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 改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提高制模成功率。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传统造模方法进行了改进,不做气管插管,不剪断肋骨,冠状动脉结扎在胸外进行,冠状动脉结扎前放一引线,避免了二次开胸。大大减少了造模时间,提高了造模成功率。用心电图J点抬高与高耸T融合呈弓背向上的单相曲线,肉眼观及病理检查作为判断结扎成功指标。结果 造模25只,成功20只,成功率80%。结论 本方法造模成功率高,心脏暴露好、结扎可靠,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狭窄≥50%者为冠心病,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冠心病中医证型分为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结果: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以单支病变、轻中度狭窄为主,病变积分低;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病变、闭塞性病变为主,病变积分高。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有一定相关性,冠脉病变可以为冠心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与急性脑血管病类型的相关性,本实验通过复制高血压大鼠模型,进行各种生化指标的测定及组织学检查,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为中医药防治急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介入特征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特征与其手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规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8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对其中104例进行随访,同时对纳入病例进行了介入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的中医证候的观察,将其介入时的冠脉特征与后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①介入术前冠心病中医证候中以血瘀证165例(87.2%)、气虚证145例(76.5%)及痰浊证90例(47.5%)最为常见.介入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冠心病中医证候中仍以血瘀证、气虚证及痰浊证最为常见.②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以双支病变为最多见,其中又以阳虚、痰浊、血瘀及气虚等证型病变支数为最多:阳虚(平均2.32支)>痰浊(平均2.16支)>血瘀(平均2.15支)>气虚(平均1.96支);气虚、血瘀、痰浊及阳虚等证型的冠脉狭窄程度较重.在冠脉Gensini评分上,标实证型中以痰浊证及血瘀证为最高,本虚证中则以阳虚证为最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介入特征与其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辨析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及患者冠状动脉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CA)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09例,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对比证型诊断,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分级、血脂升高与高血压中医证型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与斑块狭窄程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在斑块狭窄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这两证型中冠脉狭窄轻度与中度(P=0.004)、重度(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构成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准确的证型诊断可以帮助我们重视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可能存在的病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分析及对当前厥证证型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综述,提出厥证中医证型的研究思路与设想如下:(1)规范厥、脱概念;(2)寻找能指导厥证辨证分型的特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3)摒弃一些不太常见的厥证证型使之更具实用性;(4)在统一证型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协作攻关,适时吸纳现代科学成果,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建立一个好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该病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大鼠冠状动脉结扎造成心肌梗塞的基本实验方法是在第四或第五肋间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挤出心脏,进行冠状动脉结扎。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应该具备下面几个条件:(1)该模型必须能反映临床疾病的特点和病理过程;(2)重复性高;(3)稳定性好;(4)成功率高;(5)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胃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95例胃癌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观察脾虚证、气血亏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胃阴虚证及肝胃不和证5种中医证型中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结果(1)气血亏虚证、脾虚证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57.6%、40.7%);(2)胃癌患者各证型的HAMA和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1、12.46,P〈0.01)。2种评分均以气阴两虚证最高,HAMA评分以肝胃不和证次之,HAMD则以气血亏虚证次之。结论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对胃癌中医证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女性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差异,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的1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与同期造影确诊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特点相互对比分析。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比例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或P〈0.01);冠脉病变程度严重,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及三支的比例较男性高(P〈0.01);中医证型方面,伴有气虚、阴虚及气滞等证表现者其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或P〈0.01),而具有血瘀、痰浊、寒凝等证的比例则与男性相似(P〉0.05)。结论: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者比例高,冠脉病变程度严重,应重视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中医治疗应在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治标的同时,顾护正气,加强益气养阴,同时注意调畅情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BNP诊断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BNP)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心力衰竭组143例,根据NYHA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并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与中医证型显著相关.不同中医证型之间,血浆BNP水平不同,有统计学差异,其浓度随中医证型和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血浆BNP可能成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建立慢性心肌缺血及侧支循环动物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健康小型猪10只,开胸游离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主干,采用改良Ameroid方法,制作左回旋支慢性狭窄及心肌缺血后侧支循环生成模型,术前及术后3周分别进行冠脉影及超声心功能检查,结果:4只LCX完全闭塞,5只狭窄大于75%,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左前降支血管增粗,迂回,多支分支伸向缺血区形成血管网,无心肌梗死表现,结论:采用Ameroid细窄器可以成功地制作慢性心肌缺血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槐果碱对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SOD、MDA、心电图ST-T的改变及CX43的影响,探讨槐果碱对心肌缺血的影响,为槐果碱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胺碘酮组及不同剂量槐果碱组,连续灌胃7 d,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诱发SD大鼠致心肌缺血。分别记录造模前、造模后即刻及造模后24 h正常Ⅱ导联心电图,然后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取心脏缺血部位,做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观察CX43的分布变化。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降低(P<0.01)。血清丙二醛(MD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胺碘酮、槐果碱中剂量组、槐果碱大剂量组SOD明显升高(P<0.05),胺碘酮、槐果碱大剂量组MDA明显降低(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T-T在造模后即刻和24 h时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胺碘酮组、槐果碱小剂量组、槐果碱中剂量组、槐果碱大剂量组造模后即刻心电图ST-T明显降低(P<0.01)。③假手术及处理组心肌纤维胞质内CX43表达较模型组多,排列较乱。胺碘酮、槐果碱小剂量组、槐果碱中剂量组、槐果碱大剂量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槐果碱能够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改善心肌缺血,还可以对抗心肌缺血引起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餐后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相关性及比较,餐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应用ABC(阿司匹林、倍他乐克、辛伐他汀)方案干预和不干预两组之间18个月内发展为ACS统计差异性,为ACS一级预防总结经验。方法:统计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内科住院病人中45岁以上有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患者182例,并排除以下之一作为入选病例:①有心梗、心绞痛、心脏手术史;②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3级(NY—HA);③持续ST段下移;④左心肥厚、传导阻滞、心室激动、心脏起搏。将入选病例进45-24h心电图检查,执行1X1X1(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mv,持续时间超过1min)标准诊断心肌缺血。筛选出有餐后无症状心肌缺血102例,无餐后心肌缺血者80例,以无餐后心肌缺血者80例做为正常对照组(A组)。再将有餐后心肌缺血病人随机分成非ABC干预组50例(B组),ABC干预组52例(C组)。以上组别病人分别在当天、第四周、第六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24h心电图检查及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根据心肌总缺血负荷及ST/HR比较,心肌坏死物结果,统计各组病人ACS发生概率。结果:A组与B组,B组与C组,在发展成为ACS终点事件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餐后无症状心肌缺血更容易发展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且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程度更严重。②ACS方案干预有效,且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阳中药葱白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心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葱白提取物组、硝酸甘油组,每组10只,通过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MPO活性,并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PO活性显著升高,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葱白提取物、硝酸甘油组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MPO活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光镜下显示心肌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葱白提取物能够抗模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减轻心肌损伤的免疫机制与降低MPO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皮总苷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电的影响,对血清中CK(肌酸激酶)、心肌组织中LDH(乳酸脱氢酶)的影响,观察丹皮总苷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心电变化,测量心肌缺血组织LDH含量及血清中CK浓度,通过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结果:模型组小鼠的CK和LDH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中、高剂量组的CK和LDH显著降低(P〈0.01),并显著缩小红染面积。结论:丹皮总苷明显改变垂体后叶素所致小鼠心电图J点的位移,降低血清中CK和心肌组织中LDH含量,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建立WHBE兔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方法 18只WHBE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心肌缺血模型(MI)组和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PBSS-MI)组,每组6只,MI组和PBSS-MI组均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然后NC组和MI组饲喂普通饲料,PBSS-MI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造模4周,制备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分别通过测定动物的体重、心肌酶指标、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和心肌梗死面积(MIS)来评价模型的建立和痰瘀证的病理进程,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C组比,MI组体重略有降低,但血清CK、LDH、TG、血浆粘度、卡松粘度和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升高(P0.05,P0.01),PBSS-MI组体重降低不明显,但血清CK、LDH、TC、TG、LDL-C、HDL-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粘度、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MI组比,PBSS-MI组TC、LDL-C、HDL-C、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心肌梗死面积均高于MI组(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MI组MIS与TC、TG和HDL-C指标密切相关(P0.01);而PBSS-MI组MIS与TC、TG、HDL-C、LDL-C、LDH、CK、高切和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卡松粘度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法在WHBE兔体内可成功建立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且缺血程度与血脂、血液流变学有相关性变化,这些可反映了中医"痰瘀互结"的相关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对垂体后叶素引起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扎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作用以及对血瘀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法、冠状动脉结扎法及血瘀证大鼠模型法观察心脉通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结果:心脉通胶囊能明显减轻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缩小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范围、减轻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液粘度.结论:心脉通胶囊具有对抗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对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血瘀证大鼠有一定的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不同干预措施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8(IL-18)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ACS患者分为3个不同干预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15例、溶栓再通组12例及药物组36例,同时设立对照组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患者入院时,治疗24、72h及7d血IL-18水平。结果63例ACS患者入院时IL-18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4h IL-18浓度达峰值,此时,3个不同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72h后3个不同干预组IL-18浓度开始下降,治疗7d时,急诊PCI组下降最快,溶栓再通组次之,而药物组IL-18浓度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L-18可能可以作为评价ACS患者治疗疗效及预测预后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方法:用72只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并分别在手术0.5、1、2、3、4、6小时后处死.其中每组取2只,共12只构成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他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缝线绕过大鼠的冠状动脉但不结扎.处死同时摘取心脏,切取正常区、缺血区和交界区的心肌,用胰蛋白酶裂解为单个细胞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缺血区和交界区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区和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与心源性猝死和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M)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on admission and its impact on prognosis. Methods: A total of 525 AMI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recruited and classified into 4 groups based on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xcess-heat, excess-cold, deficiency-heat and deficiency-cold syndromes.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 were followed up. Results: The excess syndrome was more common than deficiency syndrome (72.95% vs. 27.05%; P<0.05). Totally 495 (94.29%) of 525 AMI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median 277 days). There were 59 (11.92%) MACEs. After adjusted with confounding factors in Cox regression models, the hazard ratio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excess-heat, excess-cold, deficiency-heat and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groups were 1, 1.25 (0.63, 2.49; P<0.05), 2.37 (1.14, 4.94; P<0.05), 3.76 (1.71, 8.28; P<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Excess syndrome was more common in AMI patients and had better prognosis, while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had the poorest prognosis. CM syndrome was of value in predicting long-term outcomes in AMI patients. 相似文献