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炎”是現代名称,在中医書籍中关于这一方面的記載有“背骨痛”、“癱瘓”及“下痿”等說法。內經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心气热,則下脉厥而上,上則下脉虛,虛則生脉,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肝气热,則胆泄口苦,筋膜干,則筋惫而攣,发为筋痿”。“脾气热,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腎气热,則腰脊不  相似文献   

2.
“外关”是三焦手少阳經的絡穴,別走手厥阴。在針灸八法中,認为它与“阳維脉”相通,故又称为“阳維脉(穴)”。在临床上应用极广,对头、面、頸、咽頰、胸胁、四肢等病变,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如能在“辨証施治”的原則指导下,手法运用得当,往往有桴鼓之效,故诸書多列为常用要穴之一。因此,今就文献記載,結合老师經驗和我們在实践中的体会,談談它在临床上的运用,供作参考。一、部位和取法 1.外关穴的部位:灵枢經脉篇上說:“手少阳之絡,名曰外关。去腕二寸。”甲乙經云:“在腕后二寸陷者中。”針灸聚英上亦說:“腕后二寸,两筋间。”医学入門上說的更为具体,它說:“在阳池后二寸。”据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看出,它的位置是在腕后,当阳池穴之上二寸(同身寸),尺骨与橈骨之間,伸指总肌和伸拇长肌的陷中。深层有前臂骨間背  相似文献   

3.
“中风”是指着卒中昏倒,既便当时无生命危險,以后一定遺留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症候說的。按中风症狀及发病过程与現代医学所記載的腦溢血、脑血栓等疾病相同,故而有人悟及內經上“血气并走于上則为大厥,厥則暴死”即是現在說的腦充血症。再如治疗中风前驅症侯时为降低血压調整血行。在中风总治上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又可見在治疗上新旧学說亦是結合的。为了研究和認識本病,今將古今医学文献有关中风症的发病原因和症狀的記載及針灸治疗的方法,簡單介紹如下,謹供医界同道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对外伤腰痛的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因运动时不慎,或搬运重物时闪挫腰部,或突然受到意外撞击,或劳动过度疲劳致使腰肌得不到充分休息,而引起腰痛。因本病之发生,多数由于外伤引起,故又称急性腰痛或外伤腰痛。这种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早有詳細的記載;如素问刺腰痛論篇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則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巢氏病源腰痛候說:“凡腰痛有五……四日, 腰墜堕伤腰是以痛”。又腰候說: 腰者,谓卒然伤損于腰而致痛也”。正骨心法要旨说:若跌打損伤、瘀聚凝結身必俯,若欲仰臥皆不能也,疼痛难忍,腰筋僵硬。金匮翼說:“瘀血腰痛者,閃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損伤則血脉凝涩,经络壅沸,令人卒痛,不能轉側”。  相似文献   

5.
《1963年全国結核病学术会議关于应用抗結核药物的意見》(以下簡称《意見》)中提出五个原則,即:“早期、足量、不間断、联合、长期。”《意見》还根据这个原則对不同类型的肺結核拟定了具体的投药方法。原則很明确,方法很具体,在治疗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五个原則”  相似文献   

6.
旅大市卫生局于1963年3月15日召开所属各县,区卫生科(局)长,防疫站,妇幼科(站),妇产科医院,妇嬰医院,有产科的綜合性医院,市結核防治院等部門有关負责同志会議。在会上首先由市卫生局医疗預防处郜梅处长将旅大市卡介苗接种工作进行了扼要的总結,继則由市結核防治院防痨組織科赵銘武同志将“旅大市卡介苗接种工作方案”草案加以說明并提請大家討論。經过半天的  相似文献   

7.
二、如何分别的统一的去認识伤寒論六經和內經六經以及温病之三焦和卫气营血之学說 1.內經之六經: 內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基础医学,在热論篇中所定的六經症状除上表論列的以外,对严重的症状和經与經的中間症候則又名之为两感,原文是这样記載的:“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如何。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則巨阳与少阴俱病,則头痛口干而煩滿。二日則阳明与太阴俱病,則腹滿身热不欲食,譫語。三日則少阳与厥阴俱病,則耳聋囊縮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綜观之,內經六經的症状发展是随时日漸进的,它的病变根源是以經脉为說的,六經之本症与两感症状之发展概况的确也合乎部分高热急性疾病的一般变化規律。但它所說的一日如何,二日如何……,又以經絡之分布位置說其病变原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周围炎是現代医学名称,又称慢性閉塞性滑囊炎;中医称之为“冻結眉”、“五十肩”、“漏肩风”。此病系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发生广泛性創伤性退化病变,而引起关节囊及关节組織的一种慢性炎性反应,在同上肌腱断裂或同上肌腱鈣化病例,肩峯下滑囊也能同样地遭受繼发性炎症。关节周围炎的发病,有的在病人患过心脏病、外科手术后,或是在急性传染病后并发本病。但多数并无特殊原因,而自动发病。祖国医学有外伤血凝、感受风寒、痰飲流注、气郁不行等学說及有則認为此症属“著痹症”。著痹主要原因是湿邪、气血受湿则濡滞,于是发生肢体沉重,肌肉及关节重痛。  相似文献   

9.
血崩和經漏,是妇科临床上較为常見,且又較难处理的疾病,如果調治失宜,往往会使患者由于失血过多而引起极度衰弱,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个人認为有必要参考历代有关著述,結合临床体会与医道同仁們研討一下,以期有助于对此二症的診疗。病名和識别血崩一名,首見于內經,而漏下之名,則見于金匱要略,其在历代医籍中的記述更为詳尽。从各家对此二証的解释中很能看出是从其証状上取名的,如巢氏病源說:“妇人月事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謂之漏下”,又說“忽然暴下謂之崩中”;孙一奎說“崩者为傾陷  相似文献   

10.
鰲甲煎丸原方出于金匱要略,仲景用于治疗病瘧不差,結为癥瘕,名曰瘧母,古人所谓“瘧母”、“癥瘕”,我們体会可能包括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肝脾肿大在內。青島市立中医院肝脏病治疗研究小組,应用甲煎丸治疗慢性肝炎(27例)、肝硬变(23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汇选病例50例,根据临床观察已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一、祖国医学对肝脾肿大的探討認識肝脾肿大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早有記载,难經說:“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瘄瘧,連岁不已;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腹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对荨麻疹的記載,可說是很早的,但不叫“荨麻疹”而名为“癮轸(疹)”或称为“风疹”,也有叫做“■”。金匱要略水气篇說:“风气相博,风强则为癮疹,身体为痒”。李梴在医学入門中說:“疹有顆粒如粟米,或如蚊虫咬迹,微紅,随出随沒,或沒而又出……名曰癮疹”。所謂“癮疹”是說其疹  相似文献   

12.
对暑症的初步認譏 尝讀仲师金匱要略暍症篇曰:“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細(艹孔)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卽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則恶寒甚,加温針則发热甚,数下之則淋甚。”第二条曰:“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湯主之。”第三条曰:“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湯主之。”按說文释暍字乃伤暑也。仲师所說“太阳中热者,暍是也”,于此可以体会中暍、中热同为暑症,是无可疑义的。然为什么仲师首先标以“太阳”二字呢?原因是說暑症基本上相当于伤寒之由外而感受  相似文献   

13.
“中风”是指喎僻不遂,甚或卒然昏倒,不知人事,失語等症候。元代王安道先生說:“人有卒暴僵仆,或偏枯,或四肢不举,或不知人事,世以中风呼之,方書亦以中风治之”。此种病变,现代医学認为是一种脑血管疾患:如脑溢血,脑血管痙攣,脑栓塞,蜘蛛膜下腔出血等形成。其因多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不良后果而致。它是針灸临床上比較常見的危急症候之一。如治疗适当,及时,則常可轉危为安沉疴立起,或延长其寿命。反之,則病情加剧,甚则死于頃刻。所以历代文献均对此記載甚詳。如素問风論篇說:“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府之风,各入其門戶所中,則为偏风”。調經論更說:“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則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則生,不返则死”。张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对本病的指示也很具体:他說:“邪在于絡,肌肤不仁,邪在于經,即重不  相似文献   

14.
螻蛄的利尿作用是我国几千年来向疾病作斗爭的經驗总結,为祖国医学的名著所記載,如李时珍的本草綱目中说:“蝼蛄,味咸寒无毒,主治水肿,头面肿,利大便通石淋……”以后的本草学中都有記載,但总的原則不离其宗,近年来的有关中药学的著作中仍很重视蝼蛄的应用,如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編著的“神农本草經通俗講义”有“蝼蛄能通大小便,取其治水甚效。”叶桔泉编現代实用中药有“蝼蛄为利尿剂,治水肿,逐水邪,通二便”及“有促小便通利之效”等記载。这些记载充分表示了从古至今的实践,都同样証明蝼蛄具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証明它的效能,根据中共中央卫生部“大力开展土驗方的研究工作”的指示精神,我們进行了一些临床观察和药物分析,特总結报告如下,请同志們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一、病名: 結核性胸膜炎合并积液是現代医学的病名,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的悬飲就其含义与症状来看极为相似。金匱痰飲篇云“飲后水流胁下咳吐引痛調之悬飲”。后世医家徐忠可云“飲非痰,乃实有形之水也……所謂悬者;如物空悬,悬于膈上而不下也”。具体的說明悬飲之病就是飲邪潴留于胁下为患之病了。二、病机: 关于发病机理,內徑素问經脉别論中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調水道下  相似文献   

16.
我們复习了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肝脏的論叙,并結合現代医学和个人体会,就肝的解剖、生理、病理、症侯、治則与肝經用药进行初步討論与分析如下: 肝的解剖部位古人很早就有肝脏大体解部之記載,难經四十一难:“肝独有两叶”。滑伯仁曰:“肝之为脏,在右  相似文献   

17.
中医古籍中,黄帝內經首先把“舌卷卵縮”这一症候明确的提出来,在灵枢經脉篇中記載:“足厥阴气絕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脉絡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則引舌与卵,故脣青舌卷卵精,則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难經中記載:“足厥阴气絕,則筋缩引卵  相似文献   

18.
結核膏是由作者之一——严忱医中医师使用多年的治疗頸部淋巴結結核的药物。据1954年16例的初步观察,它具有一定的疗效;惜因材料不全,未能做較詳細的分析。自1956年2月起,在山东省結核病防治所門診应用,至同年9月止,共治疗患者73人。本文就已治疗一个月、病史材料較全的40例加以分析,作为学习祖国医学的一則报道。  相似文献   

19.
本院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和院党委的正确領导下,中西医空前团結。为了发揮祖国医学遺产在治疗上的特长,特規定流行性腮腺炎一症由中医治疗。首先由儿科医师确診后,轉中医会診治疗,并协助处理和观察。自1958年7月至10月,共治疗二百余例,另外尚有三例并发脑炎者。現将能统計的130例治疗經过做一初步总結。一、中医古代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記載 流行性腮腺炎一症,与古代痄腮証候相符合,如外科准繩說:“腮合发,肌肉浮而不着骨者名痄腮。”又曰:“表里俱解,而乃肿痛者,欲作脓也。”我們从多数的病例观察中发現腮腺炎的肿势,均是平坦漫肿,而很少坚硬不移者,若是两腮肿处焮赤肿痛,有化脓的傾向,則体温皆正常,此即所謂表里俱解之候。又腮腺炎的发病原因,早在古代已經指出,它有传染的性質,如外科正宗說:“有冬温后,天时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作者对結核性腹膜炎的診断运用了腹部“点痛征”,效果十分令人滿意,在应用上可說是得心应手。現将腹部“点痛征”的检查方法,并結合診断結核性腹膜炎36例的运用效果略加分析討論,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一)腹部“点痛征”的检查方法: 讓患者仰臥于检查台上,将腹部裸露,双腿曲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