89.7±1.4)°,冠状胫骨角平均为(90.1±1.5)°,胫骨后倾角平均为(6.6±1.5)°。18例获平均12.3个月随访(6~1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在随访期内均无感染、髌骨骨折、骨溶解、假体松动、下肢力线改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膝关节KS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治疗重度膝关节畸形的初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的原因及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然而术后的疼痛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术后疼痛的原因可分为医源性,假体源性和患者源性3大因素.围手术期疼痛的处理包括术前的宣教,超前镇痛,假体的选择与设计;术中的处理主要包括合适的手术入路,保持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平衡,术中膝关节周围鸡尾酒镇痛;术后主要包括口服镇痛药物,股神经组织以及患者的自控镇痛.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围手术期多种镇痛方式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对于围手术期的疼痛进行充分的干预,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更好的进行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齐进  桑安民  仇五一  王旭 《中国骨伤》2019,32(11):1066-1071
目的 :探讨Ⅰ期同侧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6年9月,采用Ⅰ期同侧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7例髋、膝关节病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47~68岁;病程6~29年;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老年性髋膝关节炎1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期间局部伤口情况,并分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进行髋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手术时间297~362 min,出血量300~780 ml。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27.67~39.1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75.32~85.10分,其中良3例,可4例;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40.90~51.36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73.56~85.33分,其中优1例,良6例。7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结论:Ⅰ期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同侧髋、膝关节疾病患者可以尽早及最大程度地恢复髋、膝关节功能,使患者早期下床负重,有效降低患者长期卧床而产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但是Ⅰ期双关节置换术技术要求高,同时需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手术特点及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法。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对6例A型血友病性晚期膝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Amold分期Ⅳ期5例,Ⅴ期1例。观察围手术期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过程、效果及膝关节置换术特点,对手术前及术后2年时患膝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系统中的膝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无关节内出血、皮肤裂开,晚期无关节出血、假体松动、下沉,AKS膝评分从术前(57.7±5.6)分上升至术后2年时(97.0±1.4)分,功能评分从(65.0±6.3)分升至(92.5±4.2)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需在确保凝血因子理想活性的前提下进行,手术难度较大,但效果满意,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安全、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特殊处理方法。方法对12例(14髋)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病情稳定、SLE无活动时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补充小剂量激素,术前3 d及术后7 d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继续治疗SLE。结果 12例患者围手术期病情平稳,2例出现SLE活动,1例切口愈合不良,无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2~3年,无感染发生。结论激素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SLE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特别注意病情及药物使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的使用和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3诊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hlback 3、4期)。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UKA组),2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A组)。比较2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内衬脱位等并发症发生。UKA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短于TKA组,术后2周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均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与TKA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单髁置换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适应证也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16.
服用激素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对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激素补充疗法的效果。方法自1987年4月~1998年10月,对206例(297膝)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63例(84膝)术前有1~23年(平均7年)的激素服用史,对其中的17例(26膝)停药2年以内或术前仍继续服用者,在围手术期行激素补充疗法。结果无1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无激素服用史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有激素服用史患者(P<0.05)。有激素服用史的患者,围手术期未补充激素的46例(58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6.9%与补充激素的17例(26膝)感染率7.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合理适量的补充激素可预防肾上腺皮质危象的发生,术后感染率也未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80-1384
[目的]探讨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髋、膝及踝关节)的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 2010年06月~2018年7月共收治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18例,甲型16例,乙型2例,表现为下肢负重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12膝),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5髋),踝关节融合术4例(4踝)。联合氨甲环酸及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控制血友病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采用HSS评分、Harris评分及Kofoed评分分别评价膝、髋及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术中失血量:髋关节置换约1 000 ml,膝关节置换约710 ml,踝关节融合约310 ml,均未出现危急生命的大出血。术后早期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关节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膝关节伤口血肿,1例踝关节切口愈合不良。随访5~60个月,平均(30.24±5.12)个月。5髋THA的Harris评分由术前(42.00±8.97)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7.20±4.08)分;12膝TKA的HSS评分由(47.00±7.14)分增加至(84.75±6.25)分;4例踝关节融合的Kofoed评分由术前(33.50±2.64)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70.00±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髋、膝假体松动或脱位,踝关节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外科治疗虽然手术难度大,出血多,但联合运用氨甲环酸及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控制出血,配合术中仔细操作以及围手术期相关科室的合作,术后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操作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女性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47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21例,非骨质疏松患者26例.观察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引流量和并发症.采用HSS 评分法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X线摄片对股骨假体力线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假体力线上无统计学差异,所有股骨假体大小与股骨髁匹配,骨质疏松组中1例术后X线摄片发现内侧胫骨平台轻度劈裂,但骨折无明显移位,其余患者无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假体位置不良.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2~60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HSS 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老年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患者中合并骨质疏松十分常见,通过注意手术技巧术中操作避免使用暴力,术后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股骨假体力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整体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实施严密观察病情,科学评估,引流管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早期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科学、全面的整体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20例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人工关节遗忘指数,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SS评分和WOMAC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切口愈合不良1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2例,膝关节内侧痛1例,假体松动行翻修术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VAS评分和WOMAC评分则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人工关节遗忘指数为64.2±6.3。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