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在头颅MRVD—SA广泛应用临床后,确诊病例日益增多。早期溶栓治疗可促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笔者对2004年9月-2006年6月间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的15例病人进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巩守平  许刚 《西部医学》2018,30(6):781-784
【摘要】抗凝治疗目前仍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的一线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新型抗凝药物可增加血管再通率并改善预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机械取栓、CVST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规范化的治疗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对于有脑疝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以挽救生命。本文就CVST的诊治策略做一述评,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的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凝和静脉窦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3年?结果:本组患者中,16例只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8例为抗凝结合静脉窦局部溶栓治疗?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单纯颅高压者8例,合并局灶症状体征者11例,合并脑病2例,昏迷3例?2种治疗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随访期末,17例(71%)患者完全恢复,3例(13%)遗留后遗症状,4例(17%)患者死亡?本研究显示,合并颅内出血并不是CVST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精神障碍?昏迷及多部位的静脉窦血栓仍是预后差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单发部位的CVST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2种方法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静脉窦内溶栓治疗是积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出现颅内出血和昏迷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封浑  李吕力 《医学综述》2014,(24):4500-450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少见却可能致死的疾病。抗凝是一线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可因此获益,但抗凝后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恶化。抗凝失败时,可考虑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静脉接触溶栓、机械溶栓、经动脉溶栓及支架植入术等方法,然而其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治疗标准。该文对CVST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因素,现将观察到的3例CVT报告如下,并对CVT的病因、影像学改变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4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法及各项护理措施实施情况。结果 44例患者中,38例治愈,4例好转,1例无明显变化,1例死亡。结论给予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治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加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多数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癫痫等.40例患者均采用脱水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0例,肝素联合静脉窦内溶栓治疗17例,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例,基本痊愈36例,好转4例.结论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以颅内高压为突出表现,借助头部CT、MRI、MRV等技术有利于早期诊断,对症、对因采取持续静脉注射肝素抗凝联合介入溶栓进行早治疗对于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根据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或颈内动脉溶栓术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结果:7例患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2例颈内动脉溶栓术。术后无出现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出院时,9例患者GCS评分均达15分,临床症状均改善,闭塞的静脉窦均再通。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血栓再形成和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积极采用合理的血管内溶栓联合长期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头颅CT,磁共振(MRI)、脑血管造影(DSA)等诊断技术以及溶栓技术的发展,颅内静脉窦血栓(intra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T)形成的早期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CVT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31岁,主因头痛、双眼胀痛伴呕吐7d于2002年5月7日入院.内科查体无异常.眼底检查: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无出血、渗出.实验室检查:血浆总蛋白39.5g/L,白蛋白17.5g/L;24h尿蛋白定量4.2g/d;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60mmH2O,常规、生化正常;头颅CT:右侧枕叶略高密度影.头颅MRI:双侧枕叶矢旁皮层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横窦、矢状窦流空效应消失.全脑血管DSA显示上矢状窦后部、横窦显影不完全.入院诊断: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②肾病综合征.入院后给予颈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25万U等抗凝治疗,10d后,复查腰穿压力为165mmH2O(正常),继续口服华法令.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血管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Li B  Zhang J  Yin L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2):128-130
目的探索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方法对12例患者应用MR影像进行检查和治疗,表明在相应硬膜静脉窦区出现长T2和短T1信号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迹象。治疗中以间断穿刺颈动脉内注入尿激酶为主,并辅以口服华法令抗凝。结果1周后脑血管造影见2/4例静脉窦出现再通;治疗10天后,11例颅内压降至0.23~0.30kPa(1kPa=10.2cmH2O);临床病情显著缓解,并与脑血管造影基本符合。结论颈动脉内连续应用尿激酶溶栓并结合全身抗凝对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可能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MRV检查,部分患者行DSA检查,确诊后针对病因给予对症、抗凝或溶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1周),治愈26例,好转4例,恶化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对于急性起病的高颅压伴或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尽早行CT、MRI、MRV或DSA检查,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12例(80.0%)患者临床表现以颅高压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为主,8例(53.3%)患者存在局灶性脑损伤症状。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形式多样的脑实质病灶,并可显示受累静脉窦。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后临床显著改善率80.0%(12例),病死率6.7%(1例)。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结合MRV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抗凝治疗是CVST的主要治疗方法,该病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徐娉 《中原医刊》2011,(5):19-2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3例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病情逐渐平稳,其中9例保守治疗患者动态复查CT显示血肿逐渐缩小,无一例血肿扩大;4例手术患者中3例恢复良好,1例病情重,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家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抗凝治疗是当前治疗脑静脉窦血栓的主要方法,即使在合并颅内出血的情况下也常作为治疗首选方式。但对于大范围及多灶性出血梗死,特别是已发生脑疝患者,外科手术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隐匿,非常容易漏诊或误诊,重症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进展和普及、诊断意识的提高、治疗方法的多样化,致残率及致死率明显下降。本文对近期有关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的相关外文和中文文献,综述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系统抗凝治疗,接触性溶栓治疗,机械取栓,导管抽栓,支架成型术。以提高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后静脉窦再通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短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瑞  蒲传强  田成林  杨飞 《西部医学》2010,22(5):826-828,830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36例CVT患者的短期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因素对CVT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36例CVT患者中治愈45例,好转62例,无效29例,其中死亡2例。单变量分析显示:颅内实质病变、多发脑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颅内压≥400mm H2O、双侧横窦血栓以及直窦血栓是提示CVT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精神障碍和颅内深静脉系统血栓有提示预后不良的倾向。多变量分析显示: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mm 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拴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VT患者短期预后良好,急性期死亡率为1.5%,78.7%的患者可缓解。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mm 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倪陶义  刘新峰  王君 《海南医学》2012,23(19):52-54
目的探讨颈动脉注射尿激酶联合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对1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两侧颈动脉交替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1次/d,共5~7d。同时根据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结果口服华法林钠抗凝治疗,每日2.5~7.5mg,1次/d,服1~2年。结果联合治疗7d后,8例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压力恢复到正常范围,脑动静脉循环时间降至11s内(DSA证实),静脉窦再通,临床治愈;3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无脑出血及全身出血等不良反应。11例患者脑脊液平均下降(1.79±1.23)kPa,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平均缩短(9.04±6.44)s,两项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内注射尿激酶溶栓并联合全身抗凝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此方法也可以治疗该病并发的脑出血。  相似文献   

18.
1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旻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67-168
目的:探讨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早期诊断及影像学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2008年6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CVST发病年龄30—60岁,多为急性发病。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结论:对急性发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的青壮年患者应高度怀疑CVST,尤其是有鼻面部感染、中耳炎、产后或服避孕药、全身消耗等诱因的,应及时做CT、MRA、MRV检查。明确诊断后尽早选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