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究瘀血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Lysholm、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MAM-1)水平的影响。 方法: 122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瘀血痹片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Lysholm、VAS和ADL评分,血清 IL-1、TNF-α、ICMAM-1水平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与ADL评分均较前明显升高,VAS评分以及血清IL-1、TNF-α、ICMAM-1水平则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Lysholm评分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血清IL-1、TNF-α、ICM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瘀血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患者的关节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单用与联合甲氨蝶呤(tethotrexate,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甲氨蝶呤耐受的RA患者用药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及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从建库至2016年3月23日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5,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7篇,共计1 5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RA的有效性方面,TCZ+MTX组较TCZ组的DAS28≤2.6的缓解率高,RR=1.17[95% CI(1.09,1.25),P<0.000 1]; CDAI≤2.8缓解率TCZ+MTX也高于TCZ,RR=1.29[95% CI(1.14,1.45),P<0.000 1]。在安全性方面,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严重感染(SI)发生率TCZ+MTX组均高于TCZ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Z联合MTX治疗RA的疗效略优于单用TCZ,虽然联合用药安全性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朱明武  马文旭 《中国药师》2015,(8):1343-1345
摘 要 目的: 观察百蕊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季节性流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季节性流感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蕊颗粒治疗,治疗3 d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发热、咽喉红肿、咳喇、头痛及全身痛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百蕊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张静  章晶晶段微 《中国药师》2017,(10):1825-1827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DPN 患者9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熏洗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严格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同时给予改善循环、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熏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熏洗组基础上再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3组均于治疗两周后比较患者临床症候评分及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熏洗组及联合治疗组临床症候评分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临床症候评分优于熏洗组(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熏洗组及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联合治疗组与熏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熏洗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证候和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型桂枝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饮片组、配方颗粒组和葛根定眩胶囊组各32例,分别采用桂枝葛根汤饮片、配方颗粒和葛根定眩胶囊治疗14 d,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IL-6及IL 1β的表达。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患者眩晕和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饮片组眩晕评分优于胶囊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Vs和V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配方颗粒组和胶囊组椎动脉的Vm低于饮片组(P<0.05或P<0.01)。治疗后,饮片组和配方颗粒组血清IL 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饮片组和胶囊组血清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胶囊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饮片组血清IL 1β水平显著低于配方颗粒组和胶囊组(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三种剂型治疗颈性眩晕的总有效率相当,部分疗效指标饮片相比配方颗粒和胶囊更优。此作用可能与增加脑血流及抑制相关炎症因子IL-6及IL-1β的表达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吲哚美辛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初发AG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敷金黄散。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症状改善和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尿酸(B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和P<0.01)。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吲哚美辛治疗AGA能有效改善关节症状,降低血尿酸及炎症指标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两组疗程均为14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以及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变化。观察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3%(P<0.05)。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较前明显降低,而ADL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DS及ADL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NDS及ADL评分,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疗效及对子宫颈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I 1)、转化生长因子SymbolbA@1(TGF SymbolbA@1)mRNA表达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冷冻治疗。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颈组织ICMI 1 mRNA和TGF SymbolbA@1 mRNA表达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CMI 1 mRNA和TGF SymbolbA@1 mRN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 6(IL 6)和白介素 1(IL 1)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IL 6和IL 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月经期和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保妇康能有效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降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子宫组织ICMI-1mRNA、TGF-β1m RNA表达以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奥卡西平对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改善,以及对患者血清5-HT1A受体及额叶皮质水平的影响。方法: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奥卡西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坦度螺酮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5-HT1A受体水平、额叶皮质水平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男、女患者血清5-HT1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男、女患者血清5-HT1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左额叶谷氨酸复合物(Glx)/肌酸(C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左额叶Glx/Cr、胆碱复合物(Cho)/Cr及右额叶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水平低于观察组,右额叶Glx/Cr及左额叶NAA/Cr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奥卡西平对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5 HT1A受体及额叶皮质水平,减轻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爱民  翟文静 《中国药师》2013,(10):1560-1562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均使用基础降糖西药,治疗组加用自拟经验方。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84.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联合胰岛素治疗例数,以及低血糖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经验方联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9%(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爱蓉  吴晓  吴良远 《中国药师》2015,(12):2095-2097
摘 要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片10 mg,po,qn;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20 mg,po,qn。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脂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并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ivd,bid。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d-1。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收缩压(SPA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 Tei 指数及血浆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NO)、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 他汀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8%(P<0.05)。治疗后,他汀组PaO2、SaO2、RVEF、NO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PaCO2、BNP、SPAP、Tei指数、ET 1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肯定,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非离子型与离子型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对肾功能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180例在我院行介入影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离子型组90例患者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离子型组90例使用离子型对比剂76%泛影葡胺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评价造影剂肾病(CIN)以及造影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非离子型组发生3例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显著低于离子型组的12.22%(P<0.05)。 造影后2 d,两组患者BUN、SCr均较造影前均明显升高(P<0.05),而Ccr则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非离子型组上述指标均优于离子型组(P<0.05);两组CIN分别发生3例和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7 d,非离子型组SCr、BUN、Ccr与造影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离子型组SCr、BUN仍较造影前明显增高,Ccr则较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项指标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离子型与离子型对比剂均会对患者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非离子型对比剂影响较小,恢复更快;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惠燕 《中国药师》2017,(6):1071-1073
摘 要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辅助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10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血必净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 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肺部感染程度及预后。记录患者治疗或症状改善时间,检测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60.00%,高于对照组的43.6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 和APACHE 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PCT、hs CRP、TNF 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肺部炎症基本消失时间、应用抗菌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辅助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预后改善显著,治疗时间缩短,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了解两种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病例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泼尼松治疗组(35例)和甲泼尼龙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效应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儿激素反应(敏感、耐药、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激素敏感和依赖的患儿,甲泼尼龙组尿蛋白转阴时间短于泼尼松组(P<0.05)。两组患儿的感染症状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对于原发性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诱导缓解优于泼尼松,但在不良反应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辅助治疗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ACO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的急性加重次数及稳定期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FEV1% pred、FEV1/FVC、PEF日变异率)、诱导痰炎细胞分类和比例、血清炎症因子(IL 4、IL 6、TNF α)水平、SGRQ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6 MWD)等指标等变化。 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稳定期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日变异率较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巨噬细胞比例升高(P<0.01),且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巨噬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IL 4、IL 6、TNF α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SGRQ评分降低,6MWD值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用于辅助治疗ACO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阿那曲唑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对人乳腺癌细胞(MCF 7)的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80例女性乳腺癌病例,将接受常规管理与他莫昔芬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常规管理与阿那曲唑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性激素水平变化、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种药物对MCF 7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睾酮水平则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他莫昔芬组患者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水平均高于阿那曲唑组,睾酮水平低于阿那曲唑组(P<0.01)。两种药物作用72 h的MCF 7细胞抑制率均高于作用48 h(P<0.05);阿那曲唑不同时点的MCF 7细胞抑制率均优于他莫昔芬(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5.0%)低于观察组(70.0%)(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阿那曲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对MCF 7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减少乳腺癌复发及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拉西坦胶囊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侧支循环开放率,以及两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降低(P<0.05),而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总分和记忆力得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oCA总分和各单项得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侧支循环开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对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纠正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小脑电刺激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21d。评估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双侧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搏动指数、脑循环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C组的72.5%(P<0.05)。3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两项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3组治疗后Vp、Vm 均较前明显升高,DVp、DVm及血管搏动指数较前明显下降,脑循环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A、B组各项参数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纠正脑循环状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