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蜡包埋组织恶性淋巴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现象应用于石蜡包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方法应用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作为阳性对照,免疫球蛋白重链V区及J区特异性引物,单轮PCR扩增方法对存档的29例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对例,T细胞性2例),6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2例上皮性肿瘤石蜡包埋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70.4%(19/27)的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存在重排现象,并均表现为单克隆性。而T细胞性淋巴瘤以及非淋巴瘤性病变无重排现象。本研究所用方法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半筑巢式peR扩增(80%)。结论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在B细胞性淋巴瘤具有特异性,能够用于该类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检测在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收集分析了31例淋巴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观察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免疫表型。采用BIOMED-2标准化试剂盒检测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结果表明,31例病例中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疑似T细胞淋巴瘤12例,T细胞反应性增生1例,B细胞淋巴瘤16例,B细胞反应性增生2例。基因重排克隆性检测免疫球蛋白(Ig)阳性率94.44%(17/18),T细胞抗原受体(TCR)阳性率92.31%(12/13),2例阴性。最终12例确诊为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17例,反应性增生2例,阳性检出率为93%。结论:抗原受体重排基因克隆性分析是诊断淋巴瘤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B-NHL临床诊断中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基本方法.方法应用PCR方法,采用IgH FR3A引物,检测了7例B-NHL及4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石蜡样本中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黏膜相关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3例中有2例(2/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中2例(2/2),滤泡淋巴瘤1例中0例(0/1),套细胞淋巴瘤1例中1例(1/1)检测到Ig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总检测率为5/7(71%),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病例均为IgH基因的多克隆性重排.结论PCR-FR3A在鉴别淋巴组织肿瘤性或反应性增生和最终确诊B-NHL上是一项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基因重排检测在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B细胞性淋巴瘤3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3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中的47条引物进行PCR扩增,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Ig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30例B细胞性淋巴瘤中检测出Ig克隆性重排,包括IGH(A+B)克隆性重排23例,IGK克隆性重排23例,IGL克隆性重排5例,IGH(A+B)+IGK克隆性重排30例,IGHA+IGK克隆性重排29例;在3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中未检测到Ig克隆性重排。结论 Ig基因重排是诊断B细胞性淋巴瘤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5.
异源双链鉴定法检测淋巴瘤IgH、TCR-β基因重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梅  吕亚莉  赵坡  李向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4):255-256,I068
目的建立更敏感、特异性更强的PCR方法检测淋巴瘤IgH和,TCR-β基因重排。方法采用标准PCR方法以及异源双链鉴定的改良方法检测55例淋巴瘤组织,全部病例均经组织学明确诊断,其中36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19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对照为5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结果用改良PCR方法检测淋巴瘤组IgH和TCR-β基因重排49/55例为阳性,较标准PCR方法电泳条带更清晰、更易于判定;5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均为阴性。结论异源双链鉴定的改良方法提高了检测淋巴组织肿瘤性增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蛋白和基因水平探索H/RS细胞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蛋白、组织和单细胞的基因水平进一步探索H/RS细胞的来源及其克隆性。方法首先对33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标本进行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和CD20的检测,然后对33例cHL患的石蜡刮片组织和部分阳性病例的微切割细胞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并对同一病例的石蜡刮片组织和微切割细胞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比较。结果33例中30例的H/RS细胞表达BSAP,10例表达CD20,BSAP和CD20的表达率差异有显性(P=0.000),对照病例中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的BSAP和CD20表达均为100%,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无表达;33例中的16例石蜡刮片组织IgH基因重排阳性,微切割的19管H/RS细胞有14管出现重排阳性,细胞数目不同的各管阳性率差异无显性(P=0.280);同一病例的石蜡刮片组织和微切割细胞的PCR产物测序结果均为IgH可变区片段,但是碱基序列并不完全相同。结论:进一步支持cHL中大多数H/RS细胞为B细胞起源,且可能来源于其不同的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第三互补决定簇区(IgHCD43)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半巢式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银染技术,检测38例B-NHL、4例T-NHL及10例慢性扁桃腺炎,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病理组织的克隆性IgHCDR3重排。结果:29例B-NHL及1例免疫组化未能明确细胞来源的NHL克隆性IgHCDR3重排阳性;4例T-NHL及10例慢性扁桃腺炎克隆性IgHCDR3重排阴性。结论:克隆性IgHCDR3重排可作为B-NHL与反应性增生鉴别的特生标志,大部分情况下可作为系分化标志。  相似文献   

8.
莫显明  刘柏林 《华西医学》1994,9(2):170-173
用免疫球蛋白重链J区(JH),K轻链及λ轻链C区(CK,Cλ2)基因探针及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对2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例尿B细胞淋巴瘤均出现重链基因重排,其中10例有K或λ轻链基因重排;3例T细胞淋巴瘤中,1例出现重链,1例出现K轻链基因重排。1例分类未明淋巴瘤出现重链基因重排。5例未作免疫表型分析的淋巴瘤中有4例出一现重链,3例出现K轻链,1例出现λ轻链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9.
BIOMED-2标准化的IG/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BIOMED-2标准化的IG/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系统在疑难淋巴组织增牛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对67例难以从形态上区分良、恶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采用BIOMED-2系统引物,提取标本中的DNA,进行抗原受体分子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 67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33例进行了IG和TCR克隆性分析,19例进行了IG和15例进行了TCR克隆性分析.共有25例检测到克隆性重排,从而确诊为淋巴瘤,其中IG克隆性重排有15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TCR克隆性重排有8例为T细胞件淋巴瘤;同时存在IG和TCR克隆性苇排2例,为复合性T细胞和B细胞性淋巴瘤;其余42例旱多克隆性,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结论 BIOMED-2系统是一种全面优化设计的IG/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系统,是疑难淋巴组织增牛性病变中鉴别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的客观性手段.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并根据BIOMED-2引物系统对103例B-NHL患者及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IgH、IgK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103例B-NHL患者中IgH和IgK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41.7%和50.5%,IgH和IgK联合检出率为64.1%。5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B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中共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49例(83.1%);除CLL/SLL以外的其他44例B-NHL患者中有17例(38.6%)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而在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患者中均未检出。70例B-NHL患者外周血标本Ig基因重排检出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7% vs 54.3%,χ2=1.03,P=0.31);26例CLL/SLL患者外周血Ig基因重排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2% vs 80.8%,χ2=0.92,P=0.34);44例非CLL/SLL患者外周血Ig基因重排率与骨髓标本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8% vs 38.6%,χ2=0.45,P=0.50)。结论?Ig基因重排可用于B-NHL的临床诊断,外周血与骨髓Ig基因重排检测具有同等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不同的B细胞克隆可发生不同类型的重链基因重排 ,因此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可鉴别细胞的来源 ,也可诊断B系淋巴细胞性肿瘤。本文介绍应用免疫球蛋白重链第三互补决定区引物 ,分别用生物素和地戈辛标记进行原位PCR ,检测了 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应用BIOMED-2标准化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技术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可行性。方法从45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提取DNA,采用BIOMED-2系统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应用PCR片段分析法进行IG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将DNA由原浓度100~500 ng/μL稀释至50~100 ng/μL后,DNA扩增最大片段(300~400 bp)含量由10.0%提高到90.0%;45例DLBCL石蜡切片标本提取DNA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免疫球蛋白kappa基因(IGK)克隆性分析,IGH+IGK阳性率达到84.4%;15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标本进行IG/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克隆性分析,未见克隆性重排。结论稀释DNA是唯一可以既提高DNA扩增最大片段又能提高克隆性检出率的方法。在DLBCL的诊断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BIOMED-2标准化体系检测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中 ,区分淋巴细胞良性反应性增生和恶性淋巴瘤一直是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的难题 ,单凭形态学分析常常难以作出判断。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PCR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诊断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手段。为此 ,我们应用NHL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模板 ,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探讨用PCR方法检测NHL克隆性IgH及TCRγ基因重排及其在NHL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1 材料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8~ 2 0 0 0年NHL石蜡包埋标本 6 7例 ,男 4 1例…  相似文献   

14.
T(11;18)及核bcl-10蛋白在胃肠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及核bcl-10蛋白在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lymphoma)中的表达,用酸性酚氯仿法从石蜡组织中提取RNA;逆转录合成c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PI2-MALT1融合基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切片中bcl—10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42例MALT淋巴瘤中,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在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为14%,在伴高恶转化型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为46%,在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1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对照组中没有表达;43例MALT淋巴瘤中bcl-10蛋白在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的核表达为61%,在伴高恶转化型MALT淋巴瘤中的核表达为69%。结论:t(11;18)易位可能与高度进展MALT淋巴瘤有一定相关性,但与DLBCL无关;bcl-10蛋白的核表达在恶性程度不同的两组MALT淋巴瘤中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染料,应用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了15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情况,以探讨克隆性IgH基因重排在B-NHL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探索bcl-2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生及演变中的作用,以bcl-2/IgH重排为克隆标志,建立敏感的检测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用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经检测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中Su-DHL-4和Su-DHL-6有bcl-2/IgH基因重排,用系列稀释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5。29例NHL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中,共检出6例有bcl-2基因重排,其中滤泡型NHL(F-NHL)4例(36.4%),弥漫型NHL(D-NHL)2例(18.2%),全部在B细胞性NHL中检出。16例F-NHL患者中,4例外周血和骨髓中同时检出bcl-2(MBR)/IgH基因重排,化疗达CR后依然存在。结论提示,bcl-2基因重排主要与低度恶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有关,重排方式以bcl-2(MBR)/IgH为主。bcl-2基因重排的检测为对滤泡性淋巴瘤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对该疾病的分期、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CD45RO阳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免疫表型异常淋巴瘤的起源。方法 从48例B细胞淋巴瘤中筛选出3例CD45RO、CD20和CD79a( ),CD3(-)的淋巴瘤。采用免疫组化、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其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IgH)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3例淋巴瘤均为结外淋巴瘤。1例为滤泡性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PCR和基因扫描显示3例均有IgH克隆性扩增;PCR未显示TCR扩增;高敏感性基因扫描显示低峰值TCR克隆性扩增,提示可能为背景T细胞扩增。结论 CD45RO不是T细胞特异性抗原,CD45RO阳性细胞不能完全等同于T细胞,因此,在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中应选用多种抗体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57例MALT淋巴瘤的组织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方法,完善对MALT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根据HE染色和免疫组化(CD20、bcl-2、CD3、CD5、CD10、CD23和cyclin D1)检测,对所有标本进行组织学评价,并应用DNA-PCR和免疫组化(kappa/lambda)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和轻链的限制性表达。结果 157例MALT淋巴瘤,镜下常呈弥漫性生长,少数表现为结节样。MALT淋巴瘤细胞类型多样,在具有腺上皮的组织,如胃、肠、唾液腺等处常出现淋巴上皮病变(LEL)。LEL的形成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2肿瘤细胞的克隆性检测:57例MALT淋巴瘤中有35例出现Ig 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占61.4%(35/57)。免疫组化:15例kappa或lambda的表达具有优势,敏感性为26.3%(15/57);其中4例Ig 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而kappa或lambda(+)。两者联合应用的阳性率为68.4%。结论尽管MALT淋巴瘤缺乏特异性诊断性抗体,但是通过组织形态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以将MALT淋巴瘤与其他B细胞性淋巴瘤鉴别。将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及轻链限制性表达,作为MALT淋巴瘤诊断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谢宇平  邓飞  魏中华 《华西医学》2006,21(2):272-274
目的1.探索在石蜡切片上进行直接法原位PCR的可行性。2.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Lym-phoma,HL)H/R-S细胞的性质。方法建立一种5’-标记引物直接原位PCR方法,采用该方法对3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HL的H/R-S细胞IgH基因重排情况进行检测,综合分析结果。结果2例结节硬化型HL(NSHL)中,1例有VH2、VH3、FR3基因重排,1例有VH1、VH基因重排;1例混合细胞型HL(MCHL)的H/R-S细胞有VH2、VH3、FR2a基因重排。背景的部分小淋巴细胞核内也出现了阳性信号。结论1.在石蜡切片上行直接法原位PCR是可行和有效的。2.VH1、VH2、VH3、FR2a、FR3基因重排的出现,提示NSHL和MCHL的H/R-S细胞来源于不同分化阶段的B细胞,NSHLa同时出现FR1、FR3基因重排;MCHL同时出现FR1、FR2基因重排;提示NSHL和MCHL的H/R-S细胞可能为多克隆性增生。背景的部分小淋巴细胞核内也可观察到阳性信号,提示周围部分背景小淋巴细胞有可能与H/R-S细胞来自同一B细胞克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于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重排。结果2例均为偶然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主要由中心细胞样B细胞和单核细胞样B细胞构成,均见肿瘤细胞侵犯胆管上皮、侵袭肝细胞索形成淋巴上皮病变,肿瘤细胞CD20、CD79α和Pax-5(+),T细胞标记(-),IgH基因均呈单克隆重排。结论原发性肝MALT型淋巴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多为偶然发现的肝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必要的基因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