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应用于肺门肿块检查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136例在我院行肺门肿块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发生率分别为为16.9%、14.0%。穿刺次数(OR=1.036,95% CI:1.025~1.047)、穿刺时间(OR=2.015,95% CI:1.055~3.849)是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OR=1.275,95% CI:1.125~1.445)、穿刺次数(OR=2.253,95% CI:1.026~4.947)、穿刺时间(OR=3.365,95% CI:1.232~9.191)、穿刺深度(OR=2.336,95% CI:1.154~4.729)是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穿刺次数、时间及深度是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上需要引起重视。【关键词】 肺肿瘤;活组织检查;CT;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如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8月于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187例,就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97.86%;86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74%,肺内出血57例(14.63%),气胸31例(8.54%),肺出血合并气胸13例(6.95%),其中1例气胸肺压缩约15%,呼吸困难7例(3.74%),咯血4例(2.14%);导致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较小的穿刺病灶(P=0.001,01t=4.518)、较大的年龄(p=0.042,OR=1.253)、较深的穿刺深度(P=0.028,OR=6.712)、病灶周围有肺气肿(P=0.003,011=5.726)、较粗的穿刺针(P=0.040,OR=12.483)。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应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努力减少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索增强CT多平面重建定位技术在引导经皮肺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193例CT引导下经皮经胸廓肺穿刺(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病例临床资料,通过增强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引导组分别对比分析参照组、平扫CT引导组的穿刺活检病理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气胸)。结果 所有患者均通过PTNB取得组织。增强CT MPR引导组穿刺活检病理阳性率均较参照组、平扫CT引导组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4.545,P<0.05;χ2=5.922,P<0.05)。增强CT MPR引导组穿刺活检出血发生率均较参照组、平扫CT引导组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4.434,P<0.05;χ2=4.019,P<0.05)。增强CT MPR引导组穿刺活检气胸发生率较照组低,而较平扫CT引导组高,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0.214,P=0.644;χ2=1.208,P=0.272)。结论 增强CT MPR引导PTNB可提高病理阳性率,并减少肺穿活检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探究常规CT引导、强化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及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EBUS-TBLB)在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 月该院452 例肺周围型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活检方法不同,分为常规CT 引导组180 例、强化CT 引导组132 例、EBUSTBLB组140 例,比较3 种活检方法取材满意率、肺癌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EBUS-TBLB 组和强化CT 引导组在气胸发生率、咯血或咯血增大率方面低于常规CT引导组( p<0.05)并且EBUS-TBLB 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强化CT 引导组( p<0.05);3 种穿刺活检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影响因素分析:在常规CT引导组,病灶大小与气胸发生率及咳血或咳血增大率相关(p <0.05),在常规CT 和强化CT引导组,病灶和胸壁的距离与气胸发生率相关( p<0.05)。结论常规CT 引导、强化CT引导经皮肺穿刺及EBUS-TBLB均可作为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手段,其中EBUS-TBLB损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弹簧式切割活检针在CT引导下对103例肺部病灶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103例经穿刺活检后确诊为恶性者74例,良性者20例,9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提示炎症的15例中有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癌,总确诊率为89.3%(92/103)。并发症中气胸者14例(13.6%),其中有1例为迟发型大量气胸;肺内少量出血者7例(6.8%);少量血胸者2例。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安全、准确性高、简便有效的临床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
周光荣  谢智峰 《四川医学》2006,27(10):1037-103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栓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方法穿刺活栓总的诊断准确率95%(57/60),气胸发生率25%(15/60),出血发生率13%(8/6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栓术是一项对肺肿块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易掌握的诊断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以气胸和出血多见,发生率随穿刺针经过肺组织的深度和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病灶越小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对肺实质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对39例肺实质性病灶进行穿刺活检,病灶直径2~12 cm(平均4.7 cm),病灶中心距穿刺点胸膜深度1.0~9 cm(平均4.4 cm)。结果:一次穿刺病灶取材成功率100%,取材阳性率为94.9%(37/39),病理诊断肺恶性占位30例,良性病变7例,另2例虽取材成功,但病变组织不多,病理难以诊断;穿刺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84.6%(33/28);术后并发症出现率20.5%(8/39),少量气胸5例,胸腔少量出血1例,咯血2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诊断率高的诊断方法,尤其适用于肺实质病灶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临床价值以及导致其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3年1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诊断并治疗的221例肺部周围性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总结其诊断准确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21例患者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140例恶性肿瘤,后经证实,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为88.61%,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和呼吸困难。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术并发症影响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病灶大小≤3cm、穿刺深度〉5cm、合并肺部疾病、穿刺时间≥20min、穿刺次数〉1次、病灶胸膜距离〉1cm的患者并发症发生均较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病灶大小≤3cm、穿刺深度〉5cm、合并肺部疾病、穿刺时间≥20min、穿刺次数〉1次是导致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案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有利于减少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及出血和气胸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胸科医院进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151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吸烟史、肺部基础基疾病、病灶影像学参数、各项穿刺参数及气胸、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单因素分析统计气胸和出血发生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胸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151例患者接受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胸在病灶深度、病灶大小、针过肺长度、操作时长、针道区肺组织状态、病灶内存在空洞、穿刺针过叶间裂以及肺内调整穿刺针等不同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在病灶深度、病灶大小、平均CT值、针过肺长度、进针角度、操作时长、针道区肺组织状态及肺内调整穿刺针等不同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穿刺针穿过肺的距离及穿过胸膜后肺内调整穿刺针、过叶间裂以及病灶存在空洞为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穿刺针穿过肺的距离、针道区肺组织状态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66例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分析病灶大小对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病灶大小及病灶离胸膜距离与肺活检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有60例得到明确的病理学诊断,经术后病理、临床治疗及随诊,最终临床诊断正确率为86.67%,大病灶(直径〉2 cm)和小病灶(直径≤2 cm)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02%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P〈0.05)。大小病灶活检术的气胸发生率分别是11.36%和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05),肺出血发生率分别是11.36%和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3,P〉0.05);病灶离胸膜距离≤5 cm和〉5 cm的气胸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7,P〈0.05),肺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7.69%和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诊断正确率较高,尤其对肺内较大病灶,其并发症以气胸和肺出血为主,与病灶大小无关,而随病灶离胸膜距离的增加而增高,其安全性较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7.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